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教学资源库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水产养殖培训为例
2024-04-03欧阳臣苏桂连甘晖
欧阳臣,苏桂连,甘晖
1.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南宁 530021;
2.中共南宁市良庆区委员会组织部,南宁 530201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水产养殖第一大国,2020 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 549 万t,其中养殖产品占比达到79.8%,中国养殖水产品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1]。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水产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养殖农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工作,让农民快速掌握水产养殖前沿技术,不断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是推进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关键。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短视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引入短视频教学拓展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与实效。
1 短视频的特点
1.1 用户群体庞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以传播速度快、受众覆盖面广、创作门槛低等特点被人们所认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其中,短视频用户增长最为明显。截至2022 年6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 亿,占网民整体的91.5%;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6%[2]。当前,国内发展较为火爆的“抖音”和“快手”短视频APP 用户遍布全国各地,此类短视频APP 支持网友通过相互关注、评论留言、点赞等方式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同时APP 也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精准推送。根据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开展农民培训时的问卷调查显示,会使用“抖音”或“快手”等短视频APP 的农民达70.3%,由此可见,短视频平台也具有较为庞大的农民受众群体。
1.2 制作门槛低,创作过程简单
短视频的制作不需要专业的设备和高超的技术,只要有一部手机,就能完成短视频的拍摄、制作、上传与分享,通过简单的学习,每个人都可以独自完成短视频的创作。培训教师通过将生产实践案例拍摄制作成短视频,上传到“抖音”或“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即可形成教学知识点,供学员课后学习。
1.3 符合人们阅读习惯,传播便捷
短视频的时长大多在15~300 s,内容涵盖范围较广,题材不限,可以是技能分享、知识讲解、幽默八卦、社会热点等,这些短视频与传统媒体相比,节奏更快、内容更紧凑,符合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强大的支持多平台分享功能也更方便用户的传播,具有门槛低、全免费、易传播等优势。
1.4 内容多元化,互动性强
短视频的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也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休闲需求。发布短视频的用户可以运用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制作和剪辑手法创作出精美、有趣的短视频,以此来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观看短视频的用户则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多重体验,加深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在短视频下方的留言评论区提出自己的观点。通常情况下,一个有效的观点还能引出许多用户的相互讨论。
2 传统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受训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偏老龄化
根据对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受训学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训学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体,接受知识和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差;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以50~60 岁年龄段人员最多,其次为40~50岁人员。
2.2 培训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培训积极性不高
农民接受培训的方式主要以地方政府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为主,每一期培训的内容往往较多,且涉及多个专业类别,例如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承接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中,除了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外,还涉及农产品电商销售、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农民个人而言,缺乏针对性,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多方面知识也不现实。培训形式多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较为缺乏满足农民实际生产需求的实践课程内容,因此,农民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对培训不抱期望,甚至还有学员认为培训耽误务工、务农时间还学不到知识,存在应付式培训的现象。
2.3 培训效果不佳
1)培训实效性不强。传统的培训课程主要是围绕经验技术推广、案例分析、技术讲解等内容进行设置,受培训时间周期短、课程多、填鸭式教学等因素制约,农民在较短时间周期内无法接受众多课程知识,上课容易出现疲劳打瞌睡等现象,导致培训成效欠佳。即使安排的是实地参观课程,也常常因为参观时间的局限性,走马观花式教学,不能让学员深入学习探究,达不到根本性成效。
2)培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目前,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主要还是以个体分散种、养殖为主,而培训授课内容多以行业前沿、推广示范为主。种、养殖技术专业性较强,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农民往往因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很难仅凭一堂课就将知识理解吃透。农民对于培训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加上受培训形式、内容和时间的限制,农民难以有效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生产中。
3)缺乏有效的课后继续教育指导。传统的农民培训“只包教,不包会”,仅靠短期的线下培训就想让农民掌握多层面的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常有学员反馈,培训的确能得到一定的启发,但是回到家里做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却又无法继续得到专家的指导。
总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 短视频教学资源运用到农民培训中的优势
3.1 激发农民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短视频教学资源具有场景化、可视化、趣味性强等特点,通过将图、文、声、视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合到教学内容中[3],把一门完整的课程切割制作成多个通俗易懂的教学短视频,每个短视频对应一个知识点,把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成果成效等内容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知识网、不同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农民从视觉和听觉上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对于有问题、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反复观看,随时复盘教学中知识点出现的情形,弥补传统培训中课堂上记不住、课后易遗忘的知识。通过在农民平常用于休闲娱乐的短视频APP 上融入养殖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农民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帮助农民提高学习效率
一是随时学,打破传统培训只能集中学习的限制,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针对性选择学习内容,尤其是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拿起手机想学就学,不懂就学;二是随地学,打破传统培训只能在课堂上学习的限制,随着4G、5G 网络的乡村化普及,只要农民拥有一台能够联网的智能手机,即可在任意地点一边看、一边学、一边做;三是不受年龄和文化水平的限制,短视频教学资源多以实际生产视频案例为教学内容,用手把手教的教学方式促进农民理解,只要听得懂普通话,会刷短视频,就一定能够学得会。
3.3 为农民持续提供技术指导
短视频有着较强的互动性,相同的视频教学内容,可以拥有不同的受训学员,不再受时间、地域、行业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回到家后,也能像在传统培训现场一样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受训学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还可以与视频制作教师进行沟通,提出问题及意见建议等。良好的双向互动感,高效的问题反馈机制,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持续性的技术指导,也为教学与培训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切实满足了农民对永不下课的课堂的期盼。
4 短视频教学资源库在水产养殖技术农民培训中的构建与应用
笔者在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中,探索性融入短视频教学资源,采取“线下授课+短视频课后拓展”的手段,开展农民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方法如下。
4.1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模式
积极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行业前沿、农民发展需要及培训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优化课程、聚集资源、重在实训”的模式[4],优化课程设置模块。课前提前给学员“打好预防针”,告诉学员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培训模式,让其了解本次培训具有延续性,包括线下课堂讲授部分和课后附加线上教学内容部分,让学员明白课堂上不能完全听懂也不必担心,即使培训结束后回到家里仍可继续享受免费的线上学习,并提供后续技术咨询服务,提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课上教学的重点是将养殖基础理论讲实讲透,让农民切实接受养殖新理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升学习兴趣与信心。课后在课件上展示教师个人“抖音”号的二维码,供学员扫码关注,并指导学员如何观看短视频教学资源进行线上学习,以及在后续遇到技术困难时如何向老师发起技术咨询。
4.2 短视频教学资源的构建
笔者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创建个人账户,上传短视频教学资源构建水产养殖教学资源库,作为培训后的补充拓展学习资源。其主要来源:一是将校内水产养殖精品课程视频资源放入短视频教学资源库,供学员自学水产养殖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联合科研院所与养殖一线企业,针对培训的重点、难点以及养殖生产行业前沿典型案例拍摄制作成短视频教学资源;三是将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等主流官方农技推广媒体中的水产养殖技术指导视频进行剪辑、精炼、加工成短视频教学资源;四是在各类网络平台中,发现有利于提升学员养殖知识技能水平的可视化素材,将其进行截选或重新编辑讲解,制作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5]。
4.3 短视频教学资源的运用
短视频教学资源在水产养殖培训中起到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有效促进了农民学员对授课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加深印象与记忆。由于参训学员多为文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偏老龄化的农民,其理解记忆能力相对较弱,多数学员会存在“课上完、即忘完”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培训后反复观看拓展短视频教学资源加深理解记忆。例如: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培训教学中,因水产动物疾病具有病原种类多、发生原因多、表现症状多等特点,课堂上要求农民完全记住诸多内容亦不现实,唯有通过不断重复学习记忆才能加深印象,因此将各类水产动物疾病相关的短视频教学资源放入平台中,供学员反复观看学习,便可有效解决记忆不深的问题。学员亦可以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疾病发生时,拿出手机打开短视频教学资源进行现场比对,参照教学视频中的防治方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2)促进理解与实践。课堂上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能主要着重讲解概念较为抽象的养殖基础理论和前沿养殖模式,这些在短时间内可能不易于学员理解,具体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成果,更是存在不小的难度。课后通过自行观看兼具图、文、声、像的短视频教学资源和生产实践案例,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培训“鱼类人工繁殖”时,受培训场地与季节的制约,无法现场操作示范,只能通过PPT课件进行理论讲解,而通过将一整套操作流程制作成短视频教学资源,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中供学员学习,弥补了课堂教学无法示范实践带来的遗憾与缺陷。
3)提供后续咨询指导服务。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后,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他们就可以通过在短视频下方留言或向教师发送私信等方式提出疑问,待教师回复解决,以切实解决“包教不包会”的问题。
4)做好反馈提升。教师回答学员问题的过程亦是一个促进教师反复思考与自我提升的过程。只有重视学员提出的问题,才能够了解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才能够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与模式,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4.4 成效反馈
根据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继续教育部对受训的学员进行下乡实地回访和电话回访的结果反馈显示,农民普遍较为认可短视频拓展教学资源的作用。教学短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也有较多学员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与教师共同探讨,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实践积极性。
5 结 语
在农民培训中引入短视频教学资源,既优化了农民培训的课程结构设置,又扩充了农民的知识视野,成为了传统课堂培训结束后的重要补充拓展内容。相较于传统的线上远程教育平台更具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免去了下载专业教育平台、注册账号和繁琐的登录及操作流程,在简便快捷的短视频APP 里即可学到更多拓展知识,成为一个永不下线的课堂。
但从短视频教学资源的构建与运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教学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仅靠授课教师个人利用业余时间来制作,不仅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也会影响视频的质量和数量,难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当短视频评论区的留言与提问的数量较多时,教师可能因事务繁忙而来不及一一回复,从而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也难免会打消农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下一步计划形成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和问题解答小组,让授课教师更专注于开展教学与寻找教学素材,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负责视频拍摄与制作,提升教学视频的质量与数量,问题解答小组重点关注评论与留言,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