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门臼装饰特征与民俗文化探究

2024-04-03王金楠缪远李登帅刘佩

美与时代·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闽东民俗文化

王金楠 缪远 李登帅 刘佩

摘  要:门臼作为闽东地区传统建筑中典型构件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地民风民俗与地方性传统建筑技艺的实物见证。本文以闽东传统建筑门臼为研究对象,从图形分析角度切入,运用分类、对比、归纳等方法,厘清了闽东地区门臼装饰特征,继而阐述了其中深藏着的民俗文化积淀与精神象征意义,旨在保护乡土建筑多样性,同时也为古建装饰研究和现代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门臼;闽东;装饰特征;民俗文化

一、引言

本文“闽东”一词譬解为清雍正十二年福宁府所辖范围,位于福建省东部地区。元二十三年福宁府建置,下设福安、宁德两县,明承元制,清代在此基础上增加霞浦、寿宁两县[1]。“门臼”一词原指门墩上安门轴的小圆坑[2]。在闽东地区人们习惯将安放于门框中间的石质或木质臼形物称为“门臼”。门臼通常位于闽东传统建筑宅门之上,也见于厢房房门,分为上门臼和下门臼,上下门臼用于连接腰门。门臼与腰门的结合既可插香祭祖、阻挡邪魅之物进入家中,又有方便邻里交流之用,是传统建筑技艺、屋主身份地位与地方乡风民俗的重要象征。

本文所探讨的“门臼”构件,从晚清时期贯穿至今,始终活跃在闽东门屋建筑中,不仅兼具丰富民俗文化和艺术特征,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闽东地区,当地居民也将门臼称为“门挡”,并将其比作上香祭拜之器具,雕刻成香炉、动植物等造型,充当家庭的祭祀空间,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门挡”之意不仅是用来镇宅辟邪,阻挡邪魅之物进入家中,更关键在于反映着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与协调秩序。

二、闽东门臼概况

门臼常见于传统建筑宅门之上,根据门框材料又分为石质门臼和木质门臼。门上安臼,左右一体。门臼作为门饰构件,位于整栋建筑的入口处,占据主要空间节点。作为门屋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展示地域文化与艺术特征的同时,又在结构体系上自成一体,建筑艺術特征显得尤为突出。

根据实地勘察,石质门臼通常位于传统建筑宅门门框之上,木质门臼则一般位于厢房房门或室内门框(如图1)。门臼在安置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样式。第一类门臼位于内侧门框的中部和底部,在连接门轴处分别向内凿有圆形凹槽,用于安放腰门(如图2);第二类则明露在门框外侧,下门臼与门槛同做(如图3)。从外形来看,腰门高度大约是大门的一半,刚好到成人的腰际,所以称腰门。门臼与腰门的结合既方便日常使用,又可插香祭祖、阻挡邪魅之物进入家中。

(一)造型与装饰

门臼虽然是门的附属构件,但在造型与装饰上是独立的。门臼大多以石质为主,造型丰富,形式多样,它在装饰上不仅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而且在雕刻过程中蕴含着大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符号,是闽东建筑工匠智慧的结晶(如表1)。

1.几何形

几何形门臼的外形轮廓有方形、圆形、多边形等结构。方形门臼,造型朴实、制作方便,在闽东民居中较为普遍。多边形的门臼,造型较为丰富,有四边形、内切菱形等,从形状来看每增加一条边所带来的视觉观感都大不相同。内切菱形门臼,在方形造型的基础上,将造型进行加工塑造,在原有的基础上,使门臼样式更加多样化,既对传统有所保留,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仿器物形

器物形门臼造型丰富,如香炉形、西洋钟形、壶形等。雕刻手法多用圆雕、浅浮雕、线刻等方式。香炉造型代表本地信仰,西洋钟造型则吸收融合了西洋文化。香炉形门臼,雕刻手法多用圆雕、线刻等方式,雕刻内容大多为吉祥纹样或吉祥瑞兽,上方用以插香,祭拜神灵,保佑阖家安康。材质采用青石,条石门框打造而成,底座整体左右对称,并雕刻吉祥纹样蝙蝠纹。西洋钟最早由西方传教士在广州、福建等地区传入,渐渐深入到民间,催生出中西结合样式的西洋钟形门臼。其造型不仅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还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深度交融。从西洋钟形门臼可以看出,其钟帽似飞檐,钟身线条贴合钟体,稳重典雅。其内雕饰图案采用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五蝠临门”,刻画细腻、造型流畅。

3.动植物形

动植物形门臼多为细腻精致的写实形态,造型上突出原有特征。如莲花、鼠、鱼、石榴等,精巧细致、生动传神。莲花形门臼,整体造型端庄大方,上下对称分三瓣,花瓣形态为尖瓣,中间为花瓣主瓣,两边为侧瓣。莲花作为诸多果实之一,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具有代表性。莲性高洁,“出淤泥而不染”,以其圣洁、平安、高雅被广泛运用。老鼠咬金瓜形门臼,为动物和植物两者相结合题材,图案由两只老鼠与金瓜组成。“鼠”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其形象随处可见。作为十二生肖之首,鼠被赋予了聪明、富足的美好寓意,南瓜多籽,加之藤蔓连绵不绝,两者组合在一起,寓意多子多孙、福运绵长。

4.腰门造型

腰门与门臼相互作用,二者同时出现。腰门在当地人口中也称“避窃门”,从俗称得知,这是一种安置在大门之上做阻挡使用的小门。腰门所处位置不仅仅是院门,还在中门、耳门、通巷门和室内中较为常见,有双开门也有单开门,作为阻隔内外空间之用。从其结构特征分析,腰门处于门框外侧,门轴建于门框之上,两门门轴不在同一方向,符合大门向内开、腰门向外开的原则,形成“内开大门外开腰门”特征。在畲族中,腰门不仅有阻挡邪魅之物进入家中功能,还可引导误入其中的鬼魅离开家中之用[3]。腰门底部与门槛齐平,高度为门框的一半,以花纹进行装饰。

三、门臼的装饰特征

(一)美观实用的装饰构件

门臼在闽东传统建筑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当地工匠高超工艺的体现,且兼具实用性。当地居民将门臼与腰门相结合,在平日里不需紧闭宅门,只需关上腰门即可,其目的不仅可以做到防止儿童跑出家门,而且还可以在有生人到访时更好地沟通交流。闽东门臼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分为石质门臼和木质门臼,两种不同材质门臼具有不同的特点。石质门臼制作考究,以牢固、精致为主,而木质门臼则做工简洁,以方便、实用为主。

1.石质门臼

石质门臼主要出现在传统建筑宅门之上,因宅门作为传统建筑的“门脸”,人们在修建中无不尽其所能将宅门作为表现重点。而门臼位于两侧门框中间,处于关键节点,门臼的造型装饰与制作工艺也代表了宅主人身份地位的高低。在制作工藝上,石质门臼分为两种不同方式。方式一:门臼与门框为同一石材制作而成。此类门臼制作难度较大,做工上需考虑石材大小、造型美观等因素。于是在雕刻之前,首先要选取大小适量的青石,将其按门框大小打磨,在打磨过程中雕刻门臼,待整体打磨平整后,再将条石门框放进预留门框处。制作完成的门臼造型大气,整体与门框为同一石材打造,牢固不易损坏(如图4)。方式二:门臼与门框为两种不同石材。此类门臼相比方式一要较为简单,首先预设门臼尺寸,在门框处预留缺口,待门臼打磨完成后,将其放入门框预留缺口之中。此类门臼在制作工艺上相对简洁,主要适用于青砖空斗墙中(如图5)。

2.木质门臼

相比石质门臼制作条件以及雕刻难度等不同因素,木质门臼做工简洁,通常位于厢房或室内门框之上,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环境对材料的损害,也利于维修与更换。木质门臼在制作上只需将其打磨完整,用钉子将其固定于门框两侧,简单实用,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如图6)。

(二)同型异纹的门臼组合

门臼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空间对称,造型多变而复杂,即使在同一栋单体建筑中,门臼造型也有所差别。闽东传统建筑宅门中所雕刻的门臼造型具有生活化、民俗化的特质。门臼单体造型各异,分别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其组合样式可分为“对称式组合”“同一造型不同纹样组合”“不同造型不同纹样组合”,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灵活性的特征(如表2)。

“对称式组合”。此类组合通常以动植物为题材,两边造型一致,纹样相仿,整体呈现左右对称形态。选取题材大多为龙鱼、辟邪、莲花等动植物题材,图案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反映了闽东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信仰文化,也体现了高超卓绝的雕刻工艺。

“同一造型不同纹样组合”。此类组合大多造型以仿器物或几何造型为主,左右造型一致,纹样各有差异。门臼纹样类型通常为民俗题材或以记录形式出现。例如西洋钟形门臼与方形门臼,西洋钟门臼造型既符合中国传统营造智慧,还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深度交融。两边造型相同,纹样各有差异,中间石刻表盘分别记录了房屋营建时期开工动土、择地相宅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方形门臼造型简洁,在方形门臼左右两侧以及正面都有雕刻“暗八仙”题材,特征鲜明、简洁精致。

“不同造型不同纹样组合”。此类组合造型各异,纹样也各不相同,与上述两组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此类造型纹样大多根据屋主喜好刻画而成,造型上突出原有特征,精巧细致、生动传神,内容上反映了屋主祈福、长寿、仕途等多重寓意,通过不同动植物纹样进行组合搭配,使其更具吉祥、祝福之意。

四、门臼民俗文化内涵

(一)门臼乡土文化

门是构成民居防御空间的基础。门臼起源、形成和发展都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紧密相关,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也是区域智慧物化的产物。作为地域文化形态的一种表达,不仅是闽东“场所精神”的深刻表达,还体现出“住防合一”的特点。通过宅门与腰门的组合,不仅形成新等级关联,延伸出新的空间界面,还反映着和谐关系与协调秩序。

“挡”有阻挡、阻隔之意。在空间层面,门臼与腰门的组合,与传统建筑宅门形成新的等级关系,除了阻隔内外空间,也可用来挡“煞”。当地民众将其与祭祀信仰相结合,除了对逝去祖先的崇拜外,也可当作与祖先精神之间的交往。在畲族民间还有阻挡邪魅之物进入家中之说,且腰门向外打开,还可引导误入其中的鬼魅离开家中。在生活层面,腰门也称“六离门”或“避窃门”,闽东人民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作用表现在居住和实用功能上。在平日里不需紧闭宅门,只需关上腰门,当家中只有妇女儿童时,有人前来拜访,可从腰门上照望是熟人还是生人,生人可隔门问清事由,而后请入家中;若是熟人可先礼貌问候,后热情相迎,有利于沟通交流。此外可防止小孩走丢乱跑,以及防止动物进屋偷食,弄脏地面,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居民驻足休憩的交往空间。在精神层面,门臼承载着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将门臼雕刻成香炉、动植物等形象,增添了闽东传统民居精神内涵,也使其变成了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逢年过节,人们将香火插入上方凹槽之中,通过烟雾将人们所念所想传递给神灵。这种由民俗信仰转化出来的装饰构件,不仅能够起到驱邪镇宅作用,也可作为祭祀先祖、保佑家族平安的象征。

门臼不仅蕴含着闽东先民对民居建筑的积极改造,更是包含由生命、信仰、精神所构成的精神依托。作为门饰构件,既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又是社会文化的缩影。门臼在装饰上将各种宗教图案、吉祥图案、民俗图案等生动的纹饰造型形象化,运用不同表达方式雕刻于门臼之上,将当地居民祈福保佑的传统思想,以及美好愿景与民俗信仰注入其中,作为地域性民俗文化的载体。

(二)门臼祭祀信仰

祭祀空间及其仪式是民间信仰的深刻表达,祭祀空间分为以“家”为核心的祖先信仰和以“庙”为核心的宗教信仰,祭祀活动主要分为“屋内敬神,屋外敬鬼”两种祭祀行为。门臼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空间对称,作为祭祀神明之器皿,门臼不仅存在于宅门之上,在民居空间内也经常可以看到,作为一种独特的乡土构件在民居中不仅用作阻挡,更是充当家庭祭祀礼仪的一部分,当地居民将香火分别插入宅门石质门臼和室内木质门臼之上,室内用以供奉先祖,保佑家庭平安,室外则用以挡“煞”,如镇宅器物般可起到厌胜一类的作用,门臼也因此获得象征意义。

在福建人们将石材划为“活石”和“死石”,人们用死石用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而活石人们则认为是有灵气的,冒犯活石会遭殃,人们通常会把活石进行打磨,外形特色鲜明,雕刻精美[4]。门臼通常以青石为材料进行打造,将上好石材加以雕刻立于门外,在平日或祭祀祖先等重大节日时,取香火插入门臼石上方,既有祭祀先祖之用又可阻挡百鬼。

门臼以其独特的装饰和意蕴诠释着对地域文化的承载,其中融入了屋主对自己生活的所期所愿,更表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怀。门臼装饰寓意可以分为多子多福、辟邪镇宅、祈福纳祥三類,以多子多福为主题的装饰,多用石榴、莲花、老鼠、金瓜、佛手柑等与“多子”“富寿”相关的动物或植物来表达自己对家族子孙昌盛的愿望。以驱魔辟邪为主题的门臼在闽东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装饰形式,而香炉则作为上香拜佛之器皿。福建人认为香炉承载着人们的心愿,并通过烟雾传递给神灵。人们将门臼石打磨成香炉形,上方用以插香祭拜,在平日或祭祀祖先等重大节日时,常会取香插入门臼石上方,有驱除邪魅和祭祀先祖之用。以祈福纳祥涵意为题材的门臼,多采用莲花、蝙蝠等装饰,这些纹饰造型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寄托着浓厚的民俗文化,为宅院营造出吉祥安定的氛围。

五、结语

门臼作为闽东乡土建筑构件,从地域文化、风俗人文、祭祀信仰下发展起来,表达着最朴实、最精美、最富有人情味的闽东人的情感。当地传统工匠在保持自身工艺特性的同时,又巧妙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并逐渐形成成熟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本文从门臼的造型与装饰出发,对其不同造型纹样、不同类型组合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地域传统文化,从其变化中我们可以发掘到地域文化的传承、社会习俗的变迁,亦或可从雕刻中窥探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形成。现如今,门臼仍具备鲜活生命力和广泛适用性,对闽东地区传统民居门臼的研究,有助于由小见大地把握该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的特征,其建筑艺术特征也折射了地域文化下造型特征的差异与交融。

注释:

①本文所附图表均为作者自摄、自绘。

参考文献:

[1]黄菊芳.乾隆《福宁府志》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10-27.

[2]麦嘉雯.广府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3]曾祥慧,曾婧,雷秀武.贵州畲族“门”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2014(10):88-92.

[4]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王金楠,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缪远,博士,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院长。

李登帅,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佩,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闽东民俗文化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台湾“闽东新娘”:最想念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