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践
——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篆嘴村为例
2024-04-03刘宝,张杰
刘 宝,张 杰
(中国建材地勘中心甘肃总队三和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甘肃 天水 741000)
0 引言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规划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地关系,构建三生融合的美好村庄发展空间,发挥村民主体地位,编制好用、管用、实用的“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1-3]。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工作的法定依据[4]。文章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篆嘴村为例,对甘肃东部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进行实践,以期发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村庄规划的管控与引领作用。
1 村庄概况
篆嘴村距离秦州区城区30 km,距牡丹镇镇政府仅2 km,地处稠泥河河沟谷地带,半川半山,X442(牡丹镇转刘段)、Y626(牡丹镇牡团段)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稠泥河、小河坝穿村而过,发展基础良好。同时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宜人,篆嘴村具有与牡丹镇融合发展的潜力。
1.1 产业现状
篆嘴村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和油葵种植,存在少量林果业,为苹果、樱桃种植。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约占耕地种植面积40%,玉米种植面积约占20%,马铃薯种植面积约占15%,油料等其他作物种植面积约占25%。村内存在小规模养殖业,主要养殖鸡、牛、猪等。第三产业主要为劳务输出产业,务工地主要集中在兰州、西安、银川等地,工种主要从事建筑、餐饮等。务工人员收入相对稳定。
1.2 土地利用现状
村域土地利用现状总面积为161.40 hm2,耕地面积77.79 hm2,占土地总面积48.20%;园地面积4.37 hm2,占土地总面积2.71%;林地面积35.50 hm2,占土地总面积22.00%;草地面积1.18 hm2,占土地总面积0.73%;湿地面积1.95 hm2,占土地总面积1.21%。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总面积2.59 hm2,占土地总面积1.60%。城乡建设用地(城镇用地)总面积8.46 hm2,占土地总面积5.24%。城乡建设用地(村庄用地)总面积9.82 hm2,占土地总面积6.08%。区域基础设施用地面积2.73 hm2,占土地总面积1.69%。其他土地面积15.39 hm2,占土地总面积9.54%。
2 规划主要内容
2.1 村庄定位
根据秦州区乡村振兴相关规划提出的梯次推进乡村振兴思路,将篆嘴村村庄类型定为城郊融合类。
城郊融合类村庄指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其主要特征是村庄能够承接城镇外溢功能,居住建筑已经或即将呈现城市聚落形态,村庄能够共享使用城镇基础设施,具备向城镇地区转型的潜力条件。
顺应篆嘴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村域的现实发展状况、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将篆嘴村发展目标定位为紧邻牡丹镇镇区发展,承接牡丹镇外溢功能,以产业发展(小麦、玉米、油葵等)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实现篆嘴村与牡丹镇融合发展。
2.2 发展目标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29 hm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9.33 hm2;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3.86 hm2以内;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51 hm2以内。
利用篆嘴村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强与牡丹镇的经济联系,承接牡丹镇外溢功能,利用乡镇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村庄产业发展。严格整治永久基本农田内建设活动,对已经荒废的地块进行耕种,在高山地段鼓励群众种植苹果、樱桃等经济作物。村内产业发展带头人通过发展种养殖合作社,吸纳村内剩余劳动力务工,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增加农户收入。加强油葵、苹果、樱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增加油葵、苹果、樱桃的销售网点,加入互联网+农业的新兴产业模式,形成系统的销售渠道,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带动篆嘴村经济的发展。
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垃圾处理和风貌建设。规划期间全面完成农户卫生厕所建设,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绿化建设力度,完善区域功能,逐步实现建设生态型村庄的规划目标。
2.3 空间结构布局
以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前提,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和村庄现状,规划未来篆嘴村的功能结构为“一心、两轴、两带、多片区”,如图1所示。
图1 空间结构布局图
“一心”指综合服务管理中心。以篆嘴村村委会为核心形成综合服务管理中心,作为篆嘴村生产生活的综合服务管理中心。“两轴”指两条村庄发展轴。一条是依托南北向X442(牡丹镇转刘段)国道形成的村庄发展轴线,是村庄对外交通和联系的大通道,沿轴线推动村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发展轴线;另一条是依托东西向Y626(牡丹镇牡团段)乡道形成的村庄发展轴线,加强篆嘴村和牡丹镇的联系,有利于接受牡丹镇辐射带动作用,承接镇区外溢功能,促进篆嘴村和牡丹镇融合发展。“两带”指以稠泥河和小河坝为滨河景观廊带,对滨河景观、生态湿地等资源予以保护,推动滨河道路建设和河道治理,加强滨河沿线景观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近自然、亲山水、留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多片区”指林草资源保护区、村庄建设发展区、高效农业生产区。
2.4 落实全域底线管控及居民点布局
2.4.1 全域底线管控
按照自然资源部下发“三区三线”划定规则,落实县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5]、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总规模等强制性要求,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因地制宜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等管控边界。根据人口增长与流动规律、村庄分类及村庄产业发展等合理安排全域各类用地的规模和比例。统筹村庄建设活动用地需求增量与存量,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篆嘴村落实耕地保有量76.29 hm2,落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9.33 hm2,村内无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根据秦州区“三区三线”最新划定成果,确定篆嘴村内无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依据篆嘴村人口增长与流动规律、村庄分类及村庄产业发展等,合理安排篆嘴村各类用地的规模和比例,并统筹村庄建设活动用地需求增量与存量,划定篆嘴村村庄建设边界面积为12.51 hm2。
2.4.2 居民点布局
为优化用地结构布局、缓解村内用地供需矛盾、促进村内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按照“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的原则,分类实施农村宅基地整治,鼓励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移民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在尽量保护村庄原有肌理的情况下,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鼓励盘活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至规划期末,篆嘴村总人口达到813 人。结合村庄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目标,篆嘴村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12.51 hm2,人均建设用地0.02 hm2∕人。规划增加村庄建设用地2.69 hm2。
居民点布局规划中,规划农村宅基地面积8.25 hm2;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12 hm2;规划乡村道路用地面积为0.33 hm2,交通场站用地面积为0.21 hm2;在现有道路基础上,优化村庄道路系统,增加部分道路用地;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0.40 hm2(其中供水用地面积0.01 hm2,通信用地面积0.07 hm2),加强村庄基础建设;规划公园绿地0.13 hm2,广场用地0.22 hm2;完善村庄活动设施,增加运动器材等,丰富村民健身休闲活动;规划留白用地面积为2.28 hm2,紧邻牡丹镇镇区,作为村民宅基地或产业发展等用途使用。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根据天水市农村宅基地相关管理办法规定,新批宅基地每户按照0.02 hm2控制。
2.5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路网从村庄现状条件入手,充分考虑村域对外联系和内部之间的联系需求,在结合现状道路“Y 型”的基础上,根据用地条件和地形特点等优化村庄道路网系统,以“主干道、次干道、巷道、产业路”形成4级道路系统,断面形式均为一块板。
主干道路面宽度为5 m,两侧布设绿化带,左侧设置小型排水渠,安置路灯。满足村庄与外界基本交流,保障夜间出行安全,满足消防要求。次干道路面宽度为4.5 m,左侧设置小型排水渠,安置路灯。沿村庄主干道分布,形成村庄基本交通网络,保障夜间出行安全,满足消防要求。巷道路面宽度为2.5 m,连接住户与交通网络,加强巷道与各支路之间衔接,方便居民出行。产业路规划清理村域机耕路、田耕路等建设,按照3 m 道路宽度建设,达到农业生产的要求,田埂路按照1.0~1.5 m的人行要求建设,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道路铺装方面,对村庄道路铺装进行统一规划引导,居民点主要道路宜采用混凝土路面,巷道、入户路宜采用硬质材料为主的路面,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乡土化、生态型的铺设材料。
道路亮化方面,篆嘴村内除主干道零星分散部分路灯外,村庄内部现状道路无照明设施,为增加亮化工程建设,本次规划重点在集中居住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区均实现亮化,规划以30~50 m为准,在道路单侧设置70盏太阳能照明灯。另外,政府每年要安排路灯维护经费,确保有建有管,建管并举,推动篆嘴村村庄建设可持续发展。
2.6 产业发展引导
通过对现状的摸查,了解村庄产业发展以及村民年收入等情况,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产业发展路线;比对邻村产业发展状况,以“延续—整合—提升”为核心理念,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本村产业发展道路。
根据篆嘴村地形地貌、现状资源条件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将全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川区农业发展区、山地农业发展区、农副产品加工区。
打造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油葵等农作物种植为一产,农副产品加工区为二产,紧邻牡丹镇镇区发展,承接牡丹镇外溢功能,实现产业联动发展,促农业、引工业,适度多元发展,整体发展篆嘴村村庄品牌,提升价值收益。其中,促农业是指高效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油葵等农作物。引工业是指对村庄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形成村庄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以绿色农业和绿色加工业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提高农业效益,并综合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态与生活功能,建设现代化的具有田园文化内涵、自然、清新、质朴的现代化新农村[6]。
2.7 景观风貌引导
根据《甘肃省编制城镇风貌规划指南》和《甘肃省村容村貌提升导则》,农宅院落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匹配篆嘴村气候和地形地貌,协调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适应当地经济社会与发展能力,并遵循村民意愿,体现乡村特点、留住田园乡愁。营造滨水景观,紧紧围绕稠泥河和小河坝两岸,增添适宜当地的水生驳岸植物,搭配形态各异的水景石,生态净化水质,丰富滨水景观带。滨水地带增加必要的活动设施、服务设施、照明设施,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从而营造出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景观效果。打造X442(牡丹镇转刘段)、Y626(牡丹镇牡团段)公路两侧,打通通村道路,形成环形景观大道,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交融的生态空间,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游园[7]。
2.8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
为促进篆嘴村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强化农用地生产、生态、景观功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8]。规划围绕村庄东南侧和村庄西南侧山地等区域,将篆嘴村村域内54.70 hm2集中连片的农田建设为高标准农田。规划对村域内上山生产路进行硬化、砂化处理,共7条,约3 700 m。
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上庄、下庄村庄北侧有一段约400 m长的路段存在滑坡、坍塌风险,影响交通安全和过往行人车辆,规划对其采用挡土墙形式进行治理。同时,在小河坝修建排洪渠,硬化两岸河堤路,长度约500 m,此河段两头修建过河板涵,方便生产;在稠泥河西岸硬化河堤路,长度约310 m,配置护栏、排水边沟、路灯等,兼容观景和生产功能。
3 规划编制实践总结
新时期、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具有鲜明特征,它是以科学规划理论为基础、实际需求为前提、精准规划为策略,同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背景,体现“多规合一”要求,做到产业振兴助发展,人才振兴稳发展,生态振兴促发展,文化振兴创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1 填补村庄规划空白
历史上,篆嘴村并没有编制过相关空间规划,不论是城乡规划,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发展类规划,所以在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大背景下,编制篆嘴村村庄规划正当其时,填补了篆嘴村没有规划的空白,为篆嘴村未来发展建设描绘了蓝图,后续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3.2 体现“多规合一”特征
以前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故国家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此次编制篆嘴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符合国家要求,实现了多种空间规划的有机融合。
3.3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
长期以来,大部分村庄都没有编制村庄规划,导致村庄建设无序,建设范围盲目扩张,局部存在建设失序等问题,篆嘴村不但编制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而且规划编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以此来确保村庄后序建设严格按照法定规划实施,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要求。
4 结语
规划严格按照《甘肃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进行编制,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总要求,规划编制内容齐全,详略得当,能够为篆嘴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助力,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现实案例,为甘肃东部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