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2024-04-05畅婕
畅 婕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与各个行业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更好地满足当下受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积极地创新工作的方式,探索新闻采编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的途径,以更好地推动整个新闻行业发展。
1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所面临的难题
1.1 信息庞杂,处理难度增大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每天都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大量信息,网络上海量信息为新闻采编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无形中也增加了采编人员的工作量。首先,在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时,采编人员不仅需要统计分析已有信息,还需要从繁多的信息当中筛选出真正具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网络上充斥着大量雷同的信息、虚假的信息、过时的信息,采编人员需要在庞杂的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增加了编辑筛选信息的工作量。其次,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具体包括各种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网站及多种社交媒体等,不同的渠道所提供的信息也不同,采编人员需要逐一查阅,如此才能从中获得具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呈现形式更加复杂多变,采编人员不仅需要查阅相关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还要查看大量的视频信息,耗时较长,导致采编工作量进一步增加[1]。
1.2 信息真假混淆,难以识别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信息来源更加复杂,数量激增,真假混淆,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采编工作的开展。有的采编人员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加剧了网络不实信息的传播。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的传播主体明显增多,其构成也变得更为复杂,有的传播者受利益驱动,散布虚假不实的言论,给采编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人都能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进而形成新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都有待考证,这给采编人员追溯信息来源、甄别信息真假造成了一定困难[2]。
1.3 信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运用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部分媒体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对信息资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对所挖掘到的新闻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以部分地方新闻媒体为例,该媒体采编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有时未能充分挖掘当地数据资源,所采集的新闻素材不足,对后续新闻生产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导致所制作的报道缺乏说服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大数据技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1 提升新闻采编的精确性
在新闻采编当中,采编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大规模地抓取数据、分析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管理,从而显著地提高采编工作的准确性[3]。首先,在数据整理方面,大数据技术具有突出的优势,可以通过快速的计算获得精确的效果,提高新闻报道的预见性。其次,在新闻采编工作当中,大数据技术还能帮助采编人员敏锐地捕捉受众需求,从而为采编人员提供详细的参考,帮助采编人员提高采编工作的质量。最后,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敏锐地捕捉新的线索。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只依靠人工难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最新的线索,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发现新的线索,并通过跟踪、监测、分析,“顺藤摸瓜”,挖掘出更多的线索,为采编人员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提供助力。
2.2 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效率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通常以人工为主,但是由于人本身具有主观性,因此在开展采编工作时,容易产生偏差,尤其是在数据计算方面,难免会存在失误。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工误差,还能显著提高数据计算的效率,准确识别采编人员所需要的信息,为采编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大数据技术不仅具有自动采集数据的功能,还具有回收数据和反馈数据的功能。在采编工作当中,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识别评论的方式,及时与受众进行互动,发现新闻采编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采编人员相应的提示,帮助采编人员及时纠正错误,从而提高采编工作的质量[4]。
2.3 扩大新闻采编范围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即围绕某一事件或者某些人物所进行的信息采集和编辑,但是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受众阅读新闻的个性化倾向越来越突出,不同的受众所关注的内容也不同,因此,新闻内容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内涵价值,也要具有生动、丰富、有趣的呈现方式,如此才能获得受众关注。传统新闻采编通常由采编人员亲自前往现场采集素材,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采编人员的思维。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扩大新闻采编的范围,帮助采编人员从多种途径和视角获取更多的素材,更加深入地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分析数据之间的隐秘关联,为采编新闻素材提供更多参考[5]。
3 大数据技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3.1 运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新闻数据
在新闻采编实践当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结合报道主题,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处理、存储、分析数据信息,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比如,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广西广播电视台与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共同合作,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与“两会”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统计分析之后,先后推出了5篇数据新闻报道,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好评。此外,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的结果,配合媒体掌握的独家数据,再以可视化的手段进行呈现,从而丰富新闻内容的内涵,给受众提供良好的观看体验。例如,2022年8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解码十年》,采编人员深入基层群众,在获取各个领域行业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进而通过“客观数据+独家发现+可视化影像”的方式,呈现祖国各地日新月异的面貌,反映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景象,整个节目策划构思巧妙,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平实自然的叙述,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以数据新闻报道的方式,解读十年沧桑变化,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2 运用大数据技术甄别信息真伪
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权威性,采编人员还需要按照要求,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对和筛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果只依靠人工完成该项工作,难免会出现失误或者遗漏,所以采编人员可以根据实践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验证信息,辅助开展新闻采编工作。一方面,采编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溯源”,分析信息来源的背景资料,判定信息的真伪,去除虚假不实的信息,提高新闻内容的可信度。过去采编人员在核对信息时,需要与多个部门和不同的当事人进行沟通,通过多角度的查证,对信息进行甄别,不仅费事,还容易出现失误。但是通过大数据技术,采编人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找到信息的初始发布者,了解详细的背景信息,验证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新闻内容的权威性。另一方面,采编人员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相互矛盾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中筛选出真实的信息,去除虚假不实的成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某一社会事件发生之后,各种消息会通过不同渠道迅速传遍网络,而采编人员在获取信息时,常常会遇到各执一词、说法不一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之下,采编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双“火眼金睛”,还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真实性,进而从中找出能够客观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并将其作为后期创作的素材,同时剔除其他带有主观色彩的观点,确保新闻创作的严谨性和客观性。
3.3 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新闻采编选题
在采编实践当中,采编人员可以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搜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结合分析的结果,得出关键的核心议题,提高新闻选题的针对性。首先,采编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受众动向,敏锐地捕捉当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进而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选题。比如,从2020年开始,受众关心的话题逐渐从“房产”“消费”转移到“健康”“经济恢复”上,采编人员可以根据相关的变化,对选题进行调整,确保所采集的信息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其次,采编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空间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风口”,打造“新亮点”。近些年,随着媒体行业竞争加剧,新闻报道“同质化”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突出,采编人员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采编的角度,提高报道的独特性。最后,采编人员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扩大采编的范围,丰富新闻选题。比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全国多家媒体争相参与报道,部分媒体重点关注赛事,部分媒体关注场外,而北京卫视派遣二十多位记者深入北京的大街小巷,通过手中的镜头捕捉“小人物”们的精彩瞬间,然后结合大数据技术,推出大型新闻节目《北京向未来》,展现与“冬奥会”相关的温情画面,获得了大量受众的支持。
3.4 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新闻资源
采编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新闻采编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而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帮助采编人员更好地完成目标。首先,采编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已经掌握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根据分析结果形成初步构思,在此基础上制订详细的采编计划,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其次,在具体实践当中,采编人员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比如设备障碍、人员变动、现场混乱等,很难按照之前预定的计划完成任务,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采编人员解决这类问题。以台风灾害报道为例,由于此类灾害涉及范围广,灾情变化快,现场拍摄困难,在此情况下,采编人员就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从不同监测站点获取数据,再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挖掘,预测台风运行路径,制作相关报道,提醒相关区域受众提前做好防灾抗灾准备,履行新闻媒体的职责,从而获得受众的信赖。最后,新闻采编工作本身具有非常突出的动态性特征,因此,采编人员在搜集素材时,还要关注事态的发展,以及网络当中不同受众群体的反应,做到“一脑多用”,通过大数据技术,随时了解各方动向,并根据新的变化,调整后续采编计划,确保顺利完成采编任务。
传统新闻采编主要通过记者现场走访的方式获取信息,然后再对获取的内容进行加工编辑,进而生成新闻稿件。这一过程虽然能够确保信息的独特性,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编成本偏高,而采编内容的准确度可能较低。但是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很多采编工作都可以在线上完成,不仅极大地减少了人工采访所需要支出的费用,还显著地提高了采编工作的准确性。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广泛运用,广播电视媒体逐渐朝着“策、采、编、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策”要做到全面精细,“采”要深入扎实,“编”要整体联动,“发”要精准高效。在实际工作当中,采编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更好地优化整个采编流程,充分满足新时期采编工作的需求。比如,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荔枝云平台”,通过建立内容汇聚、多媒体制作、多渠道分发的全新模式,对整个新闻采编制作流程进行了重塑,从而达到了线索共享、整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级分发、多终端呈现的目的。
4 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既给新闻采编人员带来了压力,也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了创新的动力。采编人员要正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掌握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方法,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开展采编工作,处理新闻数据,验证信息真伪,丰富新闻选题,优化采编流程,提高采编工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从而制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增强广播电视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