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外语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就、困境与策略

2024-04-02王中祥张文忠

山东外语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在线课程课程建设

王中祥 张文忠

[摘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构建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在回顾我国外语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其建设现状、成就及存在的困境,并结合“金课”标准和国际慕课发展经验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外语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也能持续深化新时期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建设;外语课程;在线课程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 A[文献编号]1002-2643(2024)01-0044-10

Construction of Online First-class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atUndergraduate Level: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Zhongxiang ZHANG Wenzho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s serves as an essential approach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advancing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y looking back a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major achievements and relevant problems of online first-class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By referring to “golden course” criteria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MOOCs construction, it also provides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iming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online first-class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and deep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course co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course; online course

1.引言

為了实现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加快形成,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重要保障。就内涵而言,一流本科课程是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它能够“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吴岩,2018)。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2023年先后认定了两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10869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达到2970门,在所有五类课程中占比27.3%。作为体现“互联网+教育”理念的一种新型课程,线上一流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转向的重要抓手。它不仅是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样本,而且有助于“推动一流外语人才的培养和一流外语学科的建设”(夏登山,2023)。

随着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的逐步推进,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发展迅速,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目前关于此类课程的探讨比较鲜见,对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尚无专论。本文拟采用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回顾我国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的发展历程,从总体数量变化、课程类型、平台分布、建设单位等维度分析其建设成就,并揭示部分课程仍然面临的一些困境,最后结合“金课”标准和国际慕课发展经验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2.外语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的发展历程

2.1 国家精品课程

21世纪伊始,为了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教育部(2003)颁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遴选工作正式启动。之后,在2003—2008年期间,教育部共评选出54门外语类国家精品课程(宗云,2009),以此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国内许多外语院系在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展示精品课程,供学习者访问和浏览。这一时期的国家精品课程基本以静态网站的形式呈现教学课件、教案、练习等资源,辅以简单的线上答疑版块,课程设计相对程式化,应用价值比较有限,类似于国外高校的开放式课件。

2.2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十二五期间,在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程,以此“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部,2011)。这一时期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以普及优质课程资源为导向,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为指引,彰显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2012年到2017年,教育部共评选出63门外语类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此深化外语类课程的信息化改造和应用,不断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在使用频率、应用满意度、共享满意度和影响状况四个维度,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秦炜炜,2017)。

2.3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进入2012年,也是《纽约时报》称谓的“慕课元年”,美国三大慕课巨头Coursera、edX和Udacity相继成立,并以其特有的理念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刮起一阵旋风。慕课综合运用了学习科学近30年所倡导的人本学习、掌握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教学等理论(李曼丽2013),使得大规模在线教育突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推动了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同时也给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2013年起,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就尝试在国际平台开设慕课,并将现有的精品开放课程进行慕课化改造和升级,旨在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资源和最好的渠道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短短数年,在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陆续建成了10多个大型慕课平台。根据最新数据,目前各类线上慕课数量超过6.19万门,学习人数达9.79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吴岩,2023)。

外语类在线开放课程借此东风,发展迅猛、成绩斐然。经统计(截至2023年6月1日),仅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树、学银在线四大慕课平台就开设外语类课程1154门,参与建设的高校398 所,负责运营的教学团队612个,涵盖了英、日、德、法等主要语种。从发展历程来看,外语类在线开放课程于2014年诞生,之后数量呈现逐年快速增加的趋势,在2021年达到峰值。从2022年开始,课程数量增长开始放缓①(如图1所示)。

外语类在线开放课程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批质量上乘的课程脱颖而出,并且获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从精品课程到精品开放课程,再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经过了不断迭代和升级,其建设成效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特别是慕课浪潮的推动,也见证了我国高等外语教育不断应变、求变的改革之路。

3.外语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成就

3.1 课程数量稳步增长

2020年11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其中包含2017年、2018年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2020年新增课程,三个年度的课程分别是468门、690门和717门。2023年4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095门。经过梳理发现,历年获批的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分别是20门、37门、50门和75门,共计182门②(如图2所示)。

虽然绝对数量不多,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整体上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说明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逐年提升,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开放式、自主性、网络化外语教学得到持续改善。线上一流课程代表着外语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国家水准,成为当前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3.2 课程类型覆盖面广

教育部认定的两批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中,英语课程152门,其他语种课程30门,两者分别占比83.5%和16.5%,基本反映了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分布的情况。英语课程主要分为六类:(1)语言技能课程56门,包括听说、读写、翻译、词汇、语法等;(2)文学文化课程50门,包括跨文化交际、影视、音乐、文学作品赏析等;(3)专门用途英语课程22门,包括商务英语、职场英语、科技英语等;(4)学术英语课程13门,包括学术阅读、写作、演讲等;(5)教师发展课程6门,包括信息化外语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6)语言学课程5门,包括语言学概论或导论之类的课程。此外,其他语种课程包括日语11门、法语5门、俄语5门、德语4门、西班牙语2门和韩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各1门。

线上一流课程覆盖面广、种类多样,既有基础阶段的语言技能课程,也有提高阶段的文学、文化、语言学等课程。除了面向外语专业的通用课程以外,教师发展课程也被纳入,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教育的关注。此外,其他语种课程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涉及的主要语种,显示了评选机制对线上一流课程服务国家战略的考量。

3.3 开课平台多元化

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共分布在10个平台,按照开课数量多少依次为:爱课程115门、智慧树21门、学堂在线18门、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13门、学银在线8门、优课联盟和浙江高校开放课程平台各2门,重庆高校开放课程平台、FutureLearn和Coursera各1门。

整体来看,开课平台的构成比较多元化,既有综合性平台,也有专业性平台;既有国家平台,也有地方平台;既有国内平台,也有国外平台。特别指出的是,英国的FutureLearn和美国的Coursera平台也分别有1門课程入选,它们建设时间早、教学效果佳,受到国际学习者的广泛好评,是我国外语类慕课开启国际化进程的典型代表。

3.4 建设单位分布合理

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的建设单位共涉及98所高校,其中51所“双一流”高校,47所其他高校。两类高校的整体数量相差不大,体现了“分类建设、扶强扶特”的原则。各个高校可以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围绕优势学科、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优秀课程,在线上一流课程建设上皆有可为。

就建设单位的地域分布来看,98所高校来自23个省市区,体现了协调发展、兼顾公平的原则。其中,一些高校资源集中的地域表现突出,拥有的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数量相对较多。经统计,北京地区高校建设的外语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数量最多(25门),其次是江苏(15门)和上海(13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外语教学基础更好、效果更明显,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统计发现,入选课程最多的三所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均为6门。这体现了传统名校的综合实力,也说明这些高校在外语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先发优势。地方院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表现不俗,有5门课程入选,显示了特色类、行业类高校在高等教育变革中的巨大潜能。

4.外语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面临的困境

我国外语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总体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课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在短短9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教育部门、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课程实现了口碑与市场的双赢,展现了我国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前景。但是,从课程整体规划、课程制作水准和课程应用效果等维度来看,当前课程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困境。

4.1 课程数量总体偏少,类型分布不均

教育部公布的两批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共计2970门,其中外语类课程182门,总体占比仅6.13%。通过对开课院系和授课对象进一步分析,发现纯粹面向外语专业学生的课程更少③,这与外语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的地位不太相称。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虽然近年有所降温,但也属于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的最新统计,我国开设英语专业的本科高校达到735所④,在所有专业中开设的高校数量保持首位(邱均平,2020)。但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的数量总体偏少,某种程度上没有反映外语专业建设的规模和成效,说明课程建设的整体布局有待持续优化。

在目前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中,语言技能课程较多,专业素养课程较少。比如,公共演讲类课程有6门,但其实效性和适用性值得商榷。演讲的基础是口语,实质是思维,线下操练应该更加重要。对于口语这样的技能型课程来说,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提高口语水平,也需要教师持续性的指导(韩艳辉,2019)。专业素养课程中,对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英语课程数量比较有限(占比仅8.55%),不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进行有效整合。毫无疑问,提高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科研的能力才是公共英语的终极目标(蔡基刚,2019)。另外,体现学校定位和特色的“培养方向课程”数量明显不足。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是外语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张文忠、孙有中,2022),但是目前专门用途外语、国别与区域研究等课程还相对缺乏。

4.2 部分课程设计欠佳,理念有待更新

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标准考察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发现部分课程依然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创新性”这个维度还需加强。在线开放课程面临着大规模的学习者,自身背景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起始阶段难免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和焦虑感,而问卷调查、入门测试等热身活动可以帮助学习者自我诊断,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遗憾的是,在全部13门学术英语课程中,大都没有热身练习或入门指导。

课程的呈现方式上,主要以视频和课件为主,缺乏足够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设计,比如语音直播、师生实时互动、专家访谈、实地拍摄等。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比较薄弱,情景化、真实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较少,且质量有待提升。在认定的4门职场英语类课程中,英语交际场景的设计比较机械和单一,缺乏相对真实、自然的职场应用。这可能源于大部分教师认为慕课是拍摄出来的,而没有从课程的角度进行理解(韩艳辉,2019)。其实,除了视频拍摄之外,课程可以整合相关主题的影视作品、纪录片、新闻采访等资源,以增强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大部分课程的作业设计以客观题为主。这样做有现实的原因,比如学习者数量巨大,主观题无法做到人工批阅。但是,适当设计一些音视频交流、作品展示以及问题解决的作业,则可以增强课程的实战性和学生的参与感,更好体现互动、合作、探究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

4.3 少数课程应用不足,效果尚需提升

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不仅包含优质的教学资源、创新的教學手段,还要有完善的课程运营和管理系统,才能保证课程的应用效果。同时,应该充分应用线上“金课”进行本地化改造,探索线上“金课”的多种应用模式(吴岩,2018)。

线上一流课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效果、开课频率、选课人数、学习支持手段、在线互动等重要的观测指标。其中,课程的交互性至关重要。它不仅会极大影响学习者的动机,也是人文类课程的必然要求(Anant & Valeri, 2017)。就调查来看,现有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大都经过了几轮甚至十几轮的教学检验,选课人数众多,互动氛围比较理想,体现了良好的“建、用、学、管”的课程发展模式。然而,少数课程的应用依然不够充分,讨论区互动过少、发帖数量有限、学生提问没有及时回复、授课教师鲜有实时答疑,课程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纵然课程资源建设得再好,如果疏于后期管理和维护,交互性较差,其教学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

5.策略与建议

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文科时代之际,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需要进一步守正创新,不仅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严格的课程管理、创新的课程体系、优秀的课程师资来助力当前创新型、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而且“在知识创新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上谋求创新发展”(王卓,2022)。下面拟结合“金课”标准和国际慕课发展经验,针对课程建设存在的困境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5.1 以专业检索引擎改进课程管理

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目前分布在国内外多个慕课平台,给人一种资源分散、凌乱之感,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和联通。如果建立专业的检索引擎和管理平台,实现课程的动态监控和一键直达,则能提升教学便利性和资源利用率。

实际上,世界首个慕课检索引擎ClassCentral已经做出尝试,它可以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慕课检索和学习服务。除了美国的三大慕课平台,该引擎还可以检索英国的FutureLearn、中国的“学堂在线”、俄罗斯的OpenEdu、德国的Iversity等世界主要慕课平台资源;此外,该引擎及时追踪慕课动态,定期发布慕课专题报告和年度报告。不仅针对慕课平台的特色课程进行梳理,让学员在甄别和选择课程时定位更准、效率更高,而且通过回顾慕课领域的重大事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利益方提供教学和科研指导。

专业的检索引擎可以帮助各个高校了解国内线上一流课程的建设情况,哪些课程已经富余,哪些课程还是空白,为后续的立项建设提供精确诊断,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比如,目前语言技能类课程比重已经很高,今后应该重点关注国别与区域研究、专门用途外语等数量偏少的课程,这样可有效改善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类型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5.2 以“两性一度”标准提升课程质量

关于“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首次提出(吴岩,2018)。“高阶性”强调课程目标必须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性”强调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前沿,教学方法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倡导探究式、个性化学习;“挑战度”强调课程设计有一定的难度,确保师生有较高的教学投入。该标准简单明了,涵盖了课程的各个关键要素,对线上一流课程的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要建构新理念新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就不能仅是线下课程的机械化复制,而应该是个性化拓展和延伸。特别要注重通过提升课程的思想性和学术性来增强课程的“高阶性”。微视频是线上课程的主要载体,不能简单地照“屏”宣科,而应采用图片、动画、音乐、课件等多模态手段呈现知识点,体现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王雪等(2018)考察了ClassCentral检索引擎上排名世界前20的慕课,并且系统分析其共性特征。除了画面、音量、着装等基本的技术规范外,课程内容要体现本学科的前沿性与时代性,课程导入有一定的创意,能够设计多元的交互活动、配备个性化的教学团队等,这些都是线上一流课程“创新性”的体现。

目前线上课程的评价基本采用客观题的形式,主要包括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因此今后要不断丰富课程的评价形式,比如视频的内嵌测试、过渡测试可以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同伴互评能够强化学习者自我反思和感知,有利于促进思辨、探究与合作,个人作品展示可以提供语言实践机会,这些方式都是增加线上课程“挑战度”的抓手。

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应该是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的根本遵循,可以极大改变部分课程设计欠佳、理念相对固化的现状,真正通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评价,来推动新时期高校外语教学改革走创新、融合发展之路。

5.3 以深度混合模式推动课程应用

针对少数线上一流课程应用不足的局面,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以发挥其最大效益。其中,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深度混合模式可为借鉴,比如同类高校联盟授课、开设个性化SPOC课程、完全或者部分翻转课堂等。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循环与互促,融合师生及生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与互动,形成慕课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罗莎,2018)。鉴于此,笔者设计了基于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的深度混合模式(如图3所示),以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联结为基础,实现课程预习、知识内化和能力拓展有机统一,线上课程和面授课堂无缝对接,旨在实现线上线下互补、课内课外联通的“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外语教学新场景。

在深度混合模式的探索上,美国慕课巨头Udacity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创性地引入线下面授环节,以实现高质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16年,线下学习社区作为Udacity的一项创新性教学计划开始启动,主要在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等学员较为集中的城市设立线下学习支持中心。以激励学员、促进学习为宗旨,通过目标设定、团队责任、个性指导、社会互动等手段,促使学员更加专注线上课程并提升效率。

为在线学习创造充分的社交语境面临着很大挑战,而语言类课程又必须以互动和交际为基础(Schulze & Scholz, 2018)。為了塑造临场感、增强互动性,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的教师团队可以走下“云端”,在学员集中的城市开展线下授课,现身说法。这不仅可以扩大课程的影响力、听取学习者的真实反馈和建议,还可为构建优质、多元的深度混合教学模式拓展思路,真正让课程应用走深走实。

5.4 以新技术新理念优化课程师资

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相结合的代表,它的建设、应用和维护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作为支撑。而且教师要熟谙教学理论、学习者心理和必要的信息技术,才能应对大规模开放教学的要求。因此,可以遴选一批优秀教师率先开设外语“金课”,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冯智文,2020),帮助广大教师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新理念。

教师责任心和教学投入是关键。美国宾州大学开设的英语文学课程《现当代美国诗歌》一直位居Coursera慕课平台排行榜的前五位,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教师团队以可贵的敬业精神来维护课程。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该团队努力构建国际社区,营造良好的课程归属感。通过社交平台、课程论坛、视频直播与学习者互动,做到有问必答、有贴必回,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亲密的情感纽带,得到学习者的广泛赞誉。在Coursera举办的2016、2020全球伙伴年会上,课程主持人Al Filreis教授因其优异表现两度获得“杰出教师奖”。此例说明,课程师资不仅有学历和能力的要求,更强调教师团队在课程运营中的奉献精神和授业情怀。

为了持续提升课程的建设质量,师资方面可以采用由“外语教师+专业教师+技术人员”三方共同构成教学团队,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奠定基础(马武林、胡加圣2018)。优秀的课程师资、敬业的课程团队可以极大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是当前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赢得学习者支持和认可的重要因素。

6.结语

从发展历程来看,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经历了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三个主要阶段,实现了由传统课程向网络课程再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逐步转型,也见证了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之路。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外语类线上一流课程应该抓住机遇,尝试建立专业检索平台、以“金课”标准持续提升课程质量、探索深度混合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程师资,自觉从国际慕课发展中汲取宝贵经验,以此推动在线外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助力新时期高素质、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在线课程课程建设
植入式在线课程“走进俄罗斯”的教改模式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