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的本真
——读蒋勋《生活十讲》

2024-04-07杨晓迪

作文新天地 2024年8期
关键词:蒋勋物化本真

◎杨晓迪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生活的河流中蹚水,却终不见整条河流的模样。

——[英]莱辛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白色的封底套上几笔淡淡的青花蓝紫色,没有丝毫商业花哨噱头的封面和书腰,极像一位身着扎染粗布蓝衣的江南乡间女子,朴素、自然、清新地向你走来。

每次读这本书,就像在品茶,合上它,便不禁扪心自问:你懂得生活吗?是啊,当面对这种闲适而富有智慧的文字,就会感到与其说自己是在生活,倒不如说是在赶集:每日来回穿梭于这喧嚣都市的不同地点,清晨融于茫茫人海,傍晚混入滚滚车流,却不曾有停下驻足欣赏的时间和心态,更奢谈生活。

何谓生活?每个人对此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我相信,当下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必定与我一样,对于自己的生活是不满意的。当我们与时间赛跑,和生活抗争之时,其实早已被它悄无声息地折叠成一张张平面的纸,呆板、枯燥,只留下一地鸡毛似的无奈叹息。也许以这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就中了生活的圈套,让你无力自拔。这让我想起米兰·昆德拉小说《慢》中的一段话:“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真的,当现代社会日益追逐速度之时,“慢”才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乐趣。我们太需要这样一本写生活的书,让我们放慢步伐。在此,就让我们跟随蒋勋先生朴实的文字,一起回归到生活的本真。

知识与智慧

“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在我看来,知识属于智商范畴,而智慧关乎情商,这两者之间不一定有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读书与求知的内在意义全然被异化:那是一张大学文凭,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套值得夸耀的房子,一位美丽动人的妻子……知识在此俨然已成为物质世界的敲门砖,除此之外别无他意。

于是没有太多的老师会来教我们什么是生活,因为就连他们自己也还不明白生活究竟是什么。没有信仰,没有自我,没有情与爱,没有生命的本质,知识便化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智慧的前提必定是一个人在拥有知识之后,对生活有清醒的认识与冷静的思考。可当我们不顾一切去追逐生活的表象时,又怎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书中,蒋勋先生也对教师进行了定义:“老师一定要是人师,也永远要以人为本,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关心。”

一个人若能够经常省视自己的内心,他便是悟者。悟,吾之心也。一个能够面对自我心灵的人,难道还会不充满智慧吗?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是知识的贩卖者,更不能是挥着鞭子的牧羊人,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与自我沟通,成为一个生活的智者。

攀比与物化

“一味地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每个人身上,都充满着来自原始生物性的嫉妒之毒。正如电影《东邪西毒》里欧阳锋的那句经典台词:“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作嫉妒。”

世界上的快乐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精神快乐,还有一种是外在的物化快乐。

内在的精神快乐是稳定而本质的快乐,它不需要通过比较,更无须攀比,它是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充满富足的感觉。蒋勋先生认为,能够获得这种快乐的人往往是安分做自己的自信之人。而外在的物化快乐,是没有稳定的精神内核的。它是通过攀比,依赖击败他人而获得的一份快乐。说到底,这不是快乐,而是快感,更谈不上幸福,相反是一种暴力。

当你陷入攀比的漩涡之中,你定会着急,定会焦虑,定会加快节奏,以希望跟上别人的脚步。于是,你便会成为这社会中一个嘀嗒走动、不敢逾矩的死气沉沉的闹钟,是卡夫卡笔下那只命运悲惨的变形甲虫。你从人的优雅彻底沦为物的冰冷和尴尬,你不再拥有幸福,只有满腹的抱怨与牢骚。我想萨特那句“他人即地狱”,从某种角度便是阐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因此,许多人大概只有到生命的尽头才会懂得,最重要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可都为时已晚。

难与容易

“‘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

在书中,蒋勋先生如此描述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富裕的时代,商业的富裕提供了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一双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个人,拿钱就可以买到了。可是中间有一个东西,在容易购买、容易贩卖的过程中,遗失掉了。”

记得小时候为能吃到西瓜,常常需要一年的等待,而现在的孩子想吃西瓜那真是唾手可得的易事,因为这是一切都以便捷为前提的时代。然而过分的容易必将导致一些人在一些能力上的缺失。作家苇岸在《现代的孩子》一文中不无担忧地写道:“现代的孩子得到什么都很容易,因而他们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现代的孩子过多地享用和获取,他们的性格中将缺少坚毅与创造力。

“难”是一种体验,更是人生的财富。即使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仍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到真经,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然而,作为家长和教师,面对现在的孩子,最容易犯的错误便是替他们省事,替他们铺路。可当他们在我们精心规划的人生道路上轻易获取成功之后,他们又该走向何方?屏蔽“难”,给予“容易”,这看似帮了他们,可总有一天我们这些大人定会明白,其实这是把孩子引入了万劫不复的泥沼之中,他们将永远稚嫩,无法长大,这个社会到处都是三十好几的“孩子”。

在蒋勋先生的《生活十讲》中,如这般充满智慧的文字比比皆是,这是一本容易阅读的书。同时也感谢先生这般清醒的智者,让迷途者知返、恍惚者神安、徘徊者意坚。最后,我还想引用弘一法师的一首偈语来作为此书的应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也算多少读懂了蒋勋先生的文字吧。

猜你喜欢

蒋勋物化本真
不要躲避,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蒋勋:梵高的受苦与救赎
大卫——破石而出 本文节选自《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蒋勋艺术美学6册套装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新年的6个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