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课程思政医学类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实践*
——以“系统解剖学”课程为例

2024-04-06楼建晴高玲玲张晓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良师解剖学医学生

楼建晴 高玲玲 张晓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医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切实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2]。

“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功能系统来描述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的医学主干基础课程,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3]。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医学生只有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结构的正常与异常,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4]。本文以“系统解剖学”一流课程建设为例,通过构建“一中心、两载体、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依托“无语良师”和“临床案例”两个载体,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基础临床“三位一体”融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探索我国医学院校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通过课程目标重构、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资源整合和学生参与度提升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优秀医学人才[5-6]。

1 人体“系统解剖学”课程特点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核心主干基础课程,课程涵盖整个人体,按人体各功能系统来深入研究运动、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心血管、淋巴和神经系统等各个系统的器官名称、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系统解剖学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也是学习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7-8],例如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医学和外科学等,本课程知识可帮助学生运用正常解剖结构来判断内在脏器的病理状况、规划手术入路和解释医学影像等变化[9-10]。由于人体各个器官形态结构各异,专业名词和知识点较多,彼此间逻辑联系不强,学生反馈课程内容枯燥,各个器官名称结构难以识记掌握。同时解剖学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和知识传授为主,几乎不涉及临床案例,也没有深挖课程内含的家国情怀、人格修养、科学创新等思政元素,因此学生反馈课程和将来临床实践关联不足,学习内驱力不强。

作为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解剖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医学生把那些捐献遗体的志愿者们尊称为——“无语良师”,他们虽然默默无语,却是最耐心的师长,无偿捐献自己的身躯奉献给医学教育研究事业[11]。同时课程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大量知识点与临床疾病有密切联系。因此课程以本课程实验对象——“无语良师”和“临床案例”为核心载体,从“传统医学历史”“身边爱国校友”“特殊误诊案例”和“科学创新成果”等主题深入挖掘人文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仁心仁术、求是创新”的优秀医学人才。

2 课程目标重构和思政元素凝练

课程在原有知识目标基础上,以“无语良师”和临床案例为核心载体,从“人格修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科学创新”四个维度凝练课程思政元素,重构课程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能运用基本的解剖学知识解释和分析临床相关问题,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素质,成长为“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卓越医学人才。

绪论课:介绍解剖学发展历史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解剖学的贡献。我国的传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明确提出了“解剖”,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脏器的名称,两宋时期《存真图》的绘制,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详细描绘了各个脏器形态结构[12-13]。祖国传统医学历史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第一次接触人体标本时介绍本课程研究对象——“无语良师”:他们虽然默默无语,却是最耐心的师长,他们在生命结束时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身体,供医学生用于医学解剖研究,这些捐献者让医学生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生命的热度,部分学生感言摘录:“感谢您用默默无闻成就大爱无疆,您是我们漫漫求学途中的明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解剖实验室与您共同度过的时光,我会永远记得!”通过感恩“无语良师”课程思政教育,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讲授消化系统时,介绍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也是肿瘤的好发器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是世界医学界的难题。浙大医学院校友郑树森院士,在国际上提出肝癌肝移植的“杭州标准”,首次将有效手术的肿瘤直径扩大到了8 cm,并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血清甲胎蛋白和肿瘤组织学分级作为条件限制,从而在保证手术存活率的同时,让肝癌肝移植受者的范围明显扩大,挽救了一大批肝癌患者,引起了国际高度关注和广泛接受[14],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创新点,鼓励学生“学榜样,作贡献”。讲授女性生殖系统时,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思考子宫切除术误伤输尿管的临床案例:子宫动脉的解剖位置在子宫阔韧带基底部,距子宫颈外侧约2 cm处从输尿管前上方越过,因此结扎子宫动脉时极易损伤输尿管[15],无形融入“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思政元素,让医学生深切感受身上责任重大,培养“关爱病人,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医学人才。讲授心血管系统时导入学院团委组织医学生自己采访的“无语良师”案例:某位“无语良师”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病期间不忘努力学习,他的理想是今后能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成长为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无奈在中学时由于心肌无力衰竭而离世,父母遵从他的遗愿,把遗体捐献给浙大医学院,最终也成为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员——我们的“无语良师”,他的名字也永远铭刻在了校园里的“无语良师”碑上。让学生感受“无语良师”的生命热度与大爱无疆,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学习、积极创新,为攻克当前诸多医学绝症而努力奋斗的科学精神。讲授神经系统时,从解剖学知识出发,分析我国“双脑计划”重要科研成果,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完成国内第一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患者可以完全利用大脑精准控制外部机械臂与机械手实现三维空间的运动[16]。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勇于探索,求是创新,开拓医学前沿。

3 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教育逐渐偏重于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因此部分医学专业基础课学时数逐年减少,而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由于教育资源缺乏优化整合,教学效率低,传授的知识量有限,已不能适应当前医学教学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系统解剖学”的特点,我们依托中国大学MOOC网站建设了“系统解剖学(全英文)”在线课程[17-18],通过三年多的不断建设、实践、完善,收到了预期教学效果并获得了国内外学习者的广泛好评。课程网站主要由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教学日历和单元自测题、在线考试、讨论答疑和关键知识点讲解视频。该课程网站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满足医学生个性化和数字化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关键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全面系统、直观形象、多角度地讲解知识点、展示解剖结构细节以及联系临床应用,让学生系统化理解解剖学知识,个性化根据需要在网上随时反复学习,同时在讨论平台开展互动学习,每个系统结束后教师在线布置基于本系统解剖结构的临床案例(或科学问题)讨论,要求每位同学在线讨论学习,以帮助学生将其解剖知识应用到真实的临床场景和科学问题探索中,充分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临床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感觉器官眼球模块时,要求学生课后调查近年来不同激光术式治疗近视的原理和各自特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9-20];再如,学习肝外胆道系统时,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和肝外胆道的解剖学知识,讨论黄疸的不同类型及其病因等[21-22],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学习,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培养锻炼了学生初步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有效保障了课程知识的高阶性和挑战度[23]。过程性评价(计入期末总评成绩50%)包括在线周测、每个系统的标本考试和讨论,及时反馈,便于学生查漏补缺。做到了线上线下学习,周周有讨论,月月有测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全面理解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并将解剖知识应用于临床决策的能力。

综上所述,“系统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针对传统教学的难点、痛点,通过党建引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从思政元素凝练、课程目标重构、教学资源整合和提升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着手,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一流课程建设,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中心、两载体、三位一体”的基础医学一流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无语良师”生命教育和“临床案例”分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和基础临床的有机融合,强化了形成性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团队合作和初步解决临床相关问题的能力。课程近年来评价优良率100%,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解剖学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本校学生居国内领先水平。“系统解剖学(全英文)”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在线课程认定[24],有效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助于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优秀医学人才,助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实施[25]。

猜你喜欢

良师解剖学医学生
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
良师“林黛玉”——《香菱学诗》教学杂想
良师·阶梯·加油站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良师高柳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