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资源走进幼儿园课程

2024-03-29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辰龙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幼儿园资源传统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辰龙幼儿园 华 莉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瑰宝,广泛涵盖了我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民间民俗、地域风俗、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既是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又是民族特征的体现。它们见证了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与艺术的辉煌,更是人民劳动成果的深厚积淀。

我们将以孩子易于理解和喜爱的方法,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和历史。将这些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使其渗透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之中。我们希望孩子们从小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与历史,形成良好的品格,培养民族自豪感,并为未来成为知行合一的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本课题研究与实践对于引导幼儿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具有深远意义。

深入挖掘和审议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探索适用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资源种类、形式和内容等,试图整理、筛选出可选、有层次且适宜儿童发展的文化课程资源清单,以支持教师进行课程实施;探讨适合儿童感知欣赏、探究体验和创造表现的文化活动,丰富并创新幼儿园课程内容,提高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品质。

梳理以经验为导向的传统文化课程脉络

我们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进行前期评估,从而选择恰当的传统文化“融合点”。教师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活动材料、引发活动主题、指导活动方式等方法,实现教育目标。将经验为导向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课程体系梳理后,融入幼儿课程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在实施班级主题课程时,我们应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关注其学习发展的整体性。围绕主题课程内容,选择相关主题进行开展,以此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针对性。在课程中的区域活动环节,预设的活动目标和教育目标应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进行实时调整。在活动初始阶段,我们需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材料设定活动目标,并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表现,从而适时进行目标调整、优化和升级。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课程优势,寻找合适的“融合点”。关注幼儿的兴趣,观察他们在不同能力水平下的课程参与情况,并积极参与其中。在实施课程时,我们要遵循“参与—指导—反思—调整—再观察”的循环模式,不断深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策略。

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关键在于,除了课程本身,还要将其融入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班级环境创设、自主游戏、集体活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多元化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如影随形、深入人心。

如在大班课程活动“南京城门城墙”中,孩子们亲临城墙博物馆,实地探访南京中华门城楼,直观地触摸和观察城墙的历史印记,深入了解到城砖的具体制作过程以及南京城墙的城市布局设计。孩子们通过体验、感受、绘画写生、走访记录等方式,遵循个人兴趣展开小组研究,进一步亲身感受南京城墙文化的深邃内涵。

探索多维度不同学习方式及实施路径

一、四方层面的多维度践行

1.幼儿层面

传统文化课程针对幼儿而言,应以最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示,包括欣赏观摩、沉浸式体验、操作与尝试等多样化方式,促使幼儿体验到直接感知、亲身操作以及探索与发现等不同学习方法。例如,在二十四节气文化课程中,通过“物候文化”“舌尖上的节气”“节气里的时间”“时节之美”等子课题的实施,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体验劳动与收获,理解《千字文》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所蕴含的哲理。如,冬季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传统食俗,幼儿在教师的陪伴下,尝试腌肉、晒柿子,体验传统食材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感知到我国人民结合传统节气开展的食育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劳动美德。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运用了多元化的策略,包括小组活动、集体活动、亲子参观以及统一组织等形式。例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借此机会教育孩子们尊敬老人、孝敬长辈和关心他人。我们邀请长者们走进幼儿园,共同参与其中。在活动开始之前,孩子们调查研究了家族谱,深入了解了自己的姓名来源,并且知晓了南京地区“重阳登高”的传统习俗。教师、父母和孩子们共同开展了多样化的亲子活动,如制作重阳糕、孩子们为爷爷奶奶捶肩等,以此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种子。

2.教师层面

强调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幼儿园教师不仅应热爱并熟练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还需具备相应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合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形态,并以恰当的方式将其精神内涵传递给幼儿。提高全体教师的传统文化认知水平,通过工会传统节日活动、青年教师民俗馆志愿服务、民俗大师进校园等多种形式丰富的活动,提升现有课程经验及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文化底蕴,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园所层面

园所致力于挖掘和审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探讨适用于幼儿园课程的资源类型、形式及内容。通过研究多个课程案例,探索适合儿童感知欣赏、探究体验和创造表现的活动类型,以丰富和创新幼儿园课程内容。例如,大班课程“中国文字”,从甲骨文、象形字至中国字,从仓颉造字的传说、百家姓到个人姓名,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文字的演变过程,并对中国文字产生了初步认同和感知。此举旨在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增强课程文化适宜性。我们基于传统文化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利用案例,进行观察、分析、反思和整理,形成“园本文化资源清单”,为园本课程奠定基础,为教师课程实施提供支持。

4.社会层面

我们充分发挥地域社会资源的优势,以亲子活动为载体,协同家长与孩子共同深入探索博物院、民俗馆、民间工艺馆等地,通过多样形式、多元情境的体验,助力儿童透过亲身实践与直接感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二、融合课程的学习路径

1.主题活动

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性、阶段及生活阅历,深入探索和整理适合的传统文化与资源,将传统文化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融入幼儿园课程,满足幼儿充分感知、探索、体验和表达的需求,助力他们获取有益的经验。例如,大班主题活动“浓墨重彩的中国风,古韵悠长的青花瓷”以“青花”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为切入点,与孩子们共同了解青花艺术的历史底蕴,鉴赏青花瓶罐艺术,理解青蓝色彩所蕴含的中国和谐美,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理解不同图案的美好寓意。

2.日常活动

在幼儿园的环境、生活、游戏及文创作品中,融入易触动幼儿感知、欣赏、创造与表达的传统文化场景、细节和元素,例如在“元宵节”的课程中,通过绘本《中国年》使孩子们了解中国年的习俗,共同参与传统的民间游戏,如猜灯谜、套圈、制作花灯、品尝元宵及击打年兽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提升幼儿文化素养,丰富课程园本化建设内涵

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等相关内容的参与,幼儿的文化素养得以逐渐完善和健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得到提升。我们应以培养新时代儿童发展目标为指导,将适宜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突破传统的、局限于园内的教育模式,带领幼儿走进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多途径、多角度的方式,结合相关课程实施,不断创新适合儿童的文化与艺术活动,形成具有园本化特色的策略与方法。

在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组织、实施传统文化活动的能力,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融入创新内容和方法。引导和支持幼儿通过感知欣赏、探究体验、创造表现等方式,感受丰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不仅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组织策略和评价方法,还进一步推动了课程园本化的有效实施。

借助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幼儿从小培养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赤子之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得以传承和发扬,焕发蓬勃生机,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

猜你喜欢

幼儿园资源传统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爱幼儿园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欢乐的幼儿园
资源回收
老传统当传承
爱“上”幼儿园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