APP下载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

2024-04-08彭肖聪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3期
关键词: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彭肖聪

一、前言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使得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是行政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来源

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是其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调拨、分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自行采购、组织建造以及接受捐赠等。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使用与处置

资产的使用主要包括履行单位职能的需要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以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部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可以用于投资,也可以在各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共用。资产的处置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程序,包括报废、报损、灭失、盘亏、划转、赠与、无法满足工作使用要求等情况,且处置收入归国家所有[1]。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特点

1.来源的配置性

与企业的资产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可以是由国家配置的,不需要单位支付资产的购置费用。

2.目的的服务性

由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教文卫部门等,大多是服务国家社会的非生产领域,用于确保各机构能够正常运转,所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以服务为根本目的。

3.使用的节约性

大部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追求资产的高效更新及扩张,更多的是以节约、有效为主,因此,在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更应该注重节约意识。

(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1.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其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单位的正常运转,也支撑着社会的正常运转。使用好国有资产,就是要通过有效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及规范处置。如此,不仅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2.是行政事业单位厉行节约的手段

随着“节约型社会”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公众对建立“节约型政府”的要求也愈发迫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也急需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合理采购、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既可以减少财政资金耗费,又能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通过对闲置资产的整合,可以提高资产的收益率,例如以“公开拍租”的形式向社会出租闲置资产,收取租金,在存量上盘活资产,符合国家厉行节俭的号召[2]。

3.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水平的展现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环节纷繁复杂,包括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出租、收益、處置等,涉及单位的预决算管理、财务支付核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例如,在日常管理中,只有及时掌握资产情况、合理统筹,才能科学地制定出采购计划,编制精准度高的资产采购预算。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体系不成熟

虽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日趋成熟,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主管关系混乱。由于国有资产是国家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并使用,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管理主体多、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的现象。如有些特殊部门,其资产一部分是由本级财务部门主管,一部分由上级职能部门主管,就很容易导致政令不统一,出现责任推诿的局面,最终导致监管缺口。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的职能和工作内容,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同时,资产从采购到后期的使用处置以及清查盘点,都需要健全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三是监管力度不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按照制度的要求设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约束制度,也没有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缺少有效内部监督。同时,国有资产向来不是审计、财政、纪检部门的检查重点,相关的专项检查并不多,使得很多国有资产管理上的问题很难被发现和纠正[3]。

(二)资产管理意识不到位

营造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氛围对提升管理成效至关重要,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关注度,管理意识也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专业岗位和专业知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片面地认为国有资产是国家的,只追求资产的使用价值,并没有管理资产的责任感,未根据工作要求设置专业的资产管理岗,而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管理,也未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在进行岗位划分时也未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资产的采购、登记、入账、使用、处置等管理环节都由同一人操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使得资产管理人员不能按照岗位职责开展管理工作,也没有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约束。二是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把资产管理的着重点放在购置上,盲目地认为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是做好采购管理,在采购环节上做了很多工作,有着“只要按照规定进行采购,不多花钱就是做好了资产管理”的想法,以至于采购完成之后的资产使用和处置就不再重视了。例如,有些资产都已经在使用了,却还没有建立资产卡片账,没做登记,有些资产已折旧期满、报废或是遗失了,也没有察觉,没有做相应处理。三是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在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这一概念感觉很陌生,一方面是随意配置资产,例如每次有新入职员工时,就要重新采购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其实此类设备在单位里有很多闲置,由于平日里不做资产盘点,不知道资产的存储情况,只知道盲目采购,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是闲置资产得不到有效处理,特别是如房产这样的固定资产,有的空置,没有收益,有的是由单位随意出租,自行确定租金和租期,有的租金拖欠,却未按规定进行催缴,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信息科技技术已经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工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党政信息管理,到人事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政府履行职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信息化程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加深,对信息化主体能很好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但在国有资产管理领域,信息化程度仍旧比较低,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并未得到广泛采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信息采集手段不成熟,模块建设比较单一。虽然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处置都有相对应的管理模块,但每个模块都缺少精细化统计。例如,资产使用情况管理的模块中,缺少数字化的模块去统计资产是使用中还是闲置中,是否产生过收益。同时,与财政的预算一体化、集中支付核算、政府采购等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融合度较差,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无法很好地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整个流程。二是缺少信息化管理制度。资产的登记录入、调拨、处置等信息数据采集,需要依靠人工录入,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能及时补充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及制度,使得资产购入后未按规定登记、提取折旧,后期调出及报废没有及时修正等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和约束,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不理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

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一)理清管理关系,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可以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有据可依的管理框架和流程。一是理清资产主管关系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明确资产的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运营者等不同产权主体是谁,职能是什么。其次,明确几个产权主体之间的分工,落实管理责任。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及时修缮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漏洞。其中最重要的是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和政府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出操作性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核心发展目标,涵盖资产配置、采购、使用、营运、处置等各个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制作出相应的流程图,并提交单位内部控制机构,将资产管理纳入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三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在单位内部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监管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单位内控管理体系,把管理成效与工作业绩相挂钩,督促资产管理人员管好资产,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列入审计、财政、纪检部门的检查重点,积极开展常态化检查和专项检查,使得国有资产管理上的问题及时被发现和纠正。

(二)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建设,特别是提升单位主要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度,自上而下地在单位内部打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知。一是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专业岗位的设立。严格遵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将资产的采购、登记、使用、处置各环节的职能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将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效作为岗位目标,设定岗位职责,完善考核制度,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引导和约束,让资产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确保能积极有效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单位内部积极普及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或者订阅相关的学刊和书籍,也可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牵头,定期組织培训,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政策,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知,也有助于学习资产预算、购置、入账、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手段。三是转变“重购置轻管理”思想,把资产管理的着眼点,从“采购”环节延伸到管理的“全过程”。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形成资产盘点报表,然后根据单位业务科室工作性质、工作人员数量等实际情况,对存量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对发现的空置房产,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拍租,按规定确定租金和租期,对欠缴的租金,应按规定程序予以催缴。对闲置资产,在部门间进行共享共用和资产调剂,杜绝盲目采购的现象,使现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

(三)对接信息化时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解决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一是构建成熟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操作平台。不仅要加强模块建设,包括资产的预算、采购、使用和处置各个环节的模块,确保资产的采购、拍租、投融资、出售、报废等操作都能在平台上进行。通过数据的填报、采集、挖掘和转换,让国有资产的流转情况都能体现出来,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有效、全面的数据来源。搭建与各系统的融合平台,包括与财务预决算系统、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等多个财政模块的融合,实现财务数据共享,也包括各部门间资产信息的融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能跨部门合理调配,减少资产闲置,从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将制度纳入单位资产管理岗位职责,统一国有资产从购置、登记、使用到处置的处理口径,安排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制定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三是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培训。可以由财政相关部门聘请专业人员,定期组织实操练习,也可以建立网上联络群,为各单位在信息化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专业解答,如此,可以提高信息化操作平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使其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管理体系不成熟,管理意识缺失,信息化程度的滞后,都给国有资产的管理造成了不少阻碍,进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基于此,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管理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当下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有效手段。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助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

引用

[1]胡兴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优化研究[J].财政科学,2020(12):34-43+53.

[2]张群.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J].商讯,2021(13):183-184.

[3]王飞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析[J].商讯,2021(07):148-149.

[4]陈明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产经,2021(01):149-150.

[5]董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讯,2021(12):127-128.

作者单位:嘉善县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处

■ 责任编辑:王颖振 蔺怀国

猜你喜欢

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摸家底 晒账单 强监督——晋城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综述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11月起取消和暂停征收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