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和挑战

2024-04-05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1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应急评估

张 建

(赤峰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引言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此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为当务之急。环境监测作为现代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应对环境污染事件提供及时、准确的环境污染信息,还能帮助应急响应机构制定有效地应对措施,保障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因此,分析环境监测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可为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影响提供有益参考。

1 环境监测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2]

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可能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全面、快速、准确地监测环境污染情况[1],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保障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关键,因此环境监测在应急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1.1 发现污染源与污染物及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应急监测可以快速发现污染源和污染物,及时控制并调查责任方,避免污染继续扩散和造成更大的影响。如,2015 年天津滨海新区“8·12”特大爆炸事故后,国家环保部门迅速调集各地应急监测队伍前往事故现场,开展应急环境监测,通过应急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确定了爆炸产生的有害物质,为事故救援和后续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1.2 提供污染物的监测数据

应急监测能够为后续的环境治理和健康评估提供重要的监测数据。如,2013 年海南省三亚部分地区水源受到了化工池泄漏的影响,当地环保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开展水质监测,并及时公开相关数据,为后续的治理和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1.3 制定应急措施和管理策略

应急监测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应急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如,2010 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广州市环保局开展了应急环境监测,及时掌握震区环境状况,并制定应急措施和管理策略,为灾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1.4 支持危害评估和风险评估

应急监测结果可以为危害评估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如,2019 年3 月江苏省启东市一化工企业爆炸,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了应急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抽样检测,为后续的危害评估和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

1.5 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

应急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污染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对公众健康和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如,2016 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家企业矿渣库滑坡事故后,环保部门开展了应急环境监测和水源地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有害物质,同时对水源地等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和修复,保障了公众安全和健康。

1.6 为政策法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监测可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如,2016 年浙江省台州市一化工企业爆炸后,当地环保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环境监测,及时公布了监测数据和污染物分布情况,为制定环保政策和法规提供了依据。

1.7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应急监测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如,2018 年印尼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严重水质污染,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向印尼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监测服务,为两国环保部门开展合作提供了契机。

2 环境监测在应急事件中的挑战

2.1 监测设备和技术的不足

环境监测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包括传感器、采样器、分析仪等。但监测设备和技术的不足可能会导致监测结果的不准确,而监测设备和技术的不同也会导致监测结果的差异。因此,监测设备和技术的不足是环境监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2.2 监测网络建设的不完善

环境监测需要建立覆盖范围广、监测点分布均匀非常完善的监测网络。然而,在实际应急响应工作中,监测网络建设的不完善导致监测数据的缺失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应急响应的制定。

2.3 监测标准和指标体系的不统一

环境监测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指标体系,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然而,在实际应急响应工作中,由于各地区环境情况的差异,全国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应急响应机制的不健全

环境监测是为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但在实际应急响应工作中,由于应急响应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监测结果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应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将部门沟通、人员配备、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准备都充分考虑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监测的作用。

2.5 治理手段和技术的不足

环境监测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主要是为污染源的治理提供依据。然而,在实际应急响应工作中由于治理手段和技术的不足,导致监测结果得不到充分地利用、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清除。

2.6 应急响应预案的不足

应急响应预案是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应急事件中,如果应急响应预案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可能会对环境监测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急响应预案的优化与完善是环境监测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2.7 人员培训和技能的不足

环境监测需要操作人员熟悉各种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科学的监测方法和操作技能。而在实际应急响应工作中,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的缺乏,不仅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因缺乏专业操作技能和经验使应急响应效率受到影响。

3 环境监测在应急事件中的对策

3.1 加强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

在应急事件中,只有保障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快速有效地获取准确的监测结果,为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应加强对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改进。

3.2 完善监测网络建设

完善的环境监测监测网络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污染事件,因而可加强对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投入,支持建立全面、覆盖面广的监测网络,让监测点分布应更加均匀,同时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机制,提高监测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利用性。

3.3 建立一套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指标体系

应加强对环境监测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尽可能地统一各地区的监测标准和指标体系,以减少因标准差异导致的监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区环境情况的需求。

3.4 加强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

加强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确保应急响应能够及时响应和高效实施。同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完整流程,健全应急响应的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响应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5 加强治理手段和技术的研发

加强治理手段和技术的研发,探索新的污染治理方式和技术,建立污染修复技术库,及时应对应急事件中的污染问题,保障环境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3.6 优化完善应急响应预案

应加强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和更新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对应急响应预案进行全方位的演练、评估和修改,确保响应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7 加强应急预案中监测部分的规定

为保证应急事件中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应急预案中的监测部分应增加更为具体化的规定,明确各级监测机构和工作人员在应急事件中监测工作要求和步骤。同时,规定监测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组成、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应急响应中监测数据采集、分析、传输和应用的方案和方法,确保监测工作有序和高效进行。

3.8 提高监测人员的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监测人员对监测设备和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对不同污染物的特性和监测方法的熟悉及应急响应的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可以快速响应应急事件的监测人员的队伍建设,确保人数、技能和装备的充足性,确保对突发情况的及时应对。

3.9 加强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应急事件中,应增加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监测设备的应用,提高监测的自动化程度和数据的实时性,以更快速、准确和全面地获取监测结果。

3.10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不仅可扩大监测网络,还能提高监测标准和质量,增加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公信力。同时,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也可以帮助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地污染问题,促进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4 环境监测在不同类型应急事件中的应用

4.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这些灾害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并导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在这些情况下,环境监测可以对环境进行及时监测,为灾后环境保护提供有效依据。如,在洪水和泥石流中,应该对水质和土壤质量进行监测,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暴发、食品中毒等,这些事件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这些情况下,环境监测可以对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监测,限制污染范围,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3 工业事故

工业事故包括化学品泄漏、火灾等,这些事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些情况下,环境监测可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浓度,评估潜在风险,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4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如车祸)可能会导致油漏、化学品泄漏等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4],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环境监测可监测污染物浓度,评估潜在风险,并指导应急响应工作的开展。

4.5 核和辐射事故

核和辐射事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应急事件,环境监测可以对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评估环境和人体暴露于放射性物质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应急响应计划。如,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环境监测帮助确定了受污染的区域和程度,并指导了救援和清理工作。

4.6 能源事故

能源事故包括石油泄漏、煤尘爆炸等,会对环境和当地居民造成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可监测能源设施周围的环境指标,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7 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可能导致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可快速检测和评估潜在的危险物质,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8 重大活动

重大活动(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帮助控制和防范环境污染,保护当地环境质量,同时为主办方提供活动后环境影响的评估。

5 环境监测中的新技术

5.1 无线传感器技术

传统的环境监测需要手动采集数据,人工分析结果,效率低下且易出现误差。无线传感器技术可通过无线模块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以及对数据的远程监控和遥控,大大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2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学习大量数据并自我“学习”来识别和分析数据,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如,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大气监测数据和水质数据,检测空气和水的质量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

5.3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可对庞大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并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模式。如,在环境监测中,可应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大气、水质等数据,评估环境质量,并预测未来的趋势。

5.4 比较分析技术

比较分析技术可比较不同区域或时间点的监测数据,以判断其不同之处。如,可利用比较分析技术比较空气质量数据和水质数据,找出污染源并制定应对措施。

5.5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可提供大规模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传输。与传统的单机处理方式相比,云计算能更加高效、灵活、安全地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共享。

5.6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可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如,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记录和共享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7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可模拟真实环境,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展示和分析。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不同地点的空气污染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

结语

环境监测在应急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采集环境数据和监测污染事件,环境监测可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由于还需应对各种挑战及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增强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环境监测也会得到更加精准的数据和更高效的方案。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环境监测的发展,并不断提高应急响应水平,以保障环境健康和人们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应急评估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