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提升道德影响力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4-03-31吴丹萍陈滔娜

高校辅导员 2024年1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实践路径高校辅导员

吴丹萍 陈滔娜

摘 要:高校辅导员身处与学生交流互动第一线,其能否具有并发挥道德影响力关系到大学生群体思想品德的养成。高校辅导员的道德影响力具体包括道德感召力、道德感染力和道德号召力。提升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对于优化高校道德教育、驱动师生道德共同成长、推动创建高校德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辅导员提升道德影响力,需要立足自身,在德行成长中提升道德能力;立足学生,在道德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立足师生,在反思实践中提升道德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4)01-0063-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习近平关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19SJZDA00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促进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JD011)阶段性成果。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重要成员,需要深入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高校辅导员是大学中距离学生最近的教师,这里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距离的相近,更是精神世界的相通,辅导员需要把教育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之上。[1]辅导员通常需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陪伴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历经学生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在与学生进行经年累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以德服人,以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拥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话语权。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社会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但在追随主流的同时难以抵挡多元文化的渗透性影响,存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难以从正确立场出发评判,在理想信念上还不够坚定,容易产生功利主义倾向等负面现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内含的观点、立场和思想,必然对大学生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表现在辅导员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力中。因此,高校辅导员结合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以自身的道德影响力持续不断地改变、塑造学生,不仅可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且是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一方面,越是受学生尊敬和热爱的辅导员,对学生发挥的道德影响力就越大,在与学生的密切交流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引导。另一方面,辅导员道德影响力的提升有助于建立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辅导员本身的道德修养、品质和精神境界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间接影响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一、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的内涵阐释

(一)道德影响力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石的影响力

影响力是指用“一种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2]是凭借个人的知识才能和思想品德所生发的让他人愿意追随的品质和能力,其产生于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倘若没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其言行不够科学理性,就容易发生知行脱节,而一个人不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知、情、意、信、行之间协调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会降低,谈不上影响他人并让他人发生改变。基于此,影响力是以完备的知识才能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基础的。

道德影响力是主体以自身道德修养对他人产生价值引领和道德启发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不是生来就有的,人们的道德观念与情感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后天的影响,即“道德可能是断裂的”。[3]道德影响力的终极关怀应是拥有道德影响力的主体所拥有的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及其价值精神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起到积极的、有裨益的影响。它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凝聚不同主体,规范和引领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并营造道德氛围。

(二)高校辅導员道德影响力的基本内涵

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是高校辅导员通过自身的知识才能和道德品行对大学生思想素质、主体道德行为产生影响,促使大学生思想行为发生转变、做出道德决策后能及时反思感悟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具有教育和管理双重职能,他们通常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知识技能,但只有内外兼修的辅导员才能持续不断地为学生带来正向、积极、健康的引导,促使学生人格发展和道德完善,所以,具有较强人格魅力和较高道德修养的辅导员才能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尽管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多样,道德素质的习得存在诸多来源和形式,但是与辅导员之间彼此透彻的了解和关切,辅导员言传身教展示出的热爱与睿智能真正影响学生。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在特定时空下共同构思、共同感悟、共同学习的陪伴者,能够和思政课教师一道以潜在的教育者身份有计划、有目的地发挥道德影响力,充分利用隐性资源积极号召、感染、引导学生,为学生释疑解惑,做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导师。[4]高校辅导员所具有的道德影响力是连接辅导员与学生的纽带,是辅导员利用自身的良好品行和道德素质去教育和感化学生的桥梁,这是教育本身对辅导员职业的要求。

可见,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是基于高校辅导员个人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文化知识和情感魅力等因素而产生的引领示范作用,它具有生成性,生成于辅导员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辅导员只有拥有令人信服的知识、才能和道德品质,大学生才会主动效仿和学习,进而在学习中贯彻落实辅导员主张的道德观,实现知行合一,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道德体系。

(三)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高校辅导员的道德影响力建立在道德感召力、道德感染力和道德号召力三者形成合力的基础上。这种影响力本质上是以辅导员为主导,辅导员与学生双向互动而生发的道德感召力、道德感染力和道德号召力。其中,道德感召力是指不依靠任何外在因素,辅导员以自身的真诚和道德魅力去引导和鼓舞学生,使大学生持续为人生目标奋斗。道德感染力则是辅导员以自身的真诚和影响力所建立的一种潜在力量,学生能够通过与辅导员之间的接触交流自发自觉地受到感染和浸润,进而发生行动和认知上的改变。道德号召力是辅导员以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涵养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预定好的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这种号召不仅仅是对学生行动的动员,更是对学生思想转化上的积极动员。

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说,高校辅导员职业拥有作为普通教师传播文化知识的普适性,也具有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独特性,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教师走上讲台,辅导员走进心灵”,辅导员需要挑起用正确的思想观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担。从实际维度出发,提升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围绕当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着眼于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发展需要,以道德影响力这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育人水平。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的发挥需要依靠“言传”,也需要依靠“身教”,辅导员凭借自身的道德修养让学生愿意改变思想和做出行动,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的典范和标杆。如此,高校辅导员的道德影响力才能真正内化于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其行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提升道德影响力的价值意蕴

道德影响力是一种隐性道德资源,高校辅导员是否具有道德影响力,并能在实际学生工作中、与学生相处中充分发挥该隐性资源的力量,对推动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特殊意义。实践证明,提升道德影响力对高校、辅导员自身和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 助力优化高校道德教育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开展道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道德教育更多是在思政课课堂中直接开展,但由于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无法有效发挥书本上有关道德教育知识的全部效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海量信息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非理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认知偏差,面对道德问题难以解答。[6]大学生比较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习得而忽视人文道德的养成、重视知识工具理性而忽视知识价值理性,道德教育呈现式微态势。学生对道德理论观点的理解更多停留在课堂对课本的解读之上,缺乏对理论观点的有力实践。而高校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影响主要集中于以知识传授和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教育环境以人为设计为主,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是人为活动中构建的知行教育。但学生的道德成长与发展却绝不是通过简单的灌输教导就能促成,而是需要在生动而具体的实际道德实践中深切体验到道德成长。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在与学生较为密切的交往中对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开展道德教育,是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道德的内涵,展示道德的力量,通过与大学生多种重合交集过程中的道德教育和展示,回应高校课堂中有关道德知识的灌输与讲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道德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辅导员的道德关怀下,学校课本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得以转换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实践,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进行道德实践时反观自身,养成良好品行,这间接促进了高校道德教育进一步优化。

(二) 驱动师生道德共同成长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教师,也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照。大学生不同于其他学段的学生,他们已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拥有独立的见解和基本思想。倘如高校辅导员本身不具有道德品质,“言传却无法身教”,很难在道德养成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如果辅导员本身具有一定道德影响力,那么他们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体现的道德立场和思想观点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地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以辅导员的道德行为作为参考借鉴,主动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高校辅导员的道德影响力产生于与他人交往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不是来源于辅导员本身对个人威信的夸大,而是他们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辅导员道德行为的实际观察者所给出的综合判断。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人的思想认识产生的根源,只有在辅导员道德实践的启发中,学生才能真切把握辅导员的道德德性,进而实现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言行举止、品德素养以及行为示范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涌现的新变化,高校辅导员应当立足实际,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教重于言传”,让个人的道德素质、思想品德以及心理品质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开展和实施能够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的道德教育,“利用网络的形式把思政教育观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7]沟通与交往是双向的,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的提升,有助于辅导员在日常事务管理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成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道德素质的养成、行为习惯的完善。道德影响最有力的手段是知行统一、身正为范。这就要求辅导员自己应当率先涵养道德品行,在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为产生更高的道德影响力付出更大的努力,进而与学生共同实现道德成长。

(三) 推动创建高校德育环境

德育环境包含的元素众多,主要包括“德育的内容、要求与活动,又包括受教育者在社会大环境中活动和实践所接受到的各种影响”。[8]因此高校辅导员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道德影响力把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传递给学生需要良好的德育环境。高校辅导员发挥道德影响力有线上和线下两种场域,线上是以社交网络为中心构建的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线下则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教室、食堂、操场、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具有无边界性,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与高校中其他教师相比,高校辅导员的许多工作任务无法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完成,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比其他教师更能为学生带来道德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能够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循环。在高等学校这样特殊的场域中,德育环境不是通过学校的政策和规章就能简单创建,它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慢慢生成,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形成,是一种隐形的文化。道德修养贵在践履,有些大学生存在知而不行、知行脱节的现象,他们尽管掌握了许多道德知识但却无法投入实际。这时候就需要辅导员充满激情,发挥道德影响力,感染学生、号召学生、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投入到日常实践中,发挥每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可为和不可为之事做出理性判断,面对道德难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准确的道德判断,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长此以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把道德知识内化于心,给予辅导员稳定、正向的反馈,转而促使辅导员自身进行反思成长。在现实生活中,每位辅导员可以按照1∶200的配置发挥和传播自身所具有的道德影响力,这种道德影响力是基于辅导员自身所具有的道德魅力和综合素质所产生的深远的、广泛的影响。倘若200名学生能够在与辅导员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转而影响其身边的人,那辅导员的道德影响力将得以广泛提升。在洋溢着道德氛围的环境中,师生都有着明确的身份标签,知晓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师生都明晰应该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行为,自然而然會保持着一种无形的自律,继而引发一系列示范作用,保证师生之间能形成德性的平衡,推动隐性德育环境的构建。

三、高校辅导员提升道德影响力的实践路径

道德影响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积累的结果。在当今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提升道德影响力,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成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的具有积极道德影响的人物,承担起人生导师的重要角色。高校辅导员需要立足自身,以学生为本,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场域中感染塑造学生的美好品质,逐步提升道德影响力。

(一) 立足自身素质,在德行成长中提升道德能力

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先成为什么人。教育者本身的道德素质如何,是否能够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身体力行遵守道德规范及准则,具备科学的三观,关系到大学生发展的效果。[9]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深刻体现在师德中,需要在实际的德行实践中教育培养。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师德是辅导员道德影响力提升的基础,这要求辅导员自身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优秀的道德品质。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角色的交互性使得他们成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接触最频繁和了解最细致的教师群体。他们是大学生道德的塑造者和观察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对辅导员这份工作出现的复杂状况保持“积极回应力”,无时无刻不以良好的道德风貌和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灵。[10]只有德行优秀、品格高尚的辅导员才能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效仿对象,成为学生打心底里尊重和敬爱的辅导员。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只有深切意识到辅导员这个角色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明确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和价值,以榜样的形式激起学生认同和模仿的强烈愿望。[11]只有充分认识到作为高校辅导员的榜样示范作用,辅导员才能更好地立足自身,引领学生发展成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是相互对照的,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身,反思自身是否存在不符合教师身份的思想和行为,在不断反思中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辅导员应当自觉将道德反思成果融入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另一方面,短暂的谈心谈话无法对学生产生长久作用,高校辅导员只有脚踏实地地进行道德实践才能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学生才会主动模仿学习。辅导员要加强道德认知和道德规范的学习,不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创设道德实践机会,尊重师生双方看待道德问题的多样性,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增强辅导员的道德影响力。

(二) 立足学生实际,在道德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对象,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对象。辅导员应明确自身职业“辅导”二字的要义,充分担当起学生的人生导师这一角色,不断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关怀、教导学生,这是提高道德影响力的重要落脚点。高校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沉溺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是家常便饭,部分辅导员囿于工作的琐碎,把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和知心人这一角色抛之脑后,专业发展受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难以对学生产生长久的道德影响。辅导员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育人环节,在与学生交互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综合素养、知识能力、个人魅力等因素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引领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发生转变。学生是有思考能力的个体,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辅导员能成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榜样,简单地重复空洞说教只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而真正具有启迪意义的理论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更好的印象。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当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具备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增强道德理论的阐释力和说服力。理论是呈现于书本上冰冷的文字,只有鲜活的实例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辅导员唯有把内化于心的理论知识结合社会热点展现给学生,身体力行阐明深刻道理,让学生在富有生动性和活泼性的案例中感受道德文化的魅力和熏陶,才能带着道德情感和认知去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道德实践,进而营造更加亲密与信任的师生关系。这要求辅导员要能够针对大学生实际特点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主动提高文化素养,牢牢掌握道德教育主动权。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当通过道德实践全面提升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健康的人格特质,提升与学生的交往能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实际大事小情中探索适合学生的道德影响模式。辅导员要在与学生进行道德交往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绪,重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自身的道德观点,在具体工作中教给学生解决道德问题方法的同时需要探索启发式的交往模式,引导学生重结果的同时也要重过程,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灌输与内化、需求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对学生的思想困惑不能一言以蔽之,而是要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引导,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道德影响的力量是深远的,尽管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但辅导员长期如春风化雨般陪伴学生成长,尊重学生成长认识规律,在道德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情感共鸣,有助于进入道德影响力发挥的最佳境界。

(三) 立足育人目标,在反思感悟中提升道德影响力

德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课程中的知识即使被学生了解,也不意味着能够真正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作用,还需要学生在清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消化、再吸收,通过反思感悟让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点真正入脑入心,在生活中运用新习得的道德规范和知识体系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大学生群体在辅导员的号召引导下,通过不间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式,主动接受道德规范和主流价值观点的熏陶,不断增强思想品德素质,形成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为导向的道德学习动机系统,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调控和管理行为的好习惯。学生的道德素质总体情况向好后,会更加关注辅导员的人品和道德修养,对辅导员产生了更高的期待。而当辅导员明确自身作为教师的责任时需时刻进行自省自查,时刻保持自觉自律,通过内外观察来发现自身在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繁忙工作之余经常反思感悟,身体力行做到慎独自律,并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如何带动学生进行道德学习,对学生的困惑疑难及时给予回应。[12]例如,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过程中,需要留意与学生对话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是否能通过言语和行动的双重输出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真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德性知识,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阐述道德知识的能力,增加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为道德影响力的提升添砖加瓦。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师生之间只有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反思,感悟内化道德理论的真谛,并将道德实践长期坚持下去,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总之,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最熟悉、交往最密切的教师群,他们既见证学生的成长进步,又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和健康发展,大学生高尚道德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辅导员的悉心教导和培育,这在某种程度上呼唤辅导员的真心付出,也需要辅导员提升道德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优秀的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更是人生道路的好榜样,合格的辅导员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以德立身,明确自身能够具有并发挥好道德影响力,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江.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内涵与任务论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166-171.

[2]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M].闾佳,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219.

[3]刘少明.马克思道德哲学对道德现象学基本方法的运用与超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06):94-100.

[4]谢鑫淼,刘佳.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路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8):45-47.

[5]彭雪婷.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策功能建构的发展趋势[J].高校辅导员,2023,(04):38-42.

[6]万胜,申林灵.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领导力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7):84-87.

[7]蔡黎,尹秀秀.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3,(10):169-172.

[8][9]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7,167.

[10]刘奕涛.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价值指向和策略路径论析[J].高校辅导员,2012,(02):21-24.

[11]丁泗.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塑造[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6):48-51.

[12]王金平.胜任力視域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建设范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144-146.

(责任编辑:毕秋)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实践路径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