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4-03-29贯晓英

关键词:德育科学小学生

贯晓英

(农安县龙王乡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218)

德育是当前小学教学阶段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小学科学课程与德育之间有着十分广泛的联系,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有效利用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充分引导小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理念,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和思想行为习惯。教师须借助科学有效的手段,让小学生在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养成优秀的品格,实现自身的健康和全面成长。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生自我成长、德育养成和综合素质提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小学科学中的德育资源

(一)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

科学课程以科学知识素材为载体,充分揭示其中存在的客观规律,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尊重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电路》中第2 课《点亮小灯泡》这一节的课程中,主要讲述了简单电路的组成及如何让灯泡发光。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实践操作,让小学生自行组装电路,在感受到自己组装的灯泡发光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对本课的科学知识进行讲解时,重点要让学生对电路的基本结构有所认知,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爱迪生的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爱迪生为了探索灯泡的材料,在实验室中开展了无数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熄灭爱迪生进行科学探索的热情,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最终找到了最为合适的灯泡材料。鼓励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学习时要学习爱迪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养成正确的认知理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科学素材的挖掘进行德育渗透,借助科学案例为载体彰显德育的内涵,就能对现有的小学科学课堂进行生动赋能,同时对小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和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深刻领悟爱国主义情怀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让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运动与力”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为学生介绍牛顿这一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中国有没有什么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发展做出了什么积极的贡献?此时,学生就会思考,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遥遥领先世界,近代如邓稼先和钱学森等科学巨匠,也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这些科学家事迹的学习,学生能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这对其今后的健康茁壮成长大有裨益。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

(一)在动手操作中融入德育,启发探究精神

小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认识事物本质的思想方法。小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下借助辩证化的思维模式获得掌握问题分析方法的突破口,从而实现对自身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声音”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实践探索任务,通过实践探究尝试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及“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两个课题。在课程教学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梳子、纸杯、塑料杯子、尼龙线及水箱等多个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中,学生用手拨弄梳子,发现拨动的频率和快慢对声音的大小和尖锐程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通过杯子听到声音和在空气中听到声音的速度也明显不同。由此学生能尝试得出结论,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德育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也是德育在科学课堂中渗透的目标所在。

(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节俭习惯

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容易浪费一些原材料。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必须注重培养其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最大限度避免实验素材的浪费。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运动与力”这一章节的学习时,需要动手制作一个小车。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好实验器材,避免其出现磕碰或损坏的情况。而在学生对小车进行组装时,教师也要做好巡护工作,对不同小组和不同学生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进行规范指导,同时对于那些表现较好的学生也要进行积极鼓励。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实验器材和材料进行整理,将不同的实验器具放置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引导学生有效养成规范操作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在科学任务中渗透德育,发展学生的优良品质

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科学知识这一载体的作用,借助实验探究与合作教学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教学环节中,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研究创造优良的环境,构建和谐公平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以自由的情绪开展合作学习;第二,开展合作学习前,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执行同组异质性、组外同质性的标准,分组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确保分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第三,在小组学习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各小组的探究学习状况,及时予以具体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充分运用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在带领学生学习苏教版四年上册科学教材中第三单元《常见的力》这一章节第11 课《浮力》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对浮力进行测量,了解浮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其在水中的浮力情况。由于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进行实验时可能会出现争抢实验器材的情况。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按照既定的规划开展实验。在这种有序的实验过程中,小学生的分工明确,一些学生负责实验材料的整理,一些学生负责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还有一些学生则负责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同时,在得到实验结果后,小组内的成员要共同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分工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展开一定分析。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科学探索,积极回答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问,合理恰当地参与到学生的实验合作探究过程中。这对于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全面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材中,除了必要的科学知识内容外,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除了要引导小学生掌握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外,还须对课文中的德育资源和德育素材进行有效挖掘,实现德育在科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全面助力小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德育科学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
科学拔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