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2024-04-05铁建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1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应急监管

铁建华

(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局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引言

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指的是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辐射源释放的辐射能量和辐射物质的浓度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程度。辐射环境的质量状况与辐射源的种类、强度、持续时间以及环境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有关。同时,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还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电子设备、医疗设备、核工业、燃料燃烧等活动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辐射影响。历史上曾发生的核辐射危害民众安全的事故并不少见,因此应引以为戒。

1 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辐射安全监管切实关系到区域的环境质量安全 ,加强监管力度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各级监管部门必须正视自身问题,对当前的辐射安全监管制度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坚决杜绝辐射事故的发生,为人民和社会提供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1.1 全球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当前影响全球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的因素较多,包含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球自身的辐射和太阳辐射等,而人类活动因素包括核电站、医疗设备、化学工业、燃料燃烧等活动[1]。全球范围内的核爆炸、核电站事故和核武器测试等事件对辐射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都对辐射环境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此外,电子设备、通信设备、微波炉等电器也会释放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全球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存在差异,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的变化,辐射环境质量普遍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需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和管理,控制和减少辐射污染。

1.2 我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我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具有辐射源较多、覆盖面广、种类复杂的特点,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中包括核电站、医疗设备、科学研究设施、工业设备、交通运输等有关人类活动的辐射源不断增加。此外,天然辐射源也是影响我国辐射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对辐射环境进行了广泛的监测和评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辐射环境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但在某些地区和行业中,仍存在一些辐射超标和污染问题,如矿区、工矿城市、医疗机构等。因此,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和管理,提高辐射环境安全水平,仍然是我国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环境中存在的辐射来源

2.1 空气中辐射来源

空气中辐射主要来自于天然放射性气体和人工放射性气体。其中,天然放射性气体主要为氡、钍、钾在地球内部不断衰变释放出的氡子体、放射性微粒和氡等物质,并且会通过土壤、岩石等介质进入到空气中[2];人工放射性气体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如核电站、核燃料加工、放射性医疗废物等,通过空气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影响空气中的辐射水平。

2.2 水中辐射来源

水中辐射来源主要包括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其中,天然放射性元素包括放射性核素铀、钍、钾等,这些元素分布在地球内部和地表水中,通过水循环进入到水源中;人工放射性物质则包括核电站、核燃料加工、放射性医疗废物等。因此,水中的辐射水平主要受到地质环境、大气沉降、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2.3 土壤中辐射来源

土壤中辐射主要来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在土壤中通过自然衰变释放出放射性粒子和辐射能量。另外,人类活动也会对土壤辐射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增加。土壤中的辐射水平主要受到土壤类型、土壤深度、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且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不同,深层土壤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

2.4 其他辐射来源

除了空气、水和土壤之外,辐射也可能来源于食品、建筑材料等其他环境介质。其中,食品中的辐射主要来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吸收和人类活动的放射性污染[3],如天然含有较高放射性物质的土豆、南瓜、核果等,以及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影响的蘑菇、茶叶等。

3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3.1 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概念

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使物质电离的辐射,主要包括α 粒子、β 粒子、γ 射线、中子等粒子辐射,以及X 射线和γ 射线等电离辐射。另外,电磁辐射还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现象,主要包括射频辐射、微波辐射、红外线辐射、可见光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等。

3.2 电离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3.2.1 影响生物多样性

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直接杀死生物;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可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遗传等方面,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3.2.2 污染环境

电离辐射源的泄漏和事故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包括土壤、水体和大气等。辐射污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2.3 影响生态平衡

辐射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包括影响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3.2.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长期接触辐射会影响人类健康,包括引起癌症、遗传损伤、免疫系统受损、生殖系统受损等。

3.3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电磁辐射是指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它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极低频率到极高频率的电磁波[4]。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

4 目前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难点

4.1 检测手段和技术不足

随着辐射环境质量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环境辐射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目前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当前辐射监测手段主要依靠于放射性探测器等设备,这些设备虽然能够精确地检测出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但其检测范围和检测精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次,目前辐射监测技术主要集中在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对于非离子辐射的检测和监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最后,环境中的复杂干扰因素也使得辐射监测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不断推动技术的创新,提高辐射检测手段和技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以更好地保障辐射环境的安全。

4.2 监测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各地区当前的辐射监测仪器刚刚达到规定的无核建设标准,且监管机构内部相关的监测仪器数量有限,因此电磁辐射检测器方面的器材基本是空白的。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监管机构内部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的能力,不能够满足辐射安全监管任务的要求。另外,我国当前的辐射应急能力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对于核辐射事故相关的装备比较薄弱,解决突发事故的能力不足,急需进一步提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并解决监测仪器装备缺乏的现象。

4.3 监管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是一个重要的难点。首先,辐射环境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和配合问题,导致监管不够有效。其次,一些涉及到辐射环境安全的行业和领域的监管还不够完善,如医疗、能源、交通等领域,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和标准,难以保证环境安全。因此,完善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不断加强和改进,以及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持监管体系建设,如建立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4.4 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辐射环境的事故和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制订和完善应急处置措施对于保障公众安全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在辐射环境安全方面的应急处置体系还不够完善,且缺乏有效的处置措施和风险评估能力。因此,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急预案的不完备和缺乏实战经验也会增加事故的风险和危害程度,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并加强应急处置和风险评估能力建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5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辐射安全管理具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从我国当前的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人员的比例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员比较缺乏辐射安全管理经验,在实际管理方面无法正确履行职责,给我国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此类现象尤其普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核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技术难点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对相关监督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进行提升。

4.6 公众对辐射环境认识不足

公众对辐射环境认识不足也是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难点之一。许多人对辐射环境安全问题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一旦发生辐射事故或事件,就很容易引起公众恐慌和不安,甚至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和后果。

5 解决措施

5.1 加强检测手段和技术的研发应用

加强科研力量投入,加速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发,尤其是开发新型检测仪器和传感器,提高辐射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同时也需不断改进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以满足不同监测环境和场合的需要。加强技术转移和应用,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检测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还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辐射环境安全监管技术的发展。

5.2 完善监管标准和法规体系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明确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职责、标准和要求,强化监管力度和效果。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强辐射安全措施,促进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监管机构和人员的建设,加强监管能力和水平,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建立健全监管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素质,增强监管能力和执行力。加强对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全方位监督和检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辐射监测、环保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监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5.3 健全监管机制和体系

建立健全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组织机构体系,包括监管部门、监管人员、专家库、应急处置队伍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各项制度,以保证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积极推广信息化技术在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完善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法规体系,建立相应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以实现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加强对辐射环境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确保监管范围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健全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定期开展辐射环境监测[5],掌握辐射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5.4 加强应急处置和风险评估能力建设

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根据不同的辐射事故类型,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方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程序和措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建立健全辐射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对辐射环境的危险源和风险源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及时发布辐射环境风险预警信息,以提高辐射环境安全的科学性和可控性。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在辐射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事故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5.5 加强人员培训

对监管人员及核技术利用单位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和培训,是实现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安全使用及管理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多形式的方式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及对相关工作人员所处的行业职责进行系统的培训,对所涉及的辐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并对培训成绩较好的人员给予鼓励。另外,在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核安全和辐射防护人员的职业资格进行管理,提升从事人员的专业素养。

5.6 增强民众环境意识

政府、学校、媒体等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辐射环境的基本知识、危害和防范措施,加强辐射环境知识普及。如,通过宣传手册、讲座、网络直播等形式,使公众了解辐射环境的基本情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环境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对环境问题进行监督和举报;建立相关的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增强公众对环境监管的信任和参与度。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环保政策和标准,鼓励和推广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推广节能减排和环保出行等行为,从源头上减少辐射环境污染的产生。

结语

辐射环境安全监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面掌握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和辐射的影响,以及解决当前监管工作面临的难点。当前全球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较为复杂,我国的辐射环境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且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工作面临检测手段和技术不足、监管标准的缺乏和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等难点。因此,为了加强辐射环境安全监管,需加强检测手段和技术的研发应用、完善监管标准和法规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和体系以及加强应急处置和风险评估能力建设。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应急监管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