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转化路径探究

2024-04-06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双创会计专业中职

李 婷

(福建省漳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漳州 363000)

国家大力推行“双创”教育,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伴随着“双创”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双创”教育得以融入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使院校通过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培育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从而达到专业教学成果转化目标。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转化问题现状

(一)“双创”和专业教学两张皮

为响应国家“双创”教育改革要求,中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这些课程教学存在与会计专业教学两张皮的问题,难以体现专业特色,无法与会计人才培养有效衔接。中职院校遵循“双创”教育和专业教学并行不悖原则,在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各专业遴选教师提供“双创”教育指导。但多数教师缺少创新创业实践经验,难以在理论上引导学生参与相关项目、活动中,无法实现对专业教学的反哺与改进。在“双创”教育和专业教学各自为政的情况下,相关教育工作难以真正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多从学生就业层面解读会计岗位需求,将学生当作初级会计人才培养。而“双创”课程则单纯从创业角度解析企业实务,缺少与会计专业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学习到的知识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二)会计专业缺少“双创”实践

在融合“双创”理念实现教学成果转化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主要通过理论灌输、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较少涉及实践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难以有效提升[1]。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陆续编撰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但依然以校内资源为主,导致学生缺少到企业、社会实践的平台,日常参与的创新创业会计活动较少。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中职院校实训基地仅能对学生开展单一化培训活动,导致学生只能练习出纳开票等基础操作技能,难以将“双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无法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由于会计专业教学无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双创”实践的机会,难以在教学改革上取得真正突破,导致成果转化成效不高。

(三)学生缺少参与创新创业意愿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讲,“双创”教育内容往往无法激起自身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受传统升学观念、功利化思想影响,学生较为看重专业学习内容,倾向于花费更多时间以锻炼会计专业技能,将学校的“双创”教育看成“走形式”,难以积极投入相关内容学习中。在国家大力号召“双创”教育的情况下,尽管中职院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获得了一定支持,但相较于高校仍然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导致学校设立的“双创”项目有限。此外,缺少成果转化和互动交流载体,导致“双创”成为少数学生的一次性活动,无法引起更多学生的关注,造成多数会计专业学生难以在主观上产生参与意愿[2]。在“双创”覆盖面较小的情况下,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难以体会“双创”教育切实意义,不愿意花费精力参加相关活动。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转化问题的成因

(一)缺少统一教育发展目标

分析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难以有效转化的原因,可知与缺少统一教育发展目标有关。在会计专业教学方面,更看重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基层财会人才,侧重学生会计核算、税务筹划等技能锻炼,确保达到市场发展要求。而开展“双创”教育,更看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各方面培养。两种教育拥有各自人才培养标准,在融合过程中则面临教育发展目标存在差异的问题,导致教学改革容易停留在理论层面。目标不统一,造成中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中设立的“双创”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脱节,内容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在课程教学评价上,也侧重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未能从过程与方法、情感等层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难以为课程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最终导致教学成果转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完善

在“双创”政策实施背景下,中职院校联合地方企业等创建了“双创”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场所。但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方面,则尚未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环境,给教学成果转化带来了困难。因为开展“双创”教育活动,需建立相应的会计实践教学培训体系,并提供专门的项目孵化等服务,确保设立的创新创业项目拥有足够抗风险能力[3]。单纯凭借教师经验筛选实践项目,在缺少社会实践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设置实践项目和社会需求脱节。缺少实践体系的支撑,导致中职会计开展“双创”项目普遍缺乏实用性,难以实现成果转化,无法从中盈利,大大削弱了投资机构参与热情,最终造成项目数量逐年减少,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三)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滞后

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滞后,依然沿用过去应试教育思想,侧重于教授专业理论知识,习惯性将“双创”课程与就业指导规划等课程归为一类。受这种思想影响,教师涉及“双创”内容则一掠而过,难以真正将“双创”思想融入教学全过程[4]。在教师不重视的情况下,学生难以认识到“双创”内容的重要性,未能将其与自身职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此外,社会上的会计专业教育思维相对刻板,该领域人员倾向于从事本专业会计工作,较少萌生创新意识或创业思想。但实际金融行业瞬息万变,要求从业者拥有较高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环境文化氛围不理想的情况下,学生难以从教师教学、学校制度文化等方面接触到“双创”内容,最终导致学生思想认识迟迟难以提升。

三、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转化的路径探讨

(一)明确“双创”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为落实国家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中职会计人才,应明确树立“双创”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应用型学科,会计专业研究内容以成本资料、财务活动等为主,通过准确采集、整理和分析各种经济数据辅助制定科学管理决策。培育“双创”会计人才,将“双创”教育和会计专业特色目标有机融合,即培养具备市场经济管理创新意识,并且能够利用掌握的财会知识开展创业活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围绕统一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中职院校联合社会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树立科学创业观,并加强创新创业能力锻炼,突破过去会计专业封闭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育工作逻辑性[5]。根据社会对财会人才培养需求,应实现学科交叉,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全面促进“双创”教育和专业教学融合。

围绕育人目标搭建专业课程框架,需要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面开发融入“双创”理念的专业课程,将基础性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等各种能力锻炼,并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实际开设会计专业课程时,需设置会计管理、财务会计等基础课程,并增加“双创”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创业学、创业实务等,掌握“双创”企业成本和利润核算等知识点和技能,提升课程针对性。结合财会行业创新创业经历、投资理财案例等开设会计实务等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业管理等能力,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形势。此外,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设立“云会计”等课程,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软件开展财会工作,引导学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创新会计工作方法,获得更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二)完善会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会计专业教学方面,为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职院校应建立产教研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强化与各方合作打造会计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机会,确保学生可直观认识会计岗位工作性质,对岗位未来拥有清晰认知。在实践操作中,中职院校可联合企业创建创新创业体系,围绕企业财会工作开展难题设立“双创”项目,借助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经营环境,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同时,为师生成立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提供支持,使学生参与到公司运营中,加强会计专业知识运用的同时,积累大量创新创业经验。融合会计专业特点,中职院校可联合企业共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税务筹划等业务的外包服务,形成新颖合作育人方式,强化学生专业技能锻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企业愿意接纳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条件下,中职院校可联合企业完成创新创业项目转化,将校内研发实验室当成是创业孵化器,组织开展行业创业论坛、学术讨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分享创业经验、交流创业心得等平台,有效转化“双创”和会计专业教学的融合成果。

为保证体系可靠运行,中职院校需组建会计专业“双创”教学团队,邀请行业专家、创业领袖和会计专业教师共同负责会计专业“双创”项目运营管理,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项目孵化成功率等多个角度评价项目,确保筛选出的项目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和企业实现共赢目标。在各方合力开展会计专业“双创”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培养会计人才创业能力为核心建立互动育人机制,强化企业参与功能,使企业积极提供创业场地和科研指导等服务,由各方共同为实用性强的项目提供创业资金,引导会计专业学生向市场开发、经济管理等方向发展。此外,为贯彻落实“双创”教育改革要求,并拉近合作成员间的距离,中职院校应联合企业共同创新会计专业教学考核方法,从学生专业成绩、“双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实施考核,筛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会计人才,有效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就业率,并为企业源源不断供应“双创”人才。

(三)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思想认识

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仅停留在专业教学改革浅层,深入开展“双创”实践活动也只能依靠外力引导学生发展,想要真正培育出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还需将学生思想认识提高作为核心,确保学生主动加强相关知识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教师首先应加强先进创业教育理念学习,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优化专业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可根据学生“双创”需求提供专业化指导意见,为学生提供深刻“双创”体验。围绕“双创”项目,教师可引入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足够自主学习和创新空间的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实时掌握项目进程,适时为学生提供指导,确保学生有效掌握会计知识点,精准运用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学校可邀请财务领域专家提供线上指导,为学生提供丰富创业资料等,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认识,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中职院校应加强各种创新创业训练比赛等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多方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结合会计专业特色,可组织开展财会创业体验、创新思维训练、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各种活动,能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双创”理念,使学生在脑海中积蓄更多创业“点子”,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化指导,确保学生可顺利将“双创”项目转化为专业实践。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该类比赛,学校可将竞赛成绩纳入期末考核内容中,确保学生通过组团创业等方式更好吸收和运用专业知识,确保“双创”课程开设取得理想效果。采取竞赛方式模拟创业过程,能够使会计专业学生与不同专业、系部的学生建立合作,通过共享信息和对接操作锻炼“双创”能力,促使校园形成纵横贯通的“双创”气氛,从而深化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

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认识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教学成果转化问题及成员,探寻培养“双创”会计人才的有效路径。在明确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增加“双创”课程,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产教研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双创”实践平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和考核。此外,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双创”兴趣,学校则通过营造良好竞赛氛围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从而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双创会计专业中职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