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渭河流域西安段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2024-04-03

陕西水利 2024年2期
关键词:渭河流域生态区渭河

毋 娇

(西安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8)

1 基本情况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于周至县青化镇入西安市界,临潼区油槐街道出西安市境,共涉及西安市及西咸新区共10 个县(区、开发区)(周至县、鄠邑区、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经开区、未央区、国际港务区、高陵区、临潼区)。境内河长157.3 km,岸线长220.0 km,有沣河、灞河、泾河等24 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3.48 万km2,滩区面积16 万亩。

西安市不仅是陕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国防、科研教育基地和交通枢纽,是我国西部地区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文化积淀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2022 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299.59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11486.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23.58 亿元,增长 3.7%;第二产业增加值 4071.56 亿元,增长 10.7%;第三产业增加值7091.37 亿元,增长 1.3%。西安市沿渭的产业类型主要有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商用汽车、电力电子产业、航空航天、创意文化产业等,为渭河生态区的滨水综合产业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现状与问题

自2008 年起,西安市通过实施渭河综合治理、渭河生态区建设、滩区治理、渭河全域治水三年行动等多项措施,基本实现了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衡量,渭河流域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上仍需有不足,加之《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的颁布,对渭河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水域岸线管理和涉水执法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水资源短缺

陕西省渭河流域以占全省17%的水资源量,承载了全省2/3 的人口和生产总值、72%的灌源面积,人均水资源量仅272 m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 m3极度缺水线。且渭河是典型的季节性河流,全年来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近三年来,咸阳站最大流量6050 m3/s,最小流量仅 21 m3/s,枯水期河道水量较小。加之上游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干支流水库的调蓄影响,枯水期主槽水位下降,大面积滩涂裸露,河床逐步萎缩下切,使主槽与河滩地的水系连通阻断,形成了“主槽深、水面窄、滩面宽”的现状。目前,渭河西安城市段生态基流多以中水补充维持,从水量、水质上均不能满足要求。市民站在堤上望不见水,下到滩内无法亲水,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后续随着社会经济用水持续增长,河流生态用水协调难度将越来越大。

2.2 洪灾风险依然存在

西安市渭河堤防工程建设已形成完整体系,防洪标准50 年~300 年一遇。但周至、鄠邑段现状堤防大部分是在老堤基础上改建加固形成,建成以来未经过大洪水考验。且个别区县因河势北移,缺少护基坝等河道工程防护,还有部分区县的护基坝存在不同程度的冲刷,均威胁现有堤防工程安全。同时,渭河支流的防洪工程体系仍不完善,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的问题,遇一定规模洪水时,易发生倒灌,例如:西安市城区的皂河口、漕运明渠口、幸福渠口及灞河口,高陵区主要的泾河口等。加之,随着经济化的发展,城镇的扩张,沿河布局基础设施增多,支流的防洪标准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防护需求。

2.3 水文化开发深度不够

渭河流域水文化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西安市渭河治理总体以生态修复为主,突出原生态,随着沿渭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成为周边市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其中,沣渭湿地公园、西安湖、紫薇湖、灞渭桥等重要水生态节点,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造成文化破碎化、点状化,未能充分发挥渭河流域自身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各区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题特色和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个性化和差异化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历史文化挖掘不够,亮点较少,缺乏特色景区、特色活动。

2.4 生态区管控难度大

2016 年初,省政府从巩固治理成果出发,决定设立渭河生态区。2017 年,西安市发布《渭河西安段生态区范围划定》;2018 年,西安市政府发布关于设立西安市渭河生态区的通告;同年,西安市开展渭河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工作,界定权利人的责权范围和内容。2022 年5 月,西安市调整了西安渭河生态区划分方案,确定城市核心段长159.2 km、城区段长28.8 km、农村段长27.6 km。但是,在管理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生态区管控范围内普遍存在乱占乱建、垃圾倾倒、违法偷采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个别区县对进入生态区的项目把关不严,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对各类政策、新要求掌握不足,项目建设不履行准入程序较为普遍,导致渣土填埋、农家乐、开发类项目等不符合渭河生态区建设要求的问题时有发生。

3 治理思路与原则

3.1 治理思路

为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修复、水安全提升、生态区管控、水文化传承开发、流域管理能力提升等措施,推动陕西省渭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把渭河打造成黄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和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河。

3.2 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保护与修复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变流域生态脆弱现状,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条件,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用水节约集约,统筹生活生产农业生态用水结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人口、经济与生态相协调。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渭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干差万别,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不同,要坚持人工措施和自然修复相结合,提高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分区分类推进保护和治理。

(4)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治理。立足于流域和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水管理等方面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建立健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分级分类有序推进。

4 建议与对策

4.1 强化水资源配置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还水于河的原则,强化流域取水总量和断面下泄水量,维持河流基本生态水量,保障基本的生态用水。二是围绕生活生产农业等重点领域,关注取、供、用、排水等各个环节,实施节水增效、节水减排,挖掘节水潜力,推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的多元利用,加强处理深度及配套官网建设,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的要求。四是协调境外流域机构的调水工程,包括引汉济渭、引乾济石等工程,利用富余弃水,增加河道生态流量。甚至在渭河的不同区段选择一些水量较丰,污染较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的支流,适当修建拦蓄工程,利用汛期洪水资源作为枯水期补充渭河的生态用水。

4.2 提升防洪能力

一是完善支流入渭口倒灌段堤防建设,因多为季节性河流,丰水期与枯水期对河道断面的需求差别较大。建议可在河中修建子槽,对滩地进行绿化,配备必要设施,营造滨水绿道,发挥河道的修复功能。二是对新出现的险情险点在汛前及时治理,可采用生态护坡、格宾石笼护坡等。三是充分利用非工程措施,实现洪水灾害风险防控、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决策、抢险救援等环节的综合管理,提升防汛抢险应急能力。

4.3 提高文化传承保护

西安汉唐文化遗迹众多,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有蓝田遗址、半坡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秦腔、皮影等民俗文化。因此,在文化挖掘方面,可以考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生态资源等,结合区域周边用地性质、人流量等选取城市段、县城段、支流入渭口等作为重要区段规划,以“汉唐文化 八水长安”为基调,重现八水绕长安的繁荣美景。如区域为高铁站、标志性建筑物等,且人流量大,可将其作为文化集中展示区域;若用地性质为办公用地,则侧重商业景观功能展现;如周边主要为居住用地,则侧重休闲游憩。

4.4 严格渭河生态区管控

《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明确了渭河生态区的管控范围、禁止行为与渭河生态区保护治理的责任主体、监督管理单位等,为促进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沿渭各区县、开发区,水务、资规、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学通弄懂《条例》及渭河生态区系列政策指导性文件,将渭河生态保护作为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超前介入管理,严格按照生态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履行项目准入手续。同时,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体系,强化渭河生态区监管,对渭河生态区实施全方位、网格化巡查监管,确保河生态区建设管理工作管控有序。

5 结语

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不仅对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至关重要,而且对一带一路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针对目前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生态修复为主线,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防洪减灾体系,同时弘扬渭河水文化,创新流域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流域亲水、游憩、科普、教育的功能,打造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

猜你喜欢

渭河流域生态区渭河
基于VMD-TCN 模型的渭河流域月径流量预测研究
大都市生态区综合规划思路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燕太子回国
川西高海拔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光合特性研究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
渭河流域香菜夏秋无公害栽培技术
渭河流域粮食生产与灌溉农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
世界
1996—2009年渭河干流氮素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