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
2024-03-31何敏
何敏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是以课堂为场地,将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实现无缝对接,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授课时存在的问题,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从思考“What教什么”和“How怎么教”的技巧问题,到思考“Why为什么教”的价值问题,提出教学过程中应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有效教学策略,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5—0091—05
《義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即教学目标,“学”即教学活动,“评”即教学评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1]等核心问题,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化,使教材单元转化为课程单元来确立育人目标,并通过学法指导和知识结构化理解与课堂活动设计,撬动课程评价,而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育人目标服务[2]。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念,设计实施目标、教学、评价相统一的教学,真正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目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地。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的现状
小学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只关注单课时教学内容备课,定时定量“教”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新起点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分为五个板块,而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重点聚焦在词汇课、对话课、语篇课,弱化甚至会删减教材中拓展部分内容,如,Fun time、小故事等课时内容,认为只要解决词、句、篇的学习问题就是有层次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因而,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往往从教学经验出发,照搬教参,以罗列本课知识点的方式设计教学目标,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注重单课时语言技能目标的实现。
(二)“学”的现状
教学活动的设计仅仅围绕提升语言技能的机械性活动开展,过于关注词句的操练和课文的背诵,教学活动的开展仅仅以“学”会认读单词达成活动目标。比如,在讲解dog,panda等单词时,只是通过出示图片,运用反复跟读等方式,解释单词的词义或运用“有趣”的英语操练活动达到学生认读单词的目标。此外,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只需解决本课难记忆的单词,通过闪卡游戏、大小声游戏、炸弹游戏、对话替换练习等反复练习或者通过枯燥的语法讲解,解析难点句型就已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浅层目标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形成了只要能认读单词和句型,就已经完成学习任务的观念。
(三)“评”的现状
由于课时量少,教学任务紧,日常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常使用简单的“Well done!Good job!”等口头评价一带而过。部分教师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才会设计运用小组积分等评价机制,而这些评价大都是来源于教师的主观评价,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激励作用。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的环节主题不清晰
1.教材分析不深入。小学英语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仅限于单课时语言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度理解。忽略了单元课时之间的重构与整合,也忽略了子主题之间教学内容的递进与衔接,导致课时之间互相割裂,缺乏单元整体语境。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着教材分析不深入,缺乏对教材单元统整、话题排序等问题。
2.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是由同一层级传统的三维目标构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时存在对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的综合性考虑不准确等问题。
(二)“学”的过程层级实践设计不够
1.教学活动设计没有层次。课堂上存在学习活动平级推进的低效现象,导致学习结果碎片化。究其原因,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把握,忽略了教学活动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只注重学习理解类活动的设计,认为pairwork、groupwork是应用实践类活动,却不知大部分对话的呈现只是角色扮演的读文或是套用句型的对话,缺乏自主探究后的运用实践,更谈不上高层级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2.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忽略了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等“喂”的学习习惯,认为语言就是鹦鹉学舌的学习方式,只要能理解认读、套用句型表演对话就已达成目标,忽略了英语思维的养成,也阻碍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评”的机制不够精准多元
1.评价意识淡薄。教师课堂评价意识比较淡薄,总觉得花时间评价会影响教学进度,导致出现了“教师教了,但不知道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学了,但不知道学会了没有”等问题。
2.评价机制单一。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奖励小印章或口头评价为主,评价主要来自于教师主观意愿,没有针对单元目标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准确的、多元化的持续性评价,忽略了多元的教学评价,即对教学活动起到的激励作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未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教”:重构单元主题,定位子主题目标
新课标提出,从单元视域和单课时主题内容两方面对教材深入解析,基于单元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各课时、各语篇的目标定位。因此,深度挖掘单元主题教学,需提前研究整套书的内容,关注横向、纵向内容的联系,把有关联的单元学习内容分层连贯起来,做到知识不孤立、体系不割裂。基于单元主题创设“新”语境,运用综合语言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把握好各课时在单元教学中的进阶发展定位,准确定位课时目标以体现单元学习效果。例如,人教版(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的Unit3 Food单元目标与课时规划如下。
第一阶段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借助补充视频,学习五个基础食物的分类,树立均衡饮食的意识,为后期合理饮食的判定奠定了基础,也对统领整个单元学习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后续课时学习内容和输出任务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课内容将会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复现和应用。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食物分类的科学知识,且有些食物种类词汇学生较为陌生,所以本课以学习理解为目标,辅助趣味操练活动,在帮助学生感知、梳理食物种类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第二、三课时是学习的第二阶段,通过对语篇人物选择的食物进行判断、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反思三餐饮食是否营养均衡的观念,这是对第一阶段所学知识巩固和内化的过程。因此,这两个课时将会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对语篇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评价,并在此过程中巩固和内化语言表达,建构结构化知识,促进对主题意义的深入理解。
在学习第四、五课时的第三阶段,建议通过“在周末为家人设计三餐,说明设计理由”“汇报交流制作的购物清单”“制作喜爱的食物”等应用实践活动的设计,将本单元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在这两个课时中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引出实践任务,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激活思维、整合语言,最终能顺利完成迁移创新类活动,创造性地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
从单元整体规划可知,本单元分为三个学习阶段,由5个课时构成。每个课时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进阶性。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最后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在此基础上,每个课时、语篇在整个单元教学中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这对教师制订和落实各课时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主题引领,层级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1.学习理解类活动应通过感知、梳理、整合的活动方式理解单元核心内容。基于单元核心内容,关注单元信息梳理和整合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基本认知类活动,它是基于本单元核心的语言知识,通过感知、注意、获取、梳理等活动对其深入分析和迁移运用。因此,应该将学习理解类活动分为三类:一是引起学生感知与注意的活动。在上课起始,通过呈现与话题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等),运用提问或讨论等方式,复习旧知。例如,新起点三年级上册My body第一课时学习时,通过节奏欢快的chant引导学生感知本单元主题,并了解身体结构的用途信息。二是语篇信息获取与梳理的活动。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简单的问题设计来解决文本的具体问题,获取并梳理文本的主要信息。例如,设计填空、排序、选择、匹配、判断对错或其他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Food第二课时听、读“Bill一家晚餐计划”的活动中,获取食材信息,梳理购物清单。三是语篇信息概括与整合的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总结概括类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整合已经获取的信息。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Animals用图表的方式对动物的分类归纳总结,学生不但一目了然,而且积极扩展了课外词汇,并运用本课的内容将动物分类。如果缺少这类活动,学生获取的信息其实是零散的、琐碎的,无法成为后续活动的有力助手。通过总结,让学生读完文章之后对其结构或者内容进行梳理,能让他们对文章内容有更全面的把握。
2.应用实践类活动应是通过描述、分析判断、内化等活动将所学语言运用输出的过程。应用实践类活动是深入文本,对信息进行再加工的深度理解活动。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识之后,建议围绕文章主题开展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一是描述与阐释的活动。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回答综合性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信息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同时关注原文使用的语言。例如,人教版四年级My home中寻找小猫这一语篇,可以先指导学生了解语篇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问题,引发思考,之后让学生抓住有价值的信息,设计思维导图,加深语篇内容的了解。二是分析与判断的活动。学生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尽量用所学语言来表达。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Food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食物分类和跨学科合理搭配食物的学习来判定、评价Bill一家的晚餐食物搭配是否科学并说明原因。三是内化与运用的活动。通过复述或者概要写作等方式,在消化语篇主要内容的同时,完成对语言的巩固和练习。有了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对文本的细节和主题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中的语言进行了巩固和练习。例如,新起点六年级上册Feelings Storytime故事内容过长,学生们通过表格对主人公情绪的梳理,可以简单地复述课文。
3.迁移创新类活动应在推理、论证、评价的活动中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超越语篇,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深层次、多角度辩证思维的活动[3]。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开展如推理与论证的活动,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找出原文中的细节信息来说明自己所作结论的合理性。又如,批判与评价的活动,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这些元素对主题意义的贡献,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或者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评价。结合这些活动,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Food第四课时为例,根据学生们自己设计的一日三餐,结合前期对食物搭配的学习,判断学生食物搭配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最后,可以开展想象与创新活动。在新的语境中,基于新学的知识和语言,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进行口头或者书面的语言输出。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Food第五课时通过创设不同情境如野营、生日聚会等制定自己的购物单并汇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要购买冰淇淋和可乐时,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判定食品搭配的合理性,以不健康为由予以拒绝,体现了“健康饮食”的主题意义。这一课时是单元综合复习和应用课,本课的教学定位是运用單元所学创造性地解决生活问题。总之,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对单元主题与学习目标整体设计由浅入深,从分课时文本出发,先理解,再分析,最后迁移运用,遵循这样的基本逻辑,循序渐进,让学生真正实现从理解到运用。
(三)“评”:开展精确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是课堂质量标准的需要,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调控教与学的行为,检测教与学的成效,确保教育教学目标落实的学习支架[4]。教学中,针对学生评价,要根据目标达成情况,用发现问题、给出反馈、做出调整的方法,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将教与学的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激励的功能,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效果。
1.选择式反应评价,包括选择题、判断正误、匹配题等。例如,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Food第二课时回答下列问题:What does Yaoyao like for dinner. A.Tomatoes and eggs. B. Meat and potatoes;What dose Yaoyaos father like?A.Tomatoes and eggs. B. Meat and potatoes.這样选择式的评价能够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听完文本阅读后的一个理解程度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调整下一步学习内容。
2.论述式评价,包括分析、推理、描述等。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dinner?此类问题衡量学生对于前期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到位从而实现以评促学。
3.表现型评价,其中包括口头表达、海报、小组汇报、合作完成表演等。运用自评、小组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总之,主题引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就是通过层级的英语学习活动评价了解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的活动任务,既能保证学生在完整语境中达成学习目标,又能保证学生围绕学习活动获取丰富多彩的的学习信息。因此,教、学、评一体化,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三者之间的统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毛霞.“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甘肃教育,2019(19):125-126.
[2]谢晓雅.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课堂评价的途径探索[J].英语学习,2021(09):22-26.
[3]卢诗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08):76-78.
[4]张益平.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中国文化故事教学探究——以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08):59-60.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