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 年高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指南
——巧借教材法

2024-03-29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王学华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4年1期
关键词:孔乙己课文教材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 王学华

满分佳作

以故事之镜,映力量之魂

广东一考生

人生海海,故事浩浩。能触动心灵、启迪智慧之事谓之好故事,能改变一个人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风采,给国家带来力量之事亦谓之好故事。好的故事,于个人可得万古长青,于社会可得霁月光风,于国家可得气正风清。因此,我认为:应以故事之镜,映力量之魂。

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且看史铁生在古殿墙头褪蚀的红砖青瓦中觅得地坛故事,于轮椅上悟得生命之哲理,于笔尖流淌出与命运抗争的浓烈情愫,发出“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的力量感慨;且看鲁迅先生借笔下《孔乙己》等故事冲破了黑暗的闸门,发出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烈呐喊,使万千世人觉醒。他们或从故事中获得触动,或以故事启迪世人,展示着激昂慷慨的情怀,体现了耿介拔俗的性格,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好的故事亦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曹雪芹十年磨一剑,将自身经历融于其中,终铸就“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故事,青史绝响,震动寰宇;齐白石从徐悲鸿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从籍籍无名的木匠到一代艺术宗师,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罗丹有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习故事,创造故事,从故事中汲取力量,未来就掌握在你我手中。

好的故事更可以展现民族的灵魂,凝聚国家非凡之力量,传播中国故事,耀眼中华。追忆往昔,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故事展现了威风凛凛的大汉风华;李白笔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杨贵妃的故事展现了雍容华贵的大唐风貌;“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的故事展现了近代中国“愈是艰险愈向前”的骨气。放眼今朝,邓清明24载终圆梦,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六号”,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焚膏继晷,夙兴夜寐,向世界讲述了中国航天故事;华为实现芯片自主研发,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故事……故事之力量,在于国家发展之动力。

因此,好的故事,八方受益。正所谓:棋局成败,不在一招,而在招招;国家富强,不在一人,而在人人。我们应在时代洪流中,汲取好故事的营养,吸收好故事的智慧,将小我融于大我,以故事推动成长。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当秉一烛灯火,发现好故事,学习好故事,创造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故事。以故事之镜,映力量之魂。

素材提取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出自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原文为:“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鲁迅与《孔乙己》:《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出自《汉书·霍去病传》原文为:“霍去病,大将(卫)青姊少儿子也……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汉武帝)尝欲教之吴(吴起)、孙(孙武)兵法,对曰:‘顾(念,想)方略(指作战的策划、谋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是指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 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都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虽然试图改变封建专制统治的“百日新”运动夭折“六君子”的革命精神却鼓舞了更多的后来者前仆后继。

运用指南

巧借教材,材料丰赡、富有文采。

这篇文章紧扣“好的故事影响深远”这一话题,立意新颖准确,在素材的运用上体现出独到的特色,那就是巧借教材,精心演绎。文章所引用的中学教材内容主要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鲁迅的《孔乙己》、曹雪芹的《红楼梦》、霍去病、李白诗句以及“戊戌六君子”等有关内容,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教材是巨大的写作宝库。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内容丰富多样,且文质兼美。直接引用点睛句、巧妙回忆关键情节与细节,并对接现实,是用好语文教材这座“金山”解决素材匮乏的良药。

运用课文素材时,可以巧用课文名句,恰到好处地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可以巧用课文名段,对课文中的一些有名段落进行仿写,融入自己新的观点和感悟;可以巧用课文立意,加工提炼诗文原来的立意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结合自己的思考,丰富文章意蕴;可以模仿化用课文,营造深邃意境;可以巧用课文结构,以课本里的某名篇为依托,套用其结构及表现形式,表现新鲜的内容。

“巧借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技巧:一是直接引用材料,丰富文章内容。这里的材料主要指典型的事例和人物。深入研读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多角度分析,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又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二是巧妙引用名句,增添作文文采。除了典型的人和事,教材中的名言名句同样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善于引用,就能增添文采。三是模仿化用课文,营造深邃意境。课文中的一些优秀诗文所描写的景物、意境极有特色,如果写作时能把这些景物、意境等巧妙地化勇于文中,不但能给自己的作文增加灵气,还能扮靓作文语言,营造出崭新的灵动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理性的启迪。

猜你喜欢

孔乙己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