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2024-04-06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手绘导图概念

叶 斌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皇台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中学阶段的地理课程知识具有抽象、庞杂的特点,给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以致课堂教学效率不佳。思维导图是促进思维发散的重要工具,能够整合地理知识及其内隐关系,将隐性思维显性化,增强学生的思考和认知效果。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维特点,借助思维导图实施更灵活的教学,打造更直观、更有条理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开展预习、手绘、复习等学习活动,助力学生分析成因、揭示原理、总结规律,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显著的提高。

一、思维导图的介绍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脑图、心智导图等,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重,有机整合关键字、图像、符号以及颜色等元素,建立一个完整的记忆链接。思维导图遵循简单、自然的规则,把枯燥、复杂的信息转化成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从而帮助学习者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思维导图的构建原理主要是利用人类大脑的发散性思考方式,进入大脑的每一项信息都能作为思考的中心,由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个关节点都代表一个中心主题,同时也是思考核心的外延,形成放射性的结构,所以思维导图能够同步呈现知识网络和思维过程。

二、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大多是通过口头讲授和板书罗列两种形式进行授课,缺少直观、具象的内容,导致课堂失去活力,学生也会对地理知识产生难学、难记的印象,自主学习兴趣明显不足。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不善于逻辑思维,在地理课堂上渴望通过直观的方式接收信息,如果教师只是用板书简单地罗列知识点,学生一看就会滋生厌倦感,很难产生深入求索的欲望。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展示的优点,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因为学生对线条、颜色、图形等形象化的信息更感兴趣,而思维导图恰恰包含这些趣味元素。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内容,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把抽象、繁杂的知识点变成色彩丰富、易于理解的画面结构,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获得具象的感受,从而饶有兴味地投入学习和探究,从根本上改善地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不良局面[1]。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是一门集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于一体的科目,其知识体系具有复杂而立体的特点,各个知识节点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主要是指对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貌、水文、气候等要素的综合研究,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缺少整合、梳理地理要素的可靠方法,教师通常用文字介绍和叙述的方式,对地理事物加以论证,学生听得云山雾罩,无法形成良好的综合思维。思维导图能够建立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它们的关系和隶属关系通过层级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弥补学生的思维缺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很有帮助。比如对于存在复杂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经常涉及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和互为因果,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设置明确的问题中心,一级一级地列出地理要素,借助双向或多向箭头,把关键词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展开综合分析,从而使综合思维获得发展。

(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中学地理课程的知识量非常大,特别强调定期的梳理和归纳,但是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他们通常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机械记忆地理知识,这种记忆并不附着于思维,缺乏对知识脉络的总结,记忆持续的时间短暂,难以形成链条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首先,抽象和概括是构建思维导图的首要步骤,教师可以利用手绘思维导图的契机,引导学生在地理知识中提取最核心的关键词,作为导图的中心和主干,把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后,再逐一补充细枝末节,使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获得潜移默化的提升。其次,教师还可以开发思维导图强大的信息梳理功能,剔除繁杂冗余的信息,把精要内容整理到导图结构中,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条理和来龙去脉一目了然,按照知识的逻辑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级,以及分类记忆,从而加速信息的积累,实现归纳总结能力的进一步强化。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地理预习活动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预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预习能够使学生在整体高度上了解地理课程的概貌,以及关键的知识点,增强后续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所以说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障。以往学生应用的预习方法,大多是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浏览,学生一方面感到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无法捕获教材中的重要信息,削弱了预习的实际作用。思维导图是辅助预习的“好帮手”,具有高度的整体性,相当于一份提纲或路线图,能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抓住地理课程的要点,使自主预习更加有序。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预习困境,发挥思维导图提纲挈领的作用,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地理预习活动,把课程知识融汇到导图中,调控预习方向,从而使预习事半功倍,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编制信息化思维导图。地理课堂预习所用的思维导图追求的是快速、便捷地展示,所以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和准备阶段,应该开发信息化资源,为学生设计多媒体形式的预习思维导图。首先,教师必须对地理新课内容展开深入分析,把课程的重难点知识整理出来,记录在学案中,作为思维导图的设计依据。其次,教师应该利用MindMaster、GitMind 等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和知识量,选择适宜的导图模板,常见的导图模板主要有气泡图、圆圈图、桥型图、鱼骨图等,可以结合预习需要甄别选用。在编制思维导图时,教师需要把地理课程内容凝练成若干个关键词,添加到导图结构中,做到清晰、分明,从而实现对信息化思维导图的高质量编制,奠定地理预习活动的开展基础[2]。

2.预习过程中适度辅导。思维导图在地理预习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读图,而是让学生以导图为索引,有的放矢地预习。由于部分学生还不了解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教师应该在预习过程中适度地辅导。比如说教师用树状思维导图罗织出预习的重点内容,就可以指导学生分别了解树形图主干和分支上所书写的关键词,按照“主干—分支”的顺序,依次到地理教材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详细阅读,边读边圈点批注,勾画出重要概念,在存疑处做下记号。这样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就对地理新课建立了整体感知,同时明确在课堂上需要重点解析和钻研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3]。

(二)运用思维导图实施地理概念教学

地理概念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地理概念时,普遍面临较大的理解和记忆压力。以往教师在讲解概念时,一般采用线性板书和灌输型教学法,学生无法经历概念生成和构建的过程,只能沦为僵化记忆的容器,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对概念的理解深度不足、遗忘速度偏高,这是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思维导图适用于地理概念教学,支架式的图形本身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使其快速找到地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采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难点,在地理概念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利用导图分解和呈现概念,把凌乱的知识点组织起来,促进学生整理思路,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地理概念[4]。

在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一张空白的思维导图模板,根据课程内容提供有关地理事物的认知资料,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交流,针对教师的提问得出结论,教师把学生反馈的信息按照一定的层级关系补录到导图模板中,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概念图。同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以及自身的理解,分析思维导图中缺失的信息,对导图内容进行再次修正和完善。这样通过师生合作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单一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对地理概念知其然也其所以然,建立完整的、系统的概念体系。另外,地理课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知识,学生在区分和记忆时十分吃力,教师在教授此类概念时,可以编制两张同类型、同结构的思维导图,把两个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加以标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关注导图中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就更加轻松地识记和区分相似概念,从而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升地理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思维导图设计地理手绘训练

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双向的,既是教师的教学“利器”,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工具。手绘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加强手绘训练,一方面能减少学生对教师制图的依赖,锻炼他们独立动手整理知识点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绘图方式,加快地理学习进度。因此,在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能力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思维导图手绘训练,使其全脑思维和双手充分地“动”起来,亲身体验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从而顺利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基于思维导图开展手绘训练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同时加强自身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把地理课程的中心主题提炼出来,写在练习纸的中央,用图形将其框起来,周围留出空白,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中心主题有关的“次主题”,包括地理条件、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社会文化等,把这些“次主题”以关键词和图框的形式添加到中心主题的周围,并用线条和箭头连接起来,使导图初具雏形。在“次主题”之后,手绘细节也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颜色的笔、符号和图形,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表示出来,允许学生用自己看得懂的标识方式,对思维导图的细节进行个性化处理,使之更加形象、直观。最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轮流展示思维导图的手绘作品,用语言阐述图像中的逻辑思维,以及深层次的创意和想法,各组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发表意见,共享思维导图的手绘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独立绘图能力[5]。

(四)运用思维导图创新地理复习模式

以思维导图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复习课是一个主要的切入点。学生在经历一课或一阶段的地理学习后,需要通过复习实现对旧知识的巩固,然而以往教师采用的复习模式比较落后,通常是在黑板上把地理知识点罗列出来,既耗时又费力,难以激起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导致复习课的收效非常低。思维导图能够把琐碎的地理知识点进行结构化的串联和归纳,教师应该运用思维导图创新地理复习模式,以点带线地夯实学生的地理认知,从而达成高效复习的目标[6]。

在地理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应该整合地理事物、现象、概念、原理和规律,在导图中先把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把其他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类别和结构,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编制完成复习导图,引导学生把导图作为大纲,对学过的地理课程进行查缺补漏、扫描弱点,筛查出导图中记忆不深的知识点,开展强化学习。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复习反馈,在必要时提供补充讲解,使学生的知识缺陷得以修复,这样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复习模式,学生就能实现“清单式”的知识梳理,从而为地理复习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习、思考和记忆,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应该立足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在地理预习、概念教学、复习教学中,积极地引入思维导图,利用导图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优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复杂的地理知识,同时开展思维导图手绘训练,引导学生把学习收获用绘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驱动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手绘导图概念
手绘风景照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烃思维导图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