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文江的手艺人生

2024-03-31王一堡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红木湖州市木雕

王一堡

黄杨木雕成的花生粒粒饱满,老红木做的枣子油光锃亮,水牛骨搭建的《滕王阁》精妙绝伦,鸵鸟蛋壳上的《百福图》巧夺天工……如果你是第一次走进薛文江的工作室—隐镂轩,一定会为眼前各种精妙的手工摆件惊艳。

说是工作室,其实就是薛文江的家,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红丰新村。室内面积不大,里面的各类展品见证了这位老匠人40余年的手艺时光。1958年出生的薛文江是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也是湖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他喜欢雕刻,喜欢手工创作。

薛文江的家中保存着一张30多年前的报纸—1987年1月20日的《钱江晚报》。报纸的纸张早已泛黄,但上面刊登的他手工制作《火柴宝塔》的故事对他来讲仿佛就在昨日。

“这个宝塔的外形仿照‘湖州三绝之一的飞英塔,是我用了2.5万多根火柴梗搭建而成的。”薛文江说。这座造型别致的宝塔共有13层,高51厘米,底座直径26厘米,制作花费了他大半年时间。

爱好这种东西,就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吸引力,让人沉醉其中。20世纪80年代,火柴两分钱一盒,还要凭票购买。为了买到火柴,薛文江费了不少功夫。有了原材料,他白天上班,晚上就躲在房间里搭建,熬过不知多少个通宵。等到成品出来,前来观看的朋友都拍手叫绝。

其实,薛文江并非科班出身。他的父亲薛永林是一名手艺精湛的木匠,凭借一身好手艺曾出国教学授艺。童年时,薛文江喜欢画画,又常看见父亲锯木头、做家具,时间久了,他耳濡目染,也喜欢摆弄一些小物件。

宝塔的成功搭建给了薛文江极大的信心,接着,他把目光锁定在了木雕上。因为没有专门学过,他下班回家后就看书学习,自己摸索,渐渐掌握了雕刻技巧。

一天,湖州市的一位收藏者找到他家里,请他帮忙修一把太师椅。一看东西,父亲便让他把活儿推掉,但他偏偏把活儿接了下来。当天,薛文江向父亲请教,父亲告诉他,这门手艺没有经验可以照搬,全靠一双耳朵“听诊”,凭声音判断松动的部位。薛文江到新华书店翻遍了能找到的书,最终顺利地修好了太师椅。此后,薛文江擅长修木质家具的名声便传开了。

2004年,薛文江把爱好转为职业,白天修家具,晚上做木雕。日子虽然简单,他却很享受这种自在的时光。

在薛文江家中,小屋里一整面墙的艺术品整齐陈列,每一样都令人赞不绝口。细细观看不难发现,这些作品的原材料不尽相同:有的是老红木,有的是石头,有的是水牛骨,有的是河蚌壳……

“我早上去逛菜场,看到很多漂亮的河蚌壳被人扔掉,觉得很可惜,就每天去捡一些带回家,这才有了这件作品。”薛文江拿着一个用河蚌壳做成的花瓶对记者说。经过冲刷、磨洗、碎体、遴选、造型、黏合、固定、打磨等数十道工序,历时近半年,这个五彩花瓶才得以面世。后来,这件作品在2014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铜奖。另一件变废为宝的作品《滕王阁》是用水牛骨制作的,作品里共有门、窗134扇,其中有些还是可以活动的。这件匠心之作在第九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薛文江的作品正是如此。在这里,目光很难不被作品《螃蟹戏螺》吸引。螃蟹、田螺逼真到令人真假难辨,更令人叫绝的是,螃蟹的关节用了榫卯结构,还能灵活转动。两只螃蟹和五个田螺组成一幅惟妙惟肖、趣味十足的螃蟹戏螺图。“创作前我常常观察螃蟹的构造、外观、形态和习性。”薛文江说。作品取材老红木、黄杨木,运用浅浮雕和薄意的雕刻手法,让作品充满立体感。这组作品也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在湖州有这样的风俗,新人结婚时要在桌上摆着花生、枣子、菱角、甘蔗,寓示吉祥如意。那年,为了祝贺女儿结婚,薛文江创作了“如意组合”:黄杨木雕的花生,老红木做的枣子、菱角、荸荠和甘蔗,希望她婚姻幸福美满。女儿婚礼当天,这套真假难辨的仿生木雕让宾客称赞不已。

“我是看到哪儿做到哪儿。”薛文江说。看到什么材料,他就会想着能不能做成一件作品。选材、构思、画样、打胚、打磨、抛光……在每道工序里,他都倾注了匠心,用一双巧手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

20厘米高的小叶紫檀笔筒表面,精细地雕刻了《清明上河图》里的部分场景,画面繁而不乱、生动传神。笔筒内壁,刻有字体各异的“福”字100个。这件新作是薛文江和女儿薛步共同完成的,耗时近两年。

“你看这两个,能分出哪个是我做的,哪个是我女儿做的吗?”薛文江拿出一对小红木鼓凳放在手掌上,凳子里还有可转动的镂空的球。原来,在薛文江的影响下,女儿也爱上了木雕,读书时就开始接触雕刻。

薛文江目前有八位徒弟,女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不管外界如何,爸爸总能静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好,这是令我特别佩服的。”薛步现在是一名小学老师,空闲的时候也会拿起刻刀,最近她正在创作以动物为主题的木雕摆件。她说,雕刻让她能享受内心的平静,是生活中很好的一种调味剂。

一把刻刀传三代。还在读小学的外孙温驰彧是薛文江最小的徒弟。屋里有个盒子里放着他雕刻了一半的半成品,已经能看出大致模样了。“他现在年纪小,我给他准备了竹制的刻刀,让他先试着雕刻肥皂,培养他的兴趣和专注力。”薛文江说。他对外孙要求也很严格,规定他每周要用橡皮泥做一件小东西,周六要带过来“交作业”。

传统老手艺需要传承,只有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才能让其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自从被湖州市文苑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老师,薛文江也时常会带着雕刻作品走进校园,并手把手教孩子们在肥皂上雕刻,在他们心中种下非遗传承的种子。

“我希望能够将我的这门木雕手艺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这是薛文江的心声。他还打算做一个展厅,展出这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精品力作,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猜你喜欢

红木湖州市木雕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My family
文化与艺术的收藏——红木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木雕鱼
蓝木马和红木马
林业:《红木》国标修订红木种类或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