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转战陕北三百七十一天

2024-04-07张家康

党史纵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佳县中共中央蒋介石

张家康

1947年3月,国民党集结重兵对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3月18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出延安,直到次年3月23日,才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在这371天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在险恶的环境中转战陕北,行程1000多公里,先后居住过12个县境内的38个村庄。在最危急的时刻,毛泽东坚持不离开陕北,从而牵制了国民党军大批兵力,减轻了中原战场的压力,这一大智大勇的行动,极大地鼓舞着陕甘宁以及其他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的信心。

毛泽东: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

1947年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亲自部署进攻延安计划,决定以胡宗南的15个旅由宜川、洛川向北推进突击,并以5个旅维持后方兼充战略预备队;以马步芳、马鸿逵等部自甘肃、宁夏向东南,以邓宝珊部自榆林向南,担任辅助突击。国民党军的意图是一举攻克延安,摧毁中共中央,或者将中共中央逼过黄河,再在华北与之决战。当时,在陕北战场的解放军,只有正规军1个纵队,还有2个旅,加上3个兼警备区(军分区)的地方旅,同进攻的国民党军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胡宗南部兵分两路,同时从宜川、洛川一线向延安发动进攻。同时,国民党空军出动45架飞机对延安狂轰滥炸。这时,彭德怀急调新四旅一个团守卫延安机场,准备歼敌空降兵,并劝说毛泽东尽快撤离延安。毛泽东却说:“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3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和西北局部分领导人会议在防空洞内召开,毛泽东和周恩来讲了全国的战争形势,要求做好干部和群众撤出延安的思想工作。晚上8時,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于次日凌晨转移到延川县永坪镇刘家渠。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延安,毛泽东针对不同的对象,用最形象的语言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他在接见参加保卫延安的西北野战军部分干部时,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对延安当地的老百姓,他则是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道:“譬如有一个人,背个很重的包袱,包袱里尽是金银财宝,碰见了个拦路打劫的强盗,要抢他的财宝,这个人该怎么办呢?如果他舍不得暂时扔下包袱,他的手脚就很不灵便,跟强盗对打起来,会打不赢,要是被强盗打死,金银财宝也就丢了。反过来,如果他把包袱一扔,轻装上阵,那就动作灵活,能使出全身武艺跟强盗对拼,不但能把强盗打退,还可能把强盗打死,最后也就保住了金银财宝。我们暂时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让给敌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来更主动、更灵活,这样就能大量消灭敌人,到了一定的时机,再举行反进攻,延安就会重新回到我们手里。”

毛泽东坚持不离开陕北,既有情感上的牵挂,更有战略战术上的谋划。他说:“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如果蒋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那里就会增加困难。中央留在这里,蒋介石就会多下些本钱。这样,我们负担重些,就能把敌人拖住,不让他走,最后还要消灭他。”

3月19日晚,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由刘家集出发,深夜转移到清涧县徐家沟。21日,转移到清涧县高家硷,在此观察延安方面动向,之后经子长县任家山、王家坪,于29日到达清涧县枣林沟。

中共中央在枣林沟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以刘少奇为书记,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枣林沟会议后,为了便于工作,中央机关人员编成4个大队,成立了直属队司令部,任弼时为司令(代号史林),陆定一为政治委员(代号郑位)。毛泽东代号李德胜,周恩来代号胡必成。随后,中央于4月11日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率中央机关大部分人员前往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

胡宗南的部队占领延安后,多次寻找西北解放军主力决战。在中共中央主动放弃延安的一个半月中,西北野战军以不足3万人的兵力,按照毛泽东提出的“蘑菇战术”,同比自己多达十倍的国民党军周旋,先后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消灭了胡宗南军1.4万余人,拖住了蒋介石的这支战略预备队,有效地策应了解放战争的其他战场。

毛泽东:解放军将由守势转变成为攻势

3月31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枣林沟,由绥德县田庄向西转移,而国民党军却以为毛泽东等朝东北方向转移,遂以十几个旅的兵力沿着延榆公路朝着东北方向猛追。一东一西,两支队伍相向而行,仅隔着一道山梁,擦肩而过。4月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由田庄经高家塔到涧峪岔,在两名向导的带领下顺利地通过危险区,翻过一座大山,于4月4日来到子长县石家湾。

不久,国民党军发现了中共中央机关的踪迹,又蜂拥着向石家湾扑来。在紧急时刻,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离开石家湾,转移到靖边县青阳岔。4月13日,又率中央机关从青阳岔出发,于下午转移到王家湾,在这里停留了50多天。

在这里,毛泽东指示西北野战军继续采取与敌周旋的“‘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指示华北战场“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战役,使敌完全陷入被动”,打击敌人应“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指示东北战场在北满根据地的基础上,“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指示华东战场在“敌五军、十一师、七十四师均已前进时”,“究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在华野决定集中兵力歼灭孟良崮地区的敌七十四师时,毛泽东复电表示:“歼灭七十四师极为正确。”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毛泽东盱衡全国战局,十分清楚战争已到了转折的关头。4月17日,他在审阅新华社的一篇社论稿时,加写了这样两段话:“可以预计,四月开始的两三个月内,蒋军将由攻势转变成为守势,人民解放军将由守势转变成为攻势。”“历史事迹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果然,形势的发展完全合乎毛泽东的预见,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由于一直找不到毛泽东的下落,蒋介石给胡宗南调拨来美国最新式的电台测试仪,锁定毛泽东在陕北的位置,王家湾已经不安全了。6月8日,胡宗南部刘戡4个半旅偷袭王家湾。此时,毛泽东的身边只有4个半连。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就如何应对危机研究对策。毛泽东坚持向西走,任弼时坚持向东走,理由很简单:向西走是迎敌而上,非常危险;向东走可避敌锋芒,比较安全。

毛泽东之所以选择往西走,是因为敌人的企图无非有三:一是把中央机关消灭在这里,二是把中央机关逼过黄河,三是把中央机关逼到沙漠饿死。他认为,迎着敌人往西走,这是他们所预料不到的。往西走是有危险,但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如果往东走,我们就不得不过黄河了,那首先在政治上就输了。最后决定还是往西走,只是队伍先向北走30里到龙泉,然后再折向西行进。

刘戡率部沿着延河北进,在其先头部队行进到离王家湾仅隔一个山头。当天夜晚,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冒雨离开王家湾。一路上风急雨大,电闪雷鸣,山路又湿又滑,给毛泽东驮东西的骡子慌失前蹄,坠入深涧。毛泽东拄着木棍和战士们一起,在溜滑的山路上跋涉。到了山梁上,但见山沟里火光通明,哗哗的雨声之中夹杂着人的喊叫和骡马的嘶鸣,那是刘戡的追兵。此时毛泽东身边仅有200多人,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可毛泽东依然镇定自若,对身边的警卫员说:“这场雨下得好啊,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收麦子了,大家可以吃到白面馒头了。”

等到敌人顺着山沟全部走完后,毛泽东大手一挥:“好,我们走!”6月9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翻过山梁来到小河村。同一天,刘戡率部来到王家湾,并在毛泽东的住地发现了“李德胜”的信封,他认定李德胜就是毛泽东,立即下令循着马蹄印继续追击,追到龙泉又向西,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搜索前进。当敌人离小河村仅有5公里时,中共中央机关立即向靖边县天赐湾转移。

当时,中央曾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必要时,毛、周、任各带一部电台,分别向3个方向突围。就在这危急时刻,王震率骑兵火速前来增援,三边分区、绥德分区的地方部队也赶来增援。他们在敌人的后面发起猛烈的攻击,这凶猛的攻势打得刘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时,中央机关派出一个排佯装向南退却,刘戡误以为是中央机关,便率兵追击了过去。敌人撤走后,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经过一夜的风雨行军,于10日早晨安全转移到靖边县天赐湾。

毛泽东:蒋介石的灭亡局势是确定了

毛泽东和中央机关在天赐湾住了7天,于6月16日又返回小河村,在这里住了45天。6月21日,毛泽东在新华社的社评上加写了这样的一句话:“总而言之,蒋介石的灭亡局势是确定了。”7月2日,他又在另一篇社评中加写了一句话:“蒋介石的崩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毛澤东这个预见是有着数据科学支撑的。7月10日,他在一份关于全军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两年计划的电报中指出:“第一年我军共歼敌正规军九十七个半旅,七十八万人,歼伪军、保安部队等杂部三十四万人,共歼敌一百十二万人。”“全国敌正规军二百四十八个旅,去年七月共有兵员一百八十余万人,一年作战被我歼灭七十八万人,补充六十万人,逃亡二十万,现有兵员一百五十万人。”“我全军共计一百一十二个旅(东北、山东两炮纵,东北、晋绥四个骑旅不在内),九十万人。此外,地方部队六十万人,军事机关四十万人。”

毛泽东在小河村部署1948年的作战任务:“其中极重要的是占领平绥路,打通东北与华北联系,使华北、西北我军获得军火接济。”东北野战军“约于八九月间发动新攻势,以四个月至六个月时间占领中长、北宁两路之大部,相机夺取长春、四平、沈阳、锦州等城。如能顺利达成上述任务,约在明春配合五台、晋绥进攻平绥路”。上述任务完成后,山东、太行两大主力部队“即可向长江以南发展,东北、五台我军,除留必要兵力攻击平、津、沈及其他第二年尚未占领之城市,并守备本地外,即可以相当数量之兵力加入西北及长江以南作战”。

1947年7月21日至23日,毛泽东在小河村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他在会上仍然坚持他的预言:“对蒋介石的斗争用5年时间来解决(从1946年7月算起),但不对外宣布,还是准备长期作战,5年到10年甚至15年。”他说,“敌人的把握放在我们不能长期坚持这一点上,我们的对策就是主力转入外线,内部精简节约。”

会议期间,他给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去指示电:“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会议刚结束,刘戡便率7个旅的兵力由瓦窑堡北上,经大理河向小河村扑来。8月1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小河村向东转移,第二次到达青阳岔。次日,由青阳岔出发到达火石山。8月3日,由火石山到达横山县肖崖则村。第二天,又转移到子洲县巡检寺。8月8日,离开巡检寺到达绥德县李家崖。

8月10日,离开李家崖到达绥德县黄家沟。毛泽东在这里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华东野战军指示电:“总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

8月14日至19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一直在转战的途中,由黄家沟到绥德县延家岔、米脂县井家坪、米脂县与佳县交界处陈家岔、佳县以西45公里处曹家庄、佳县杨家园则、佳县梁家岔。

8月20日,西北野战军赢得沙家店大捷,毛泽东十分高兴,于23日和周恩来、任弼时骑马由梁家岔来到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佳县前东原村,向参加沙家店战役总结会的旅以上干部祝贺胜利。当天下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梁家岔,转移到佳县朱官寨,在这里停留了1个月,结束了转战陕北时期最艰难的阶段。

毛泽东在梁家岔指示华东野战军:“第二年作战基本任务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部分任务是在内线歼灭敌人,借以破坏国民党之计划(将战争引向解放区,破坏解放区,使不能持久),达到我们分散敌人,各个击破敌人,并使解放区不被破坏,使战争能够持久之目的。”“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要求参战部队“善于捕捉战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

9月7日至9日,华东野战军西兵团将国民党整编五十七师全部9500余人歼灭于山东菏泽以东、郓城以南的沙土集地区,俘虏该师师长段霖茂,策应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行动和东兵团的胶东保卫战。毛泽东于9月1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电报予以祝贺,指出这一胜利“对于整个南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并指出:“你们人员补充主要靠俘虏,应采取即俘即补方针,弹药补充主要靠取之于敌。”

同日,毛泽东在新华社社论稿《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中加写了这样两段话:“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灰心丧志,慌乱动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贪污腐化,愈陷愈深,互相埋怨,见死不救,这就是整个匪军营垒的现状。再打一年两年,蒋介石匪帮就离全军覆灭不远了。”“打倒蒋介石才有和平,打倒蒋介石才有饭吃,打倒蒋介石才有民主,已经是中国人民的常识了。”

毛泽东在杨家沟提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7年9月21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朱官寨,来到佳县张家崖窑,23日,迁移到神泉堡。他欣喜地看到全国战局的胜利前景:“我军业已无例外地全面转入反攻。敌人已没有任何一处再能进攻。”10月10日,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正式公布,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称,第一次郑重地向中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在神泉堡,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共停留了20多天,于10月17日离开神泉堡,到达佳县县城。21日,来到白云山脚下的南河底村。27日,由南河底村来到佳县城关吕家坪。31日上午,又回到神泉堡。11月14日,离开神泉堡到达閻家峁。20日,到达佳县乌龙铺。21日,由乌龙铺出发,当天到达米脂县申家硷。22日下午来到米脂县杨家沟,在这里居住了4个月。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在杨家沟召开,称为“十二月会议”。会议开始前,毛泽东把自己起草的主题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发给与会同志讨论。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打倒蒋介石,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为了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报告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阐明了土地改革的方针,阐明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提出了“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

十二月会议后,毛泽东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进城政策方面,包括土地改革、工商业、统一战线、整党、新区工作等,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1948年上半年,他为此所发出的政策性指示、文章、讲演近百篇,其中很多是在杨家沟完成的。

1948年2月15日,被毛泽东称为“带有党纲、政纲、政策几重性质”的《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完稿,其中的第一章、第二章是毛泽东亲笔写的,他写道:“无产阶级、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任务,是联合自由资产阶级,以人民民主革命的方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中,应当允许自由资产阶级及其政治团体派遣他们的代表参加工作。”其中,毛泽东首次提及新中国所确定的国名全称。

3月23日,毛泽东从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从而结束了在陕北371天的转战征程。当他来到临县的黄河岸边时,不禁回望滔滔黄河水,深情地说:“黄河真是一大天险啊!如果不是黄河,我们在延安就住不了那么长时间,日本军队打过来,我们可能又到什么地方打游击了。过去,黄河没有很好地得到利用,今后,应当利用黄河灌溉、发电、航运,让黄河为人民造福。”

思绪万千的毛泽东思考着新中国,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未来。

(责任编辑:章雨舟)

猜你喜欢

佳县中共中央蒋介石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黄河过佳县》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快乐佳县人
佳县找回“佳米驴”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