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实验金课建设

2024-04-07马智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金课空间规划国土

马智宇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信息化时代下,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空间数据库和“一张图”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课程群编制内容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融会贯通。实践中,无论是土地规划中的耕地红线宏观调控[1]、城乡规划中的人居环境提升[2],还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空间资源,都须进一步分析其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等内在联系和外在条件。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改革主要围绕控制性详规[3]、城市更新[4]、交通规划[5]等内容与新规划的融合与更新,更加强调规划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规划应有的特色和创新有待提升。

本文以土地利用规划实验金课为研究对象,从实验教学团队配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出发,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学生反馈,引入企业导师,扩展案例式教学模式,打造“模拟规划全流程”的实景教学模式,为培养高质量国土空间规划相关高水平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6]。

1 土地利用规划金课建设分析

为更好地打造一流本科专业,“打造金课”被写入规范性文件,其重在打造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课堂内外深化课程内容,“教+学”相互交融,以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和开放课堂为主要形式,是一种知行合一和学思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核心,即“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双向教育模式,构建“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课程,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课程属于应用型课程,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大转型的要求[7-8]。

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偏向“教师授课—案例讲解—数据分析”,教学内容更多是对宏观数据的分析。例如,人口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等。这种模式能很好地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用地格局需求提供量化依据,但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更加强调大数据运用、空间布局与分析、三区三线的合理划定等内容,地理信息技术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以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课程为例,该课程总学时为16学时,共4次课程,一次4学时。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的收集、土地基础数据预测、规划文本及编制说明撰写和基础图件制作等。在授课过程中,传统的供需平衡数据分析大部分停留在年鉴数据上,对不同规划的空间分析,大数据的提取、清洗和应用相对较少。同时,也可能存在忽略了规划数据库的建设等相关内容等现象。

在制图方面,部分传统的实验课偏重土地的宏观布局,对土地的微观设计关注较少。这与学科性质有关。作为以城市规划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城乡规划学来说,其更注重用地布局的微观设计。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所有空间规划的重构与创新,因此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除了关注宏观土地的布局、数量管控之外,更应当注重规划的落地性和可实施性,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衔接工作[9-10]。

专业培养模式上,部分传统培养方案对空间信息的前置课程合理性有待提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新版培养方案上新增了GIS软件应用课程,重点讲解ArcGIS 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为后续规划实验课程中的空间分析与处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更强调信息化、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其中,监督、实施和保障等内容都需要在“一张图”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进行。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ArcGIS软件、AutoCAD软件的教学仅是对规划的用地分类、地类变化等进行制图和分析,缺少对微观地块的具体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分析须考虑用地强度,在规划实施后期的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中,还须考虑用地报批、审核等事项。因此,三维GIS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加强学习的部分。除此之外,为更好地搭建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基础、SQL语言等计算机编程课程的学习。

3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课程金课建设路径探析

为更好地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课程的需求,打造土地利用规划实验金课,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多次探讨,并结合相关高校经验,融合相关专业(如城乡规划、信息科学和地图学等)特色,打造“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全流程课程体系,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三维GIS的应用。

OBE 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灌输性教育。规划实验课程所使用的软件较多,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做好“课前—课中—课后”规划,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等综合素质。课程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优化师资结构

(1)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结构。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涉及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课程体系实践性较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拓展性“第二课堂”,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在师资队伍结构配置上,专职教师以基础理论为基石,强化软件技能培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专兼导师制度。企业导师结合企业实际案例,与校内导师形成“理论+前沿”双补充模式,提升学生课程认知度。

(2)建立课程组集中备课制度,优化课程流程衔接。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最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测量学、地图学、地籍管理、遥感技术、GIS 软件应用和土地信息系统等。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课程的前置课程,通过集中备课制度,能更好明晰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确定好各类课程的有效衔接及重点与难点分析[11]。

3.2 优化内容结构

国土空间规划课程围绕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价值,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主线,做好“存量”换“增量”土地,确保城市发展做到集约、节约与高质量发展。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土地利用规划实践课贯穿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基于传统的供需平衡分析,加入大数据提取与应用,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不同规划的空间进行叠加,并深入探讨前期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深入分析各类资源的本地要素,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12]。

由于实验课程学时有限,在课程总体设计时,要重点围绕“现状分析”“土地结构调整与布局”“文本与图件制作”三大板块展开[13]。

各环节的实验流程、内容、目标和成果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内容基本安排

3.3 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

(1)做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14]。规划实践课程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自主驱动”能更好地满足各类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专业学科竞赛的举办与参与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实践,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已经陆续获得省级挑战杯二等奖2 项、三等奖3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各类其他专业竞赛若干。参与学生通过相关学科竞赛,既加深了对传统地理信息软件(如ArcGIS、SuperMap 等)的应用能力与认知度,又促使其自主完成Sketchup、CityPlan 等城市规划设计、三维建模等软件的学习,并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逐步提升团结协作能力。成果导向驱动下的学习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合真实项目,完成规划全流程设计。规划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教材的更新速度不快,但技术革新速度较快,真实规划案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行业应用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实习的综合案例选择中,可通过企业导师提供的真实案例项目,开展“模拟规划全过程”实践教学活动。借助企业导师的前沿项目优势,按照真实的规划编制过程,完成前期调研、现状分析、问题研判、规划设计、方案比对、评审和修订等步骤,以培养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专业技能。这种融合真实案例场景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16]。

4 结语

OBE 理念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理论讲解+课下自主探索扩展”进行转移。近年来的实践中,学生通过双结合模式,对于规划专业相关理论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汇报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其他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加强,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扎实基础。本文主要从教学团队配置、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手段更新等方面进行研究,立足打造应用型、实用型金课,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应用型课程体系和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金课空间规划国土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再认识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