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保障机制

2024-04-05秦腾陆华良马剑锋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商科体系人才

秦腾,陆华良,马剑锋

(常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常州 213159)

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的同时对传统商业环境、模式和业态也产生了深刻影响[1]。随着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管理模式的不断涌现,传统商科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2]。其中,新商科是在新文科理念下开展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新概念,对传统商科的内涵与要素进行了深刻改革。传统商科以职能为导向培养专业人才,例如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而新商科则是主动回应技术和社会变革,对传统商科的学科体系进行重组、调整、升级、延展和创新[3]。面对新商业模式的巨大转型和新商科教育方式的不断调整,如何使新商科学科和专业发展趋势接轨与回应企业新商科人才需求,构建与新商业运行规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

1 新商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新商科人才是具备全球化视野、创新精神、跨文化沟通能力、数字化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商业人才[4],对新商科人才的培养也应转变传统观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满足现代商业环境的需求。

1.1 新商科人才培养要顺应时代潮流

数字化转型和新一轮产业革命重塑了传统商业模式和企业经营管理,促使新商科教育要顺应商业形态变化[5],关注新电商、新零售、新物流和新金融等新兴事物,在人才培养中赢得前瞻性优势。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商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把握全球商科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全球商业思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新变化、经济新发展,提高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不同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对新商科人才的需求。

1.2 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注重新技术深度融合

相比于传统商科人才,新商科人才的知识体系更加庞杂,不仅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同时新商科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注重由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的转变[6],不但要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这就要求新商科人才应注重对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也要注重对新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以适应当前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发展。

1.3 新商科人才培养要实现产教研深度融合

新商科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是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因此,应积极推进产教研融合,打造新商科产教研命运共同体。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发现新商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提高新商科人才与市场需求的适配度,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则有助于学生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培养,持续提升新商科人才质量。

2 传统商科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衔接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桥梁,由于教育思维的固化、培养方案的滞后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传统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然而,目前针对商科人才的培养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比学时很少,“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7]。很多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多由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构成,其中实习和课程设计时间较短,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很多高校的商科专业仅开设2~3 门的实训实践课程,而且只培养学生的简单操作能力,导致其缺乏对软件和系统的深入了解,难以真正满足时代和社会对新商科人才的需求。

2.2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校内实训是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经费、人才和空间等的限制,校内实训基地的闲置率较高,很难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场所。长此以往,会导致实践教学课程难以得到及时更新,实践教学案例也很难结合当前的新技术、新方法,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8],同时受传统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影响,实践教学仍然以课程教学为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竞赛等训练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以往陈旧的实践教学内容只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多学科交叉知识的融合,学生只掌握单一领域的知识,缺乏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2.3 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相比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支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近年来商科专业招生数量的增加,目前很多高校在商科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不足[9]。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其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大量操作性能较好的计算机,而且需要购置一些必要的软件,但很多操作软件如ERP 沙盘、Flexim 仿真软件都价格不菲,然而学校的计算机比较老旧,性能和数量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此外,很多软硬件后期的维护费用也很高,进一步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成本。

2.4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与工科、医科和农科相比,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仍重视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学习,而开展实践教学的主阵地依然是学校,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没有结合商业发展需求思考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也往往以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为主,形式较为单一[10]。虽然部分院校也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受地域限制,可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数量很少,很难做到真正的产教融合,同时企业也只会在一些基层岗位进行相关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3 构建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

对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与市场的衔接性、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以及与企业需求的适配性[11],因此,对于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一是在大力调研分析商科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基础上调整和更新商科专业课程内容,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应用能力课程的教学,重点介绍新商业模式、新商科理论和新商业案例;二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一方面要增设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的专门课程,加深新商科人才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增设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多元化课程,并结合学科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培养更加适配企业不同需求的新商科人才;三是要注重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虚拟仿真跨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完善,结合新商科发展特征开发多种情境下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应急管理能力。

3.2 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新商科人才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能力培养主要还是在学校完成,因此,要搭建必要的实践教学平台。一是要结合企业对新商科人才能力的需求特征,搭建多元化的基础技术实验室,如云计算实验室、智能数据分析实验室、图形图像处理实验室,侧重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分析和解决专业基本问题;二是要搭建专业实习平台,如业务模拟实验室、ERP 沙盘、虚拟仿真实验室[12],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全面了解和认识,并能基于一定的情境解决实际专业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三是搭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与校园网的无缝对接帮助教师和学生实时查看各类实验室的使用和更新情况,并根据课表随时调整实践教学时间,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价功能实时掌握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完成情况。

3.3 实践教学模式的调整

利用新思维、新技术不断调整和优化实践教学模式,一是要开发和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专业课,利用视频、录音、微课等形式使学生加强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商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二是要主动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以竞赛反馈效果,使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三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分阶段培养和训练,大一、大二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大三主要通过企业实习和各类竞赛帮助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大四主要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实践知识以及技能的有机融合。

3.4 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

实践教学项目是锻炼和增强新商科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13]:一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立项的课题组,并安排学生承担和参与课题中的调研、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二是要紧跟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和挑战杯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三是邀请商科领域专家担任学校的企业导师,并定期开展与商科专业相关的训练营,如大数据分析训练营、人工智能训练营、物流仿真训练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四是通过与校外相关企业、公司、机构的合作鼓励学生到感兴趣的部门和单位见习、实习,切实了解具体岗位或部门的实际工作流程,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深化对专业的认知。

4 构建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

4.1 健全产教研融合机制

推进产教研有机融合是保障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实质作用的重要方法[14]。因此,要围绕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推进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政府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促进就业和科研成果应用提供优惠政策和制度保障,高校应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及岗位特征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派遣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学习,邀请企业专家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做到双向交流、信息共享,企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实习岗位,并不断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研机构应通过自身的平台优势吸引学生进行基础研究活动,并及时与企业沟通,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准确定位各自角色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人才培养流程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产教研三者联系,形成动态互馈、实时更新和紧密联系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4.2 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有赖于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校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校、院分级的管理框架,学校主要负责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方向性管理办法和规定,学院要根据新商科人才的特征和新商业发展的规律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二是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学分机制,可以采用弹性学分制,根据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分别制定各专业学分;三是要优化评价管理机制,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院相关负责人,从而形成“目标制定—监督管理—后期评价”的全方位运行机制,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结果、问题和意见及时传达到管理层,为优化和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4.3 优化教师引入和培育机制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的前提,目前,仅依靠教辅人员来从事实践教学已不能满足新商科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应建立人才柔性引入机制,畅通交叉型、融合型人才和客座教授的聘用渠道,尤其要注重“双师型”人才的引入,也要注重企业和科研机构人员之间的协作,可以建立固定的交流平台或交流群,定期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员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和谈话;另一方面要拓展教师发展渠道,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度,其次要增强对于教师实践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最后鼓励教师主动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实地体验实践操作和企业需求,将实践经验带回课堂。

4.4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实践教学设施如平台的搭建、软件的运行与维护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与支持,除了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之外,应参考国外优秀高校的经验,拓宽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资金投入的渠道。一是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调整对于实践教学资金投入的比例,增加资金,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践教学课程及平台的融合;二是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项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纵横向课题,并设置一定的系数,给予配套支持;三是通过与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不断输送应用型人才并收取一定的培养费,将其用于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四是鼓励学生在学校完成专利、技术和成果的申请及转化,对于创新性较强和应用范围较广的专利和技术要指派教师进行指导,并向企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于技术和专利的持续推广和完善。

猜你喜欢

商科体系人才
人才云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