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疾病防控的机体“三道”健康管理策略

2024-04-07

家畜生态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殖道霉菌病菌

王 冲

(陕西省白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白水 715600)

畜禽现代养殖与传统养殖最本质的区别是:现代养殖是基于现代装备工艺等生产要素构建的现代生产系统,客观上要求畜禽疾病的防控也必须以系统的理念和方略来应对[1]。现代养殖的畜禽疾病呈现出“新老病混感”、病毒病菌非典型隐蔽化、毒株变异加快、一病多因或一因多病,以及与新养殖模式“孪生”的“免疫抑制综合征”等特征[2],使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疾病防控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畜禽健康保障的需要。而与现代养殖生产系统配套的疾病系统防控方略,则凸显出越来越明显的现实优势。那么,什么是与现代养殖系统配套的“系统防病”方略?一般应该主要围绕四个层次来考虑:一是养殖装备工艺的系统管理;二是畜禽养殖环境的健康管理;二是畜禽的营养免疫健康管理;三是药物与疫苗免疫的健康管理。透过这“四个层次”健康管理,其难题和焦点,几乎都聚焦在如何支撑畜禽健康的机体“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三道”系统管理上。

畜禽“三道”健康往往是困扰养殖生产的结症所在。消化道的健康受困于“营养大盗”(即:营养不能有效利用的浪费)、“有害毒素的供应者”(如饲料源头的霉菌毒素)和“生物安全的杀手”(如免疫屏障弱化,肠道菌群失衡等);呼吸道健康管理的焦点是作为机体“防御门户”往往成为病毒病菌混合感染的“平台”(如呼吸道综合征等),很难防控;生殖道健康管理的难点在于许多病毒菌感染的“靶器官”或病毒病菌潜伏与继代传播的“生息库”(如禽类生殖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病菌通过禽蛋的继代传染;家畜后代健康风险遗传等)。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畜禽“三道”不仅是最容易感染疾病的器官,而且是疾病感染后最容易受损的器官,更是最容易与其他组织器官形成疫病感染链的器官。因此,现代规模化养殖,只有从关注畜禽的“三道”健康管理入手,才能为构建全方位的健康养殖体系奠基,才能真正聚焦畜禽机体代谢系统大健康之源、之本、之道。

1 畜禽肠道健康管理

畜禽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最大的排毒器官,机体约70% 的免疫细胞都来自于肠道[3-4]。肠道内腔中黏膜组织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及其附着的微生态多样性,都是维持机体健康有效的免疫屏障[5]。从健康管理角度讲,要特别关注畜禽肠道的营养免疫、毒素损害(外毒素和内毒素)、菌群失衡等方面。

1.1 强化畜禽肠道营养免疫的主渠道

现代畜牧生产调研表明:大规模养殖并没有解决畜禽疾病复杂的难题,反倒是养殖规模加大了畜禽疾病风险。加之传统的抗生素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使得畜禽肠道健康问题更加复杂。唯一的路径是利用营养来解决畜禽的免疫问题,这也是业界关注的新亮点。微量营养、功能肽、植物精油、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制剂、天然活性物等物质的营养免疫研究已致许多产品得以应用,但与畜禽健康保障的生产需求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抗菌肽、新型微生态制剂、能溶解特定的致病菌株的噬菌体制剂、功能性低聚糖或寡糖、丁酸等如何高效组合来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与应用急待强化[6]。必须在营养免疫新物质开发、营养物质免疫协同效应、药食同源与中草药应用、营养素叠加的系统优化免疫等方面的产业应用上有创新。

1.2 益生菌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的新理念

饲料中添加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已成为目前业界改善畜禽肠道微生物功能的常态化途径[7]。但在现代畜禽生产中,要更加关注利用外源益生菌来强化畜禽肠道菌群平衡:一方面,要特别强调肠道菌群供需的“平衡”二字,并以此来规范饲料益生菌添加的使用,适量即可,多则消耗营养,导致营养物质不是养畜禽而是养微生物,浪费饲料资源;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防止长期使用外源微生物畜禽产生抗性的问题[8]。客观地讲,畜禽产生抗性是机体对外源微生物“入侵”的基本应对,但会附带产生一系列连锁负效应。

现代养殖生产最现实的难点是:如何在“饲料无抗、生产减抗,产品无抗”的无抗养殖“红线”下实现健康养殖。注意这不是简单的抗生素替代,更不是“益生菌满天飞”,否则会非逼着“微生物造反”;要强调这是倒逼现代养殖产业技术链的整体提升。目前生产中有许多“缺胳臂少腿”的“无抗”替代方案,实践证明效果不佳。特别是最近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文关注微生物的耐抗性问题,尤其要关注集约化、超大规模养殖滥用微生态制剂导致畜禽“耐抗性”及其危害,其后果不亚于抗生素的滥用。因为抗生素的“父母代”就是微生物。世界粮农组织报告与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会产生已知或未知的抗生素,作为一种自我保护遗传机制,它能携带并传播对病菌潜在的耐抗性,而这种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恰恰是目前畜牧业界同仁所忽视或少关注。因此,无抗养殖要善用活菌,才能赢得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3 关注霉菌毒素危害的“链条防控”方略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养殖生产中霉菌对畜禽的危害越来越严重[9]。不仅表现其本身对畜禽健康的危害,更为麻烦的是,霉菌致害已成为畜禽疾病混合感染的“基础病”,并进一步“放大”单一疾病感染对畜禽的危害。调研表明,现代规模化家禽养殖生产中,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几种疾病常态化的混合感染,都能找到霉菌毒素“协同致害”的影子。许多养殖同仁将霉菌污染戏称为疾病危害的“助燃剂”,足见问题之严重。传统的霉菌污染防控主要集中在饲料供应环节,解毒、降毒的方法主要是吸附与毒素降解等[10]。客观地讲,目前饲料供应环节霉菌毒素污染防控情况良好,问题主要出现在饲料进入养殖场到畜禽采食之前多个环节的污染,包括养殖场饲料罐存放的饲料受热污染、饲料槽剩余饲料污染等等。实际上这些环节霉菌的污染已成为重要方式。因此,现代养殖霉菌污染防控不限于在饲料源头,应该建立与不同养殖模式相匹配的、贯穿于生产多个污染环节风险控制的霉菌污染防控链条,才能在根本上解决生产中持续困惑的霉菌污染难题。

2 畜禽呼吸道健康管理

2.1 强化养殖环境链条的安全风险控制

现代规模化养殖畜禽几乎所有重大疾病都是“环境致病”,其致因主要是呼吸道的“门户”效应[11]。解决呼吸道难题的本质在于养殖环境及其管理。不然,养殖大环境污染会导致“一户有病,户户带灾”的生物安全风险;养殖小环境污染的病毒病菌随气溶胶漂动给畜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生产调研表明,不良的养殖环境在畜禽疾病防控的风险中主要扮演两大角色:一是环境因素直接担任致病的主因角色;二是环境因素还但任间接致病的诱因角色。通常情况下,养殖环境的直接致病角色容易判别,并能采取对应的方法予以解决;但养殖环境的间接致病的诱因角色在生产中较为隐蔽,很难辨析,且更为常态化,是目前环境致病的主要方式。例如,环境应激降低畜禽的抗病力,诱发病毒病菌“趁火打劫”感染畜禽,已成为现代高密度畜禽养殖疾病传播、感染最现实的“帮凶”。解决养殖环境难题不能用传统的“点状化”管理方法。要立足全方位,关注如下方面:一是关注养殖的场址选择。畜禽养殖的场址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后续经营成败的五成左右。因为一旦场址确定,企业就不得不利用该场址生物安全等级下的“风水”。研究证明,一个新建猪场与蓝耳阳性猪场如果相隔不到1 km,1年内感染蓝耳病的概率是95%;而与蓝耳病阳性猪场相隔3 km以上,3年内感染蓝耳病的概率是2%。因此,规避养殖环境对畜禽健康威胁的第一道关口是选好场址;二是选用匹配的装备工艺模式。每一个企业实际不同,究竟是采用开放畜禽舍还是采用密闭畜禽舍控制养殖环境的成本最佳;采用何种畜禽舍通风换气系统环境控制效果好,特别是猪禽养殖,如何严防交叉感染,等等。这些都是养殖环境控制的基本问题,既不可忽视,又要量力而行;三是关注养殖环境应激。应激已经成为现代畜禽养殖疾病控制的重要诱因。控制好应激,环境的危害则可大为降低,否则环境带来的系列危害会渗透到生产系统的角角落落;四是环境污染防控的精准控制。现代养殖企业必须围绕全方位的环境风险控制来施策,既要控制养殖企业周围“大环境”的污染,更要控制畜禽养殖场内、舍内“小环境”的污染净化,进而形成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精细化控制链条,才能真正在养殖环境控制上获得良好的健康保障效果。

2.2 强化畜禽呼吸道粘膜免疫系统功能

畜禽呼吸道黏膜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屏障防线。现代生产实践证明,呼吸道已成为许多病毒病菌的“混感平台”,致使产生“呼吸道综合征”。强化畜禽呼吸道免疫,首先要从预防呼吸道粘膜屏障的损害入手:一是防应激。除了环境应激外,免疫应激、转群应激、生理应激等,均能导致呼吸道粘膜损害致病;二是强化免疫与药物预防。根据养殖场疾病风险的病原种类和所在区域流行的疾病和发病史,科学精准选择疫苗及其免疫程序,夯实呼吸道粘膜的免疫屏障;三是环境消毒,减少或灭杀外感病原感染传播;四是严防病毒病菌的混合感染。在生产实践中,病毒病菌的混合感染,一方面加大了单独病原菌感染的危害严重;另一方面,成为许多病毒病菌非典型化感染的重要特征,加大了疾病辨识与防控的难度。据此,必须建立系统防病的理念和举措,防病毒病菌首先要解决病原菌的问题。

3 畜禽生殖道健康管理

畜禽生殖道是现代畜禽养殖通往生产目标的必由之道,它的健康直接决定着生产的成败。不同种类畜禽的繁殖特性有很大区别,也就决定其生殖系统疾病及其保健的复杂程度。一般生殖周期短、繁殖率高的畜禽,其生殖道疾病的风险与复杂程度较大,尤其是家禽。关注生殖道健康管理,已成为现代畜禽养殖重点举措之一:一是生殖道健康管理的重心首先在于精细化的保护性措施。既包括对繁殖周期长的家畜不同生理阶段的特别护理,又包括繁殖率高、周期短的畜禽持续性特别护理。例如,蛋鸡由于每天产蛋对其生殖道高强度的频繁刺激,所以常态化的消炎是最现实的持续性护理举措;二是关注生殖道病毒病菌的“混感平台”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特点:其一,生殖道往往是动物机体细菌感染、特别是肠道细菌感染移位的靶器官。例如家禽机体器官感染细菌后几乎都能在生殖道看到感染症状;其二,许多病毒有嗜生殖道感染或易感的特性,最常见的是多种病毒病菌在生殖道以炎症特性的混合感染,也使生殖道疾病往往成为机体其他器官疾病负效应的“后遗症”;三是关注与生殖道功能密切相关的病毒疫苗免疫。比如,近年来对生猪危害仅次于非洲猪瘟的猪蓝耳病(生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已成为生猪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基础病”,加大了其他疾病感染后的危害程度和净化难度;再如家禽“假母鸡”特征的生殖毒株传染性支气管炎、导致产蛋下降的减蛋综合征和生殖毒株的滑膜型支原体,等等,都是近年来对畜禽危害较大的病毒病菌。需要精准选择对症的疫苗,严格防疫。

现代畜禽养殖系统化健康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畜禽“三道”的健康。畜禽“三道”健康管理是融入养殖管理大系统,并贯穿整个畜禽生产链的一条清晰的、系统化的健康免疫链。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需要不断探索和丰富畜禽“三道”健康管理的新内涵,一方面,要通过畜禽全生产链安全屏障建设途径来降低畜禽机体“三道”健康的风险,包括建立养殖场外部大环境安全防线,降低病毒病菌从养殖场外传入的风险;建立养殖场内部安全防线,降低病毒病菌交叉感染的风险;建立强化畜禽机体免疫机制,降低病毒病菌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两基”建设来强化畜禽机体“三道”免疫的功效,包括夯实畜禽健康“三大营养”的基础--高品质的全价饲料、无污染的水和最容易忽视的安全空气;强化全生产链条生物安全的基础。这种全方位、全链条、多视角的现代畜禽“三道”健康精准管理是实现现代畜禽生产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

猜你喜欢

生殖道霉菌病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