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老豆腐”
2024-04-06邹勇
邹勇
说是“老豆腐”,其实它比内酯豆腐都要嫩,一般地方都叫“豆腐脑”。
这个“老豆腐”的称谓,是我的老家——山东高唐县传统小吃,在四乡八里甚至省内外都具有相当高的认同和知名度。
小时候,因为我在县城读初中,就住在县邮电局内,邮电局后面有条河,穿越高唐县城,自南向北奔向了德州地区。这里有座东西向桥,桥头四周属于南关,是城里的繁华地带。往北二里许,还有座桥,那里是北关,也是繁华地带,我就读的学校就在附近的北关中学。
老豆腐的最初记忆就是那时留下的。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但每每想起还是以前生动的画面。商家站立的一侧,有一个保温大圆桶,桶里就是冒着热气的老豆腐。他用一个略显平滑的勺子,一下一下地舀着豆腐,每勺豆腐厚薄大小几乎一样。舀好了一碗,便用勺子在豆腐上竖着点划两下,再舀上圆桶旁边早就准备好的佐料汤,汤看上去有酱油色,是秘方熬制的,味道鲜美,咸淡适中。再加上加工好的棉籽油,一碗老豆腐就算有了灵魂。这时他还要问一下买者,加不加辣?加不加蒜苗?一切齐备,他还问你要几个馒头。馒头是细长圆尖平底,和家里常吃的大圆馒头截然不同。一个大笸箩,上面盖着白色的大棉被,里面全是热乎乎、冒着麦香气的馒头,甚是诱人。自此,算是齐整了,可以找地坐下开吃了。商家事先准备好了小板凳或是马扎,前面一个低矮的小桌,大家都是随便找个空地坐下,然后就可以品味这碗鲜香可口的老豆腐了。
自1985年参军到了青岛,数年未尝此味,老豆腐就像从记忆中消失了一样。
直到有一天,探家的日子来临。坐晚上的胶济铁路火车,凌晨到禹城,再改乘公共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回到高唐县城,一般八点前就到了。去邮电局找自行车的空当,忽然就看到了熟悉的老豆腐招牌,感觉一下子上来了,必须进去大快朵颐。一头扎进老豆腐房,一切按照原来的标准,来上一碗老豆腐,两个尖尖馍馍,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品味著老豆腐,一下子想起了刚上初中的时候,想起了在邮电局居住时的日日夜夜,想起了同学和儿时玩伴,甚至想起了自己村落的打麦场……真没想到,老豆腐还有这个魔力。
部队领导一开始就教育我们,部队是第二故乡。一转眼,我来到这个故乡已四十年了,用自己的青春华年见证了城市的飞速发展历程。青岛,早已不是第二故乡了,扎根于此,它已是家乡。
也就是从四十不惑往后,一说起故乡就想起老豆腐,老豆腐俨然成了故乡的一个代名词,是思念,是挂牵,更是深深的乡愁,它俨然承载起了我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后来再回去喝老豆腐,发现原来的馍馍大部分变成了现烙烧饼,也有两种兼卖者,再就是多了一个大的豆浆桶,豆浆随便取用,不收费。烧饼的好处是方便加卤蛋,加拌好的土豆丝,或者是加驴肉,各取所需,算是有所改良了。
2018年8月27日,在故乡又喝老豆腐时,作一顺口溜感怀:“一脑(作者注:脑,老豆腐,一般人称豆腐脑,故用此)一蛋一豆浆,一馍一饼入饥肠。最是乡情念不尽,游子归来都说香。”
南来北往客亦云,来到高唐不喝一碗老豆腐,那可真是太遗憾了。
高唐老豆腐,乡愁的滋味,叫我如何不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