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理念下饲料企业与高校多元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03-30杨洪涛

中国饲料 2024年4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实训

公 蕊,杨洪涛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 262700)

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大学生缺乏岗位经验,无法充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不利于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李程云,2021)。为培养出符合饲料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需要秉持协同理念,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充分对接饲料企业的用人需求,在理论知识讲授之余提高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的课时占比,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技能水平,为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1.1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即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高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反馈信息实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大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企业工作,这种市场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张苏倩,2023)。对企业而言,能借助高校的教育资源、教学场所、师资力量定向培养人才,最大程度地节省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最终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饲料企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畜牧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背景下,饲料企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人才短缺问题在饲料企业较为常见,一方面体现为从业人员学历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体现为缺少对高素质饲料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因此,需要借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缓解人才供求间的矛盾。

1.2 产教融合 如果说校企合作实现了高校与企业利益、目标的一致性,那么产教融合则是以学校本身为出发点,借助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的优势创办专业产业,最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把学校创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经营为一体的综合实体(谢晶晶,2023)。产教融合最早兴于职业教育,但鉴于其良好的效果,该人才培养模式迅速在高校中普及。而不同高校的专业特点、办学情况存在差异,所以产教融合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对开设有农学类专业的高校而言,要充分认识饲料企业对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的带动作用,所以可考虑兴办饲料企业,通过教学与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设条件,确保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2 饲料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劣势

2.1 优势

2.1.1 降低饲料企业的用人成本 校企协同育人面向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饲料企业可以根据用工需求提前做好规划,并与高校做好信息沟通,前瞻性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这种定向培养方式既可以为饲料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又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黄小燕,2023)。尤其是在用人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饲料企业独立招聘和培养人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旦后续出现人才流失问题,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校企协同育人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实习实训或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饲料企业就业,帮助饲料企业节省招聘、培训方面的用人成本。并且校企双方存在协议用工方面的合同保障,饲料企业在向高校投入实质资源的前提下无需担心大学生跳槽离职问题,有效满足饲料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2.1.2 为饲料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刘洋,2023)。校企协同育人为定向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解决了饲料企业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在具体合作中,饲料企业与高校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基于实际需求来探索多元合作,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如高校拥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在知识技能传授和教学实践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而饲料企业则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能为高校提供大量的实习、就业岗位。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是对各自优势资源的充分整合,这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为饲料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2.2 劣势

2.2.1 校企双方目标不一致,合作难度大 饲料企业亟需实用型的复合人才,但高校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往往秉持“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虽然更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但缺少专精尖的教育,缺少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找到符合专业的岗位。究其原因,还在于校企双方目标不一致,饲料企业为了正常运营和发展,往往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或非营利机构,主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一旦校企双方无法统一目标,合作难度可想而知(林俊,2023)。另外,部分高校还依旧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在校企合作中,完全将实习实训的任务交由饲料企业负责。大学生不具备技能和实践能力时难以适应饲料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变相加重了饲料企业的负担,与饲料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不一致,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最终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对饲料企业而言,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和人力成本投入,往往将顶岗实习或刚入职的学生安排在基础岗位,这些岗位对技术要求低,并且从事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也违背了高校对协同育人的期望。

2.2.2 校企生三方信息不对称,难以保证合作质量 从校企协同育人的现实情况看,“校热企冷”的问题较为常见,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该问题的关键因素。以校企合作为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在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情况下,校企生三方无法做到有效交流,最终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保证合作质量(胡满满,2019)。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实习实训往往是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学生数量较多,饲料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所以难以对每位学生的个人能力或实践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一旦评价工作失去公平性,便会让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对饲料企业产生抵触心理,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出现“能者走、庸者留”的情况,不利于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信息不对称,高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也容易处于劣势。优秀饲料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为确保人才符合要求,需要多渠道招聘,即便人才入职后也会开展统一的新员工培训,因此,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而相对规模较小的饲料企业,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旺盛,特别是在销售季,亟需大量员工来打开市场,提高产品销量。后者所能提供的实习实训岗位更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性较高,所以容易促成校企合作。但如果学生的实习实训只是从事简单、重复甚至高负荷的工作,就难以起到锻炼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作用,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这种校企合作难以长久。

3 协同理念下饲料企业与高校多元合作人才培养路径

3.1 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方式,开发饲料企业教育资源 基于协同理念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方式,需要校企双方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践行“理论+ 技能+ 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以订单培养、专家入驻、产学研结合、企业文化引导、企业顾问帮扶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制定灵活性更强、形式更多的人才培养方案,尽可能地向企业输送复合型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吴娜,2022)。为此,高校要根据饲料企业提出的岗位需求,对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实践机会,确保学生在岗位实践中获得较高的专业能力,在进入饲料企业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校要充分挖掘饲料企业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实习实训前,饲料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明确的技能要求和岗位职责,通过定性定量相互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尽力达到要求,从而做到人才定向培养。或者采用订单式合作模式开办订单班教学,聘请饲料企业技术人员入校授课,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造条件,并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切实保障企业权益,提高饲料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饲料企业普遍存在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但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饲料企业依旧表现冷淡。究其原因,还在于饲料企业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为打消饲料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顾虑,需要切实保障饲料企业的权益。首先,以合同形式规定校企双方的权责利,统一双方的意见和目标,确保校企双方能达成初步共识,这是提高校企合作成功率的重要条件。然后,饲料企业要主动向高校提出要求,并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生产需求出发,协助高校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应环保要求,诸多饲料企业正处于绿色环保生产体系转型的关键期,势必会将更多的资源向绿色饲料产品研发方向倾斜,并逐渐淘汰落后产能。基于此,饲料企业可以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指导高校开设相应课程,如环境保护、绿色饲料添加剂和污染治理等,为培养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商环境,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开通了线上营销渠道,力求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而市场营销向线上转型需要与之对应的电商人才。饲料企业可借助校企协同育人,帮助高校完善教学体系,从而针对性地培养“电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又可以满足饲料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真正达到双方共赢的效果(石锐和金鑫,2023)。

3.3 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大学生到饲料企业中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校企合作的关注重点(石俊华和李洪渠,222)。饲料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需要双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利用饲料企业现有的产业基地来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训岗位,使学生对饲料生产、经营有更直观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后只能接触简单、重复性的岗位,为此,校企协同育人要针对这一问题作出适当调整。如饲料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具体表现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实训岗位,其中包括饲料企业的核心岗位和关键领域,使其得到充分锻炼,对实习实训表现优异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饲料企业的核心岗位,保障学生的薪酬待遇,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习实训的积极性。同时,要向学生说明实习实训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对不愿到饲料企业中实习实训的学生,由学校向饲料企业说明情况,避免学生产生职业倦怠或负面情绪,影响校企双方的后续合作。

3.4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发挥饲料企业与高校的主体作用 校企双方的多元化合作使饲料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而人才供求对接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能满足饲料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为排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饲料企业与高校要加大协作力度,在明确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饲料企业与高校的主体作用(郑帅,2022)。一方面,饲料企业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除了日常学习外,还要设置专门的实习实训项目,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饲料企业还要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竞聘的方式在学生群体中筛选高质量人才。具体可将评估结果反馈给高校和学生个人,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而高校要根据饲料企业的评估结果调整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符合饲料企业的实际需求,保证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饲料企业与高校的协同育人是一项长期工作,随着合作的多元化发展,势必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为积极推动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协同育人的最佳模式,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质量,从而优化人才培养路径。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实训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