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活动:行走的道德学习课堂

2024-04-01钱淑云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5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立德树人

钱淑云

[摘要] 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学校不断强化实践,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德育实践活动,以提升育人成效,彰显活动的育人价值。本文尝试以“系列寻访”活动来创新推动行走的道德学习课堂建构。通过教师寻访:从发现到参与,成为镜头里的样子;亲子寻访:从陪伴到共成长,一起过有意义的生活;师生寻访:发现并解决问题,获得进入世界的能力,从而实现德育知行合一。

[关键词] 立德树人;德育实践;寻访活动;道德学习课堂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要将国家对于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同向与互补,创新与完善德育内容与形式,常态化、实效化地开展德育活动,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我们尝试以“系列寻访”活动来推动德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实现德育知行合一。寻访,即寻找、访问活动。这就意味着道德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与开放:时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空间上,从教室内向教室外的学校、家庭、社区扩展;内容上,弹性吸纳鲜活的生活事件,使其更为具体生动;方式上,更关注主体的实践体验。显然,寻访活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的德育工作从道德教育走向道德学习。

一、教师寻访:从发现到参与,成为镜头里的样子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施者与设计者,同样也是学习者与示范者。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及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的性格、品质、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而,对于教师而言,自身的示范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结合区域师德建设工作与德育工作,我们草拟了寻访活动方案,并在区域内开展了“寻找最美瞬间,共筑最近梦想”活动。活动从“发现美”的角度,倡议全区的教师们寻找身边的教育风景。活动分为三步,第一步寻找与欣赏,倡议教师们留意身边的人与事并用手机记录下来。于是在我们的镜头里,风景这边独好:

看,每一天,他们挽着朝阳走进校园,又携着晚霞离开;他们伏案备课改作业,一遍遍修改、一次次订正;他们耐心地辅导后进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们在与学生和蔼可亲地交流;他们在一丝不苟地示范着运动动作;他们在与家长真挚诚恳地沟通;他们低下身子扶起摔倒的孩子;他们安静不语,为孩子们盛饭、盛菜;他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写字、画画……

听,那朗朗的读书声,是他们在陪着孩子晨读;那慷慨激昂或深情婉转的措辞是他们在传递着核心价值观;那优雅悠扬或活泼生动的歌声、笑声,是他们在带着孩子们徜徉在真善美的世界里……

第二步是采访与提炼,要求教师们对镜头里的“最美人与物”进行跟踪式采访,并写成动人的教育故事。故事里的他们都是平凡的身边人,他们有的豪迈洒脱、有的儒雅从容、有的严肃认真、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平易近人、有的阳光开朗、有的婉约文艺……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举,有的只是细水长流、朴实无华的教育生活,而这正是他们用最真心的陪伴与等待谱写出的最动人的教育旋律,他们用最生动的平凡铺就校园里最美丽的风景。

第三步是发布与评比,我们通过年会将“最美瞬间”照片制作成明信片,并配合“最美的人与故事”在全区发放。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个个动人的画面与故事,令我们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

在寻与访的过程中,镜头外的人与镜头里的人在相互发现与言说中都获得了某种精神意义。一位“最美瞬间”拍摄者说:“那一刻,我想成为他的样子;而我坚信我一定可以成为他。”无论是“最美一跳”中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还是“最美老鹰”中护着学生的教师的严肃表情,又或者是“最美妈妈”中帮学生梳小辫的教师的温柔表情……在这些平常的瞬间里,他们用最美、最细微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至善至美的育人力量。

二、亲子寻访:从陪伴到共长,一起过有意义的生活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与成长伙伴。然而现实生活中,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或者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缺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我们一直强调,父母要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德学习应该是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开展的实践性学习。

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的历史名城南京,有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是一座坚韧而光荣的文化名城,拥有开展寻访活动的丰富题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整合分类,按照学生的年段特点,从“历史变迁”“文化场馆”“名人伟绩”“特产美食”“名胜古迹”和“红色基因” 等十个方面确立了寻访活动的重点,设计了系列亲子寻访活动,形成了十大寻访主题,即“寻访父母职业,感受社会分工”“寻访特产美食,感受家乡味道”“寻访革命场馆,感受红色文化”“寻访家乡名人,感受成长轨迹”“寻访名胜古迹,感受家鄉历史”“寻访文博场馆,开展志愿服务”“寻访交通发展,感受家乡变化”“寻访非遗传人,感受家乡文化”“寻访青山绿水,感受生态文明”“寻访工业创新,体验科技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与父母共同讨论确定寻访对象;然后借助网络资源、翻阅图书等做好寻访准备;最后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起主动走进无比生动的社会大课堂,感知家乡历史文化,感受家乡前世今生的发展变化,触摸时代脉搏,感受时代精神,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自觉学习先锋的力量。

走出校园小课堂,深入社会大课堂,对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充满吸引力,那么独特而充满挑战。在寻访过程中,学生们根据兴趣爱好等自由组成亲子寻访团,共同行动。一旦确立寻访对象与主题,在父母的陪伴与帮助下,就要开始做好各项准备,随后按照分工各司其职,走上寻访之旅。寻访的过程,既是亲子陪伴共享亲情温暖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考察的过程。他们带着不断呈现的问题与寻访对象对话,在对话中生成新的认知、激荡最真的情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独特而高尚的精神洗礼。从认识外部世界到自身的内在世界,再到更好地把握外部世界,在这一循环中完成从知到情、意、行,再到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这一过程既有亲子的陪伴学习,更有同伴的合作互补学习;既有亲子的对话、同伴的对话,更有他们与世界的对话。这些对话中充盈的是传统文化的悄悄润泽与自觉传承,是时代精神的慢慢熏陶与生活意义的重新建构。

回归生活的德育要回归人的自身。德育所回归的人是在具体生活中与他人、他物发生彼此联结和作用的人,是一直在成长的人。生活德育不是将人之至善追求诉诸孤立的人性改造,而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改变。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就是引导生活的建构,它所指向的是更有利于人之生存和发展的生活。在现今的教育现实中,学校教育相当一部分只是以所谓的“学与考的生活”——用分数、考试等体制化的手段割裂了学生的全面完整的生活,剥夺了他们许多方面的生命权利。在这样的“生活”中成长发育,人格发育的迟缓与萎缩、德性成长的偏离与缺失也就在所难免了。寻访活动就是要“把真正的生活还给孩子”,帮助学生不断地去丰富、拓展、提升自己的生活场域与时空,使得他们心怀“探问”,将原有的生活经验与当下的生活情境形成链接。而这样一种“探问”就是在帮助学生观察、关注、审思以及尝试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生活建构的自觉意识及品质能力,于是更好、更合乎人性的生活可能从“寻访”中出现。寻访活动中的家长与孩子能够真正走进自己的生活,主动承担起各种不同的生活角色,在多种主体间的对话和转换中,在学习人类所积淀的各种经验与知识中,拓展生活视域,建构意义世界,丰富个性成长,提升人格修养。寻访过程中的对话、交往对象不仅有“他人”,还有“前人”。在多方位的对话、交往中逐步学会转换立场和换位思考,借用不同的参照对象来反观当下的生活。寻访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更为深刻的生活洞察力,使他们得以穿透现存的生活,冲破现存的生活限定去寻求新的生活可能。道德教育就在亲子陪伴共成长的寻访活动中走向基于儿童立场的、人真正成为主体的道德学习。

三、师生寻访:发现并解决问题,获得进入世界的能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校教育需要让学生们在校园里获得知识的增长和技能发展,同时也要引领学生们从书本中抬起头,将视线转入社会,带领他们迈出书香校园,跨进更为广阔的社会,去观察社区、与人沟通、调查采访,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我们开展的公民教育活动。

我们将国外风行的项目式学习嫁接到公民实践教育中,形成独特的寻访活动,即社区问题寻访活动,逐步构建了生活德育视角下的道德学习方式——项目式寻访。寻访分为“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法规”“我们的方案”和“我们的行动”四个步骤。教师作为项目式寻访的导师与陪伴者,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自己所在生活社区中的真实问题,带领他们遵循民主与科学的原则去选择、确定要研究、学习与解决的问题,并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专业人士的帮助,帮助他们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从问题到法规到方案到行动,教师是陪练、顾问,学生们主动积极地观察、发现、表达、思考,其中有爭论、有尊重、有放弃,有合作精神的养成,有责任意识的培养,有思辨能力的提升。

项目式寻访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即学科融合和自主学习。寻访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比如数学的统计、语言文字的写作与表达、法律条文的解读与分析、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等等。学生要实践好该活动,需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学习不再是负担和任务,而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方式。于是,无论是学习法律条文,学习调查问卷设计,还是学习写倡议书等,都是学生自主自发地进行。自主学习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更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

学生们带着问题直面生活世界,用较为综合的视野及关联的视角去思考、分析、梳理具体问题,在参与或主导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关切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些意识与责任感是学生进入现实生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关于世界的知识”,还应有“进入世界的知识”,从而使得生冷的知识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营养。看似小小的寻访活动,却包含着大学问。寻访活动成为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将德育课堂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促成了学生与真实的世界产生互动和交往,使道德教育走向道德学习。在生动而充满体验的寻访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知识与经验、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教室与校园、家庭与社区、思维训练与情感激发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和谐统一发展,更促进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06).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立德树人
探究性德育实践视域下的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小学德育实践衔接性探析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科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