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4-04-06吴爱玲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微课中职信息化

吴爱玲

(福建省罗源县高级职业中学,福建罗源 350600)

微课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根据学习者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在信息化教学时代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微课应运而生。微课之微,既指时间,也指内容,更指主题。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凝练、主题突出的特点,并且不受空间限制,既能在课堂上进行应用,也能被应用于课外活动。中职《PLC 技术应用》教学受传统思维限制,存在教学低效问题。在信息化教学时代下,教师可应用微课改善其教学现状,促使学生真正受益于其课程内容,提升专业能力。

一、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的教学价值

微课在信息化教学时代应运而生并且实现了蓬勃发展。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存在教学流程刻板、课程重点不清晰、学生缺乏学习能力等传统教学遗留问题。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有助于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开辟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新局面。

(一)优化教学流程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一般围绕教材展开,以教师口述、讨论课件、板书总结为基本流程,教学效率偏低。而在提高教学效率时,教师极易直接向学生直接灌输教材或课件内容,使教学陷入“一言堂”。微课的应用有利于优化以上教学流程,杜绝中职《PLC 技术应用》灌输式教学。微课是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的动态教学资源,自微课成为信息化教学重要资源以来,根据微课的不同类型,衍生了问答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多种教学方法,且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调换师生角色。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将“先教后学”优化为“先学后教”,构建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新模式。

(二)突出课程重点

PLC,中文名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是专为工业生产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装置,它取代了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方向[1]。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以及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专业能力为目的。这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突出课程重点,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而在传统教学思维下,教师通常不会有意划分课程内容主次,而是直接向学生讲解全部知识,致使学生难以把握专业知识核心内容。微课的出现有利于解决此问题。教师利用微课优势突出课程重点,使实际教学主次分明,利于学生区分和掌握专业知识核心内容,有助于加快学生成长。

(三)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应当具有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学习者终身需要的一种能力。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面向14-17 岁学习者。在此年龄区间,学习者虽然具备一定学习能力,但学习经验不足,能力远不能满足其终身发展需要。教师应一方面传授学生《PLC 技术应用》相关知识,一方面培养其学习能力。微课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工具。微课自被应用于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以来,始终对应自主学习模式。教师通过微课展开教学,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起点,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其学习能力。教师愈发将微课灵活应用于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愈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二、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的教学准备

本质上,微课与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的融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不能随机展开,而是要进行十足的准备。将微课应用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准备工作重点包含两个方面。教师只有在这两个方面完善准备,才能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活动期间,顺利实现微课的具体应用。

(一)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对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微课是信息化教学时代的产物,故而对信息化教学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PLC 控制系统作为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装置,同样对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求较高。教师应综合微课实践要求与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特征,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而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物理环境是指由教学相关外部条件而决定的环境,如教室、教学平台等。心理环境是指教师、学生等教学活动参与者的心理状态。

物理环境方面,教师应与学校形成合力,搭建信息化教室与教学平台,使其全面满足微课教学条件。教室方面,教师可向学校申请,安装希沃白板等信息化教学工具。教学平台方面,教师可通过微信、腾讯会议、钉钉等媒介搭建便捷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而通过推送视频资源等方式落实微课教学,促进学生预习或补充学习。

心理环境方面,教师应建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习惯。教师可参加信息化教研活动,通过新型教研了解信息化教学优势,充分认识微课教学价值,从而将自身思想从传统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之后,教师可定期组织信息化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升级,使学生熟悉并喜爱信息化学习模式,形成主动参与微课等信息化学习模式的良好心理状态。

(二)开发精品微课

发挥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的重要价值,教师要开发精品微课。应用微课推进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微课质量是决定实际教学结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全力为学生提供优质微课,从而让学生在最优的学习资源中,取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根据中职《PLC 技术应用》核心课程内容,通过检索网络资源、创新编辑视频等方式,对微课进行针对性、系统性开发[2]。

本文参考初厚绪、薛凯《PLC 技术应用》(第3 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材。该教材主要设计了认识PLC、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点动运行PLC 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PLC 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PLC 控制等22个项目,教师可以项目为切口,开发对应的微课资源。每个项目中,教师都最大限度地运用检索网络资源等方法,力求充分整合优质学习资源。项目与项目之间,教师注意挖掘项目联系,使微课资源相互衔接。如教材项目1 到项目7,均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 控制为主要内容。教师可将相关微课进行整理,建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 控制”微课体系。

预先开发精品微课后,无论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任何阶段,教师都可随时选取相应资源,落实微课教学。

三、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应兼顾课前、课中、课后。这样,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也能突破时空壁垒,加强教学衔接,保障学生连贯、高效、全面塑造专业能力的学习[3]。而课堂,普遍被认为是教学主阵地。这说明教师应以“兼顾”为前提,重点关注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方面的具体应用。

(一)微课改善预习效果

预习是最典型的课前教学活动,能够对课堂教学起到铺垫作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不妨通过微课改善学生预习效果,从而使课前活动显著促进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思维中,学生预习一般以阅读教学为主,而面对抽象且模式的教材内容,很少有学生能够保持有效学习状态。将微课融入课前教学活动,教师可设计“推送微课”“说明目标”“在线检验”预习指导程序。“推送微课”阶段,教师可基于教学平台,如微信、钉钉等,向学生推送微课资源包,督促学生自主下载。“说明目标”阶段,教师可通过发布公告、发送文件等方式,向学生提供电子预习单,重点说明微课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制订预习计划。“在线检验”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微课自主学习的平均时间,发送“四组抢答器PLC 控制”“运料小车PLC 控制”等预习检测程序,督促学生自觉进入程序,检验微课预习成果。学生通过及时检验确定自身学情,有助于其在课堂学习期间,自觉强化学习,补足短板。教师后台监测学生微课学习情况,能够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完善课堂针对性教学。

(二)微课推出课堂情境

微课作为视频教学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情境性。而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传统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堂之所以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生动情境,使课堂陷入沉闷氛围。教师应当在新形势下应用微课解决这一问题,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对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还原PLC 控制系统应用场景。PLC 控制系统应用场景,多以生活场景为主。而对于生活,14-17 岁年龄区间的学生已经积累一些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并且以此促进其课堂学习。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卫生间冲水PLC 控制、彩灯循环点亮PLC 控制、密码锁PLC 控制等,都与生活场景相关。教师可根据相关生活场景编辑“卫生间冲水”等微课视频,同时突出一些PLC 控制系统。课上,教师借助该视频推出情境,使学生先激活生活经验,再发现PLC 控制系统的作用方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探究状态,奠定高效学习基础。

(三)微课翻转课堂活动

以往的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以“先教后学”居多,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有必要通过微课的应用,翻转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堂活动,落实“以学定教”[4]。对此,教学逻辑一般为“播放微课”“讨论微课”“解释微课”。如在“交通信号灯PLC 控制”教学期间,教师以情境为前提,播放讲解交通信号灯PLC 控制系统的微课视频,使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其重点内容,此为“播放微课”。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收获,鼓励学生举手发言,交流“微课视频有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的问题是……”等内容,此为“讨论微课”。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对微课内容的讨论,以学生发现的微课重点和提问为核心,对交通信号灯PLC 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此为“解释微课”。经过“播放微课”“讨论微课”“解释微课”,教师先使学生自主学习,再根据学生需要展开补充教学,充分实现“以学定教”,进而通过翻转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堂,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四)微课促进检测复习

检测复习是课堂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决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消化情况,同时为课后活动提供重要参考[5]。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吸收和消化学习内容。而在传统的检测复习模式下,学生容易陷入题海战术,增加学习压力。这要求教师利用微课优势,对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堂检测与复习模式进行调整。教师不妨通过微课呈现检测与复习资源,同时调整检测复习顺序。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综合学习能力,预估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状态”“可能需要的检测复习”,开发以检测复习为导向的优质微课视频,在视频中穿插检测与复习资源。其次,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一边播放该视频,一边指导学生检测与复习。视频由“复习—检测—复习—检测—复习”逻辑构成。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促进学生复习,再播放下一段视频,提出相应的检测内容,让学生检验学情,以此类推。最后,教师通过视频呈现思维导图动画,总结前面的“复习—检测”内容,使学生轻松完成检测复习,加强知识吸收,对PLC控制系统形成结构化认知。

(五)微课优化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属于课后教学活动,一般由课后作业和反馈评价构成。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师可借助微课创新课后作业,同时优化反馈评价形式。作业方面,教师应当通过微课弥补传统理论性作业的不足,鼓励学生综合实践。这要求教师利用微课内容示范实践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可推送综合实践主题微课资源,督促学生展开课后实践,并且录制视频,记录综合实践过程。反馈评价阶段,教师可使学生上传自主录制的视频,并且以视频留言回应学生,点评其综合实践成果。微课优化课后反馈,中职《PLC技术应用》首先实现教学做合一,其次达成教学评一体化,保障整体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有助于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宏观角度上,发挥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的教学价值,应当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精品微课。微观角度上,微课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要求教师兼顾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合理分配微课内容。教师应在中职《PLC 技术应用》课程中,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善于应用微课资源,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和系统地学习专业技能,发展为相关岗位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微课中职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