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
2024-03-29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翁雪芳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 翁雪芳
逆向思维是创新作文的捷径,能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框框,养成多思与善思的良好习惯;还能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辩证的观点,进而完善作文。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引导学生在作文的立意、结构、选材等方面发展逆向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探究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策略,希望对初中作文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作文立意中的逆向思维培育
学生在写作中常以主观意念为主,普遍存在脱离写作立意与写作主题等问题,导致作文的意义被弱化。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加强对命题、内涵等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作文的内容、构想、意图、动机,确保作文立意的独特性与精确度,在符合主流意识的同时,直观清晰地阐明写作意图。立意是评价作文是否优秀的关键指标,而发展学生逆向思维的教育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写出立意深刻的作文。
如在“写人要抓住特点”的作文教学中,针对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教师应引领学生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以明确写作意图。“生活中的人千姿百态,有的勤劳,有的懒惰;有的无私,有的自私;有的铺张浪费,有的勤俭节约等。用文字真实地记下身边不同类型的人,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其思想情感、个性特征等,使其形象生动,跃然纸上。”想成功写好写人作文,一是抓住人物典型事例。选择一个或几个能突出人物性格、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典型事例。这些事例可以是人物的重要经历,也可以是细节描写,但必须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在描述事例时,要注重细节的描绘。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应用典型事例时应注重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中生有。二是展现人物个性。正所谓“言为心声”,教师可呈现不符合人物身份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作文中人物真实语言的重要性,认识到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进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不喜欢的家长管教行为,包括“‘瞪着’做错事的‘我’”等生活素材,这与以往歌颂亲情的教学形式不同,可先让学生回忆家长的严厉行为,这样接下来的故事叙述会更加自然顺畅。三是善于联想。除了对描写对象进行语言、行为、外貌的判断外,还可以将人物设置在相应的环境、情境中,或者置于一定的压力、挑战下,从而推断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根据具体场景想象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四是以貌传神。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给人印象最深刻、最突出的特征。可先评价“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文章,让学生意识到外表写得不传神,不利于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达不到写作目的。为了避免该写作错误,学生写作时会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抓住主要特征并学会取舍。
在写作前,教师可出示多个错误写作例子,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仔细审题,加深对写作要求的理解,进而在写作中能突出主题并做到立意新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写作,更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把控整体写作内容,相对于以往先阐述写作要求再进行写作训练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后续写作内容的把握更加全面,写作过程也会更加顺畅。
二、作文结构中的逆向思维培育
写作前需构思,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写作思路,确保写作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构思,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写作灵感,确保写作内容更加符合客观事实与自然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构思,安排多样的文章结构,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发挥写作优势。
如在“学写传记”的作文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把握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写作的注意事项较多,尤其是在写作结构的编排等环节,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顺序,先让学生创意写作,再在评价中教授写作要点,利用逆向思维构架安排的作文结构。在作文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传记”“传记分为哪两类”“传记有什么特点”等问题,鼓励学生尝试为自己写两百字左右的小传。小组之间可互相评阅写作文章,围绕顺序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等标准去点评,让学生围绕例文边读、边悟、边改,不断发散思维,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在其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让出示老舍先生《著者略历》的例文,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包括“这篇小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老舍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情况”“集中表现了自己的哪些方面”等问题。学生的想法奇特且思考角度不同,可让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解决思维障碍的问题,并意识到小传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写;小传是简单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所以不能只写一件事;小传可以写多方面的情况,但要做到详略得当。教师进行第二次有针对性的指导时,可出示杨振宁《邓稼先》节选片段与改写后的例子,让学生对比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改写后的文章没有生动具体地表现邓稼先的精神品质,给人印象不深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传记要生动,就需选择典型事例与重要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之后,学生进行第二次作文升级。在第三次的有针对性指导中,教师出示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让学生思考“托尔斯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的”等问题。学生讨论后明确传记要生动,还需注意人物的言行细节,以此进行文章的再次升级。学生之间再次评阅彼此的作文,围绕“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情况、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与重点突出”“通过哪些真实的典型事例,表现其怎样的性格特征”“抓住了哪些言行细节丰富传神地表现人物”等标准去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本节课修改小传的过程,归纳出写小传的方法,再布置写“我的小传”的作文任务,以发散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作文构思中的逆向思维培育
唯有客观性、创造性、指导性、整体性的逆向思维,才能确保写作质量。思维的客观性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的现实生活经验,写作需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地描述事件。整体性是指写作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将抽象化的思维转化为潜意识的启发。在写作主题构思中培养逆向思维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重构写作认知的过程,能赋予作文更多的创造性,以此保护学生的个性化。
如在“展开联想与想象”的作文教学中,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联想、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深入体会联想、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主动运用联想与想象写出生动优美的作文。教学重点是选择一种事物,迅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绘制出相关的画面、场景或故事。在导入环节,利用《咏雪》中将雪比作盐的写法,让学生意识到联想是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由此及彼。而想象是指创造重组,由存在之物想到不存在之物。经过导入环节的点拨,学生意识到在联想与想象的过程中,常会用到各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了解到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帮助自身在组织语言和材料时拓展思路,确保在写作过程中能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例如,围绕“小溪,烈日,椅子,数字”等事物,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话。有的学生围绕“小溪”,在执着、坚韧、奉献的关键词中,选择一个写作方向和写作主题。有的学生围绕“烈日”,在激情、毒辣、灾难的关键词中,选择一个写作方向和写作主题。有的学生围绕“椅子”,在权力、温馨、寂寞的关键词中,选择一个写作方向和写作主题。学生发现结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作语言更加精彩。师生总结出联想与想象给写作带来的作用和好处,再反过来让学生围绕《皇帝的新装》等课文进行改写或扩写,实现对修辞手法的创意性运用,加深对本单元文章的深入理解,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丰富、表达方式巧妙,是学生写作时最好的参照文本,但先让学生改写或扩写文章,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导致训练内容和写作思维的固化。而先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在想象与联想作文中的应用价值,再进行改写训练,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有利于运用逆向思维构思,不断升华文章主题,从而提高作文质量。
四、作文选材中的逆向思维培育
逆向的材料选取是从作文中心的相反方向选取写作材料,即写作时“取别人不取的东西”,突出作文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可读性。从古至今,诸多优秀文人的作品之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得益于逆向选材,选择与众不同的领域,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情趣。与众不同的材料,更符合读者的猎奇心理,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在“怎样选材”的作文教学中,真正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让所选材料变得更加新颖独特?教师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传授有效的选材技巧,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一是从第三、第四构思中选材。面对一个作文题,学生在审题完成后会产生多种写作想法。但人的思维结构近似,尤其是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相似,促使其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引导学生试着抛开第一、第二构思,从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构思中选择材料。如写母爱时,常规想法是写母亲做家务、对自己无微不至地照顾等内容,不具备新颖性和独特性。可以让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深入探索写作材料。如有的学生写关于自己与“网友”之间的故事,母亲以朋友的身份帮助自己解开心结,这样的材料就比较有新意。二是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材。如学生面对“高尚”的写作话题,通常会选取正面榜样人物的写作材料,这样选材缺乏新意,如果能从庸俗、卑劣、低贱等反面角度选材,就会脱颖而出。
从反面入手来写这个文题,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逆向思维等高阶思维。教师可营造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围绕写作话题各抒己见,在崇高、尊贵、上流、高明、高超、高雅、高贵等褒义词,与下贱、庸俗等贬义词的对比中,全方位地阐述“高尚”这一写作话题,反向呼吁人们应当建立优秀品德与美好情操,这样作文的观点才会独特,文章的可读性和教育性也更强。
教师可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和写作常规,运用逆向思维选择写作素材,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角度是多方面的,进而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