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路径

2024-03-29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赵惠霞

天津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花生教学活动深度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 赵惠霞 李 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从培养“记忆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用“以学定教”取代了“以教定学”,坚持构建以学为中心、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思维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文化素养积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不断推陈出新,树立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发展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质量与成果的双重发展。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突破知识点的表层含义,深入挖掘知识的本质内涵,打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局限,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完整的学习过程。基于此,笔者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意义与实践路径,以期让语文课堂绽放新光彩。

一、小学语文走向深度教学的意义与优势

(一)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在语文学习之路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习成果有着关键性的意义与影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受应试思想的桎梏,很多教师都习惯于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遵循“讲—学—练”的固有模式设计语文课堂。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要点时稳扎稳打,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无法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之路的长远发展。基于此,促进深度学习就显得重要且必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多地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为学生创设出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知识生成与吸收的过程,这无疑为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创设了足够充分且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为未来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保障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与具体落实。然而,当前教学活动“师为主、生为从”的教学状态,反映出教师依旧沿用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填鸭式”课堂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学习主动性自然不佳,课堂参与度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深度学习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强调知识联系性与整体性的同时,将学生独立、能动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生机。这无疑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翁,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让学生真正落实语文知识,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二、小学语文走向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构建多元情境,促进整合迁移

情境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其中,既增加了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情境教学中,却不难发现当前的情境教学多集中于策略实施方面,部分教师却将“情境化”与“生活化”误解为“粘贴复制”。实际上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是一种意境呈现,为保证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突破与所学知识之间的无形鸿沟,立足于实际经验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构建。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中,教师需要立足于课程基本特点、教学任务、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让教学情境从多元化过渡到生活化,为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迁移创造条件。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语文要素为“借物喻人”,教师可以在充分思考这一语文要素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出科学合理的生活情境。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带来花生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花生的特性有总体性的认识与初步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花生栽培、生长、成熟的影音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花生的生长历程。最后,教师可以将花生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品尝花生的美味。通过观察花生的外形特点、观看花生的成长过程、品尝花生的味道,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花生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迁移。除此之外,在完成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这一课为例,观察身边的植物,并从中挖掘“借物喻人”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加强单元统整,形成知识整体观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充分把握语文知识的本质,建立起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串联的知识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改变“一叶障目”的现状,建立起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着眼、从整体布局出发理解所学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在温故而知新中构建起语文学科的思维网。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高效直接的方式是建立学习单元。教师需要对教学单元进行统整,形成知识整体观,将单一的知识要点、学习方法、情感思想等存在内部联系的教学内容安排到同一个教学单元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申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构建起知识链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活动为例。这一单元共包含三篇课文,包括两篇精读课《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一篇略读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通过对单元的整体把握,不难发现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这一语文要素为线索,将“舐犊之情”作为主题,对单元进行统整。在《慈母情深》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场景,很多学生都会关注到“在工厂中找母亲”“母亲给钱买书”两个场景。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大场景”之中的“小细节”,请学生说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为了加强学生的体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分角色朗诵,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感受内在情感,理解母爱的深沉、细腻、伟大。有了《慈母情深》作为铺垫,在《父爱之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行找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及细节,体会其中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既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写作手法、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及不同效果,又鼓励学生思考父母之爱在表现形式上的异同之处。最后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真正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通过分析与思考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父母之爱不同的理解与思考。

(三)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问题设计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丰富学习成果,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辅助手段进行引导,其中问题设计就是有效而直接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力“支架”。其次,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遵循层次性原则,让问题的呈现既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最后,问题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必须在思想、目标上与教学活动同频,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反问、疑问、追问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出问题“你眼中的荷花是怎样的”“作者看到的荷花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荷花是一幅活的画”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呈现出了递进关系,有助于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同时,从表层思考过渡到深层思考,也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迫在眉睫。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深度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有着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价值,是促进教学效率与成果双重提高的重要路径。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通过构建多元情境、加强单元统整、优化问题设计,让小学语文走向深度学习,也让学生真正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与价值。

猜你喜欢

花生教学活动深度
掏花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