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美育的内涵、意义及实践路径*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4-04-06韩曼卫昊鞠迪李汨于远望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课程

韩曼 卫昊 鞠迪 李汨 于远望*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主要源泉[1]。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具有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作用。要做好高校美育工作,就必须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既要建好用好美育课程,又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美育元素,做到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相辅相成、同向同行。

课程美育是相对于美育课程而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本文从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背景及重要性出发,深入探讨课程美育的内涵、意义及实践路径,为高校开创美育教育新范式提供借鉴。

1 课程美育的背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爱美是人的天性。”自古以来,人们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是为了追求美。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美育”这一专属名词,但美育思想源远流长。早在3000年前的周公旦,就开始以“制礼作乐”来治理国家,“礼”就是道德教育,“乐”就是美感教育。先秦的孔子、汉代的董仲舒、明代的王守仁等都对中国美育思想进行了发展与完善。到了近代,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受康德、席勒等西方学人美育思想的影响至深,王国维第一次将“美育”的概念翻译并带到了国内。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之后,大力提倡美育教育,并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2],开启了我国学校美育教育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美育教育几经起伏,曲曲折折。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育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但美育教育相对薄弱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直到党的十八大以后,美育教育的春天才真正到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在党的重要会议、重要指示批示、回信和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加强美育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3]。这是党中央第一次以全会决议的方式,对美育工作提出的要求。

2015年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明确指出:要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科学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中的美育价值[4]。国办印发的文件首次提出了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其他学科相渗透的理念,为课程美育理念的提出提供了启示。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明确要求要推进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1]。

上述文件制度都反复强调要强化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融合,要充分挖掘各学科、各课程所蕴含的美育资源,发挥各门课程的美育功能。这些都是课程美育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2 课程美育的内涵

基于协同育人和“三全育人”理念,相对于美育课程,我们提出了课程美育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形成了以下基本认识。

2.1课程美育的本质是一种教育理念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蔡元培先生也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6]。只要教师注意寻找、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美的元素,并能运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所有课程都能起到美育作用。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所有课程在教会学生求“真”的同时,也教会学生求“美”,都承载着育美的职能。例如,德育课程有助于塑造学生心灵之美、道德之美、情操之美;智育课程有助于学生感知科学之美、发现之美、真理之美;体育课程有助于学生练就形体之美、健康之美、和谐之美;劳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奋斗之美、奉献之美、创造之美。

2.2课程美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的关键在立德,根本在树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职能,还肩负着素质提升的使命。挖掘各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美育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或渗透到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还能以美育德、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课程美育的宗旨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浊扬清,奋斗奉献,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3课程美育的核心是挖掘课程美育资源 教师要牢固树立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相辅相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理念,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科学之美、逻辑之美、结构之美、语言之美、真理之美、发现之美、自然之美、奋斗之美等丰富的美育资源,将美的素材、美的元素融入渗透到专业课程学习之中,进一步提升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温润美好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挖掘美育资源上,要有相关性、针对性,要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在渗透方式上,要像课程思政一样,溶盐于汤,有其味无其形;在渗透效果上,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不管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还是专业知识中美育资源的挖掘与呈现,都必须也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实现。除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美育资源之外,所有教师在教学中要言传身教,充分展示自己的师德美、行为美、仪表美、服饰美、语言美、知识美、艺术美,把美育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方面,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人人美育、时时美育、处处美育。

2.4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相互补充协同育人 美育课程和课程美育在美育教育中承担不同的角色。美育课程是显性课程,主要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三类课程,如美学原理、美学概论等美学课程和音乐、美术、影视、戏剧、戏曲、舞蹈、书法、设计等鉴赏类课程,是实实在在具体的课程,在美育教育中发挥显性教育作用。课程美育则是一种课程论、一种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美学或美育元素、素材等资源,寓美于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之中,属于隐性课程,发挥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作用。课程美育和美育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3 开展课程美育的重要意义

3.1有利于深化“三全育人” 树立美育教育“人人有责、课课有责”的理念。美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德、智、体、劳教育的最后归结。美不是哪种教育、哪个学科、哪门课程、哪类人员专有的事,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科学的结合;是德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专业课程等各类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补充;是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性质课程教师的共同职责。只有通过实施课程美育,方可打通学科壁垒、专业界限、课程属性,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美育育人体系。

3.2有利于美育教育提质增效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就《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答记者问时指出: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因此,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美育的主要依托,如果不发挥专业课程的美育职能,仅仅依靠几门美育课程,美育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反之,如果能充分挖掘各专业课中所蕴含的美育教育资源,把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相统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例如,陕西中医药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生理学》率先提出的“揭示生命原理、感悟人生哲理、欣赏科学之美”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生理学课程中所蕴含的巧夺天工的结构之美、环环相扣的逻辑之美、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之美、对立统一的和谐之美、天人合一的整体之美等美育资源,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和课程美育融为一体,寓德于教、寓美于教,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受到师生普遍好评。

3.3有利于强化协同育人 根据本科专业类教育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四年制本科专业开设课程平均50门左右,其中对美育课程只有2个学分的要求。大多数高校通过必修1门美学理论或美学概论课程,选修1门公共艺术课程或参加一项美学实践活动完成学分要求。西南大学赵伶俐认为2个学分,与美育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作用相比,是严重失调的[7]。因此,仅仅依靠美育课程、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和一些社团活动,显然难以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开展课程美育可以弥补以公共艺术课为主的美育课程难以承载的美育教育职能,与美育课程相互补充、协同育人。

4 课程美育的实践路径

为了把课程美育理念渗透在课程教学之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课程美育教育效果,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示范课程、做好示范引领,强化师资培养、加大推广应用”的实践路径。

4.1做好顶层设计 陕西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把美育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和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的美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校内外专家成立美育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了学校美育教育中心,推进课程美育的实施。学校制定了《陕西中医药大学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艺术课建设与管理规定》《陕西中医药大学课程美育实施方案(试行)》,教务处印发了《陕西中医药大学课程美育教学设计指导意见》,按照中省文件要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美育课程设置,丰富公共艺术类课程供给。

4.2做好示范引领 学校组织美育教育研讨会,制定《课程美育示范课程规范》,开展校级课程美育示范课程评选,坚持分类评审、特色发展,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3种课程类型,分别明确了每类课程进行课程美育建设的重点;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分别提出医药类、理工类、人文类3大类专业课程的具体建设目标,首次评选10门课程作为校级课程美育示范课程,使各专业教学院系、各专业课教师都能在课程美育建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医药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医学、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中感受生命科学的神奇之美;理工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制药工程等课程中感悟自然科学的真理之美;人文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歌赋等千古名篇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哲思之美,增强文化自信。

4.3做好推广应用 举办师资教学能力提升班,强化课程美育意识,提高专业教师课程美育教学能力,让每位教师都能深刻理解课程美育的内涵以及开展课程美育的重要意义。开展课程美育教学设计和示范教学比赛,征集课程美育教学案例,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高课程美育教育教学能力和育人效果。设立课程美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开展课程美育理论和教学方式、方法、路径研究,不断深化课程美育教学改革。

尽管课程美育在美育教育和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概念内涵还需进一步明晰,实施路径还需进一步丰富,尤其是课程美育效果的评价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