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核心绩效观

2024-04-07陈莉

会计之友 2024年8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高校

陈莉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必须遵循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结合时代要求不断革新其观念、机制和制度。高质量的财务预算绩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绩效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功能。基于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普遍均衡、目标虚化散化、控制薄弱等问题,文章对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演进及核心逻辑深入分析,提出新时代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务预算改革的新观念——核心绩效观。通过对预算绩效理论梳理甄别,提取核心绩效观的实践价值要素,探究以核心绩效观推动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完善治理的新路径,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观念引领机制建设,赋予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更加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预算; 绩效; 核心绩效观

【中图分类号】 G467;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08-0136-06

一、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和高校高质量发展推进的动力源集中体现在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的关键在于财务预算分配。高校实现新的发展格局离不开发展观念的高质量引领,当前,绩效管理观念的高质量确立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变革中意义重大,亟待丰富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内涵。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活动的多元化,高校办学资金渠道实现了多元拓展,高校从传统的成本收支核算型管理逐步向管理会计型转变。管理会计背景下的预算绩效管理不断面临观念、机制、制度的考量和考验,从更高程度上看,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校事业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从管理学角度既是一种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在实践中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和机制。而新时代高校外部环境、内部管理需求以及制度环境均面临新的考验。2020年10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明确对作为单位主要职责的预算绩效报告做出了法律规定。因此,高校财务预算工作中以绩效引领预算编制的观念由此必须得到构建。

二、学术研究回顾

观念是主观意识对客观实践的综合反映,观念在改革与变革及管理运行方式中有着较强的引领功能和指导作用。近年来,对财务预算绩效的理念和观念研究不为鲜见,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相对滞后。梁勇等[1]提出了“大财务观”是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全新财务理念。杨和平[2]探讨树立正确的政府绩效观,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发展和完善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王金秀等[3]对以“大预算观”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刘尚希[4]认为,真正的绩效应当是指向未来的,应从未来风险的视角定义预算绩效内涵;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应以问题为导向,从重大风险问题出发,落脚到未来重大风险问题的解决上來。宫景玉[5]以高校现行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对策为切入点,对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方案进行设计,运用平衡计分卡对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郝家龙[6]提出绩效预算管理首先要准确认识其本质,创新绩效预算管理的组织构架,打造以业财融合为特征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积极运用。吴建军[7]从业财一体化下财务观念转变与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出发,对业务、操作、管理、创新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包国宪等[8]提出行政体制改革作用于政府绩效改进的过程也是绩效观重塑的过程,因此,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绩效观。徐焕章[9]提出了从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瓶颈和困局入手,探索构建预算管理的制度框架、模式体系和行为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已有研究从财务观念、预算管理观念及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预算绩效管理观念提供了较为开阔的视野。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较薄弱,对于树立核心绩效观,深化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对绩效观尚未有系统研究和阐述,对核心绩效观的理论和实践要素研究尚在探索阶段。而这一观念及理念的阐述和研究是当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高校财务管理与财会监督的先导性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行为发生、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将全面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同时对预算绩效管理现有观念深入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提炼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核心绩效观实践价值要素,继而面向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践阐述核心绩效观的形成路径。

三、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观念分析

实现高校绩效引领下的预算管理变革,首要的是清醒认识现有管理中运行机制和观念滞后两个方面的问题,方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使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由“破”及“立”。长期以来高校存在依赖于财政支持经费办学的主渠道,以及单向过度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其他绩效功能的显著特点,使得高校绩效管理运行流于形式,绩效缺乏核心观念,未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核心绩效观的形成和建立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旧观念的“破”,因此,必须从预算管理和绩效观念两个方面充分认识和审视固有的机制和观念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预算决算完整的业务规范,全面系统地形成了高校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预算工作流程,有力推进了财会监督职能在预算绩效工作中的实现。但随着“双一流”建设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绩效功能的强化,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短板和缺陷亦不可忽视地有所凸显。

1.发展目标与绩效目标衔接失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坚持围绕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发展布局资源是高校发展的新理念,近年来得到了高校的广泛认同。而这一创新的发展模式对财务预算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学科专业发展目标通常需要按时间进度和项目化清单进行有效分解,多目标决策往往没有相应的绩效目标进行对应,因此财务管理通常在决策环节上出现脱节;其次,现实中高校预算与政府预算无法有效对接,同一预算绩效目标需要多类资金“拼盘”,使得审视绩效目标时出现“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最后,绩效指标标准设定在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的指标上,使得基层单位执行存在较大困难。单纯通过成本性、效益性的一些定量或定性指标难以判断发展目标与绩效目标是否契合,影响了绩效分析和判断。

2.预算控制与执行约束机制缺位。高校预算编制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政府预算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实际全口径编制校内预算,一定程度存在“两张皮”情形。近年普遍存在预算编制时间和经预算批复、下达、到位后的实际执行时间跨度较大的客观情况,使得预算执行时产生较大差异,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很多高校过度追求工作实绩,甚至主观上不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在约束机制方面,财政和学校往往只片面重视预算执行率,约束方式单一地表现为进行定期通报,反而对预算绩效目标的阶段性执行情况缺乏有效关注。这一约束机制的缺失,最明显的就是容易导致两种情形的发生:一是执行单位为追求预算执行进度而突击花钱,忽视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有的甚至出现超预算开支;二是使得部分经费支出偏离初期绩效目标,最终绩效评价结果与设置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相距甚远。

3.评价体系与考核实施落实失范。虽然国家已充分重视强化绩效评价工作,同时强调结果的反馈应用,但目前,高校尚未有统一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指引。很多财政专项的发展性改革支持项目力图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挂钩,但通常设置的绩效目标形式化、绩效评价指标空泛,与高校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加之落实考核程序简单,更使得高校普遍对这一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外部压力不敏感。项目承担者尚未能把绩效目标制定和实施当作项目的重要内容,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经常把财政经费的预算绩效目标表单纯地作为项目申报要求来完成,并不考虑绩效指标是否能够真实地支撑学校需求。对于评价考核通常上级部门也只要求填报,更多地程序大于内容。对于学校自主的经费由于缺少外部压力,基本不进行绩效目标设置和评价考核,使得这一部分资金完全脱离了绩效评价和考核。

4.信息管理与信息集约建设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财务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建设,高校全面建立了财务管理核算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由于缺少统一化、集约化的信息技术支撑,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主要进行线下表格资料传输、审核等。在信息集约方面,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未能够建立全景化、动态化信息数据中台,实时搜集绩效指标相关信息,将项目信息、财务信息、资产信息等数据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观念分析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转型过程中,绩效管理之所以未能发挥良好的功能,观念滞后的影响和制约是主要原因。当前高校发展理念相比从前有了质的变化,不再盲目追求速度与规模,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发展的内涵要素。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应当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化绩效目标,而高校普遍存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观念的低阶状态。

1.发展理念与绩效观念错位。当前高校对学校发展理念、目标、定位的研究及规划制定尤其重视,也形成了相对完整全面的发展理念,而对于发展理念落实到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中相对而言重视不够,甚至把发展理念置于学校层面,而把绩效观念置于财务部门的业务工作层面。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许多高校对预算绩效目标设置随意化,甚至完全与发展理念不相符。此外,预算编制单位自主设置的经费绩效目标往往没有足够明确、细化、可行的标准体系支撑。学校层面管理部门对预算绩效目标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效能缺乏判断力和鉴别力,使得绩效目标的执行无法与科学决策、高效服务相衔接。

2.全局观念与价值观念松弛。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理应有两个全覆盖的特点和价值诉求,一是要求在全视角、全局观下针对业务进行预算编制、分析和控制;二是要求在全价值的测算下完成预算绩效全覆盖,同时努力追求目标、计划、预算和绩效四位一体的主体流程保证其价值实现。而在实践中,由于全局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松弛,致使高校在设立预算绩效目标时,缺乏指导性和可行性,同时,绩效指标未能经过专业评审判断,无法切实反映二级预算单位工作成效。

3.成本观念与效益观念淡薄。高校长期以来对经济效益基本没有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一方面高校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通常是其唯一的追求,特别是公办高校重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社会职能,忽视高校运行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另一方面是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尚未对成本核算提出明确的要求。高校成本监测及核算的外部压力主要体现在为适应发改部门对高校教育收费及学费标准制定所进行的成本分摊及测算。尽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已实施,部分高校只在形式上向权责发生制靠拢而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并未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高校业务活动及单位管理资源耗费情况。因此,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资产流失的状况往往在审计检查中被反复提及。在“费用化”成本方面,高校成本效益观念更为淡薄。由于观念的原因,高校内部预算管理更多地关心支出,对收支配比、支出效益很少进行深层次研究和实践。

4.风险观念与监督观念缺失。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双一流”背景下发展愿景的增强,校区建设筹融资导致规模性举债,“双一流”发展背景下教學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及合作办学的方式逐步呈现多元化。以学校资产收益弥补办学投入不足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在原有传统财务管理风险的基础上叠加出现了诸多新型财务风险。上述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从财务会计角度进行高级财务分析,导致决策与合同经济行为潜在风险加剧;二是资产负债管理中全部资金及其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学校财务运行隐患。而上述隐患究其本质是风险观念的缺失所导致的非财务行为带来的资金运行风险,同时也是监督观念和机制缺失的重要表现。

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核心绩效观实践价值要素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改善高校决策运行机制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切入点。而财务预算管理改革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建立核心绩效观,从理论层面看,核心绩效观作为本文阐述的新型观念,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完整和广泛认可的研究成果。本文力图首先从实践层面对核心绩效观这一观念的实践价值要素进行凝练,使其具备科学丰富的内涵。

(一)以前瞻、系统为核心的全局系统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坚持系统的观念,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从实际出发,对观念变革新要求的概括和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核心绩效观要坚持以前瞻、系统为核心的全局系统观,体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力遵循,同时也符合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从财务预算管理的狭义角度看待,前瞻性所指代的是学校发展目标分解与财务预算支撑的科学衔接,学校发展目标的前瞻性通常可得以有效实现。而以收入为基础、筹融资计划为预期的预算绩效管理前瞻性是十分困难的,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下,需要高校着力构建前瞻、系统的预算绩效观。

(二)以沟通、执行为基础的价值决策观

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发展是最为的重要环节。基于此,高校管理会计应当是学校发展战略、教学科研管理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如何在价值决策共识指导下,应用管理会计实现高校深度业财融合,促进财务会计职能转型,以促进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实现一定程度的价值创造目标,其基础在于以沟通、执行为特征的价值决策观的良好构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面对的主体并不单一,管理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辅助部门相对成为校级层面公共平台和运行保障力量的主体,也是预算支出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和基建修缮部门也是刚性支出的重要部门,实体学院和科研机构承担了大量发展型项目。此外,其他二级法人主体也与高校有着紧密的财务联系。上述多元主体业务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在绩效目标上也存在诸多不同,建立绩效目标管理体系时,如何沟通和执行十分重要,良好的沟通是有效执行的前提,执行力是“知行合一”观念下先知而后行的具体体现。

(三)以评价、改进为重点的成本效益观

成本效益的观念在高校核心绩效观中是提升空间最为广阔的一个重要观念。投入产出与资源耗费不相适应的情况在高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特定领域,由于成本效益观的缺失,导致高校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除去盲目决策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本文集中探讨学校运行和发展中的成本效益。成本效益比的最大化追求是成本效益观的集中体现,也是绩效管理效率的最好度量。在成本效益观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评价和改进是重点环节。首先,成本测算和评价是预算绩效目标制定的科学依据,高校运行项目的成本测算应当建立有效的测算机制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其次,改进成本效益的结构需要非财务因素发挥作用,使得通过业务的优化节能降耗。只有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消除对立和矛盾,通过科学沟通与评价,共同以改进为手段促进成本效益观的形成,才有可能使成本效益的观念在财务绩效管理和业务工作开展中得以深入人心,树立起全面的成本效益意识。

(四)以创新、协同为中心的内涵质量观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在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总体上规模稳定,高校的主要发展方式是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创新引领、内涵发展。由此,我们必须思考高校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源。内涵质量观念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方向性选择,思想决定出路,只有内涵质量观在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中得到充分贯彻,其目标才能与学校发展战略相契合并得以实现。高校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动力源本质上是学校中心任务和发展目标的要求,它的动力源主要来自财务管理的外部,不以财务机构和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内涵质量观建立的重点更为集中的是财务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协同配合的意识。内涵质量观离不开创新和协同,创新和协同是组织方式的变革,协同创新在高校发展中的特征表现为整体性、集约性、动态性与聚合性,学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亦当服从和顺应创新和协同下的质量内涵发展。

(五)以控制、监督为依托的风险防范观

高校由于其固有的社会公益属性,其财务不以取得盈利为目标,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的盈利能力不能称其评价要素。而主要的风险应当是支付能力缺失和支出违规违法风险,控制和监督是杜绝和降低高校风险的主要方式和有效举措,因此高校风险防范观念的形成相应地依托和依赖于控制与监督。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功能十分明显,预算控制的风險防范观念首要的是收入支出控制,具体体现在以收入预测和统筹为前提的预算安排。在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内考量年度支出和近三年支出控制,以防止短期内出现资金支付能力不足和现金流短缺而影响学校运转;其次是对大额度资金支出的合规性进行安全内控审查,防止资金支出失控风险;最后是以刚性的财会监督强化提升全员对账外设账、资金转移、报销谋私等行为风险的认识。同时,高校应努力把握新时代财会监督的功能,把财会监督细化到制度和机制层面,在财务行为、会计行为和预算绩效管理中树立服从刚性约束的观念。

五、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核心绩效观形成路径选择

2023年3月施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108号)旨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树立鲜明的绩效导向,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要求的有力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要构建和树立的核心绩效观,不是一蹴而就建立相应制度规定即可以达成的目标,而是全员性、全局性的观念变革和实践探索总结。鉴于此,需要在理念更新、效率优化、业财融合、评价体系及文化养成等方面着力探索新的建设途径,将预算绩效管理核心意识和观念贯穿于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

(一)理念更新引领观念变革

发展理念对发展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引领功能。发展理念一定程度指导和引领发展实践,从而塑造相应的发展形态。绩效管理理念是改进绩效管理行为的先导,核心绩效观的实践内涵要求绩效管理思维和观念产生变革。首先,高校管理层把预算绩效管理的资源配置优化、业务目标契合、项目绩效目标实现以及风险防范化解等功能和职能嵌入学校发展的制度治理和机制构建中,把核心的绩效观念形成提升到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层面加以审视,引导全员在新的管理制度体系下提升理念和更新观念;其次,与干部人事队伍建设相结合,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作为牵引,把人的因素、财的因素在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中得以体现,倡导新观念、启用新人才、培育新理念;最后,强化全员理念更新意识,把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提升到全员注重的状态,充分明确学校绩效管理的目标和途径,形成良好的绩效导向执行氛围,凝聚共同服务学校发展目标和财务效能的合力,以理念和观念的变化促进学校效能治理现代化。

(二)效率优化实现目标适配

由于财务预算编制部门受财政监管及会计制度要求的严格限制,客观上无法对业务部门绩效达成发展目标进行动态调整。这一差异性通常导致在决策目标上出现预算缺陷,树立核心绩效观,从实现目标适配上尤其要强化目标导向,把目标预算分解与执行责任落实并统筹结合。在预算管理效率的优化上,针对现有预算管理框架和机制,以优化预算编制程序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基层需求调研,建立储备项目库,提升可行性论证质量,做好项目库储备及可行性论证。把目标适配性放在首要位置加以测量,从而在源头上为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升预算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核心绩效观体现在执行层面,必须将资源配置权责进一步下移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按照权责相统一的原则,先行做好事权划分,再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执行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关注成本控制,亦即成本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三)业财融合彰显质效提增

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业财融合是核心绩效观重要的效能工具,无论是从方法、功能、要求、理念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均不为过。业财融合是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融合、全要素融合、全过程融合、全覆盖推进,有了核心绩效观的指导,就有可能实现主动融、全面融、深度融、常态融、长期融,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资源配置效率、成本管控水平及风险防范能力,推进业财绩融合。高校预算管理在业财融合中的主要方式是要把握不同的业务内涵、实施周期等特征,建立针对项目的分类体系,并通过项目分类体系,构建针对不同类型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方式。通过财务和业务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全面共享,发挥财务分析对业务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要把业务遵循财务预算绩效这一规划和发展主线真正贯穿业务全过程,真正使业财融合做到“提质增效”。

(四)科学评价突破评估困境

绩效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对象评判和考核的依据,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评价指标及标准是最为重要的设计,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决定着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效能。高校由于各类资金的使用方向不同和目标本身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财务指标也要与之相适应,特别要根据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育人功能等不同业务性质,趋向设立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在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定量指标的应用,注重指标细化量化、相关可行、可比可测。把能够真实反映高校发展效度的指标作为适宜性的主要标准,把指标整体的有机逻辑联系作为指标层级设计的关键要素。充分应用现代指标体系设置科学方法,以全面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引导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强化探索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把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硬挂钩以体现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支出项目决策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五)制度融会达成文化蕴蓄

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文化传承,而预算绩效功能的实现一方面要依托制度,同时也要依托财务绩效文化这一不可忽略的要素。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绩效管理对制度的依存性十分明显,与通行的其他高校管理制度相比较,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应当兼济刚性和柔性,既能够与高校管理制度相对稳定持久的特征相统一,又能够使预算绩效管理不陷入僵化的泥淖。这就需要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和角度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评价、反馈、结果应用等各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工作机制。而财务绩效文化作为财务管理价值观的一种反映,是区别于有形财务物质文化的一种精神文化。在道德情感上具备其内在约束力,财务绩效文化的根源应当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并从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中汲取现代因素。结合工作实际将财务绩效文化纳入高校文化提升工程,提升全员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通过制度和文化的融合,达成新时代财务文化和绩效文化的蕴蓄。

六、结语

高校全面实现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其前提和先导是树立牢固的績效理念和观念,促进高校全员养成核心绩效意识,进而使其转化为行动和行为上的自主自觉。因此,在预算绩效改革中,要充分认识核心绩效观的根本目的是以实现“双一流”发展目标为驱动力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学科专业领域、校院二级管理主体等多元主体绩效意识提升,形成和完善以绩效水平和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的治理理念,从而促进整体绩效观落地生根。从步骤上,首先是重塑全面认同的绩效价值与认知;其次是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构建以预算绩效为目标的功能体系运行机制;最后,是推进数字技术驱动的财务预算绩效支持协同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促进财务预算绩效高效运行,为教育强国的高等教育财务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梁勇,干胜道.论高校“大财务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40(3):83-88.

[2] 杨和平.破除“唯GDP主义”政府绩效观 推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治理创新[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3):32-36.

[3] 王金秀,邓琨.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J].财政监督,2019(21):11-15.

[4] 刘尚希.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政监督,2019(1):45-48.

[5] 宫景玉.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20(15):121-127.

[6] 郝家龙.对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基于流程与机制[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1):45-47.

[7] 吴建军.业财一体化下财务观念转变与角色定位[J].航空财会,2021,3(3):91-94.

[8] 包国宪,周豪.从转变政府职能到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视角转换与分析框架[J].理论探讨,2022(2):43-51.

[9] 徐焕章.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路径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23(12):2-6.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高校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
道路预算技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