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人类学视域下民族村落的经济实践

2024-04-05苏美

文化产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彝族民族文化

苏美

民族地区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另一方面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政策扶持。从宏观层面来讲,民族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如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政策倾斜、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以及对民族聚集地区科教文卫工作的支持等。从微观层面来讲,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是推动民族地區经济发展的关键。大墨雨村的成功对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各地仍需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问题回溯

我国当前社会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融合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尽管各级政府在推动少数民族发展和融合道路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本文拟从人文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少数民族群体经济融合的障碍,并探讨如何增加经济融合的可能性。

首先,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是影响经济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交流障碍,影响不同民族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合作。

其次,少数民族群体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资源缺乏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历史、地理、语言和文化等因素造成的。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最后,少数民族群体内部的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也对经济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族群身份为基础的经济合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实现资源共享,但也可能导致与外部社会的隔阂和排斥,从而限制更广泛的经济合作和资源流动。为了打破这种封闭的社会结构,促进少数民族群体与外部社会的经济融合,可以采取鼓励内部交流和合作,培养开放意识与合作精神以及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等措施。

综上所述,相关主体应该从人文、经济、社会的角度出发,尊重和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少数民族群体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所有群体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大墨雨村的经济实践

大墨雨村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雨花村委会行政村。“墨雨”是彝语的译音,“墨”意为竹子,“雨”意为林,“墨雨”是“竹林”的意思。该村距昆明市主城区约40千米,车程需要40分钟。大墨雨村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彝族古村寨,村落紧邻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聚集着郊野公园、筇竹寺等景点,村外的墨雨水库静静守护着这个“世外桃源”。下面对大墨雨村村民的收入来源进行简要介绍。

粮食作物

1.水稻

大墨雨村的山间小盆地适宜栽种水稻,另外还有些水源不足靠天雨栽插的零星雷响田分布在低海拔向阳箐岭间,多为梯田。水稻产量成熟期受到海拔、气候和日照的影响,即海拔低、气温高,成熟早、产量高;反之,则成熟晚、产量低。

2.玉米

玉米,方言称为“苞谷”,是大墨雨村大春的主要旱粮作物,以昆明黄(白)玉米为主,前些年产量较低。后来,该村种植玉米采用水浇薄膜覆盖,增施氮、磷化肥和规范化合理密植配套技术,经过多年试种,筛选出适应本地栽种且成熟期短、耐肥、抗病虫害、单产量高的“会单”与“778”等新杂交玉米。新杂交玉米的单产量早在1989年起就达到了从前的1.67倍,单产量增长了67%。

3.马铃薯

马铃薯,方言称为“洋芋”,本地品种有黄皮洋芋、紫皮洋芋两种,各地都有栽种,一般作主食或副食。

经济作物

1.蔬菜

此外,团结地区盛产藠头、香椿、花椒、松茸。其中,藠头分布较广,各处均有栽培,将其腌制为咸菜,鲜甜可口。谷律一带盛产香椿,每年3~5月新椿上市,以味道清香而闻名。花椒种植比较广,尤以谷律花椒著名,其色泽鲜美,味香、清、麻,久负盛名。松茸菌多产于谷律,每年8~9月上市,价格昂贵,是昆明高档宾馆或出口贸易的“明星”产品。

2.万寿菊

万寿菊既是提取纯天然叶黄素的上佳原料,又是观赏植物。团结地区从2006年开始引种,至今已种植333.3公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按照“统一经营、规划、生产扶持、技术培训、加工、销售”的方式组织生产,建立起以政府产业组织管理体系为保障,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连接的万寿菊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形成了完整的万寿菊产业链。

3.玫瑰

玫瑰分红、白叶玫瑰,是提取香料的上等原料。为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山区农业局在团结地区组织实施加工型百叶玫瑰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从西安引进12万株法国百叶玫瑰种苗,种植于团结妥吉村,并将其作为种苗母本园和种植示范园。几年来,周边3个村委会的种植基地达几十公顷,特别是螳螂川沿线已全部种上,形成了一条五千米的网红芳香走廊。

4.油葵

油葵在丰富旅游景观的同时,也让农户获得了经济效益。但受到油葵连作和夏季多雨气候的影响,目前对其进行大规模种植较为困难。

林果业

20世纪50年代以前,团结地区没有成片的水果,果树一般种在田头地角,品种多是本地火把梨、清水梨、毛桃、火柿等。花红、李子、苹果、葡萄等多种于农户庭院内,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美化环境。但由于品种较老,成熟周期较长,大墨雨村所产果品多用于自食,仅有少量在本地集市出售。从1983年起,根据西山区推行水果资源调查和品种划分可知,团结地区制定了建设万亩果园、万亩草场的规划,并率先在龙潭建设6.66公顷果园。

采矿业

团结地区石青石、石灰岩、白麻石分布较广,尤以花红园、雨花及大兴为主,大型石场有花红园石场、雨花石场、大兴石场,小型石场也较多。

新时代下大墨雨村的发展思路

早在2017年年底,西山区政府就全面关闭了团结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采石场和采砂场。原本靠采砂、采石、运输砂石谋生的团结乡大墨雨彝族村的村民需要另找谋生的出路。目前,除各地博物馆对彝族文化进行展示以外,云南省省内主要的彝族聚居区都有专门的展示机构。在形式上,主要分为博物館、民俗文化村、风情园等。这些场地在保护彝族文化遗产和推动旅游事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族文化村

与大墨雨村相隔不远的乐居村,依凤凰山麓临水而建,彝族世代在这里聚居,繁衍生息600余年,是典型的传统建筑群落。乐居源于彝族话“洛吉”,又作“勒鸡”,意思是“石山脚下的村庄”。大部分居民都是土生土长的彝族人。2013年,乐居村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落坐西朝东,村前有广阔的田野,村民依山就势顺坡修建房屋,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错落有致,一栋栋土坯房以最原始的姿态,顺山就势而建,一直绵延到山顶,绿树青瓦在阳光的照射下相互辉映,数不清的青色石板路连着老屋。

民族风情园

云南北上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连通南亚、东南亚的省份。云南省内已经构建了集镇网络和建筑群,它们保留了中原文化对西南地区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佛、道、儒等文化并行的格局。昆明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团结乡历史悠久,在元末明初就有先民在此定居,如今村内仍保留了30多栋有200多年历史和40栋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屋。

民族建筑美

“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传统住屋形式。它将土掌房围合封闭的形式与坡顶建筑相结合,同时吸收融合了汉式民居建筑特色。院落由正房及耳房组成,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方正如古代官印,故称“一颗印”。

彝家果园

大墨雨村依托省会昆明的区位优势,转变传统的苹果种植模式,发展果园采摘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不断发展。每年十月是当地苹果(以红富士糖心苹果品种为主)成熟的季节。当地独特的土壤环境以及充足的日照,再加上全新的科学有机管理和种植技术,使得当地产出的苹果品质优良,脆甜多汁,外形良好。经过多年宣传推广,其在云南境内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特产。值得一提的是,彝家果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网红”民宿

大墨雨村的房屋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的彝族特色,同时也是我国劳动人民质朴思想的体现。如今,大墨雨村的民宿经济蓬勃发展,其以民宿为起点,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乡村旅游体验。在大墨雨村,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彝家特色菜肴;“以工换食”的模式更是让游客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体验亲手种植、收获的乐趣。此外,大墨雨村还展示了丰富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游客在这里可以亲手体验制作过程,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墨雨村的民宿经济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兴旺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这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道路,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游客带来了难忘的乡村之旅。

西山区团结街道“三朵花”

西山区团结街道因“三朵花”——玫瑰、油葵、万寿菊而闻名。每年都会有三百多公顷的土地用于种植“三朵花”,这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少数民族村落发展的徘徊与递进

民族文化园通过巧妙地运用白墙、灰瓦、青砖、青石等建筑材料,借助串角飞檐的特色,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的设计,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彝族四合院建筑文化的魅力。通过古与今、虚与实、点与面、静与动、画与物的有机融合,采用遗产化、市场化、科技化、演绎化的手段,充分凸显一家亲、一灵地、一名帝、一栋院、一台戏、一桌饭、一壶酒、一场馆、一片林、一园菜、一盆景、一组井等“十二个一”的特色。与高校进行合作,建立文化科研中心,致力于彝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同时,结合现代营销和电商手段,将这些独特的文化产品推向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彝族文化。

昆明民族文化园位于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龙潭乐居老村,在该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东山院、阿甲院、阿甲子院、阿黑院各有特色,院院都是风景,间间房都可远眺群山观夕阳。这里天天有花,季季有果,处处有景,景景有故事。

民族文化园体现了团结文化,表达出生态和美、民族和睦、文化和谐、宗教和缘、政商和顺的理念。大墨雨村凭借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逐步由一个以原始农耕为主的村落转变为现代化的富有村庄,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其变迁在云南省内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传承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此外,政府应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基金平台,建立健全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制度体系;还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对绿水青山这一优质自然资源和优美生态环境,精心培育,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使金山银山常有、绿水青山常在。

云南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推普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大墨雨彝族村为例”(编号:2022J1417)。

(作者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彝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