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与发展
2024-03-29许志国王文轩
许志国 王文轩
摘要:供水是社会公共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企业生产、群众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供水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很多地区开始建设供水系统,希望能够满足城乡供水一体化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城乡供水一体化进行简要分析,而后结合鄄城县的实际情况分析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探索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完善供水管护与监管措施、制定并应用合适的水费计收方法等,希望能够提高鄄城县供水服务质量。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发展
近年来,出于对水资源的保护、解决城乡供水差距等方面的需求,各地区积极设计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改善农村的供水情况,保证水资源质量,提高百姓的用水安全;同时,还能够协调好城乡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百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价值,成立专门的项目组,高效且合理地开展工程建设,切实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1 简述城乡供水一体化
所谓城乡供水一体化,就是将城市中的供水管网延伸到乡镇,完善供水系统,使城乡可以共享水资源,实现合理的联网供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使城乡居民都能够使用优质水源,并且提高用水安全。在划分一体化供水系统的服务区域时,重点考虑本地水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城乡空间结构特点,并且需要考虑周围是否有大型跨流域工程,或者未来有建设此类工程的可能性,同时需要分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管理以及工程运行的可操作性,只有保证这些,才能发挥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积极作用。此外,该工程是城乡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有利于落实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能够提高城乡饮用水的安全性,进而为人体健康提供基本保障[1]。
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中,为了保证其发展,需要相关部门了解城乡水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整合,以便实现科学、有效地统筹兼顾。其一,需要工作人员了解本地的情况,做好分析,合理利用现有的供水工程,对其实施统一且规范化的管理,为城乡居民提供充足、安全、可靠的日常用水,提升供水服务质量。其二,需要工作人员了解城乡供水一体化中潜藏的问题,包括用水费的计收方法、水质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强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效果,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并且与本地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明确管理责任,以便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服务水平。
2 鄄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
通过整理鄄城县的户籍信息表明,鄄城县常住人口的城镇化比例达到50%以上,城区的自来水普遍是地下水;自来水公司的井眼分为浅井和深井,且均为水井直供。城区的供水系统主要满足部分企业生产以及生活用水、老城区居民的日常用水。与此同时,鄄城县在政策、政府以及资金的共同支持下,农村的供水工程发展速度较快,为居民提供安全水资源;目前,有2处地表水工程,4处深井除氟工程,解决不同地区居民的用水问题。接受集中供水的农村居民比例达到了100%,并且达到供水到户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达到99%,供水人口所占比例同样达到100%。
鄄城县主要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这是因为该地区与黄河相邻,有着丰富的地下水,但是由于使用的是比较浅层的水源,大多数比较苦咸,水质不高,而深处的地下水中有着较高的含氟量,故而从水质层面来说,该地区也属于缺水区。对水井中的水质进行抽样调查,含氟量达到2.0 mg/L,其他方面的指标与饮用水标准相符,因此,要想使用深處的地下水成为饮用水,需要使用降氟设备处理,这样会增加供水工程的成本。而在现实中,多数的集中供水工程没有使用合适的降氟设备,导致居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鄄城县农村的供水系统水质监测以及检验工作还比较薄弱,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定期检测水质是否符合标准,增加居民用水风险。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承受水质检测费用的能力不足。农村供水系统每年检测水质的费用大约为1 000元,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检测,难以承担这部分费用[2]。可见,经费不足影响农村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对这方面加以解决。其二,原水水质很好。有的农村使用的原水水质相对较好,居民长期使用这样的水,忽视水质检测。供水水源主要来自山泉水、深层地下水等,此类的水源水质稍好一些,居民认为不需要检测其水质,不需要浪费钱财,且经过处理的水容易出现一种氯气的味道,影响饮用水的“口感”。
此外,在鄄城县还存在水价不合理的情况。农村供水系统目前还没有全部按照“农业生产用电”的标准来收取电费,导致供水的成本增加;系统中使用的管网存在老化现象,但修复工作不及时,导致实际供水量与设计标准存在区别,影响供水系统的服务质量,此时按照成本制定和收取水费的难度较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缺少协调性,对于社会效益的重视度过高,水费偏低,导致投入高收入低,影响水厂的效益,增加财政部门的负担。也有的农村会以集体的方式承担水费,一旦集体经济不理想,就会影响供水系统的维修维护,导致系统难以正常运行;对于缺少合理性、规范性的水费定价,没有将供水系统的大修和折旧费用纳入成本中,那么,水费只能维持基本的生产需求,使用的设备难以及时维修维护、更新换代的需求,容易出现停水、断水等问题,甚至导致供水系统被闲置。
3 鄄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措施
3.1 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
首先,对于鄄城县现有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行合理扩建,以便解决地表水用水量不足的问题,保证农村居民可以正常用水。如,政府部门与山东天源水务集团合作,扩建净水厂,提升每天的净水量,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水量。
其次,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资金保障。政府部门会为工程提供资金,但这部分资金通常只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部分需求,如果完全依靠国家拨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速度会比较缓慢,居民以及企业用水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国家拨付资金的同时,还需要鄄城县政府部门拓展资金获取渠道,加快工程建设。社会资本的商业性融资是解决大量资金的重要渠道,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又能够解决工程建设的资金缺口,便于及时更换设备、维护管网、扩大供水覆盖面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公益性投资、居民集资等方式解决一部分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争取早日解决城乡供水一体化相关问题,提升供水服务水平。
3.2 完善供水管护与监管措施
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系统实施管护和监管工作时,需要注意制度的合理性,为管护和监管的顺利实施、质量提供基本保障,从而提升供水系统的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及企业的用水需求,并且提高用水的安全性。
首先,实施标准化管理。根据提高农村用水安全的相关要求,确定供水系统管护主体,使其能够得到专业的维护、维修。对于水厂和供水环节使用的设备运行标准需要加以明确、统一,拓展供水服务范围,将散户也纳入服务体系中,逐渐形成权责明确且清晰、管理科学、政府和企业分开的管理结构。在确定产权时,可以参考出资人的意愿或者“谁投资谁所有”来确定产权,明确其所有权以及使用权之后做好登记并提供证书[3]。
其次,明确供水单位需要承担的责任。作为供水单位,在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优化供水服务,保证正常为用户供水。在供水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管护责任,组织专人落实系统正常运行的管理、巡查水源情况、维修维护系统中的设备、检测水质等工作,确保供水量以及水质既满足用户的需求,又与国家相关标准相符。同时,针对用户的咨询以及投诉等工作建立科学的制度,保证恢复的及时性,迅速且高质量地处理好供水期间的相关问题;针对供水安全制定应急方案,做好准备工作。此外,供水单位还需要接受卫生健康、供水行政管理等部门的监管,最大限度上保证可以长期、稳定且安全地为用户提供供水服务。
3.3 制定并应用合适的水费计收方法
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中,需要制定并应用合适的水费计收方法,保证供水单位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也能够保证设备及时得到维修、更换等,从而保证供水质量。在制定水价时,可以将“补偿成本,公平负担”作为主要原则,同时随着社会发展时供水成本变化、用户承担水费的能力等及时作出调整,因时因地地制定水费计收方法[4]。其一,对于供水系统实际使用比较频繁、用水量计量设备比较完善的地区,可以采取单一制水价的方式确定水价;这样的地区还可以实行阶梯式水价。其二,对于用水量计量设备比较完善,但供水系统实际使用率不高的地区,可以采取两部制水价。具体需要根据供水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需要的成本、供水系统运行的成本以及用户承担水费的能力等条件,参考类似的标准,结合本地的情况,对成本进行核算,并且组织水价听证会,以便以合理的方式确定水价。此外,已经形成规模的水厂按照政府部门制定的水价收费,农村日常生活用水则需要参考发展改革部门的相关文件和要求,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明确水价。
对于水费的收缴,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制度,如果用户存在特殊困难情况,入户水表的安装、水费则需要政府部门通过补贴等方式承担,使用户可以正常用水。根据鄄城县的相关文件要求,针对农村用水的收费主要是补偿供水系统的成本,原则上是按照到户的水价收取费用,且价格一般不会超出2.5元/m3。此外,水价要保证公开透明,保护好供水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3.4 优化水质监测工作
鄄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中,需要重视水质检测工作,保证该项工作质量。这是因为水质检测与用户的日常用水安全关系密切。在水质检测的实践中,需要本地的管理部门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从整体上做好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细化,将“全面覆盖”作为水质检测的基本原则,从而提升供水效果。
首先,按照相关规定检测水质。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以及CJ/T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等文件检测水質,在检测实验室中准备好相应的设备,严格按照检测标准执行,保证整个操作流程合格;根据供水规模、水质检测项目等确定供水管网末梢水、出厂时的水以及水源处的水检测频率;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检测,并且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5]。其次,对水质处理使用的设备进行完善。结合供水系统的规模、原水的实际情况、供水区域内的人口部分情况等选择处理设备,以便发挥出处理工艺的作用,保证原水处理质量。如果供水系统每天的供水量没有超过
5 000 m3,可以直接使用一体化设备;如果使用的是传统的供水工艺,也需要在供水系统的进厂和出厂设置流量计、压力表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装信息化设备。最后,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处理用水。以二氧化氯、氯作为水消毒的首选消毒剂,即:pH最高为8时,可以使用氯进行消毒;水源被污染或者pH大于8时,消毒时更适合使用二氧化氯。氯与水的基础时间需要控制好,一般在水出厂时不能低于0.5 h;使用消毒剂之后,出厂水中含有的游离氯不能超过
0.3 mg/L。
3.5 科学监督供水服务
对水的质量进行监管时,需要对相关的监管标准、制度加以完善,如明确水压及水质合格率、相关部门的检测责任等,并且将监测的各项指标细化为管网水和出厂水的水质监测内容、监测频率等,提高监测指标的科学性,并保证检测的全面性,建立合适的体系,及时将监测的信息公示给大众,以便提升监督管理效果,确保饮用水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
此外,监管供水系统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维护,对供水单位的服务实施监督,完善服务标准,避免行业垄断,并且改善供水行业的营商环境。同时,需要分析供水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变化,探索解决供水压偏低、园林绿化用水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的方法,从动态角度加强供水监测,确保鄄城县城乡供水安全。
4 结语
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趋势,各地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建设供水一体化工程,为城乡居民、企业等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务,尤其需要提升饮用水安全、保证水量充足,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并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俞建河,董标,等.安徽天长市农村饮水发展困境与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构想[J].水利技术监督,2023(10):92-95.
[2] 邹添丞.辽阳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23(5):19-21.
[3] 范美师.沾益区水利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与发展[J].云南水力发电,2023,39(1):261-268.
[4] 朱珺.浅谈山西省农村供水现状及发展思路[J].山西水利,2022(11):32-34.
[5] 杨国彬.天津市供水行业管理现状和发展对策探讨[J].海河水利,2020(5):1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