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融合德育策略研究

2024-04-08王锋

电脑迷 2024年2期
关键词:融合研究德育初中语文

王锋

【摘  要】 在当今社会变革迅速、信息快速传播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传授,更需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素养。语文作为一门涵盖文学、人文、社会等多领域内容的学科,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媒介,更是情感、思维、价值观塑造的平台。通过融合德育,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体验人生百态,培养情感共鸣和审美情操,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基于此,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融合德育的策略,以推动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不仅获得知识技能,更培养其道德情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德育;融合研究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信息社会的崛起,初中语文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语言技能培养,更需要关注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包括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同时,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初中語文教学如何融合德育策略成为迫切需要的任务。德育的融入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又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具深度和广度。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内涵、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感受到情感共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研究旨在回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初中语文课程融合德育的教育实践意义

初中语文课程融合德育的教育实践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更为综合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培养其全面素养和道德品质。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是文字和语言的学习,更是一扇窗口,通过它可以深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观,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合德育实践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审美情操,使其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得到心灵的滋养。通过将德育融入语文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德育元素,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德育的融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二、初中语文课程融合德育的主要教学原则

初中语文课程融合德育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深度融合、情感引领和生活化引导。深度融合强调将德育元素有机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内涵、人生哲理,使德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题,而是与语文知识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情感引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通过感悟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情节的发展,引导学生对生活、人性、价值等方面产生深刻思考,培养其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情感引领使德育成为学习语文的动力,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体味到人生的丰富多彩。生活化引导强调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道德品质,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事物,将道德原则融入日常交往和行为规范中,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生活化引导使德育不仅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层面,更能够贯穿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初中语文课程融合德育的教育理论基础

初中语文课程融合德育的教育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综合素质教育理论和整合性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在融合德育的语文课程中,人本主义理论为教师提供了指导,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人生体验,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综合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将德育融入语文课程正是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审美等多方面的素养,使其在学科知识的同时具备全面的发展。整合性教学理论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课程中,融合德育可以通过整合语文与道德、社会学科等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内涵,培养其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初中语文课程融合德育的主要教育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分析两者内在关联

在初中语文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转变教育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全面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转变教育理念时,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将学科知识与道德价值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科的表面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问题,培养其道德判断和人文关怀的能力。这种转变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审美等多方面的素养,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以《邓稼先》这节课程的教学活动为例,通过学习《邓稼先》,学生能够感受到邓稼先在科研中执着追求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品质,引导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通过学习他的事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使之在成长过程中更具有担当和奉献精神。

(二)结合课程主题,设计德育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关键是结合课程主题精心设计德育目标。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主题,把握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内涵。随后,通过精心构思教学活动和任务,将德育目标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若课程主题涉及人物的人生选择和成长历程,教师可设定德育目标为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思考人生道路的选择,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力。通过深入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处境和选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人生的意义,明确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整本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作品内容时,可以设计相应阅读目标:通过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伟大祖国的奋斗历程,培养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通过书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启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弘扬传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建立亲情的深厚根基;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奉献精神和为民族解放而努力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分析书中人物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通过实现这些德育目标,学生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将不仅获得历史知识,还会在思想和品德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有责任心、有家国情怀的社会新一代青少年。

(三)设计信息内容,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信息内容是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涉及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材料,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通过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介绍,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爱国的历史积淀。深入分析历史上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爱国精神的生动实践,明白每个人都有为国家贡献的责任。通过多媒体、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取更广泛、深刻的信息。使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国家的美丽风景、人民的生活场景,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成就,使其从多个角度认识祖国,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春望》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望》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唐代社会风貌,以及当时国家面临的政治和社会变革。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历史时空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了解杜甫创作的社会背景。利用电子版文本分析《春望》的诗句,深入探讨杜甫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音频朗读,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验诗歌的音韵之美,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用网络资源,引入专家学者对《春望》的点评,通过在线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深层思考。教师可以设立在线讨论平台,促使学生分享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对爱国主义的认同感。通过这些信息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对杜甫诗歌及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兴趣与理解,促使其在思想上更深入地认同和体验爱国之情。

(四)组织小组探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在融合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探究,精心设计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任务目标,为学生提供具体而有挑战性的德育主题。同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和深度探讨一个特定的德育话题,如品德培养、社会责任等。这样的任务旨在激发学生团队协作的需求,共同为深化德育理念而努力,从而引导小组内部建立积极的合作氛围,倡导平等、尊重和共享的合作文化。

以《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在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同时促进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手工艺、习俗、传说故事等,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共识,选择一个他们共同感兴趣的文化遗产。每个小组内确定具体的研究任务,包括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方式、相关习俗等方面。通过讨论,小组成员分工明確,每个人负责一个特定方面的研究,形成小组内部的专业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展开采访、实地调研等活动,了解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相关人物,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看法。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合作协调的能力,同时提升了采访、调研的实际操作技能。小组成员汇总所得资料,制作展板、PPT等形式,将研究成果清晰呈现。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学会将个人贡献整合为整体成果,培养团队协作和组织表达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既能深入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又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包括团队协作、信息整合、表达沟通等方面的技能,促进了他们在语文学科中的全面发展。

(五)创新课堂评价,推动德育理念融合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评价的方式,有力推动德育理念的融合。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递,更注重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引入个性化反馈机制,注重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通过定期的个别谈话或反馈表,了解每位学生的品德表现、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和建议。同时,教师要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纳入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团队协作、社会实践等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德育素养。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使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另外,教师要利用技术手段开展实时评估,通过在线平台或应用程序,收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日志、反思记录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德育体会,教师则能够及时查看并提供反馈,从而形成积极的互动机制。

五、结语

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策略的研究中可以深刻认识到,将德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对各种德育策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科知识的更好传递,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在实践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等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完善德育策略,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六会. “互联网+”背景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德育创新实践[J]. 安徽教育科研,2023(33):88-90.

[2] 杨新春. 聚焦群文 浸润德育: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3(21):10-12.

[3] 王红蕾. “情”与“智”并进:谈初中语文与德育教学的融合[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11):71-72.

[4] 王海荣.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与思考[J]. 学周刊,2023(30):136-138.

[5] 方国强. 德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 吉林教育,2023(25):51-53.

猜你喜欢

融合研究德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
利用软交换和IMS技术实现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