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社会与当前小说的悬疑化叙事倾向

2024-04-03徐勇

湖南文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性状态小说

徐勇

据说,当前小说创作中有一种倾向比较明显,那就是悬疑化叙事倾向。这一倾向,会不时受到影视作品的催化,比如说《漫长的季节》《消失的她》《消失的女儿》《唐朝诡事录》《莲花楼》《琉璃》等等。而事实上,一部影视作品,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叙事上的悬疑化策略,是可以收获很好的收视率和较高的票房的。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追求悬疑化的叙事策略,也不一定能够成功。这就需要在悬疑化的叙事策略之外,在时代主题或思想的有效拓展等方面发力。悬疑化叙事如果不能有效强化读者或观影人的体认和思考能力,这样的悬疑化叙事也注定是要失败的。

悬疑化倾向,在小说中有不同的表现。表现在文体上,是悬疑化与侦探小说的结合,爱伦·坡和雷蒙德·钱德勒乃这方面的代表作家。经过他们的努力,侦探小说不再仅仅被称为通俗文体,优秀的侦探小说常常作为文学史上的艺术经典被列举。邱华栋的《正午的供词》和艾伟的《南方》可以说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创作中,悬疑化倾向更普遍的表现形态,是与寻找主题的结合。这在诸如《镜中》(艾伟)、《寻找张展》《后上塘书》(孙慧芬)、《奔月》(鲁敏)、《消失的女儿》(郑小驴)、《六个凶手》(李师江)、《菜根谣》(尹学芸)、《洞中人》(田耳)、《石化岛》(杨少衡)等作品中有集中表现。在这些小说中,悬疑化倾向是服务于寻找主题的,或者说,悬疑化提供了寻找的契机:某个人的突然失踪、意外死亡和意外重伤,或某个重要事件的突然发生,都使得对真相、原因或人的寻找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被提出。侦探虽然也成为这些小说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但侦探的行动是内在于寻找主题这一线索中的,其意不外乎人学或人性命题的发掘。某种程度上,古今中外的侦探小说,大凡经典程度较高的,无不在人性或人学命题的发掘上有所贡献或拓展。

历史地看,小说创作中的悬疑化倾向,并不是孤立的现象,不能被单独对待,即是说,只有把它视为小说叙事的一大传统,才能对其有綜合全面的认知。悬疑化是小说叙事传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叙事进程中的突变或逆转联系一起。悬疑化常常成为制造悬疑效果的代名词。一部小说,如果没有悬疑化效果,是颇难引起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索预期的。小说的写作,常常要在悬疑的制造和悬疑的消除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对悬疑化倾向的追求,除了叙事上的考量外,还应该看到一点,即其构成为对日常生活的庸俗性的抗争。古往今来的传统中,有一个非正常死亡和非正常爱情的叙事传统。这些都属于例外状态的写作形态。例外状态,如果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实有状态,是我们需要规避的,但对叙事作品而言,却是常常被表现和偏爱的对象。这里除了有作者/读者心理方面的重要因素外,还有认识论和世界观的背景。

悬疑化倾向,在中国古代是世界神秘性与不可解的文本表征方式:我们常常把不能理解或解释的现象用悬疑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期获得解释世界的有效途径。比如说唐传奇、《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或《醒世姻缘传》《红楼梦》这样的世情小说。古代小说中还有所谓的公案传统,比如《三侠五义》《施公案》《狄公案》《海公案》等等。这些小说都不仅仅是要猎奇或探案,更是为了公义的伸张和秩序的重建。即是说,具有悬疑性质的凶杀或情杀,都属于例外状态,构成对社会秩序的挑战。所谓侦探或探案是要把这些例外状态消除掉,最终回归正常。在这些小说中,例外状态都只是暂时、偶然或逸出,甚或是因果循环的某个环节,终究能被消除,这些小说的闭合性结构表明了这点。

相比之下,现代侦探小说显然不同。现代侦探小说的背后深藏着对人性的探索和认知,以及对社会的勘探和对未来的思考。悬疑化倾向作为例外状态的文本表征,其显示出来的意涵至少有以下几点,即例行化日常生活的暗面、人性的未知和社会风险的普遍存在。现代性社会是一个机会和风险同时并存并不断扩张的社会,两者之间日益明显的紧张关系决定了对例外状态的探索、想象和书写构成为现代性社会叙事的重要部分。现代社会风险程度的增加,人们对日常生活之外的非常生活的向往,对未知世界和人心隐秘状态的探索,都使得例外状态书写构成现代性小说写作的重要传统。认识不到这点,显然是没有抓住悬疑化倾向的本质所在。

从叙事学的层面看,悬疑化有利于故事的紧凑性和结构完整。悬疑化有着关键事件和关键时刻的叙事学意义。某个人物或主人公的死亡、失踪,某个重要事件的突发,在文学叙事中有着叙事推动力的作用;它使得对人物的寻找、对事件来龙去脉的探索和对真相的揭示作为一个叙事问题凸显出来。此外,关键事件也常常作为考验主人公的重要事件被凸显出来。比如杨少衡的《石化岛》,小说的开头是一场大火,大火虽然很快被扑灭,但大火何以发生始终是一个谜,这个谜既制约和引导着读者的阅读预期,也构成为小说主人公欧阳彬此后一系列执拗行为的重要起因。在这里,悬疑事件,既是故事情节,也是叙事推动力。

就叙事方式而言,悬疑化倾向还涉及到叙事方式的选择问题。某些事情,本来一目了然,或较为清晰,可一旦被限定在某一视角,被加以主观性的渲染,或在叙事进程中被提前叙述出来,就具有了悬疑的效果。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在这些小说中,悬疑化是与小说修辞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后者,小说伊始,客人入住山庄,夜晚风雨天玻璃窗的松动和窗外树枝的摇摆带给客人和读者一种鬼魂出没的悬疑化感觉,这是通过限制视角呈现出来的悬疑化效果。还有一种叙事上的悬疑化倾向。这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比较普遍。比如《废都》,小说一开头天空中出现了四个太阳;《怀念狼》中,随处可见狼变成人或人披着狼皮的诡异事件;《河山传》中天空掉下一块陨石。所有这些事件,都似乎是一种预示,预示着某些奇怪或神异的事件即将发生,小说就是在这种神异的氛围中展开故事的。在贾平凹这里,悬疑化是作为一种氛围的营造出现的,其既可能预示着某些事件的必然发生,也可能意味着某种象征,或者是上天的警示。这种写法,在中国古代比较常见,比如说《醒世姻缘传》中狐狸被晁大舍杀死就构成为其此后一系列厄运或磨难的发端。所不同的是,在中国古代,作品采用的是叙事上的预叙手法,以制造读者阅读时的神秘化期待和浓郁的宿命感。

历史地看,如果说悬疑化是一种非正常叙事的话,小说从悬疑化、神秘化向日常化的方向发展,所显示出来的也是从英雄主人公向平常普通人的演变。《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种过渡的产物:他把风车当成敌人,把客栈当作城堡,其实是把再平常不过的事物赋予了神秘化的色彩,这似乎表明,悬疑化情境是英雄骑士的重要存在方式。

很大程度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探讨过的叙事中的“突转”和“发现”的重要性,就蕴含了悬疑化的可能性:如果“突转”带来的是意料之外的事件,对这一事件的“发现”过程就构成为叙事上的推动力。从这个角度看,悬疑化倾向也是文学叙事性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沿着可理解和正常的逻辑发展,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可理解的事件,这一不可理解的事件,既构成为小说主人公或某些人物的命运的突变,也给旁观者或其他主人公带来了疑惑和解谜的冲动。这一不可理解的事件,可能成为接下来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源头,也可能在其他主人公的努力下,具有了现实的可理解性。

在小说中,悬疑化倾向除了具有叙事学的意义,还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方式。可以说,悬疑化叙事倾向是与“实践意识”相对的“话语意识”关联密切的言语行为。“实践意识”是与“例行常规”式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日常生活的惯性中,人的主体性是很难或不太容易显现的。人们只是沿着日常生活的惯性,在受“实践意识”所支配。“实践意识所包含的唤回形式,行动者在行动的绵延中可以把握到它们,但却不能明确表述他们对此‘知晓了些什么。”(参见《社会的构成》,吉登斯著)悬疑化倾向,则使得日常生活的正常轨道被打断,日常生活的非日常性凸显出来,悬疑化叙事创造了一种可以称之为“紧要情境”的状态:“发生不可预见的剧烈断裂的情境,影响到为数可观的个体,威胁乃至破坏了制度化例行常规的确定性。”(参见《社会的构成》,吉登斯著)对非日常的探索,对震惊体验的感受,对原因和结果的探寻,对人的可能性的挖掘,等等,都使得人的主体性命题得到发展。这里需要区别的,是悬疑化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如果悬疑化只是成为推动主人公的一系列行动的唯一叙事推动力,这样的小说就常常被认为是通俗文学。事件可以成为推动主人公的叙事动力,但人不能被事件所左右,事件也必须成为主人公思考和行动的起点,个人在事件的演变中是主动的参与者。如果事件成为主人公的再思考和成熟的线索与开始事件,这样的小说就是成长写作。比如《百川东到海》(郑欣),小说中北洋政府总理莫名其妙地暴病而亡這一事件就构成为小说主人公唐淳祐和唐淳袏——总理的两个儿子——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他们的人生由此开始了第二次成长。如果意外事件的发生构成为主人公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失踪者或真相)的起点,促成了主人公对自己和失踪者或死亡者的重新认知,这样的小说就被认为是人性勘探小说,比如说《金色河流》《洞中人》《奔月》和《镜中》等。

也有一种写作,比如陈希我的《心》,小说中,随着对真相——主人公的心脏何以爆裂——探寻的深入,最后却发现距离真相越来越远,对“人”和人性的理解也日趋分裂和绝望:对人性的勘探最后演变成对“人”的解构。这是一种悬疑解构化的写法,也是个人主体性呈现的极端化倾向。小说创作一旦走到这一步,其实也就宣告着叙事上的危机的到来。悬疑化终究与文字游戏和叙事实验勾连在一起,逐渐成为虚无主义或相对主义的代名词。格非的《敌人》《谜舟》等作品曾尝试着回应这个问题。无论是成功抑或失败,格非的创作都早已显示出悬疑化叙事的种种可能及其限度。认识不到这点,当前小说创作中的悬疑化叙事倾向,就不可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罗小培

猜你喜欢

人性状态小说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功能与人性
热图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