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庸常之中 微芒不朽

2024-03-30殷贤华

共产党员(辽宁) 2024年2期
关键词:荷包蛋小人书文学社

文/殷贤华

我出生于20 世纪70 年代的偏僻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虽然养了好几只老母鸡,但母亲会把那些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以换来我们三兄妹的学费。那些老母鸡和鸡蛋,就是我们求学的全部希望。父母是从来不舍得吃鸡蛋的,我们三兄妹也只有每年过生日时才能吃上一个荷包蛋。每一次吃荷包蛋,我总是慢慢享受,把它一层一层剥开,一片一片细嚼慢咽,舍不得很快吃掉,一个蛋能吃上一两个小时。那时候的最大梦想就是家里能煮上一锅荷包蛋,想吃多少吃多少,一次管个饱。荷包蛋的味道不只长在了胃里,也留在了心里,一生无法离弃。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早餐吃荷包蛋的习惯。

我8 岁开始上学,很快就迷上了看小人书。镇上的书店里,小人书最便宜的五分钱一本,最贵的也不超过三角钱。可是家里穷得连学费都要东挪西借,怎么可能有钱给我买小人书?我想看小人书,只有三个办法:跟老师、同学和亲戚借;攒下一分钱就可以到镇上图书借阅室看一整天;自己捡废品卖,挣了钱就去买书。《西游记》 《三国演义》《阿凡提的故事》 ……童年时代,在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我如痴如醉地阅读着,仿佛忘记了饥饿,仿佛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孙悟空、刘备、阿凡提等书中人常常走进我的梦中,令我回味无穷。小人书看多了,最大的收获是作文写得好。从小学三年级起,我的作文就常被语文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读。这让我产生了一定的成就感,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阅读和写作文都更起劲了。

1982 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养鸡经验丰富的父母把自家的斑竹林围起来,贷款建了个简易养鸡场。通过畜牧站技术员的指导,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家里不仅还清了贷款,还买了黑白电视机,我们三兄妹的学费也不用愁了。我想吃一锅荷包蛋的梦想,终于在1983 年我上初一时变成了现实。初中的语文老师刚开始因为对我不了解,还问我作文是不是从什么报刊上抄来的。解释清楚后,我反过来问他:“哪里可以读到报刊?”此前,除了小人书,我还没见过任何报刊。得知学校阅览室里有报刊,还可以投稿,那里很快便成为我一有时间就流连的地方。那时候学校订的报刊也很少,印象里只有《作文通讯》 《重庆农村报》《教育周报》 等几种。这些报刊上都刊登了投稿地址,我便把自己的作文用稿纸整整齐齐誊写好,贴上邮票寄了出去。然后就是等待,漫长的等待!我梦想着自己的作品能变成铅字,梦想着能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大家。可是,一封又一封投稿信寄出去了,却始终没有任何回音。我很沮丧,语文老师安慰我说:“发表作品不容易,慢慢来,贵在坚持。”他也总在班上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念,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终于,1985 年4月,我的作文 《论学风》 在 《教育周报》 副刊发表,收到样报1份和稿费1.2 元。这份样报我保存了很多年,可惜在一次搬家中遗失了。

1987 年,我考进县城里的师范学校,正式跳出“农门”,成为一名国家包分配的“准小学教师”。对当时的我来说,县城简直就是一处文学的热土。新华书店、图书馆、零售书摊上,各种期刊和图书琳琅满目。县文化馆、矿务局、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都办有刊物,能够刊发文艺作品。我们师范学校以及县里的几所中学都有文学社,有自己的油印文学刊物,文学社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很多。我开始了如饥似渴的阅读之旅,并马上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后来陆续担任过文学社副主编、主编。读师范的3年,我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作品12 篇,在地方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作品130 余篇。

1990 年9 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学校位置非常偏僻,坐落在一座孤零零的山上,由一个寺庙改建而成,用水都要到山下去挑。宿舍条件也很艰苦,几个教师一起住大通铺。与此同时,我的同学有的被分配到区里的中学、小学工作,有的去了县城里的学校任教,有的转行当了公务员。那些日子,我感到很失落。因为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偶尔还会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发生点儿小矛盾,心情更是雪上加霜。幸好,还有书籍和文学。我常常挑灯夜读,并坚持文学创作,把自己的苦闷和彷徨诉诸文字中,变成一篇篇投递而出的稿件。每每收到编辑老师的退稿信,我总是一字一句研读,还会给编辑老师回信,表达感激之情和自己在创作上的一些想法。随着文章陆陆续续发表,我也振奋了起来。

那时候,报刊是很有阅读市场的,文章能发表也是非常令人艳羡的事。我发表的文章总是被同事们争相传看,还会收到一些读者来信。我一一回信,有时候手都写酸了,但感觉很快乐、很充实。书信来往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细腻、更朴实,也更抵达内心。“爬格子”不仅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收获,还有每月不低于500 元的稿费。要知道,当时我每个月的工资也才300 多元。于是,我走上了“稿费过生活,工资资助弟弟妹妹读书,奖金孝敬父母”的温馨阳光路,我的尊严和自信也一点点重新建立起来。不管路在何方,总得走一条有希望的路,总得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的人生,该是多么空虚寂寞和暗淡无光啊!

此后,我的工作几经变化,在中学工作过,也在报社工作过。那几年,平均每年要公开发表文章40 余篇。2007 年,我光荣地成为荣昌县作家协会会员。2011 年,又成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这个时候,我的文学创作达到高峰,每年公开发表作品100 篇以上。2016 年,我的第一部作品集 《天壤之别》 被重庆市作家协会列为重点扶持项目公开出版,并在全国发行。2021 年,我正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光阴如电,不知不觉,我坚持写作已经40 年,累计发表作品3300 余篇,并有幸成为一些刊物的签约作家,也得了一些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我多年来坚持不懈的阅读和写作,也得益于我对美好生活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和现实向往。棱角被磨平了,或许可以再长;梦想被打破了,或许可以再圆。阅读和文学宛然是一道光,给我带来了自信和尊严,也推动了我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庸常之中,微芒不朽。

猜你喜欢

荷包蛋小人书文学社
[文学社巡礼]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默深文学社
想起“小人书”
小人书里的大干世界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荷包蛋面
煎鸡蛋
煎荷包蛋
芍药
二月文学社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