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用调与创意看苏轼词在词史中的地位

2024-03-28马淑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甘沟驿镇中心小学

课外语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词史词调念奴娇

⊙ 马淑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甘沟驿镇中心小学)

★在宋词革新过程中,苏轼对词史进一步发展注入足够驱动力,同时也留下成熟的独特文体,对苏轼词史地位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做好全面与系统分析,还应站在微观角度完成局部的细致化分析。本文以《浣溪沙》《水调歌头》《念奴娇》三种词调为例,从用调与创意入手对苏轼词史地位进行深入探讨。

一、《浣溪沙》:词调冠冕

词调来源于曲调,在唐宋时代经过人们依曲填词而形成了词调,现存宋词创作途径较多,其组成情况较为复杂,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是以相应的文句、声字与曲调、音声相配合,形成具有一定体段律调的形式。词调的长短、分段、句法与字声等部分取决于曲调,但词调成体之后可脱离曲调,成为新的格律诗体。每个词调的构成主要有调名、分片、句式、韵味与字声,其中韵味参差,主要有平韵、仄韵、转韵等不同押韵方式,字声多以平仄为主。在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小令《浣溪沙》,可以说《浣溪沙》是第一调,而苏轼创作了46 首《浣溪沙》,远超唐宋188 位词人,居《浣溪沙》创作数量之首,也居苏轼创作的78 个词调之首,占其总词作数量的12.67%,超过了宋代欧阳修、辛弃疾、昊文英、张孝祥、晏殊等作者,说明其贡献力量极大。

同时,苏轼对该词调的使用体现着唐宋词人整体创作倾向,也是当时大部分词人的审美选择。《浣溪沙》整体结构为七言六句,乍一看去宛如齐言方阵,但在反复揣摩过程中则会有新体悟。具体而言:1. 非凝固结构,整体结构呈现出极强开放性,给人一种形体摇曳感。2.上下两组相似,均为三句,其中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结构具有平整性,全为律句,易于表达表面看似平静,实则内心跌宕的情感,所以《浣溪沙》未使用固定的偶数句,让结构形式得以创新,虽给人不平衡感,但同时又在摇荡结构中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和谐之美。因此,此调使用频率高,与其新颖的形式有一定关系。3.《浣溪沙》词调格律易被唐宋文人掌握,写法与七绝类似,又少了七绝的转句,但第四句可视为转句,做好即转即收,凸显出兼具转折与收结的功能。词人可以对其形式技巧做到灵活使用,从而让创作极具灵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4.该词调新鲜感极强,可以吸引唐宋文人,激发出文人创作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浣溪沙》创作数量之多说明苏轼乐于挑战与冒险,也说明苏轼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这是因为唐五代时期就开始流行《浣溪沙》,敦煌藏经洞中有充足证明,说明早在苏轼之前文人便对《浣溪沙》有所青睐。在此前提下,苏轼依旧选择该词调,证明他的胆识与气魄,彰显出大家风范。采用流行金曲进行大量创作且广为流传,说明苏轼进行了一定创新,从不同方面大力开拓,才能获得新成就。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做到了景与论融合,给人带来新颖感。苏轼还大胆融入各种内容,主要体现在词题中,同时词序中也有一定体现。例如,“新秋”“荷花”“端午”“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等。唐五代文人并不会过多使用词题与词序,是苏轼开启了新的风格,而且内容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如,酬赠、写景与节序,还以即事、感旧、有感等为题,具有一定抒情特色。可见,苏轼在该词调中的创作具有新颖性,打破普泛化,让自我意识融入其中,让审美意蕴不断丰富。

二、《水调歌头》:流行金曲

《水调歌头》词调来源于《水调》曲,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白居易有《听水调》、晚唐罗隐有《席上歌水调》等。在唐宋十大金曲中《水调歌头》位居第二位,占据宋词金曲榜首,是宋词长调中名副其实的第一调。在宋代,《水调歌头》的繁荣离不开苏轼的卓越贡献。苏轼《水调歌头》的创作数量虽少于《浣溪沙》,但质更高,以少取胜,对整体宋词创作带来了重要影响。《水调歌头》始于北宋前期,以长调慢曲的形式流行,乐曲版出现在隋唐时期,相传隋炀帝创作的《水调歌》年代最早。入唐后,《水调歌》凭借其“亡国之音”广为流传。在宋代,流行势头依然存在。宋人不想使用大曲结构,为丰富歌辞,所以对大曲中的第一叠部分进行改制与创新,出现了《水调歌头》。在对已流行的《水调歌头》进行创作时,苏轼融入全新审美特色,也将艺术风采做到充分展现,使其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得到巩固。在《水调歌头》的创作中,苏轼的4首作品各有千秋,其中《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于黄州期间完成创作,围绕“快哉”,使用轻灵笔调去传递赏心悦目之感,给人境界开阔感,尤其是中间位置采用对比方式,将“快哉”与平山堂对比,最后以议论形式完成收尾。在该作品中,不仅有对朋友的称赞,同时也凸显磊落之气,可谓杰出佳词。

但影响力较大的是其“中秋词”,也是传诵最广的,甚至编唱成歌,广为流传。这首“中秋词”是最早创作的《水调歌头》,为长调慢词,也可视为绝唱。从曲调与艺术风格层面分析,是借酒创作,展现出了最真实的思想矛盾,通过自然规律来畅谈人生感悟,虽然平常,但极为深邃,实属罕见佳作。可以说苏轼的“中秋词”让余词尽废!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上片为把酒问月,点明饮酒赏月,“今夕是何年”并非疑问句,实则表示对今晚这一好日子的赞美,让人有赏此美景的快乐之举,随后词人写下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下片为依枕望月,词人选择将写实转为写意,通过化景物为情思的方式,叙写了下片内容,其中实写的是夜深月移,人不寐的情景,写意时使用了曲笔,看似问月责月,实为借月怀人,从而写下千古名句。可见,苏轼对宋代词史发展有极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苏轼一曲“中秋词”虽非首唱,却成功引领了风气,为长调金曲进一步发展带来推动,注入足够的创新驱动力。其他词人纷纷开始模仿苏轼的《水调歌头》,甚至句式句法相同,足以说明苏轼作品所带来的影响力极大,“中秋词”也当之无愧地成为绝唱,得到推崇、赞誉和认同。

三、《念奴娇》:兴盛之势

在宋代,《念奴娇》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虽位居《浣溪沙》之下,也未能突破《水调歌头》的数量,但超越《满江红》,最终还是成为宋词长调三大金曲之一。这一成就离不开苏轼的影响力。《念奴娇》于宋代走入繁盛局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合写景与怀古来抒发自身真实情感,上半阕描写与赞美赤壁,下半阕是对历史英雄的敬仰,通过“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具有的意境极为开阔,其中情感较奔放,使用了极具生动性的语言,对后来的词创作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念奴娇·中秋》的影响下,宋词长调三大金曲中包括了《念奴娇》,苏轼在宋词史上的地位也得到巩固。这两首《念奴娇》在同一月中完成创作,虽仅两首,但影响力却极大,为罕有佳作,其中的语意高妙,非普通词人可以达到,是真正的古今绝唱。虽然开始时《念奴娇》受到同时代词人的批评,但是其给整个词坛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后人对其进行大量模拟,接续苏词风范,形成了兴盛之势。

具体而言,一是对作品数量的影响,目前所知的宋代《念奴娇》词为618 首,其中615 首创作时间晚于苏轼,说明其影响力巨大且深远。二是后续创作的《念奴娇》受苏轼影响较大,主要有:1.追和之作较多,其中有23 首为原韵而作,辛弃疾作有4 首,文天祥也作有3 首,说明苏轼曲调与创意的影响力极大。与此同时,唱和成为特有现象,涵盖同代唱和,还包括异代追和。追和创作印证了苏词曲调与创意对宋代词调创作的影响巨大。2.词调异名出现,《念奴娇》一调使用极为广泛,随之不同异名出现,如《百字令》《壶中夫》《酹江月》《大江西上曲》等,特别是《酹江月》尤为盛行。在词调异名使用下,文字游戏更有意味,凸显出东坡文化意味。3.苏轼之后,其他词人创作的《念奴娇》从内容题材、艺术风貌、思想情感与艳丽风调等方面均具有极强相似性,可以说是受到苏轼的影响,是对苏词的一种沿袭与创新,特别是承袭特点极为突出,说明苏轼在词史中处于不朽地位。

猜你喜欢

词史词调念奴娇
《喝火令》词调格式探析
念奴娇·脱贫振兴庆盛会
念奴娇·脱贫振兴迎二十大
“忧生念乱之嗟,一于倚声发之”
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新世界,旧词篇”:我与近百年词史研究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史》工程的一些信息和思路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高丽史·乐志》词调下小字标识考释
念奴娇 ·白衣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