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下培养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策略

2024-04-06罗永盛

学苑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句型原文语法

罗永盛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美岭中学,福建 泉州 362046)

读后续写是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与传统的写作题目相比,读后续写题目有诸多不同之处,如:读后续写与阅读文本的思想、线索、主题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学生的阅读过程不深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通透,那么,他们在读后续写时,往往就会显得费时费力。反之,则不然。此外,读后续写题目能够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但是,从学生完成读后续写练习的现状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续写兴趣,对文本的叙事要素、发展线索、文章主题等把握不准确,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功底薄弱等问题。鉴于此,教师可采取激发续写兴趣、指导续写方法以及搭建续写支架等策略,提升读后续写的实效性。

一、激发续写兴趣

学生缺乏续写兴趣,在完成读后续写任务时,就会表现得消极被动,读后续写也就缺乏实效性。鉴于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读后续写兴趣,如:让学生围绕阅读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合理想象以及深度思考。

(一)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文本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本的灵魂。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要启迪学生体会文本情感。在准确、真切体会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进而产生续写文本的兴趣。

例如,在日常的读后续写训练中,教师可围绕文本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并以这些问题情境为指南,引领学生真切感知、体会文本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应启迪学生聚焦文本中的情感,联系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想要表达的想法和愿望,让读后续写成为一种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事情。如:在阅读关于“friendship”的文章时,学生想到了自己与朋友相处的过程,回想起了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产生了对友谊的观点、想法进行表达的兴趣。情感共鸣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读后续写中更为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让读后续写的内容蕴含更加饱满的感情。

共情是激发学生读后续写兴趣的一项有效举措。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聚焦文本,感悟、体会文本情感,让学生产生共情,并由此激发学生的续写兴趣。

(二)让学生产生合理想象

深度阅读离不开合理想象。文本是学生合理想象的切入点,生活是学生合理想象的支撑点。当学生围绕文本内容,产生了合理的想象之后,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表达的愿望。如此,阅读与写作就会巧妙地衔接在一起。

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时,学生往往会聚焦“the big cross-country run,thick evergreen forest,the side by a fence”等文本细节,产生合理的想象。通过合理想象,抽象的文本会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变成形象的情境,如:大规模的越野比赛,茂密的绿色森林,篱笆的边……学生也会产生进一步描述这些情境的愿望。在这样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水到渠成地完成试卷中的读后续写内容,将自己脑海之中的景象用形象、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以此为契机,教师就能够引领学生从深度阅读逐渐走向尽情写作。同时,学生读后续写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想象更加合理,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视频情境。之后,以文本细节为焦点,以视频情境为支架,启迪、引领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以此激发学生读后续写的兴趣。

(三)让学生产生深度思考

好的文章,往往能够发人深省。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本,不仅重在引领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知识,而且重在拓展、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指导学生细致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启迪学生深度思考。

通过阅读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Nature Disasters“Nature’s hidden superpowers”这篇文本,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有了清晰地认识与了解。如:Nature is endowed with an array of properties. Many spider’s webs look like works of art.A typical hurricane releases the same energy as 10000 nuclear bombs...聚焦文本细节,学生往往会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貌似微不足道的自然现象、各种生物等,却能够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在这些自然现象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些奇妙的过程能否被模仿、被复制?…… 同时,他们也会联系实际生活,深度思考生活中自己所了解的关于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案例,并逐渐产生一种表达的愿望,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地壳的运动会引发山崩地裂的地震;相貌丑陋的蝙蝠却能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通过声呐准确辨别方向;小小的蜻蜓却能够给人们带来启示,让人们发明了直升机;南飞的大雁,能够通过变换队形,保护老弱病残,节省体力……

当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焦点,展开深度思考时,教师应适时为学生创造一些表达、写作的机会,让学生用准确、流利、清晰的语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作文中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基于文本所产生的深度思考,就是他们读后续写的不竭动力。

二、指导续写方法

学生对读后续写方法掌握不牢固、运用不熟练等,是影响读后续写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一些读后续写的方法,如:找准叙事要素、理清发展线索以及拓展文章主题等。

(一)找准叙事要素

与一般写作不同,读后续写是原文本的拓展、延伸,与原文本之间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既然续写内容与原文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学生就应该找准文本中的叙事线索,并以叙事线索为纽带,有序、有效地展开写作。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英语”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中的“A MOTHER’S DAY SURPRISE”这篇文本时,教师设置了问题情境,以此引领学生抽丝剥茧地梳理、归纳这篇文本的叙事线索。教师以排序练习的形式,将问题情境呈现在了学生面前:Label the descriptions with the correct paragraph numbers.( )Boil the porridge.( )Planned to make French toast and chicken porridge.( )Gave a cry of pain.( )Threw the burnt piece into the sink and put in the other slice of bread.( )Frying the bread.通过完成这道排序题目,学生能够逐渐理清这篇文本的叙事线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聚焦文章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如: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是关于写景的记叙文,还是关于叙事的记叙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通过完成上面的排序练习,学生能够逐渐理清这篇文本的叙事顺序。该叙事顺序不仅是教师理解文章内容的切入点,而且是学生进行读后续写的起始点。基于该叙事顺序,学生就能够更为合理、恰当、适度、巧妙地展开读后续写。同时,学生续写的内容与原文本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密切。

(二)理清发展线索

续写不是对原文本的概括,更不是脱离原文本的写作,而是基于原文本情节、内容的一种延伸。续写文本应该与原文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为了让续写内容与原文本内容联系更加紧密,学生还必须要理清文本的发展线索。

读后续写训练活动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旨在引领学生理清文本发展线索的任务,并以这些任务为抓手,提升学生的续写能力。以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Of studies,by Francis Bacon”这篇文本为例,教师以任务为指南,要求学生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地梳理这篇文章的发展线索。教师设计的任务包括:让学生寻找表示叙事线索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根据故事的已知情节推断发展动向等。以快速、准确地寻找这篇文本中的关键词为契机,学生逐渐理清了这篇文本的发展线索,并循着发展线索,对有效学习产生了一些观点与看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项续写任务,要求学生基于文章的发展线索,运用简洁、明了、清晰的语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变为一篇作文。

(三)拓展文章主题

进一步升华文本的主题,也是读后续写的一项基本任务。指导学生适时适度地拓展文章主题,也是一种读后续写的有效方法。为了引领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教师应将这种阅读方法巧妙、恰当地融入日常阅读训练之中。

以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二Unit 2 Bridging Cultures“What makes a true friend”这篇文本为例。通过这篇文本,学生会对“true friend”这一主题有更深地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主题进行适度拓展,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友谊、友情、友爱等抽象概念,包括: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深度理解这些抽象概念。针对学生的观点,教师适时点拨、评价,让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有更为准确、清晰地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设置一些写作任务,即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一写自己对“friendship”的理解,以及对“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这句话的理解。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所设计的读后续写任务,不仅与原文本的主题密切相关,而且对原文本主题进行了适度拓展,让学生对真朋友、真友谊、真友情等抽象概念有了具象的认识与了解。

三、搭建续写支架

在读后续写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面临表情达意的现实困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学生的语言功底不扎实、表达能力欠佳等。鉴于此,教师可围绕读后续写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读后续写的现实需求,为他们搭建一些词汇支架、句型支架和语法支架等。

(一)搭建词汇支架

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提升,需要以丰富、厚实的词汇作基础。既然学生在读后续写过程中,面临表情达意的现实困境,那么,教师就应该以读后续写主题为焦点,以学生的实际认知为参考,搭建一些词汇支架。依托词汇支架,学生就能够更为准确、顺畅、自如地表达。

以围绕“What makes a true friend”这篇文本开展读后续写活动为例,因为学生要对这篇文本的主题进行适度拓展,并围绕“friendship”展开写作,所以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些词汇支架:build up friendship(建立友谊),express friendship(表达友谊),improve friendship(增进友谊),respect friendship(珍视友谊)show one's friendship for(向……表示友好),close friendship(亲密的友情),deep friendship(浓厚的友谊)等。

当然,在搭建关于读后续写的词汇支架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认知水平,真正为学生搭建一些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词汇支架。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逐步提升,教师应适时移除支架,以此更好地发挥支架的辅助作用。

(二)搭建句型支架

在读后续写过程中,为了进一步解决学生表达能力不佳的问题,提升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还可为学生搭建一些句型支架。教师搭建的句型支架,不仅要紧扣读后续写主题,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表达需求。

例如,在围绕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 Reading for Writing“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这篇短文开展读后续写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些句型支架:I was a little worried about...That was the moment...I started to understand...在这些句型支架的辅助之下,学生表情达意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流畅、准确、自如。教师为学生搭建句型支架之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摆脱表达困难,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此外,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句型支架只是一种参考、一种辅助。在表达过程中,学生绝对不能受制于句型支架,让句型支架成为自己表情达意的一种束缚。

实践证明,在读后续写环节中,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搭建更为适宜、恰当的句型支架,那么,就能够助力学生逐渐消除表达障碍,让学生更为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读后续写能力。

(三)搭建语法支架

在表情达意时,学生因受到母语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为了引领学生在读后续写过程中,有效避免各种语法错误,教师可围绕写作主题,基于学生的表达需求,为他们搭建一些语法支架。

例如,在日常开展读后续写训练时,教师应启迪、引领学生围绕文本的语境,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语法知识脉络清晰地梳理、归纳、总结出来。之后,在读后续写环节,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文本中所有蕴含的语法知识,以此引领学生将所学语法知识巧妙、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当然,教师除了从文本中梳理、归纳一些语法知识作为学生的写作支架之外,还应该以学生的写作需求为导向,为学生展示、提供一些相关的、以前学习过的语法知识等。

依托教师搭建的语法支架,学生能够在读后续写过程中,有效避免各种语法错误,学生的表达能力会逐步提升。同时,学生对相关语法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掌握会更加牢固、运用会更加熟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写作水平等都会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深入分析高中生读后续写兴趣不浓、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精心为学生创设一些读后续写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的读后续写活动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与此同时,因为教师将读后续写融入到了日常阅读训练之中,所以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读后续写习惯,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会因有趣、有效的读后续写任务而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句型原文语法
典型句型大聚会
跟踪导练(二)4
KEYS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让句子动起来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尝粪忧心
卖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