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生支出财政监督切实提升民生福祉
2024-03-31沈黎珂周文豪孙冬炎
●沈黎珂 周文豪 孙冬炎
2023 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面对严峻复杂形势要进一步加大财会监督力度, 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和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绩效管理, 切实保障民生。 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是民生支出的重点领域, 相关支出的合理合法与提质增效,离不开财政监督。加强对民生支出财政监督,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民生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是财政监督的至善目标所在。
近年来, 财政部门一再强调要把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 保工资、 保运转摆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 以严格的财政监督筑牢兜实基层“三保”。 这既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 从财政部公布的2023 年财政收支情况来看, 教育支出为41242 亿元,同比增长4.5%;卫生健康支出22393亿元,同比下降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883 亿元, 同比增长8.9%。教育、医疗、社保等三项民生支出总量为103518 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7.7%。 不难看出,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均得到财政的有力保障。 民生支出理应成为财政监督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财政部门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当下,加强财政监督,严格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 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依然是当前的重要命题。
一、 建立健全教育领域财政监督机制, 助力教育支出提质增效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 财政监督在提升教育支出效益和巩固成果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强财政监督,不仅要确保教育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更要着力于促进教育领域财政支出提质增效。
(一)强化教育领域全流程监管,提升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公平
针对当前教育领域财政监督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处罚机制不够完善,数据共享并未完全打通,没有形成统一信息系统平台的现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全流程掌握教育资金的使用状况,规范教育资金的使用途径和范围。 同时,通过强化教育支出的全流程监管,实现对教育项目的事前评估和事后审计,发现并修正潜在问题, 助力教育支出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监督促进教育支出纵向分层监管机制, 推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以及不同层级的教育公平。 当前,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仍有待优化,表现在教育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省、市、县三级教育投入分配不公,城乡地区教育经费不均衡。 财政监督要着力促进教育资金的合理配置,使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倾斜,推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以及不同层级间实现教育公平。
(二)推动教育领域财政监督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快构建现代财政监督体系
推动教育领域财政监督迈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科学划分财政监督的职责与权限,确保财政监督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财政部门要积极会同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 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财政支持的范围、对象、标准等内容。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法规的宣传和普及, 提高社会各界对财政监督的认识和理解。 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财政监督的精确性与效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 对教育支出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教育支出的精准安排。探索开展财政监督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同配合,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财会监督,形成多元化的监督格局。
二、 建立健全医疗领域财政监督机制, 助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近年来, 卫生健康支出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2019 年的6.98%,上升为2023 年的8.16%,充分体现出政府对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视。 当前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监督, 仍然面临着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监督方式有限、监督不够深入等诸多问题, 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监督手段和方式, 提高医疗卫生支出使用效益,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一)建立财政监督数字信息化平台, 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在信息化浪潮下,财政监督要积极对接数字化技术, 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财政监督手段与方式的数字化,有效提升财政监督效能,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提质增效,提高医疗卫生支出的有效性,减少公共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地方政府要加快建设数字化卫生监督系统,落实信息智能化的建设要求。财政监督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利于财政监督方式的数字化转变,使财政监督朝向数字化、 信息化与高效化发展。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冗杂庞大的医疗卫生支出数据进行筛选、归类、合并等,从海量信息中精准高效地选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进一步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年度数据的分析,实时展现医疗卫生资金的整体情况,为财政监督检查提供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持,为决策提供线索参考,以大数据助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数字化卫生监督系统, 相关部门可以采取静态分析和动态预警相结合的监督手段,实现实时监督和及时处理的有效衔接,提升财政监督效能,促进医疗卫生资金的合理运用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多方协同监督体系,全面保障医疗卫生领域重大决策落实
医疗卫生是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但是仍存在预算制定不透明、采购程序不规范、资产管理缺乏监督等问题。 要建立健全以财政监督为主、多方协同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监督主体的优势,拓展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更好保障公众利益。 财政部门应主动打破信息壁垒,畅通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信息传递渠道,提升关联信息共享力度,强化内部监管合力,推进标准化监督建设,强化财政监督主体间的横向协同。 财政部门要发挥统筹全局作用,与其他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督协作机制,明确各自的监督对象、范围与程序,加强财政监督与审计监督、 司法监督、纪检监督、卫生监督、统计监督等监督主体的协同联动, 形成多方监督合力,实现各种监督力量的优势互补。以标准化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 利用云平台、区块链等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化部门间数据交叉比对,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支出合理合法、提质增效。
三、强化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监督体系,助力社保体系高效运转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排名第二, 仅次于教育支出。2023 年, 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883 亿元,同比增长8.9%。 加强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财政监督, 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公平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
(一)统筹财政资源,释放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潜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实施财政监督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财政资源的有效统筹是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财政监督的重要支撑。 要统筹各方财政资源,充分挖掘各种财政资源潜力, 促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提质增效, 推动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整体发展。 财政部门应持续加大跨部门合作力度, 进一步强化财政资源统筹, 充分挖掘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潜力。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政策协调平台, 促进不同政府部门间协同合作。 结合应用数据分析和现代信息技术, 对社保资金流动和项目效益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民生资金支出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全面保障民生政策落地增效。
(二)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保障社保资金的公平分配,实现社保资金保值增值
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进行财政监督,不能仅依靠财政部门,还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涵盖政府内部的审计与监控,以及媒体、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外部监督,有效防止社会保障专项资金被滥用或挤占,推动实现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的公平分配。 在财政监督的保驾护航之下,辅之以市场监督机制和社会力量,规范市场竞争机制与利益机制,加大社会及个人在获得社会保障和就业待遇上的投入。 在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中发挥多元化保障机制优势,通过竞标等形式选择投资经营机构, 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与增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不同的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机制在追求效率方面的缺陷,促进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高效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