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新时代好青年:价值意蕴、目标要求和实践路径

2024-04-06李熠丹付妍妍

高校后勤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培育育人

李熠丹 付妍妍

培育新时代好青年:价值意蕴、目标要求和实践路径

李熠丹 付妍妍

[江西师范大学]

青年是国之未来,是最富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党和人民向青年提出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要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青年全面发展的现实所需。培育以理想信念为内核、以担当使命为特质、以艰苦奋斗为品质、以脚踏实地为底色的新时代好青年,需要注重思想引领,多方协同和实践育人,切实增强新时代好青年培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时代好青年;价值意蕴;目标要求;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这一重要论述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好青年”的标准定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特定的历史“特殊性”。“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饱含了党和人民新的期望和要求,不仅向当代青年发出了时代号召,也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培育以及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新征程上的指引。[2]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就要把握其价值意蕴、目标要求和实践路径,将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贯穿于青年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奉献火热青春的“好青年”。

一、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价值意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3]新时代好青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进步、世界未来和自身革新的多重历史使命,这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因此,充分把握时代要求是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前提。

(一)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

从青年的使命担当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的梦。马克思指出:“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是取决于青年人崇高奔放的激情”。[4]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鲜活的力量,能够推动社会变革、引领社会发展,青年人能否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对于国家富强能否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更需要民族信心,更需要人民斗志,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勇担使命、攻坚克难,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奋斗。新时代好青年要始终做民族复兴大业的先锋力量,紧紧跟党走,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从民族复兴事业的现实呼唤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不同时期,都需要也都必然要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或团体。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意,更是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思想根基的基础性工程。新时代好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逐梦人,同时也是梦想之果的建设者与分享者。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全部青春力量。因此,不论是从青年还是从民族复兴事业来看,都客观要求新时代好青年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局势来看,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是应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维护我国国际社会地位和利益的重要工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青年拥有相当的理论储备、活跃的思维大脑、紧跟时代潮流,看问题的角度更为新颖,具备丰富的创造力。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需要当代青年的努力。

从国内来看,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现实要求。在党和人民的奋斗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为中国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无比广阔的人生舞台。新时代好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理想同祖国需要紧密结合,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哪里有需要、哪里最困难、哪里就需要“新时代好青年”的身影,在谱写新时代新篇章的历史新征程中,做求真务实的“先遣队”,当勇立潮头的“排头兵”。

(三)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是推动青年全面发展的现实所需

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个人的全面的发展是每个青年成长成才自觉自为的内在所需。青年个体由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飞跃的过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实现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内在一致性。一方面,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将青年的发展列为了工作的主题,将青年个体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动体现。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推动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要条件。新的时代呼唤全面发展的“好青年”。新时代青年要勇立时代潮头,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中,要将“小我”融入“大我”中,练就过硬本领,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二、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目标要求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新时代青年的“价值立场”“责任能力”“精神姿态”“行动落实”,彰显着国家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新时代必然有新的时代要求,这也为“好青年”培育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一)“新时代好青年”要“有理想”,培育以理想信念为内核的价值立场

“有理想”是目标,是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6]正所谓“为学须先立志”,“立志”立的就是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志”。新时代好青年的“大志”,必定是代表着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期盼意愿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新时代好青年的必然价值立场。“立志不定,终不济事”,信念不坚,地动山摇,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立场能够激励青年艰苦奋斗、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理想信念,就会精神上缺钙,会得“软骨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风雨进程中就会“东摇西摆”。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新时代好青年要有理想,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前旗帜鲜明,才能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类诱惑面前站稳立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让祖国靠得住、人民能信得过、党能放心。“永远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7],就应当顺应时代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积极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新时代好青年”要“敢担当”,塑造以担当使命为特质的责任能力

“敢担当”是保证,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本领,理想就会化为泡影。青春至美是担当。敢于担当是当代中国青年的鲜明特质,也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宁死不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动担当、勇于作为的英雄气概。“敢担当”,表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面对强敌不惧牺牲的豪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锐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面对利诱刚正不阿的正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责任担当。纵观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用一桩桩、一件件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动实践的事迹,诠释了什么是有担当的中国青年。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广大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8],这就要求新时代好青年既要有敢于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又要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担当本领,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三)“新时代好青年”要“能吃苦”,提升以艰苦奋斗为品质的精神姿态

“能吃苦”是关键,破茧成蝶、凤凰涅槃,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艰苦奋斗,任何壮丽的人生都需要艰苦磨砺,失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理想之路就会寸步难行。一方面,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吃苦耐劳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革命先辈优良意志品质。“红米饭,南瓜汤”“爬雪山,过草地”,革命先辈正是秉持着吃苦精神,实现了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国家解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时代中国青年当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意志,吃得了成长成才之苦,担当起时代使命。“吃苦”不是“受穷”,“能吃苦”是要在平凡岗位上用勤劳和汗水将普通工作做到不平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里扎根,主动到复杂艰苦的环境中,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成就人生。另一方面,青年要磨砺和锻炼自力更生的本领。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也是中国青年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应有姿态。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共享机遇,技术更新不断加快,新兴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干的机会和平台,也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论从青年个体的发展,还是从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都要求青年苦练本领、紧跟时代、与时俱进。青年要贯彻革命先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意志品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在自力更生中充实自我,拒绝“等靠要”,走出“舒适区”,以吃苦的精神姿态来磨练自身,在学习中锤炼过硬本领,在实践中拓宽进步空间,在奋斗中提升发展潜力,在大有可为的时代中书写青春篇章。

(四)“新时代好青年”要“肯奋斗”,增强以脚踏实地为底色的行动落实

“肯奋斗”是动力,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奋斗,佛系躺平、轻言放弃,理想就难以实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9]百年前的中国青年面对民族危亡,勇敢站出来寻找真理、追求进步,不惧敌人的炮火、不畏环境的恶劣、不怕牺牲,积极开展斗争,激发了国人的觉醒,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才有了如今的盛世局面。百年后的中国青年,在社会长期稳定、物质相对丰裕的新时代,增长本领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斗争形势,更需要当代青年脚踏实地,站稳立场,发扬奋斗精神,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上。“肯奋斗”绝不是有利才上、无利不做,盲目追求个人功名利禄,绝不是违反国家规定、违背社会发展,自私自利与国家社会背向而行,而应当是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不懈努力,勇做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必定会有磕磕绊绊的小石子和大石块,必然会有艰难繁重的任务,新时代青年应当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警惕“躺平”之心态,涵养“不想躺”的内在自觉,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关注人民利益,关心群众生活,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矢志不渝地为人民、为国家、为全人类而奋斗。

三、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实践路径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关乎国家的人才储备,也关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进入新时代,各种风险与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正确航向,是新时代青年面临的时代课题,同时也是一个个体成为国家建设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思想引领:夯实“新时代好青年”的政治底色

一个人的政治底色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指导,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要筑牢“新时代好青年”的政治底色,就要加强思想引领,突出培育导向。一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0]要教育、引导青年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不可动摇的政治信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实现自身不断发展。通过运用“VR技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新媒体”等新的教学形式,通过交互式、沉浸式教学体验,激发青年自主探究的兴趣,引导青年主动地读原著、悟原理,有效地让学生感知到真理的力量,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要以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党的故事蕴含了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精神谱系和优良作风的彰显。以红色精神宣讲、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电影放映等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党史教育,把背后的红色故事讲深、讲透、讲活,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凝聚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将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年教育教学中,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青年立志成才的自觉自为,使青年对主流价值观产生深层次的认同,从而深刻认识理解中华民族是怎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切实解决青年的成长困惑,增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担当。三是要以价值塑造涵养青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要坚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守正创新、融通中外,结合时代要求和青年需求,不断拓展现代化话语表达,全方位浸润青年心灵,增强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让青年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传统美德,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增强育人实效性。政治底色的建构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通过科学理论的武装、初心使命的感召、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引导青年赓续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提高文化自觉自信,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多方协同:增强“新时代好青年”的育人合力

要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应从场域上开展“新时代好青年”培育力量的协同联动,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首先要全员育人,在主体维度上激发各育人主体活力。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只靠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单打独斗是无法有效达到“好青年”的价值目标要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打造“多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形成“党-团-家-校-社会”五支力量为主体的“好青年”培育队伍。这一队伍要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发挥共青团的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家庭教育基础作用,把握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依托社会大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让青年在实干中磨砺自身,增强本领。其次要全过程育人,在时间维度上实现育人有序推进。“新时代好青年”的成长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培育过程。要加强育人时效性,形成“课前-课中-课后-课余”环环相扣的培育环节,及时跟进,“护苗助苗”,防治“病虫”,做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不断助推青年契合“好青年”这一人才目标。最后要全方位育人,在空间维度上实现育人成效的全面性。要覆盖构建“课堂-校园-社会-家庭-新媒体”五位一体的制度保障,整合不同社会力量,探索不同育人载体,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线下教学和网络思政的有效衔接,通过各种显性和隐性课程,把“好青年”的人才目标融入青年培育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实现育人的全方位渗透、全社会协同发力,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三)实践育人:激发“新时代好青年”的行为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好青年”不是自发形成的,是教育的内化与外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化”是基础,“外化”是关键。能否将思想认同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是检验“新时代好青年”人才目标培育是否有成效的重要依据。实践育人,是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必由路向。一是学校要重视实践育人。实践育人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要通过顶层设计、项目推动、资源整合、关爱学生成长四个层面,注重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相连,推动思政课教学实践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推动红色走读、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培养青年的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青年意志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对肩上的使命担当更有实感,有效回应社会所需。二是青年自身要主动练就过硬本领。通过主动参与实践锻炼,促进青年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体会课堂所学。通过主动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学生支教团”“暑期实践调研”等形式走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艰苦环境中磨砺自身,去吃劲岗位“墩苗”,去基层一线“淬火”,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提升服务人民的本领,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增长才干。把学问写在祖国大地上。三是社会各界要给予实践育人提供平台。新时代好青年的培育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一方面,要为青年提供机遇,鼓励其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担当重任,让其能够有独立创新创造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激活社会育人资源,积极与高校开展共建,建立实践基地。如依托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开展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让象牙塔中的学生能有机会在服务祖国建设中将个人梦注入中国梦之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更加深刻的实感。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张博.新时代好青年成长成才的四维向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6):127-135.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 (002).

[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共青团,2019(05):1-5.

[9]《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付妍妍工作室成果;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ZZX2037)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培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