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海宽:最美“长城守护人”

2024-04-02沈聪

北京支部生活 2024年3期
关键词:砖石延庆长城

沈聪

长城,对游客而言,是盘踞在山脊的长龙,是绵延万里的画卷。在延庆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于海宽心里,延庆区域内的长城资源,则是一本能精确到城墙、炮台的“账本”:延庆辖区内明长城长约179.2公里,有473座敌台、86座烽火台、42处城堡……一个个浸润着汗水的数字,是于海宽17年中用脚步丈量、用双手触摸出来的。

今年47岁的于海宽,从2007年就开始加入长城保护队伍中。“长城就像一个需要随时看护的‘长者,每逢雨雪极端天气,我最挂心的就是长城的‘伤痕加重。”于海宽说。

2023年7月极端强降雨来袭,自暴雨预警到雨后的一周时间,于海宽每天都在一线奔走,察看险情,组织清理坍塌、临时加固工作,尽最大努力让长城受损情况降到最低。

风霜雨雪守护路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7月29日下午5点30分,北京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启动全市防汛红色(一级)预警。

7月31日上午,于海宽在大雨中驾车来到八达岭岔道古城,现场勘察城墙受损情况。晚上,他赶回博物馆,拿起办公室的电话,向抢险工程负责人叮嘱注意事项:“岔道南城墙西南角的夯土已经塌下了三四立方米,这个位置随时还有可能继续坍塌。先完成清理,坍塌下来这些东西稍微洇一洇,坍塌部位有点强度了咱们再动手修复。切记一定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接着,他打开电脑,开始仔细修改《八达岭北1楼东侧城墙排除隐患工程项目计划》。

于海宽告诉记者:“我们用一周时间,实地勘察了所有上报及发现的险情,统计出24处长城主体及长城附属物的受损情况,并按照轻重缓急将其分为急需处理、可采取临时支护和损坏不严重的三种情况,分类进行处理。”实地勘察让于海宽对灾后修复工作胸有成竹。他告诉记者,他们在勘查中发现,永宁古城东城墙和民房相接,部分倒塌的夯土堵住了民居的门,文物存在继续坍塌的风险,也影响了居民的出行。针对这一问题,他们优先进行了排险及垮塌物处理。他们还利用三维建模技术针对一些地段发生的局部坍塌完成了修复方案设计,并迅速得到北京市文物局相关批复,为灾后抢险工作争取了充分时间。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我们在进行长城资源测绘复查、汇编长城普查资料、长城资源数据库数字化建设、长城保护员培训管理等有利于长城可持续保护的工作,这是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于海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十七年守初心

于海宽的长城之路,要从2007年的全国明长城资源调查说起。

2007年,为进一步摸清长城的保存情况,国家文物局组织长城沿线各地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延庆区文物管理所承担了延庆辖区内的长城调查工作。当时,参加这项工作的于海宽身兼数职,既要负责摄像工作,又要负责队员的衣食住行,还要挑选合适的向导为调查队带路。

“我们去巡查的时候,大部分长城是没有路的。早上七八点钟上山之后,得一直工作到天黑才能下山,这样是为了节约体力,尽可能在山上多待一段时间。”于海宽回忆说,长城坐落于山脊上,大部分地方人迹罕至。由于道路难走,他们经常拿着镰刀开路,还出现过把脚丫子扎伤的情况。

调查队跋山涉水,徒步走遍了延庆辖区内的明长城,还穿越形制多样、地形复杂的南山路边垣、东路边垣、多处隘口和烽火台,共拍摄了2000多分钟的视频资料,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摸清了延庆区长城资源分布情况和构造特点,为后续长城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于海宽了解到,小土堆、小土垅是坍塌成堆状的长城遗迹,也是长城的一部分。于海宽说,大家熟悉的八达岭长城属于砖石长城,砖石长城的长度连延庆辖区内长城的六分之一还不到。这些不起眼的小土堆、小土垅与砖石长城一样具有历史价值,同样需要保护,只是保护的方式不同。对砖石长城主要采取修缮和加固,小土堆则用现状保护的方式。

此后,穿山入林、翻山越岭成为于海宽的工作常态。他心里那本长城“账”越来越厚,哪里的墙体损毁严重,哪里的敌台需要修缮,哪里的城堡需要加固,他都一清二楚。

而今,17年前那个奔走在长城保护路上身形矫健的帅小伙儿,已两鬓霜起,但“努力为后代把长城保护好”的初心,却在他的心里越来越坚定。

为长城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4年1月24日,于海宽与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长城专家尚珩一行来到大庄科乡香屯村境内的大庄科段长城,对考古后的抢险加固工作效果进行评估。于海宽一边走,一边仔细观看并四处摸着长城的砖块缝隙,检查长城是否出现险情。如果上下两块砖石微微错开,在砖石微凸的那一角没有一点尘土,就说明这是新出现的状况。于海宽用肉眼就能发现砖石位移的痕迹。只要出现这种情况,于海宽就会记录在案,并拍照留存备查。

“大庄科长城研究性修缮试点工程是2022年国家文物局首次批复的两个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之一。我们对大庄科段进行的研究性修缮,包括植被研究、力学分析、水文分析、数字化档案记录以及三维模型的建设等。”于海宽说,“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性修缮,把北京乃至全国的砖石长城保护修缮的标准制定出来,让我们探索总结的长城保护经验供全国同行借鉴参考。”

“我们除了细致的人工巡查,还开始应用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一些现代化的技术,以厘米的精度来保护我们的长城。”于海宽说,近年来,延庆区在全市率先开展长城资源高精度三维数字保护工程,开展古建筑消防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文物资源数字化档案数据库、野外流散石刻文物防盗系统,为文物保护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如今,在电脑上就可以完成对长城的平面剖面图图纸的生成和精细化测量,在手机上就可以24小时实时监控文物风险点位的火灾和安全隐患。

记者在长城附近的一处石刻文物上看到,嵌在墙体外侧的石碑上固定着一个烟盒大小的设备。于海宽告诉记者,这是一个自带网络通信和定位功能的智能防丢监控设备,通过监测文物振动、位移,时刻保护着文物。配合不远处太阳能供电的监控摄像头,一旦有特殊情况出现,系统会自动报警到云安防平台。

17年风雨兼程,17年默默守护,对于海宽来说,变化的是不断更新的保护手段,不变的是对长城保护的初心。“我愿意做长城保护的‘铺路石,努力为后代把长城保护得好一点,让它存留得更久,让长城这张金名片愈发闪耀。”于海宽深情地说。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砖石延庆长城
延庆区总工会开展“以案释法”线上培训活动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岭南传统砖石牌坊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垒好“砖石”,芯片技术砥砺奋进正当时
守护长城
传统木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北京市延庆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砖石结构古建筑震后破坏状态评估方法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