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2024-04-08薄红昕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科日语思政

薄红昕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40)

为了推动新文科建设,我国高校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这也使得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日语专业作为高校外语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其核心课程也需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借助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培育更多能够达到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1 新文科背景介绍

新文科是指在现有传统文科基础上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1]。其最早是由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的,但该概念并未在美国文科专业品质和水平提升上发挥出太大作用。

新文科是基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出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结构、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文科学科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传统的文科学科中,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繁多,但是学科之间划分不够明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社会变革的影响,新兴的学科如数字媒体艺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也迅速崛起,但是这些学科同样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新文科概念在我国最早是在2018年提出的。2018年,在召开中共中央全国教育大会之前的文件中提到“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文科”;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再次提到“要大力发展新文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在同一年,我国13个部门联合起草的一项计划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其实就是为了培养更多了解中国、爱中国、能够担负起国家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培育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新文科的出现旨在重新整合和划分传统文科学科,将新兴学科纳入其中,使文科学科更加系统和综合。新文科的出现,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文科学科的发展,提高其地位和影响力,而且也可以让文科教学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并促使文科教学培养更多能够达到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 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重要性

2.1 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简单来讲,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传授他们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在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加入关于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这些课程的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样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后也会更具社会责任感,能够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而且课程思政的实施还可帮助这些学生了解国家历史、民族文化,从而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2]。除此之外,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推进,学习这些课程的学生不仅道德素质会有所发展,他们的科学、人文、创新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也会有所增强,这样就可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 宣传传统文化

分析日本文化可以发现,其中很多都和我国有相似之处,甚至很多文学作品、道德价值观念的发源地都是我国,由此可以发现日本和我国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在日语核心课程教学中渗入思政内容,可以对日语词汇、语句中蕴含的日本优秀文化进行延伸,将其和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联系,对比两国传统文化的异同,这样既可以帮助学习日语核心课程的学生了解日本优秀文化,还可促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和文化,从而可以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加强两国文化融合,同时可以增强这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之情[3]。对于日语核心课程思政而言,在其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得他们能够更积极地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其宣扬和发展的实践中也会更加热情参与,而且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辨别能力也会得到增强,从而可帮助他们不被不良文化所影响。

2.3 提升文化自信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需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还需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前者指的是个人对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传承、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此有一种自觉的态度和自我认同感,后者则是指个人对自己所处文化背景、传承、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自信和自豪感。这两者缺一不可,都是促进国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在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通过为学生讲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分析其和日本文化的关系等,可以让学习这些课程的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历史文化制度,从而可加强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3 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实践困境

3.1 理解深度不足

对于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而言,如果只是依靠一门课程是难以实现的。高校还需提升对课程思政的关注程度,同时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并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提高他们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渗入思政内容,确保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的实现,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发展。课程思政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其不仅具有深刻内涵,还具备严格要求,高校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想要获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必须要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认识和理解,同时还需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并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实行课程思政[4]。由于思政教育融入的课程不同,教师选取切入点也需有所区别,而教师自身素质和选取的切入点是否合适存在密切关系:对于素质水平比较高的教师而言,他们对于课程思政理解也比较深入,因此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素质水平不太高的教师则因为理解深度不足很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如若他们在尝试多次后依然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会影响到他们实施课程思政的热情,甚至有些教师会直接放弃。

3.2 缺少思政素材

对于课程思政实行而言,课程思政素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若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应用的素材不够丰富,而且缺少趣味性,甚至是比较无趣,那么势必会影响到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推进。正确的做法是,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可自然深入思政素材,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但这种提议无疑提升了课程教学难度,而且负责这些课程教学的教师需对课程知识框架进行全面研究,对其中蕴含的思政素材进行挖掘,并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和日语知识的联系,促使这些思政素材发挥出应有的思政教育效用。但是当前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的思政素材并不够丰富,甚至可以说比较缺少和单调,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时多会利用新闻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对新闻内容进行翻译来帮助他们学习日语知识,他们的这种让学生通过翻译的方式不仅过于刻板,而且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课程思政目标难以达成,思政教育效果也不会太理想[5]。另外,日语新闻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难以理解,更不用说翻译了,这样不仅会降低日语知识学习效果,而且会影响到课程思政实施效用。

3.3 推进速度缓慢

课程思政在高校并没有实行太长时间,很多高校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还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一些高校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不仅构建了良好的课程思政开展氛围,还从多方面提供助力。然而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要求,很多高校教师对其都比较生疏,日语核心课程教师也不例外,而且由于一些高校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并没有实行太长时间,所以学校教师的课程思政素质水平还比较低。部分高校教师只能通过自主探究来促使自身课程思政素质实现发展,但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再加上缺少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全面分析,不仅会影响到他们发掘思政素材,还会影响到学校课程思政推进速度。

4 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4.1 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将课程思政内容渗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因此来促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增强。需要注意的是,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并不是生硬地向学生讲解思政知识,也不是变为思政课堂,而是需结合日语专业特点确定和思政教育有关的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同时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

例如,基础日语是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学习日语基础的重要科目,也是他们积累日语词汇的重要课程。在该课程教材中包括很多内容,不仅有日本历史文化,还有日本社会发展、经济现状、日本各城市风俗习惯等相关介绍[6]。教师在进行该课程教学之前就需要先结合本课程特点确定和思政教育相关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他们讲解日本文化背景引导他们了解日本文化,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理解多元文化的目的,还可以采用将日本人物形象和我国相关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联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增强他们的民族信仰和文化自信,进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要求,同时达到课程思政目的。再如,在教授日本历史文化相关知识时,可设定促进中日友好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中日古代交流、日本派遣使者来唐学习等相关历史,以此来让学生了解两国历史上的交流互动,增强他们对中日友好的理解,进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思政需要。

4.2 以多样化实践活动助力词汇、语法学习

高校开设日语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培养具有日本文化素养的人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也需进行改进,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需指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以便更积极投入知识、技能学习当中。例如,开展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时,当学到节日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寻找合适时机向学生讲解我国相关文化,以此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同时可引导学生对当前社会礼仪进行分析,以此来达到宣扬我国传统文化、指引学生形成良好思想理念的目的。

对于日语专业核心课程而言,词汇和语法是其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往往比较枯燥和烦琐,而且学生对于日本风俗文化本来就不熟悉,如若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讲解,那么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导致学习难度提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也为了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日本风俗文化,教师可借助多样化实践活动来助力学生的词汇、语法学习[7]。例如,日语专业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日语电影,以此来帮助他们学习日语表达方式,同时可以锻炼他们的听力,而且在观看过程中他们还能了解日本文化,认识到日本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达到知识技能传授目的,还能达到课程思政目的。再如,教师可以组织日语歌曲演唱比赛、日本传统文化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词汇附带习得,同时可以锻炼他们的知识运用熟练度,而且还可增强学生的词汇和语法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也会有所提升,从而可达到推进课程思政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阅读和思政有关的日语文章并要求他们写作读后感,评出写作最优学生,还可举办国语动漫翻译配音比赛,以此来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日语词汇、掌握词汇用法,实现词汇附带习得,同时增强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会得到增强。

4.3 在词汇教学中引入本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由此可以说明,高校日语核心课程教学也需引入我国传统文化,这样既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还可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可培育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8]。而日语词汇教学课程思政的实现,教师可采用任务教学法,也可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例如,教师进行教学前需要先布置一个和词汇、我国传统文化都存在关联的任务,如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的日语PPT,或是要求学生写作一篇关于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日语报道等,之后学生就可自由组成小组,通过小组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资料、阅读原文等,这样就可加深他们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等到任务完成后,教师还需组织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反思,对学到的知识和中日两个传统文化的异同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日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度,还可增强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认知,同时可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进而可达到课程思政要求。再如,日语核心课程教师需要在教学前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和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预习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等到进行课堂教学时则需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方式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同时巩固对日语词汇的运用。在此过程中,不仅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可帮助他们更深入理解日语词汇、更熟练运用日语词汇,这样就可起到推进课程思政的作用。

4.4 改进评价方式

对于日语核心课程思政而言,除了要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对于课后评价也不能忽略,无论是评价方法,还是评价主体、评价内容都需进行拓展,使得课后评价变得更具多元性。从评价内容角度来说,如果只是将学生考试成绩和论文写作当作评价内容,无疑过于简单,难以获得全面的评价结果。在新文科背景下,日语核心课程思政需对评价内容进行拓展,不仅要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判,还要增加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多方面内容,也就是针对学生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从评价方法角度来说,日语核心课程思政可应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前者主要就是针对成绩、排名等进行的评判,后者则是针对讨论记录、实践报告等进行的评价,以便可更加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情况,更加精准地反映学生思政水平。从评价主体角度来说,日语核心课程教师需改变以往以自身为主的评价思想,对于这些课程不仅自己要进行评价,还需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需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主要就是针对自身或对方的学习情况、思政水平进行评判。这样既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和思政水平,还可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可进一步提升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改进评价方式,日语核心课程教学既可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还可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更大助力。

4.5 提升任课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文科建设,高校教师不仅要积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当中,还要注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要求,才能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对于高校日语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而言,则需先变革自身思想观念,认真分析两个问题,一是为谁培育人才,二是培育怎样的人才。在自己负责的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不断推进新文科建设,同时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探索,分析相关策略,促使课程思政发挥出更大的育人效用是作为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负责这些课程的教师首先需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专业理论知识,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水平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以便可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等到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需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复思考和分析,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同时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身想法,这样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为他们进行针对性改革提供参考。其次,教师还需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式,不仅要有效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教学方式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实际情况需要,还要参考社会发展形势,进行课堂教学时则需寻找合适时机引入思政元素,而且需注意引起学生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热情,让他们可以在思政学习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的实施还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需注意和学生互动,这样既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另外,教师综合素质的增强还需学校方面的支持,各高校需为日语核心课程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借助多元化培训促使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得到发展,这样他们才能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 结语

为了推进新文科建设,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必须要进行革新,为的就是培育更多既具备良好思辨能力又具有良好跨文化交流能力且能够担负起国家复兴大任的日语人才。在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革新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需要先进行自身革新,之后还需带动学生变化,这样这场革新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基于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实践遇到的理解深度不足、缺少思政素材、推进速度缓慢的困境,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师不仅要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还需以多样化实践活动助力词汇、语法学习,在词汇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改进评价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新文科建设提供良好条件,才能培养更多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日语人才。

猜你喜欢

文科日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思政课“需求侧”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