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宁夏闽宁镇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4-04-05张婧婧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闽宁发展

张婧婧

(1.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2;2.永宁县审批服务管理局,宁夏 银川 750100)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21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协作推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的工作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近年来,闽宁镇大力发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培育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劳务产业、光伏产业、旅游产业”五大支柱产业,推动产业布局更具特色、优势产业更加突显、联农带农机制更加紧密。

1 闽宁镇概况

闽宁镇位于银川市南部、贺兰山东麓、永宁县西部。东邻西干渠,南至甘城子,北至西夏王陵,距永宁县城40 km,行政区域面积210 km2,设6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89个村民(居)小组,人口6.6万人(常住人口12 324户56 409人)。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决定由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并且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1997年7月15日,在第二次联席会议上确定共同投资在吊庄移民点成立闽宁村,作为闽宁两省区合作的窗口和平台。2001年12月7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闽宁村的基础上成立了闽宁镇[1]。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宁镇调研时指出:“闽宁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2-3]在“十二五”期间,永宁县在扶贫开发中共安置移民 4 328户1.78万人,其中,生态移民2 128户9 300人,劳务移民2 200户8 500人,集中安置在闽宁镇[4]。

闽宁镇按照“全域规划、特色强镇、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一镇一特”,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的有机融合。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美化亮化绿化为目标,配套完善供水工程、道路硬化、排水工程、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稳步有序推进“三管入地”项目事宜,玉海村、武河村和福宁村南区供水、排水和道路硬化已完成。建水源井11眼,日供水量1.5万m3的水厂一座,排水铺设管网73.68 km,给水铺设管网171.3 km,改水改厕4 719户。投资1.3亿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完善中心村供水系统,改善群众饮水条件,全面解决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有一座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服务镇区及周边村庄、产业园产生的废水。考虑综合回收利用,确保闽宁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并解决部分绿化、洒路面用水。根据村庄巷道布局和实际情况,安装太阳能路灯1 776盏。完成110 kV福宁输变电工程,构建安全、稳固、高效的供电网络,充分满足闽宁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葡萄酒),成功创建全国卫生乡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隆村、武河村、园艺村、玉海村、木兰村成功创建银川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

2 闽宁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闽宁镇立足本地产业基础条件,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龙头,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带动的工作思路,围绕“一带、两轴、多节点”产业发展格局,六个行政村坚持“一村一品”与规模化发展并重,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光伏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现代企业驱动型的产业扶贫方式,闽宁镇引进各类企业40余家,年产值已达63.5亿元,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2.1 闽宁镇特色产业发展概况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闽宁镇陆续建成设施温棚园区7个,第三代高标准设施温棚640栋,形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3 000亩。与永宁县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君鑫胜(宁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双孢菇、羊肚菌等种植,其中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平均日产量可达2 t,年产量1 200 t,年产值800万元左右,功能优势培育取得一定进展。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长廊产业带优势,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核心区,实现葡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建成立兰、中粮等大小酒庄13家,采取“公司(酒庄)+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经营方式,种优质葡萄、酿优质葡萄酒,创优质葡萄酒品牌。在新镇区建成13万 m2集葡萄酒销售中心、展示中心、创意中心和文化推广中心为一体的红酒一条街,筛选引进36家列级酒庄建设酒庄展销展示门店,葡萄酒年产量2.6万 t,全产业链产值达到90亿元;形成“一个中心,多个种植基地”的空间布局,通过产业联动,达到“1+1>2”的效果,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两红”(红酒、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以自驾、观光、探险、采摘、赏鉴、学习、教育、体验为主题的精品线路,将原隆村打造为国家3A级景区,着力把闽宁镇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借助黄土高原、贺兰山脉日照充足的优势,引进光伏项目,通过原隆村“全电村”建设改造工程、旅游乡村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农业大棚、畜牧业养殖场、产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工程,促进闽宁镇从一次能源消费向二次能源消费转型升级,通过光伏大棚、入股收购、收益分红等形式探索符合闽宁实际的光伏发展新路子,提升“光伏+”产业发展质量,打造低碳环保绿色产业体系。

特色市场主体培育良好。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打造全区肉牛养殖供销重镇,推进规模化养殖,现有养殖龙头企业8家,散户出户入园园区3家,注册知名商标5个。晓鸣农牧闽宁智慧农业项目稳步发展,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顺利上市,是宁夏首家在深交所注册制下的创业板上市企业。闽宁镇不断加快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完善配套工程,使养殖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全镇养殖出户率达80.4%,年产值达5亿元。

农产品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进一步提升优化闽宁电商街的服务功能,引进多家电商,引导优质快递企业建立综合服务网点,13家手工制品、葡萄酒等企业23个产品进入国家消费扶贫目录,打造“闽宁禾美”消费公共品牌,形成“一网三专两平台”消费扶贫销售模式,实现消费扶贫产品销售额近6.8亿元。

合力共谋闽宁产业园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九八投资洽谈会”“厦门闽宁协作产业对接”等活动,精准对接目标企业27家,其中厦门国贸集团、象屿集团、江平生物公司等10家企业计划入驻,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创新“三方政府+三方国有企业”共建模式,永宁县与厦门市湖里区、思明区共同协作成立闽宁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和闽宁产业园公司,重点发展葡萄酒及其延伸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总投资15亿元,可入驻企业22家,实现年产值25亿元,直接带动当地群众3 000余人就业,力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2.2 特色产业发展成效

从分散经营到科学集中。大力发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投资9 250万元,实施光伏养殖园区、第三代日光温室、冷库及帮扶车间、产业提升及人居环境整治、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项目等7个项目,推动产业布局更具特色、优势产业更加突显、联农带农机制更加紧密。武河村868亩优质桃园效益突显,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福宁村、园艺村、玉海村将现有温棚租赁给农户进行种植,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务工,人均增收1万元至2万元。

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发展。成立乡韵闽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将1.5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与群众利益深度联结,就近解决本地农户季节性务工5.3万余人次,增加务工收入1 700余万元,培育了一批管理规范、带动力强、服务优质的农村能人,引入了一批精通农业、运作规范、引领力强的农民经纪人,年转移输出劳动力1.5万人,创收2.2亿元。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中建材智慧农业项目建成投产,晓鸣农牧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闽宁鸡蛋、闽宁双孢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从闽宁协作到共赴小康。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承办葡萄酒文化艺术节、葡萄酒文旅欢乐跑活动,“鹭岛心·闽宁情——百团万人游宁夏”活动促进了闽宁两地文化交流,同时激活了旅游市场、刺激了旅游消费,累计接待游客约9万人次,文化旅游收入增幅明显。把产业发展作为结对共建的重点,邀请50余批400余人次企业家到闽宁镇考察,接待福建党政交流考察团20批300余人次。着力抓好人才协作,选派8名乡村振兴人才分批次赴厦门市开展交流学习和能力提升培训。持续加大农产品消费帮扶力度,积极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湖里区设立闽宁镇名特优产品展示展销馆,销售葡萄酒、牛羊肉、枸杞等已认定扶贫农副产品4.42亿元,带动4 000余名脱贫人口增收。国企民企、示范村等各界力量与闽宁镇6村1社区结对帮扶,累计筹集资金物资1 380余万元。

3 闽宁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扶持力度有待持续加大

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但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仍有诸多障碍。(1)政策扶持引导还不到位,企业存在融资难、办证难、兑现政策难等方面问题。一些惠企政策针对性较强、但覆盖面不足,部分中小企业无法享受政策优惠。(2)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产业园区水、电、路、网、气、库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实时跟进。(3)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存在农业科技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等问题,农村基层缺乏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人才。优秀村干部、技术型人才、致富带头人“走出去”学习的机会较少。(4)社会资本下乡动力不足,未充分发挥多种资本在产业提能增效上的催化撬动作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中创新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先进技术、成熟经验、完善管理模式“引进来”还不够主动积极。

3.2 产业布局不甚合理

闽宁镇特色种养殖业、旅游产业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础薄弱,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不足,效益不够明显,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劳务派遣公司“散、弱、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空间巨大,闽宁镇在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动力不足。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多以供应原料为主;并且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不足,副产物利用率不高。因此,在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方面还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3.3 科技赋能产业合作不足

政府在培育管理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挖掘营销推介思路方法等方面发挥作用还不够到位。此外,与专业研究院所、中心、高校等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以此来引进优良品种、技术及高层次人才,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点建设,并带动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精准化招商服务能力还需优化提升,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较少,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完善、层次不高,科技赋能产业发展还有进步的空间。与此同时,农民专业知识培训还不够到位,培训的形式载体不够丰富,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科技帮扶培训方面探索不够,科技特派员、科教文卫“三下乡”等机制应用不充分,没有全覆盖。

4 闽宁镇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4.1 持续加大扶持力度

第一,持续落实“五级书记”包抓闽宁协作重点村镇机制,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的闽宁对口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全力推动闽宁协作任务落细落实。第二,依托各类葡萄酒庄、温棚园区、就业帮扶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落实落细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引导企业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劳资关系。加强玉泉营农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实施园艺村、木兰村、福宁村污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实现移民地区环境优、村庄靓、景色美。第三,出台购买通用厂房、动工竣工、设备采购、能源和物流补贴、贷款贴息、用工和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配套政策,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实“持证上岗、亮牌服务、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群众评价、受理举报”,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第四,完善闽宁镇“产学研”合作机制,以项目为抓手,选拔、支持一批领军人物进入农业技术创新领域,为闽宁镇创建良好的农业人才发展环境[5]。及时帮助援宁干部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营造暖心、舒心、安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激发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4.2 持续优化全镇产业布局

第一,按照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结构和布局,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指导原则,以产业发展为载体,构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将种植、养殖、葡萄酒及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劳务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明确发展定位。不断推动农业生产量质齐升,充分发挥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优势资源,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推进养殖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发展产业化;利用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第二,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闽宁新貌展示中心、贺兰红共享酒庄、设施温棚园区等观摩点,推动形成“研、学、游”一体化文旅产业链,打造“休闲游乐+旅游观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用多彩文化浸润百姓生活,将体育赛事与文旅体验、农特产品推介等活动进行有机融合,让“赛事流量”变“旅游留量”。第三,商贸物流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引进营销资源,发挥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山海有你、闽宁故事、禾美车间等企业及110国道两侧商贸物流带,亮化“乡韵闽宁”消费公共品牌,打造电商直播全域服务平台,构建直播带货新发展格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四,补齐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供应链、配套链,鼓励和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提高质量效益。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开发系列化的加工制品,实现多次增值。推进综合利用加工,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4.3 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第一,以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推动形成农业品牌格局。(1)积极进行品牌宣传推广,例如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活动,设立相关参观、浏览中心,制作宣传册和宣传短片向外推广闽宁镇特色农产品;并借助国内各大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博览会等渠道[6],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抖音”“快手”直播带货等新兴手段,不断丰富品牌市场营销手段,将本土特色优势产品与国内外市场接轨,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2)依托“互联网+村(社区)+服务”模式,形成整合产品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业态。鼓励各部门(单位)采购扶贫农产品,支持电商平台设立扶贫产品专栏、爱心助农绿色通道等,倡导购买扶贫农产品,进而形成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第二,与周边高校、研究所合作实施产学研项目,探索发展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突破。深入开展农民技能提升行动,用好闽宁劳务协作服务基地,开展各类劳务及农业种植养殖知识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技高、薪高成为一种常态。围绕实际需求,结合科教文卫“三下乡”活动、农业产业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驻村帮扶等机制,组织专家和志愿者走村入户,把农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身边。

第三,提升产业协作水平。认真贯彻闽宁协作联席会议部署要求,拓展人才、技术、资源等领域深层次合作。坚持高层互访,推动党政主要领导互访常态化,高位推动闽宁协作全面发展。加强闽宁产业园的扶持,发展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联合体。主动对接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加强人员交流,选派优秀挂职干部、致富带头人交流学习,促进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推动社会交流,鼓励医院、学校建立结对关系,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闽宁镇输送。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融合“数字福建”和“数字宁夏”建设,与厦门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5 结语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闽宁镇还需重质量促转型,加快项目谋划实施。以发展产业稳定就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调动农民就业的积极性,引导移民群众增强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激活提升就业水平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夯实农村产业经济的基石。抓好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发挥党员干部“双带”本领作用,依托产业优势持续壮大闽宁镇经济,凝聚各方合力,利用好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的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着力实现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闽宁的目标。

注释:

①数据来源:《永宁县人民政府关于闽宁镇专题调研的基础材料》。

猜你喜欢

闽宁发展
《1999-闽宁镇》油画190cm×190cm 2019年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用爱接力 守望相连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深化闽宁合作中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记闽宁教育发展之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