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广播电台如何做好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2024-03-29黄丽颖

传播力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受众融合

◎黄丽颖

(前郭县融媒体中心,吉林 松原 138000)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新媒体信息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播电台作为媒体行业中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媒体,应当发挥引领者、引路人的作用,做到推陈出新,紧跟时代步伐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应对挑战。但目前来看,传统广播电台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充分了解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战略,提出合理策略有效应对当前形势,打造更好的媒体环境,实现创新和稳定发展。

一、新媒体对传统广播电台的影响

(一)收听渠道发生改变

在互联网环境下,相关技术的变革让广播电视收听渠道发生了改变,从以往单一的收音机收听、手机系统收听转变为网络渠道收听、手机APP 收听、车载收听等,听众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内容,这对于传统广播电台来说无疑是一种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品牌节目进行宣传,如音乐点播节目,既能发挥电台的优势,又能增强互动性。但相比之下,新媒体环境下可供收听的软件类型也更加丰富,这无疑为传统广播电台带来了挑战。

(二)思考角度倾向市场

传统广播电台传播过程中注重内容和传播方式,对于用户体验感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若在新媒体环境下仍忽视与受众的互动,则会逐渐失去部分听众。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电台也逐渐意识到市场变化,强调关注用户感受,立足于用户的喜好和角度,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注重打造节目产品

受新媒体的影响,传播广播电台不再单纯地使用半导体收音机传播信息,而是实现了网络、IPTV、APP 等多渠道覆盖,强调打造更加丰富的节目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与互联网联合,依托相关技术扩大广播节目的优势,同时借助点播模式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

(四)坚持个性化、真实性、亲和力

广播电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应做到始终秉持真实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增强互动性、提升亲和力,适当展现个性化发展。首先,广播电台运营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身的权威性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因此务必注重真实性,保证内容翔实精准,发布信息及时,增强用户黏性。其次,个性化是新媒体背景下必须坚持的态度,广播电台的相关工作需要做到推陈出新,表现节目的个性特征,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后,亲和力强调注重听众的情绪,相较于其他媒体,广播电台只能通过声音来传播讯息,需要表现出主持人的亲和力,同时编辑需要将内容进行提炼和简练化处理,这也是展现广播电台亲和力的表现。

二、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丰富内容形式,注重“内容为王”

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广播电台收听方式也在持续变化,注重与听众的互动交流和内容反馈。在节目设计方面也更加注重碎片化和趣味性,从而有效提升受众的关注度。相较于新媒体,广播电台在信息传播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务必秉持“内容为王”这一原则,并将其作为切入点突破以往限制,弥补固有的劣势,对节目制作形式、内容等进行全面创新,有助于广播电台节目的持续性传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从广播电台节目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常见的音乐、经济、法律等节目类型外,在新媒体环境下还不断增加互动式广播节目,如目前新媒体比较常见的视频直播模式。传统广播节目属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新媒体广播模式下可通过适当的网络视频直播形式,展示主播的直播情况,这种新形式也能成为一大亮点。

依托互联网发展模式,现如今的“网红”在互联网上已经十分常见,而在广播电台中这一形象却不多见,在形式创新方面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造具有“电台网红”标签的主播,能够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形成互动发展的模式。这一形式能够有效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放大电台主播特点。同时,视频直播形式也能帮助广播电台增强户外活动的宣传效果。而传统电视节目则普遍以录播的形式进行,也可采用直播形式突破时空限制,让受众真实地感受现场环境。以宝鸡市广播电台为例,在举办“听众林”活动中,倡导全民植树,并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直播,突破地域属性,进一步提升扩大了节目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1]。

除了节目形式外,内容上的创新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在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务必秉持广播电台节目发展的初心,及时向受众传达真实可靠的信息,在发挥自身权威性的同时对节目内容进行深度延展,务必展现内容深度,坚持“内容为王”才能提高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例如,广播电台在报道新闻类资讯时,渠道、用户流量会比一些新媒体平台少,但可应用广播电台新闻报道人员的专业性来对相关资讯进行深入、专业的分析,给予受众独到的见解,以此作为吸引受众的方式,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成果。

(二)利用新媒体发展优势,增强广播电台的互动性

1.贴近社会生活实现互动

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应当以受众为基础,关注民生,深度贴近社会生活。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具有更强的交互性,能够实现与受众的实时互动,从而根据受众感受进行节目调整。因此,在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融合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改变现有传播环境,助力传统广播电台转型。在实际落实中可适当提高民生节目播出比例,例如,某广播电台在与新媒体融合初期便开始走上新媒体发展道路,开设民生直播节目,聘请当地各类企业家参与节目,通过多个平台搜集受众的声音,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除了企业家外,还与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联系,定期进行现场连线,深度了解民生问题,共同分析解决方案。此外,该节目还会定期跟踪走访,反映群众需求,接受群众批评,积极整改。在这种贴近社会生活的互动中,大部分问题都会通过现场连线得到解决,一些代表性较强的问题也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这种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融合后所生出的互动形式能够给予受众更多的亲切感。

在广播电台开展贴近实际生活的活动中,还应注意民生节目的丰富性,保证内容策划的科学合理,同时具备一定舆论引导的效果,形成媒体号召力,在为受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更多关于社会效益方面的思考[2]。例如,安徽省池州广播电台开设了一档《市民主播》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以市民的视角进行拍摄,内容紧密贴合民生、城市经济发展等关键词,并通过邮箱传递到节目组,经过审核后选择画面清晰、叙述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播放。这种互动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并将一些市民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带到平台中,从多个角度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为受众排忧解难。

2.提供点播服务,增强互动性

现有的广播电台节目的主题侧重点、频率均存在差异,主要可分为新闻、文艺和社教这几类,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受众能够根据喜好自主选择频段,收听对应的广播节目。在新媒体背景下,电台广播听众能够通过各类APP 收听广播,如喜马拉雅、蜻蜓FM、凤凰FM 等。在节目内容设计时可通过直播广播点播的方式吸引受众,并适当引导受众与主播进行后台交流,设置打分系统,从而了解受众喜爱的节目类型,再进行节目调整。

3.建设广播电台新视觉

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电台广播更加注重受众的感受,并致力于建立沟通反馈渠道和宣传渠道,在进行电台广播节目推广时难免会存在实施难度大、周期长的问题。因此,可通过建设广播新视觉的方式加强线下交流,为主持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参与到群众活动中,适当利用线下活动提升节目宣传效果,全方位展示声音。同时,还应通过其他线上平台对广播话题进行延伸推广,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保证活动的多元化,建设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新视觉。

(三)加强内部人员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对于广播电台主持人的包容性更强,同时要求也会更高,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更是制造者、传递者。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务必注重这一变化,并从播音员队伍的角度加强建设。为了让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收获更多的听众,为节目做好宣传,利用自身人格魅力提高受众对节目的认可度,需要打造具有特点的主持风格,提升辨识度、扩大影响力[3]。首先,需要对主持人的特点进行定位,将节目与主持风格相结合,打响知名度。其次,声音的个性化塑造也是必不可少的,目的在于让受众在线上、线下活动中听到主持人的声音后能够立即想起节目,广播电台应根据主持人的定位为其提供平台,实现双向进步。最后,赋予主持人一定的制作权限,根据实际经验和用户反馈对节目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既能展现个性特色,又能满足受众需求。

(四)更新思想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的融合需要做到“守正创新”,既要秉持职业规范,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端正思想态度,又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创新需求,为节目的后续执行工作奠定基础[4]。首先,需要注重新闻深度,明确政治立场,将获取到的权威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编辑与公布,既要保证新闻深度,又要根据社会环境适当进行舆论引导。例如,针对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等相对敏感的话题进行讨论时,需要保证广播电台新闻传播人员保持理性,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规进行科学引导。

增强以受众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将用户评价、打分等情况作为节目综合考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在传统的广播电台节目中,更加注重资讯的传达而忽视受众实际的信息获取需求,经常出现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情况,这种环境下难免导致收视率低下,制约媒体发展。因此,需要从受众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其喜好更加倾向于新媒体的原因。综合来看,新媒体发展速度快的原因在于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内容输出与制作普遍来源于实际。因此,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融合时应以受众为中心,不能简单地将这一模式理解为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而是要真正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提高电台节目制作水平,实现理性化的深度融合。

(五)借助新媒体优势,打造自身品牌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台发展中所展现的与新媒体融合的部分相对较浅,普遍为基础性地开设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更加倾向于形式上的融合,而非本质上的融合。以某市广播电台为例,在实际运营管理中积极建设节目品牌,并通过多渠道的推广,逐渐向新媒体方向过渡,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对接上下游产业链。同时,还注重与用户智能终端相连,提高受众的参与度[5]。例如,河南广播电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客户端,能够直接利用手机同步广播频率、主播节目等,同时还在其中设立短视频和直播模块,实现快速检索,为受众提供专用渠道。

(六)优化新闻采编流程

1.加强协作保证信息质量

加强广播电台与新媒体的融合,还应从采编角度入手。由于新媒体的主体是社会受众,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与主流相悖的声音。在融合过程中为保证传达最真实、最具时效性的信息,新闻采编工作务必保证采访与编辑之间的深度交流沟通,避免信息不对称。在进行新旧媒体融合过渡阶段,需相互协作寻找热点信息,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坚持新旧媒体融合中的信息真实性原则,做到精益求精。在新闻质量方面,需要从现实生活角度入手,剖析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优势,紧密贴合受众。在质量方面应保证内容丰满、文笔流畅,利用最精炼简洁的语言传达准确的信息,规避当前新媒体中常见的错误问题。

2.做好筛选和呈现工作

新闻采编的筛选与呈现能够反映出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融合的具体表现情况。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信息的筛选强调资源挖掘深度、广度、组合及运用等,再将其串联并呈现出来。总的来说,要求采编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科学剖析各类社会现象,让呈现的信息更加立体、有深度,做到有针对性地理解和筛选,便于受众更好地接收信息。在进行新闻采编筛选与呈现时,应站在受众的视角看待问题,根据现场事件的发展进度,进行信息的动态化补充,最终将完整的链条展现给受众,这也是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从不同维度认识、了解资讯。传统背景下的采编人员需要从既有的思维中剥离,尝试从新媒体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升传播内容的张力。

三、结语

综合来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广播电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广播电台为了适应这一环境,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新媒体,广播电台仍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以传统广播电台如何做好与新媒体融合为题展开论述,总结分析当前新媒体对传统广播电台的影响,针对现阶段广播电台存在的问题,提出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内容为王”理念,对现有节目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分析融媒体发展优势,逐步增强广播电台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构建联系和沟通渠道,给予受众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不断加强内部人员建设。新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台员工务必要更新思想,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借助新媒体优势完善广播电台经营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