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工作建议

2024-04-08姜朝军

南北桥 2024年4期
关键词:保值增值国有资产事业单位

[摘 要]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实现自我价值和执行职能效益的基本保障,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帮助资产保值增值,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收益。基于此,本文简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概念,分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的目的,從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使用率较低、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四个方面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展开详细论述,根据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水平提供参考,进一步加强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成效。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事业单位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效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认知,并未意识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意义,从侧面反映了事业单位在对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成效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管理效益。因此,有必要探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模式,以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能效,促进单位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1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按照法律属性而言本质上属于国家,是以货币的形式来划分不同属性的经济资源,进而进行统一计量。国有资产的监督和核算由政府主导,采用分级的方法展开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构成相对繁杂,包含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自身运行所需资产、由法律判定后的归属事业单位的其他资产等。就资产保值来说,实质上是两个层面的变动,其中,保值的目的是保证资产的内在价值不变,而“增值”是指在保持原有价值的同时,使资产价值升高。要想准确分析判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状况,就需对其期末资产的初始金额进行细致分析,同时也要弄清事业单位在运营一段时期后,是否会提高其净资产。这包括增值率不断提高和增值资产绝对值的增加,若最终数值大于原值,就属于增值,反之则属于保值;若最终数值小于原值,就表明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亏损。就事业单位正常运营来说,不确定因素以及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事业单位应综合考量和分析影响资产增值保值的各项因素,对其创收资产进行核算评估,为国有资产的正常流通建立安全的环境。

2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的目的

2.1 促进单位稳定发展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统一进行管理,因此国有资产不可避免地受到固有经济体系的影响。在国家经济体系转型阶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事业单位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方面入手,以此为起点继续深化改革,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最终实现自我满足,从根本上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2.2 促进实现管理目标

在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就事业单位而言,国有资产隶属国家财政,但单位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运营效果。具体而言,管理人员根据各项因素展开对国有资产的配置、协调和监督管理。全面实施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不仅能满足最根本的保值需求,还能通过对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一定的增值效应,为事业单位后续进一步全面生产奠定资金基础,能更好地降低资产损失等问题的出现,避免对单位高质高量运营带来不良影响[1]。

2.3 促进提升服务能力

事业单位具有服务社会的特性,单位日常的运营活动能够显现出其在社会、民生、教育、服务等方面的特殊职能。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来源单一,而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变革,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占比大头,在固定资产多元化来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足够的固定资产能够支持单位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因此有必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以持续提高管理效能为基础,最大化地实现各类资源的最佳分配,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的功能与优点。这一举措可为事业单位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促使事业单位不断进行生产、运营和投资,从而加快体制改革和升级的进程,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

3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问题

3.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定困境,除管理意识薄弱外,事业单位还缺乏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就国有资产管理明确了相应制度,但实际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国家财政部门介入之后,虽然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划分等要求,但从实际应用结果来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种类颇多,资产属性繁杂,而管理要求并未就固定资产的属性划分细致的处理原则,这就导致现行的管理制度流于表象,未能发挥实际管理效果,具体应用起来存在阻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用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

3.2 资产使用率较低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组成主要依靠国家调控,单位本身并不重视资产价值和管理,置身事外的态度降低了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益。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对待国有资产存在盲目性,在选择资产时出现盲目购置、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等情况,导致大量资产闲置,严重降低了资产利用率,与资产高效利用的管理原则背道而驰。同时,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信息沟通不畅,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缺少监督,也会出现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此外,事业单位内部闲置资产缺乏相应的维护管理,影响资产实际价值,后续使用时产生价值差,进一步加剧了国有资产使用率低的问题。

3.3 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对于各行业而言,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伴随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要求愈发严格,单位应从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方面着手,从根本上强化人才综合素质。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职能在资产管理中发挥引导作用,包括资产申请、资产调控、资产监督等多方面,高水平的资产管理人员能够有效提升资产实际价值。就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容来看,多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热情,容易出现管理质量和效益低等问题,这是由于单位在选拔资产管理人员时缺乏对人才的综合考量,如果不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培训体系,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国有资产的管理,产生工作效果低和资产风险高等问题。

3.4 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信息化水平弱的问题,未能建立全盘清查的管理机制,阻碍管理人员掌控国有资产实际应用现状,尤其是价值较高的大型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并未實行精细化模式,忽视了资产使用后的评估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事业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闲置,失去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而多数固定资产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管理人员忽略了其具体信息,导致固定资产还未报废,但到达使用年限后必须采取报废手段处置。信息化管理水平薄弱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进而制约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的顺利开展。

4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优化建议

4.1 加强资产清查盘点,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需从加强资产清查盘点、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入手。单位应在年度结束时对财产进行全面检查,包含单位购置、捐赠、调拨或划转的资产。资产清单既可以检查账目的真实性,查明账实之间的差异,做出相应的调整;又可以检查存货,如是否存在过期、闲置、调剂、报废资产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向部门领导报告,防止资产管理人员不清楚资产情况的问题出现。此外,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资产管理制度。对存货管理应建立专项管理制度,资产购置、调配和使用各环节建立独立制度,互相制约。将购置的资产登记清楚,具体责任划分到人,由专人负责维护和保养;资产部门要统筹管理本部门的资产,合理调配使用等;根据单位年度报表编制工作要求,查补单位管理体制的弊端,并及时加以补充和改进。

4.2 加强重点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要想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潜力,就必须加强重点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第一,加强银行储蓄管理。现金储量是保证单位正常运转的关键,现金管理要遵循严格管理的原则,才能获得承受风险的能力。事业单位增收不多时,控制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将成本控制纳入绩效考核,进一步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精打细算、挖掘潜力;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盘活存量资产,满足单位管理的需求。第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事业单位因为资金短缺,往往要靠创收来填补,长时间挂账的应收账款不但存在资产损失的危险,而且存在税收及审计方面的风险。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保证相关资金能按时收回,在预防和控制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单位要对各部门的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处理,及时对相关索赔进行核实,年末及时追回;对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根据最新会计政策及相关标准进行计提,记入待处置资产损失。关于其他应收款额较大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分类分析,改进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及时确定债务人的责任,对较难处理的应收账款,应采取激励办法,同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3]。

4.3 强化资产预算管理,重视资产使用监督

事业单位要强化资产预算管理,重视资产使用监督工作,将国有资产购置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中,遵守无预算不采购的原则。采购预算作为全局工作,要求职工都要建立采购预算意识。在形成预算概念后,预算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如此编制出的预算才不会与实际情况脱节。预算敲定后,资产管理人员对预算情况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进行合理预算后,每年购置资产所需的经费有了具体数额,方便采购部门进行一整年的采购工作。若经费紧张,各部门可按实际情况适当压缩,按照优先顺序,预先作出采购计划,避免产生因资金不足而无法购置的情况。此外,资产监督部门应与预算管理部门根据实际资产数量,采取不定期检查核算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账实相符。在抽样调查核查时,一旦发现资产账目与实际不符,应及时找出原因,对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要按照法律和法规予以处理。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资产管理效果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资产管理效果需要借助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应结合具体情况开展人才选拔和培训工作。第一,做好人才培训。为提升人才培训效果,单位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提升管理人员国有资产管理理念,主动学习,提升资产经营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资产管理人的培训,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促进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别指出的是,要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奖惩机制,如此才能更好地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培训效果。第二,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从选聘人才入手,快速提升单位资产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根据单位管理人才需求确定引进标准,完善相关福利待遇,保证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做好人才结构调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根据岗位需求配置相应的人员结构,要求岗位职责与人才能力相匹配,如此才能发挥管理人员应有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完成国有资产管理任务。

4.5 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应从单位已有的信息管理制度入手进行改进,推动其更全面、更详尽地执行单位资产管理。同时,单位要建设相关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使各部门及时高效地获取相应的资产信息,便于提高工作效率,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效益。例如,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开发二维码管理,使用二维码记录不同属性资产信息,防止闲置资产遭到浪费流失。事业单位应加大信息化力度,实现预算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当前预算管理体系中融入资产管理,全方位优化资产配置、加强资产使用环节的监督等。除此之外,单位还需对自身会计监督工作加以完善,真正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的效果。特别是,管理人员应主动适应“互联网+”方式在信息系统中的运用,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扩大信息平台建设,便于全面多维地实施会计监督,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5 结语

积极开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这会对充分发挥单位职能和今后稳定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事业单位可以从加强资产清查盘点、加强重点资产管理、强化资产预算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事业单位应提高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的认识,从根源上降低资产管理风险,全面保障总资产价值进一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孟祥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路径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3(16):154-156.

[2]臧平. 医院国有资产大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J]. 财经界,2023(9):30-32.

[3]霍雪松.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工作探析[J]. 财会学习,2022(16):142-145.

[作者简介]姜朝军,男,江苏盐城人,建湖县城市工业办公室,农业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国有资产增值管理。

猜你喜欢

保值增值国有资产事业单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浅析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现实途径选择
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及对策
1000万可支配资产的配置方案探讨
浅析我国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方式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