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4-08罗晶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3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考核

罗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事业单位原有的预算管理方式已经逐渐与经济形势不相适应,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如何更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能力和业务达成效果,让财政资源配置最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是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尝试分析现代全面预算管理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和作用,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量化事业单位运行目标

预算不是简单的资金收入和支出预估,不能简单地将预算看做是单纯的财务资金活动,而应当将预算看成是综合性业务活动。预算凝结和反映了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目标,是业务活动的预期状态和效果的量化。事业单位预算为事业单位运行发展树立了既定的量化目标,能够为事业单位运行发展起到有效的指引作用。预算以数量化的方式來提出管理工作的标准,具有可考核性和易于操作性,能够更直观地进行对比分析和偏差改进,工作目标和结果的量化可以直观反映工作进度和效果,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预算指标和预算评估体系,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运行管理的问题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做出反应和改进,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运行发展目标的实现[1]。

(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预算是一种将资源整合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既能够合理配置事业单位有限的资源,也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损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组织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将事业单位有限的各类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和分配,通过提前评估和预测各项业务和活动的资金要素所需来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实现资源要素和业务的精准匹配。

(三)促进多部门协调运行

预算具有沟通性和协调性职能。预算是各个部门沟通、配合的目标计划总和,预算的执行是各部门人、财、物的协调配合,相互匹配的结果,在最优的预算内,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用最少的资金解决最大的问题。借助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的各部门实现信息的合理共享和业务上的互助合作,能够有效拉近事业单位内部各个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距离,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整体工作任务的快速有效落实[2]。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足够重视

一直以来,部分事业单位对于经济业务活动的管控大多着眼于资金的监控和把关,只负责费用的开支和报销,仅仅把费用开支的范围和合规性作为财务工作的审核重点,没有考虑整个业务活动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应,没有事前开展预算筹划,对业务工作的需求量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准备,对整个经济业务没有预判性的考虑,缺乏大局观,有时候容易顾此失彼。尽管事业单位引进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和模式,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事业单位重业务运行忽视预算管理的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预算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站位不高,在实施过程中,着重强调工作业绩而忽视预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都脱离实际,没有从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把控预算管理,也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缺乏丰富多元的预算管理方法,没有借鉴先进的经验,限制了预算管理的前瞻性,使得预算执行与预算目标设置偏差较大,战略指导效果较差。

(二)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机制是确保事业单位预算得以稳定实施的关键保障。全面预算是单位工作目标总体规划的具象化和数量化的说明,全面预算所表达的是一个在预定程序中理想的经济活动轨迹状态。在事业单位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其中包含正面积极的影响因素和负面消极的影响因素。负面的因素冲击可能会导致事业单位预算偏离既定理想轨道,产生较大的偏差。预算管理机制就是为了控制偏差而存在的有效保障,但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全面的掌控业务工作的走向。预算程序不够严格、预算管理流程不够完善,事业单位难以有效监测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对预算管理风险识别防控和管理效果不佳[3]。

(三)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过程控制

随着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事业单位采取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模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运行效果不佳,特别是预算执行环节缺乏有效控制,事业单位陷入“重预算、轻执行”的困境。事业单位更多地将时间精力放在预算编制上,忽略了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控制。在预算执行的实际过程中,预算执行人员往往没有按照实现编制的预算计划一一落实相应目标,预算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就只有财务部门在严格把控,而鉴于财务部门只是整个工作众多部门中的一个,对整个预算管理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很难全面反映预算管理对资金运行效率的管控。另外,预算的执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很多指标很难准确定性量化,加之预算上报到资金拨付的时效滞后性,往往资金到位拨付的时间落后于业务开展的时间。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拨付不及时,会影响其他预算执行的环节,使得预算资金的流动不能完全反映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进程和效果,资金拨付滞后往往导致项目执行的滞后,对实际工作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后续业务工作无法按时开展,业务集中堆积到年底,事业单位年末集中赶执行进度,使得项目的执行质量大打折扣,违背了预算管理指导项目执行的初衷。

(四)缺乏有效的预算结果反馈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的闭环,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评价考核构成。完善的预算评价考核体系,不仅能够对参与者的积极性起到充分的促进作用,还是单位长远发展的保证,既能够体现出单位内部的真实状况,又能为单位自身完善提供依据支撑。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阶段,组织各部门参与、充分采纳综合不同意见,预算执行阶段,严格执行过程、标准化落实,到预算考核评价阶段,却忽略了其重要性,加之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适宜的评价指标,无法科学规范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预算指标与财务绩效评价缺乏直接的联系,不能精确的将结果反馈,指出预算的问题和不足。部分单位没有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全面评价,单位自己组织的预算考核评价的主观性和倾向性,也会造成预算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无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利用,影响了评价作用的有效发挥,没有对整个项目执行进行认真的分析及有效的反馈。

四、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不够深入了解的事实,事业单位应当切实有效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加深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深度,拓宽认识广度,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经济效益观念,把全面预算提高到单位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推行,既代表了单位发展的远景和蓝图,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经路径,决定着单位业务活动的目标性、持续性和必然性。只有用战略思维来制定预算计划,才能统筹规划所有可预见的影响因素。事业单位需要着重分析单位自身的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短板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统筹规划,确保各部门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开拓创新,实现最终目标。并且,需要提升全体职工的预算意识,重视职工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职工专业素質,任用和培养全面预算管理的专业人才,定期进行预算管理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提升单位工作效率。此外,吸引更多专业的预算人才,培育更多既掌握传统财务会计技能和知识,又熟练掌握全面预算管理方法的综合型预算人才,给予更大晋升和发展机会,提高福利待遇,更多的高质量管理人员参与到单位预算管理中来,从人才角度强化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单位预算管理质量的目的[4]。

(二)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成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编制角度出发,强化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梳理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流程,切实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力。事业单位可以考虑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者是执行小组,就整个预算执行的全流程进行把控,并且编制预算管理的规则制度和预算执行的标准,围绕事业单位的预算总目标,科学编制预算指标,合理设置流程,提高预算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者是执行小组的成员应当由经办部门、监管部门、财务部门、审批部门等人员共同组成,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运行高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另外,还需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严格把控预算经费的审批制度,落实权责发生制,将全面预算管理相应环节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框架。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对全面预算管理责任主体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督,确保各个责任主体切实履行自身预算管理任务,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资金,执行预算计划。

(三)推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科学的预算编制能真实反映单位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单位的发展方向,也是单位这一周期的主要工作任务,预算编制就是单位目标的直观反映和量化的综合表达,涵盖了目标达成所需的一切条件、资源和路径,是指导目标达成的导航,因此,预算编制是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科学的预算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业务运营水平,影响预算目标的达成效果和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事业单位应当从业务角度出发设置好预算模型的内部关联逻辑,确定预算和业务之间的关系,科学整合各部门资源要素和资源配置需求,模拟构想业务工作发展的模型,理顺内部的勾稽关系及关联逻辑,编制更科学合理的预算,满足各个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运行需要。另外,为了提升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和针对性,还应当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屏障壁垒,保障信息的共享和互通,为业务预测和预算编制提供更充足的信息。预算编制人员需要理顺预算实施的全过程,清晰掌控事业单位业务运行轨迹和预期成效,各部门之间反复沟通,达成协作,细化预算目标,分解事业单位整体预算,进行具体项目和业务的预算编制。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单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考量,基于业务和项目实际需求来进行估计和预测,从而编制出最优化的预算方案。

(四)完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最终结果体现在预算考核评价,预算考核评价又反作用于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预算考核评价的意义在于不断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模式和预算执行方式。一个管理模式的真正成功是需要不断在实施过程中反复修正和调整,不断的试错、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最终总结验证的结果。通过绩效考核评价,可以发现业务工作过程中的状况,了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并通过修正策略、监控计划运营,从而达到目的。事业单位应当科学合理地利用预算考核评价体系,对现实工作做出及时、全面的评价。完善预算绩效考核评价配套的激励机制,为达成预算目标做出贡献的事业单位员工给予相应奖励,从而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有利于激发员工预算管理积极性,激励员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发现计划与现实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把握未来发展和改进的方向[5]。

五、结语

新时期,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建立健全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对问题制定对策,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制定科学预算管理机制、强化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施行,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用,为社会公共事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引用

[1]邵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2023(24):84-86.

[2]吴丹.基层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3(23):73-75.

[3]李永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5):34-36.

[4]严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纳税,2023,17(22):70-72.

[5]汤晓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投资与合作,2023(07):163-165.

作者单位:云南省网球运动管理中心

■ 责任编辑:王颖振 蔺怀国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考核
内部考核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