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科技计划项目数字化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2024-04-06李彬应媚

科技中国 2024年1期
关键词:申报专家科技

李彬,应媚

(1.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2.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数字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服务模式必须加快数字化变革,以适应数字化浪潮下的创新形势发展需要。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平台作为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数字化管理服务的主要系统,虽然建设起步较早,但近些年来在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等方面与其他省市地区类似平台相比差距逐渐扩大,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一、现状分析

(一)建设情况

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于2007年启动建设,已先后经历5次改版升级,目前已经具备项目申报、项目受理、项目评审、项目立项、合同管理、实施管理、结题验收、监督管理、专家管理等服务功能,基本实现了对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截至2022年底,管理平台已有注册单位4万余家,累计在线受理各类计划申报项目17万余项,在线评审项目10万余项,在线管理立项项目近5万项,在线办理项目结题验收3万余项。专家库汇集各行业领域专家超过5万名,其中核心专家达到9 000余名。

(二)近些年重点优化的内容

为满足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在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等方面工作的实际需要,管理平台各项功能持续优化完善,数字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项目信息填报方面:重点优化项目申报数据填写操作,减少科研人员申报工作量。一是企业基本信息可自动填充。通过与江苏省组织机构代码中心系统建立数据对接,实现企业单位注册申报账户时部分信息自动填充服务。二是项目负责人信息自动填充。通过利用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库数据,当入库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时,实现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自动填充。三是项目申报信息差异化填报。针对部分计划类别项目(如软科学研究),申报系统提供差异化的申报服务,避免填写与申报类别项目关联度不高的信息内容,提高了申报信息的针对性。

项目审核推荐方面:重点优化项目审核推荐流程,减少项目主管部门工作量。一是申报资格审查前置。针对不符合申报资格条件的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成员等情况,在正式提交报送前,申报系统会自动进行审核和提醒,及时阻止项目继续向后续环节流转。二是审核进度实时提醒。申报人员可以在申报系统中随时查看其申报项目所处审核节点和状态,及时掌握申报工作的进展情况,不用再通过电话等方式咨询主管部门。

项目审查评审方面:重点提高项目审查和专家评审工作效率。一是相似度查重比对效率提高。采用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优化系统相似度查重比对功能,进一步提升项目查重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较以往采用文本相似度比对模式,在比对周期以及比对结果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改善。二是专家遴选智能化程度提高。开发了根据项目领域智能匹配评审专家的功能,实现可按预设条件自动随机遴选满足项目组评审需求的专业领域专家。

系统管理建设方面:重点优化完善了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和专家信息结构。一是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对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全程监控,主要新增了项目实施异常在线报备、会议评审监督管理、科技经费监督管理、评审项目随机抽查等功能。二是全面优化专家库信息结构。重点优化专家登记信息表构成,新增专家履职评价功能,按照三级三类标准对入库专家进行更加科学的分类管理,显著提高了入库专家的信息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广泛调研征集江苏省科技厅有关业务处室、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总结出了当前管理平台存在如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尚未实施全流程无纸化操作

目前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依旧采用双轨管理的模式,在项目申报等环节中,线上提交电子版材料的同时还需要线下报送纸质盖章版材料,并未明显减少申报人员、主管部门、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主要表现在:一是尚需提交纸质申报材料。线上线下同步提交申报材料,导致大量项目纸质版申报材料需要存放和处理,造成浪费。二是尚需保存大量纸质档案材料。项目生命周期内将产生一系列纸质档案材料,后续检索利用效率较低,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且不利于长期保存。

(二)尚未深度挖掘数据资源

管理平台目前的服务形式多为线下管理流程的信息化表现,对数据资源的利用多是传统的检索统计,尚未采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项目申报、实施以及验收等环节沉淀的大量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缺乏运用先进数字化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指南发布环节,缺乏主动精准推送的能力。申报指南通知文件只能通过传统的网站通知和微信公众号等广而告之的、被动的、粗放的方式传播。二是在项目评审环节,缺乏智能评估专家的能力。评审管理人员无法对网络评审专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直观评判,即便可以也是主观判断,缺乏统一、科学、严谨的评判标准。三是在项目实施环节,缺乏预警项目风险的能力。项目进展情况是否正常、是否能达到合同预期指标等方面都是通过项目管理人员依据项目年报数据和个人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工作效率和时效性较低,最重要的是待人工察觉项目执行将会出现问题时,风险可能就已经实际发生了。四是在用户咨询方面,缺少智能解答的服务能力。管理平台每年都要接到大量的用户咨询电话,尤其是项目申报期间,申报用户咨询电话量巨大,同时很多问题内容是重复或类似的,全部依赖人工处理,效率较低,导致经常占线,用户体验差。

(三)尚未打通数据交互渠道

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最大的挑战不是数据技术本身,而是整合集成内外部多方面数据资源,形成集成创新服务模式。目前管理平台对外数据对接接口较少,“数据孤岛”情况较为明显,极大地限制了管理平台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模式的优化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是横向缺乏与业务数据的对接。目前管理平台缺少与信用、知识产权等专业数据系统的对接,相关工作需要申报人员提供很多佐证附件材料,同时在审查相关信息时需要项目审核人员再从管理平台中下载出来,通过线下的方式报送至相关业务归口单位进行核验,操作方式效率低且周期长。二是纵向缺乏与项目数据的对接。目前管理平台缺少与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厅局的项目数据对接渠道,导致可能存在同一研究内容重复申报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项目的情况,造成重复立项支持,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功效。

(四)尚未构建严密防护体系

网络信息安全是数字化服务的前提保障。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本质就是科技竞争,科技项目数据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信息,已经成为网络攻击的热点目标。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环境,管理平台的安全防护体系亟须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运维保障体系较弱,尚未建立专业规范的管理服务体系和专业化的运维保障团队;二是技术架构落后,多年未进行彻底升级,在应对新的网络攻击手段时已愈发吃力。

三、主要建议

从2018年开始,上海市重点打造“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的服务目标。从2019年开始,浙江省重点打造“浙江科技大脑”服务模式,实现了科技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数据化决策。通过对这两个地区相关系统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借鉴,结合当前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建议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提升信息平台数字化管理能力。

(一)构建完善管理体系

构建覆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务体系是提升管理平台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基础,建议:一是健全平台功能,提高申报服务效率。格式化发布申报指南要求,以便申报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其是否符合申报条件要求。申报资格审查前置,提前验证申报主体资格条件,避免无效工作。全流程无纸化申报,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受理人员等全部在线操作,提高申报服务效率。二是延伸服务链条,实现项目闭环管理。增加项目成果展示功能,助力项目成果转化,释放项目实施效果。增加项目转化情况反馈功能,实现项目闭环管理,为优化改进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三是优化信息管理,提高专家信息质量。优化专家信息采集内容,减少不必要的、冗繁的信息,减轻专家更新信息的工作量。同时定期自动通过短信提醒专家登录系统更新信息,提高专家信息质量。

(二)探索先进技术应用

数据驱动是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建议:一是提高人机交互程度,实现智能网络评审。建立进度跟踪算法,实时把控评审进度,针对评审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系统自动通过短信联系评审专家和提醒评审工作人员处理。二是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实现主动定制服务。通过构建创新主体评估模型,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画像,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优化区域创新资源布局等提供支撑。同时通过构建智能匹配算法模型,实现科技政策精准推送,为每个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差异化的专业定制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粗放型服务为精细化服务。三是构建项目评估模型,实现风险智能监测。通过对存在终止、延期等异常的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异常点特征,构建项目评估模型,提前预测项目实施风险,提醒项目主管部门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更多损失。四是构建专家评估模型,实现专家智能评估。通过对历年专家评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专家智能评价模型,实现对专家评审活动的智能评价打分,量化专家信用管理,提高专家资源质量。五是构建用户互动模型,实现用户智能服务。针对用户经常咨询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形成知识库,构建用户咨询互动模型,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人机交互自动解答用户咨询,提高用户服务效率。

(三)畅通信息交互渠道

打通资源流通渠道,整合数据和服务,形成集成创新的服务模式,是目前类似系统平台建设的主流趋势,建议:一是扩大单位数据对接范围,实现申报信息辅助填充。通过进一步拓宽与企事业单位代码管理机构的数据对接渠道,提供单位更多基本信息的自动填充和核验功能,提高填报效率,改善用户申报体验。二是畅通专家信息对接渠道,实现人员信息高效整合。进一步畅通与专家库系统的数据交互渠道,优化系统功能,将专家数据与项目人员数据有机融合,便捷项目人员信息填报和专家信息更新。三是打通信用数据对接端口,实现信用审查工作前置。通过与国家、省、市等信用系统建立对接,实现信用审查工作前置,提前排查有信用问题的申报主体,避免无效申报,提升形式审查工作效率。四是打通项目数据对接端口,有效避免重复申报。通过与国家、其他厅局、设区市等方面项目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对接端口,实现项目数据高效实时交互,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立项等情况发生。

(四)强化信息安全体系

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建议:一是加快平台运维完善,落实通规范管理。进一步健全平台运维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强化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及时全面掌握平台运行状态。二是加强关键数据保护,保障数据安全。对存储的敏感数据采用更高级别的加密技术进行加密,提高保护等级,防止数据泄露。对关键核心数据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保护,防止数据被篡改。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多种资源数据整合集成、新服务模式构建等工作需要逐步开展,服务体系中涉及的人、机构、机制等各方面要素需要逐渐磨合才能达到最佳协作状态,从而最大化释放数字化对科技创新的助力功效。

猜你喜欢

申报专家科技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致谢审稿专家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科技在线
请叫我专家
科技在线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