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2024-04-05高雪莹

文化产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华马克思主义传统

高雪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今,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功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为人类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具有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与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和实践性的优势。一方面,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使之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

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凭借卓越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既包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也包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新时代背景下,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其中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挖掘和阐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首先,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之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石。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推进文化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鼓励文化创新,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具有中国特色、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品牌。再次,加强文化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意识。最后,推动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充分利用文化交流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文化发展往往受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审视文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面、科学的视角。只有遵循这一正确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人类历史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掘和培育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发挥人民群众的自觉性,从而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效方法。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实际,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当代中国特点、体现时代精神、富有生命力、具有现代价值的文化发展路径,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立足于中国实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我国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故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分和智慧,以此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演变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其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观念,强调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责任感和高尚情操。新时代背景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同时,还要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树立全球视野和远大格局,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内涵;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意义。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只有具备全球视野和远大格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才能在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首先,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为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之内化为民族精神,外化为国家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文化創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最后,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与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融,构筑当代中国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既需要坚守传统,又需要创新求变,同时还需要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过程。在当代中国,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就必须使其与时代相融合,发挥其当代价值。首先,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引导人们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从教育、文化创作等多个角度入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人心。其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精神的元素,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体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再次,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传承民间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等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总之,只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生机,为全体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不断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首先,坚持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讲好、讲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接受的中华文化形象。其次,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思维看待传统文化。依据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要求,挖掘、提炼、整合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素材。最后,利用新技术,拓宽新渠道,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当今世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这不仅要求我们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发掘与阐释,更要求我们探索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是我们的目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优势,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及传播力,是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因此,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国际传播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然而,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对此,应加强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研究与分析,建立健全国际传播工作体系和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有力保障。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同时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传播方式。

总之,要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立足于中国实际,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聲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中华马克思主义传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