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保护传承研究

2024-04-03刘钰祖杜森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扎尕那文化基因传统村落

刘钰祖 杜森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工作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社会发展变革中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研究对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文化基因理论,结合田野调查识别迭部县扎尕那村物质文化要素内容,对文化因子进行特征解析、图示以及编码,构建扎尕那传统村落物质文化基因图谱;挖掘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发展的问题与困境,并基于基因图谱视角提出其保护的实现路径、活化与应用、可持续传承策略。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基因图谱;扎尕那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6-0190-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Gene Mapping,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Taking  Zhagana Village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

LIU Yu-zu,DU Se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the cultural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has also been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How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cultural gene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ur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With the help of cultural gene theor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the contents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in Zhagana Village,Diebu County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cultural factors were analyzed,illustrated and coded to construct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gene map of Zhagana Village.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oblems and dilemma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genes, and put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activation and application,and sustainable inheritance strategies for its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 map.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Cultural gene;Genetic map;Zhagana Village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乡土文明的精髓,有着村风民俗、建筑风貌、历史遗存、空间格局、地域特色等丰富的历史积淀,作为一定地域乡土文明主要的载体,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可被视为一种不同寻常的“基因”,来体现传统村落特有的乡土文化内涵[1]。村落的地域特征、景观环境、建筑肌理及风貌这些物质文化要素均可被视为长久以来该地区人们在固有山水环境中开展生产生活一系列行为,而积淀的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载体。对村落文化“基因”的分析总结与应用将成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传统村落价值卓有成效的方式之一。

村落文化基因图谱理论的提出为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国内已有不少学者从相关角度对传统村落展开研究,如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原则、分类方法与识别内容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传统村落基因图谱的绘制[2];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结合“城市人”理论,提炼特定时、空影响下传统村落的主要文化基因及其特征[3];从文化基因的视角构建传统村落基因图谱[4];通过对村落历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基因进行调查,梳理村落文化基因,并基于此提出村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5];从历史文化调查的角度总结村落历史文化基因[6];以特定村落为例,探讨文化基因的概念、文化基因的运行规律和特征、文化基因的分类原则,并对村落文化基因进行解析[7];其他文献从文化基因类型的划分、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文化基因的价值挖掘、应用文化景观基因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1,8-18],国内学者刘沛林也提出关于传统村落基因图谱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类型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关于某一区域传统村落基因圖谱的构建仍需要更多的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2]。

目前,学界对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识别与提取,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田野调查,在挖掘村落价值与文化基因因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归纳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识别成果;二是许多研究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特征描述及图示[10,12,14] ,提取文化基因指标要素[19]、指标因子[20-21],并形成文化基因图谱。综合2个方面的研究发现,对文化基因成果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编码的方式方法研究较少,少有学者探讨如何构建文化基因成果数据库,同时在研究区域上缺少西北地区文化基因内容的整理以及图谱构建。

基于此,笔者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村物质文化要素的挖掘和梳理,以文化基因为主要研究视角,结合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一套文化基因系统的编码体系,并尝试构建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图谱,提出基于图谱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在丰富传统村落文化基因领域理论研究的同时,为甘南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 研究概况

1.1 文化基因内涵

基因一词源于生物学概念,是指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复制的途径来传递信息[17]。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是村落居民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受地理环境和居民点定居的影响,其往往具有清晰而固定的地理区位,呈有一定规律的空间格局[22]。村落中的各种风貌特征成为构建村落文化基因的决定性要素[23],与该地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将某种区别于其他村落并能体现地域独特的乡土文化物质要素视为基因,即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基因,这种物质要素是传承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的基本要素单元,对于村落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村落特质性文化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识别该村落特征的决定性要素。

1.2 甘南传统村落概况

自2023年3月第六批传统村落名单公布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共19个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扎尕那村作为甘南典型传统村落,由于长期在相对封闭环境演进与积淀,使得整个村落在空间布局、建筑特征、人与自然融合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符号的特色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兼有对规划、建筑、景观传统技艺的传承[24]。扎尕那村在空间上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遵循,地域文化对其影响尤为深刻,彰显着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

2 扎尕那村文化基因图谱方法研究

2.1 文化基因提取方法

传统聚落文化基因理论将传统聚落的文化基因分解为不可再细分的基本文化单元,并将其视为识别传统聚落文化特征的基因[20]。文化基因理论通过不同的角度挖掘在不同传统聚落所具有的基因特征之间的区别[25]和联系[26]。田野调查、元素提取、图案提取、结构提取、含义提取、文本提取[27]见图1。从扎尕那传统村落文化基因中选取相关环境要素因子、布局形态要素因子与建筑文化要素因子,将这些要素因子整合到相关物质文化基因图谱中,揭示扎尕那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特征、作用与意义。

2.2 扎尕那村落基因图谱的构建

2.2.1 文化基因编码方法。

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下的村庄详细规划大力推进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数字管理平台,对于村庄规划数据成果汇交颁布了相关准则规范,并借助ArcGIS平台建立村庄规划成果数据库。该研究出于规范化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图谱成果的目的,提出基于多种数据管理办法的文化基因图谱编码方式,参照《甘肃省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中要素标识码的编码方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对基本大类的分类方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对地理要素的编码方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我国传统村落研究的文化基因图谱编码方式,即传统村落代码—文化基因类型代码—文化基因特征编码。传统村落代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和《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的有关内容,编码为623 024 101 204;文化基因类型代码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大类的分类方法,用C来表示文化基因,C1即为物质文化基因,C2即为非物质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特征编码参考《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的编码形式,将解析提取得到的特征要素进行编码,通过指标要素梳理文化基因因子的逻辑关系,形成编码后的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图谱,编码结构见图2。

2.2.2 文化基因指标体系构建。

作为构建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图谱的前提,相关物质文化基因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地域环境特征[28]、村落布局特征[21]、建筑营造特征[29]3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该文提出的文化基因编码方式,构建扎尕那村文化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将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进行逻辑排列,笔者建立了3大类11小类指标的扎尕那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识别指标体系(表1)。

3 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内容识别

3.1 扎尕那村文化基因识别结果

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及上述研究总结,解析扎尕那传统村落物质文化基因相关内容,形成地域特征基因、布局特征基因和建筑特征基因3个方面的基因要素,进而通过对文化基因要素的识别、提取、编码,最后构建扎尕那村文化基因图谱(表2)。根据文化基因指标体系,罗列3个一级要素和11个二级要素,对相关基因内容进行诠释。

3.2 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要素梳理

通过文献调查和田野调查,详细整理扎尕那村现存具有保护价值的物质文化基因分布,分别从地域环境要素、村落布局要素、建筑文化要素3个方面进行分析。

3.2.1 地域环境要素。

扎尕那村的村庄选址具有2个特点:一是河谷流域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自给自足的村落单元;二是从有人定居于此直到河谷内聚落形成,其演化过程具有连续性,处于一种持续且未发生中断的历史进程中,东、南、北三面环山,天然石壁将村落围合在气候湿润的高原盆地之中,扎尕那村因此被称为“石城”,盆地的地形条件使得整体气候环境较为湿润,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特征。正南向为南北走向长约10 km的峡谷,412县道从合作市方向经由村落西北向的山道横贯村庄,这种“盆地—豁口—走廊”地理环境组合创造出一種使村落得以稳定发展延续的地域优势,见图3~4。

3.2.2 村落布局要素。

村落整体建筑布局顺应自然环境,综合考虑山、水、林、田等多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选取物质交流便利、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点位开展建筑构建,村庄整体由4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组成,形成以传统寺院为核心的组团式聚居格局和依山傍水的大分散、小聚居居住形态。扎尕那村聚落布局具有以下特点:①每个自然村落的街巷空间形态上的组成方式较为类似,拥有共同的空间概念与相似的空间组成,符合我国传统的街巷制度布局形式,处于街巷中的院落封闭性强;②组团中的居住建筑多为南北朝向;③村落整体与山体河谷的走向形成流线状相互呼应,民居建筑均顺应山势而建,村落总体上呈组团流线型布局,建筑物为散点型分布。扎尕那东哇村村落组团分析见图5。

3.2.3 建筑文化要素。

榻板房是这一地区主要民居建筑样式,建筑分2层,底层架空,上层居住,底层圈养牲畜,顺应山势依山而建,结合道路街巷,大致形成“一”字型、“L”型、“U”型3种院落布局,见图6。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民居样式的变化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大多数古宅保有上百年的建筑形制和营造技艺,以土、石、木等作为主要建材;外立面特征方面,排布整齐的木椽和草编文纹路为中上层,中下层为夯土墙面,基底大多用石材和木材堆砌而成。建筑院墙、屋顶、晒架、栅栏等元素极具特色,凸显扎尕那村地域建筑文化。但是,随着近年来游客不断增多,扎尕那村逐渐融合了许多现代元素,例如村落中的混凝土与砖混形式建筑,建筑立面采用的落地窗形式、为游客提供茶歇而形成的公共空间,这些新的元素更多地满足了外来游客的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村落风貌,这使得传承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和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成为十分迫切的需求。扎尕那村建筑风貌见图7。

3.3 基于文化基因识别的问题与困境

扎尕那村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其空间布局、建筑及村落整体风貌等特征对于研究传统村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识别发现旅游开发和现代化发展为村落传统文化元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扎尕那村的文化基因信息数据多,基因内容复杂,如何有效实现对其信息数据的统计、储存和管理成为当下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当地人对于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理论知识相对匮乏,这也是造成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缺失的原因之一,传统风貌的保护急需专业技术人员与研究者积极参与。

(2)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村落等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愈发显著,持续不断的外来人流对承载扎尕那村文化基因的生活居住方式、空间布局和公共环境的改变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传统的文化基因受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同质化、城市化要素的影响,例如村落风貌上砖混结构的建筑、墙面瓷砖贴片、落地窗等现代元素的入侵,还有其他倾向现代化功能的建筑构件与空间冲击村落原有风貌的现象数不胜数,传统村落的场所精神趋于没落,需要更多传统文化元素活跃在村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3)新时代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赋予传统村落新的文化元素和内涵,传统村落内在的乡土文明必然会随着人类的活动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基因“变异”,同时现代化、更为便利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设施也将赋予传统村落新的元素,在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传承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把握新与旧之间的平衡又成为传统村落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4 文化基因视角下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国内学者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从总体布局、社会文化、景观资源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基于文化基因视角对其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仍需要引起关注。因此,针对扎尕那传统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基因图谱从文化基因的视角提出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并尝试使文化基因成为研究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切入点,以期为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视角。

4.1 文化基因保护的实现路径

传统村落集成了历史上一定地区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合集,蕴含着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不仅是由历史上接续不断的社会制度、营造技艺、宗教信仰等文化因子沉淀而来,同时它们也反过来推动着相关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村落既有文化基因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对已识别文化要素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基于村落田野调查,对村落文化要素有关的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与分析,借助GIS技术,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扎尕那村所属气候环境区域,形成有关地域特征的文化基因数据库,基于三维建模技术进行村落布局特征与建筑特征的空间构建与场景复刻,并以电子文档形式进行储存,完成文化基因要素相关内容的汇集与电子数据转化,进而识别文化基因要素的表现形式,准确提取相关文化内涵,通过归纳、整理、构建文化基因图谱,并基于此种方式对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进行保存与管理。

4.2 文化基因的活化与应用

对文化基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不同研究区域和不同文化特征要素的影响下基因图谱的构建及相关构建办法和理论研究路径研究,但必须认识到村落的文化基因具有影响传统村落起源、发展、传承的特殊性质,文化基因与长久以来村落形成与演变之间存在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必须活化文化基因要素,彰显村落演变与发展的本质内涵,使文化基因不仅停留在总结分析理论研究层面,而是能进一步指导村庄发展与规划的实践层面。在实际规划工作前期,进行深层次的村落文化基因挖掘研究,识别并解析村落文化要素因子,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文化基因研究成果,進而在编制规划时将成果由浅及深地融入传统村落发展战略规划、保护规划等一系列实用性规划文本中,引导村落的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景观风貌等各方面的建设,使得文化基因自始至终串接村落起源、发展、传承的每个阶段。

4.3 文化基因可持续传承

物种起源以来生物基因永远处在适应与演进之中,自然界普遍存在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但自然界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环境,需要时刻去重新达到新的适应状态,而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微小但有利于生存的基因因子,这些因子不断扩散并逐渐取代部分原有基因,一个适应新环境并得以遗传的进化便由此产生。文化基因同样有一个适应新时代的过程,在社会文化进步、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其村落内在文化基因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包容和渐进的,是接受过去并接续未来村落发展的纽带。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必须起源于历史、结合当下并传承至未来,因此文化基因的研究与探讨将会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话题,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对文化基因的研究须着眼当下,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持续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文化基因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科学、合理的

识别、解析、编码、构建路径。

5 结语

依据文化基因相关研究,运用定性分析和特征描述的方法对其文化基因要素进行剖析,识别、提取并构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传统村落扎尕那村的地域特征、布局特征、建筑特征3个物质文化基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村庄规划数据库入库的方法,提出文化基因的编码思路和技术路径,并对解析形成的扎尕那村文化基因内容进行编码,系统构建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图谱。同时,为了延续和传承扎尕那村传统文化资源,提出文化基因保护的实现路径、文化基因的活化与应用、可持续传承3个方面策略。基于实例研究,为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挖掘方法、类型划分、图谱构建等内容提供值得参考的借鉴,以期丰富文化基因及其图谱相关研究,完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库。

参考文献

[1] 史玉丁.发展人类学视角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J].世界农业,2018(7):65-70.

[2]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2011.

[3] 郭谌达,周俭.基于“城市人”理论的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0(1):88-92.

[4]

鄢阳,黄淑娟,刘昌庆.文化基因视角下黔东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雷山格头村为例[J].中外建筑,2019(12):110-113.

[5] 黄豪璐,潘辉,陈硕,等.基于文化基因的传统村落景观更新研究:以元坑古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S1):72-79.

[6] 耿向东.唤醒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基因:以珠海南门村历史文化调查为例[J].社会治理,2018(7):65-67.

[7] 陈江柳.简论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以黔东南侗族村寨为例[J].西部学刊,2018(9):88-92.

[8] 兰海峰,秦为径,成斌,等.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其保护传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1):220-222.

[9]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等.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J].人文地理,2009,24(6):40-43.

[10] 翟洲燕,常芳,李同昇,等.陕西省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组图谱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34(3):87-94,113.

[11] 祁嘉华,靳颖超,张宏臣.传统村落中景观基因的价值与保护[J].中国名城,2020(1):59-65.

[12] 王银霞,吴林汉昕,叶凌颖,等.闽南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识别与构建:以福建省泉州市土坑村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19(5):8-12.

[13] 胡慧,胡最,王帆,等.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链的特征及其识别[J].经济地理,2019,39(8):216-223.

[14] 杨晓俊,方传珊,王益益.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与自动识别模型构建:以陕西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6):1378-1388.

[15] 林琳,田嘉铄,钟志平,等.文化景观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黔东北土家族村落为例[J].热带地理,2018,38(3):413-423.

[16] 张戈,王潇宇.文化基因视角下沁河中游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山西省润城古镇为例[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8,24(2):100-105.

[17] 刘沛林.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8] 王海宁.聚落形态的文化基因解析:以贵州省青岩镇为例[J].规划师,2008,24(5):61-65.

[19] 胡最,刘春腊,邓运员,等.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620-1627.

[20] 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4(4):1-8.

[21] 庞钰,张旺锋,张永姣,等.甘肃传统民居建筑单体平面形制地域分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6):158-164.[22] 李伯华,龙翔宇,窦银娣.有机更新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秩序修复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2,40(5):93-101.

[23] 赵鹤龄,王军,袁中金,等.文化基因的谱系图构建与传承路径研究:以古滇国文化基因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29(5):90-97.

[24] 车震宇,保继刚.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规划师,2006,22(6):45-60.

[25]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4):109-112.

[26]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等.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143-148.

[27] 胡最,郑文武,刘沛林,等.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J].地理学报,2018,73(2):317-332.

[28] 郑健,马静,王燕,等.基于气候分区的甘肃省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时空分布特征[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0,31(1):240-247.

[29] 李伯华,石凯霞.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特征分析:以张谷英村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9(3):1-7.

猜你喜欢

扎尕那文化基因传统村落
扎尕那少年
扎尕那(外一首)
扎尕那印象(摄影)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浅析泉州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