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在科学课堂中实现有过程的思维呈现

2024-03-28夏国芳

关键词:研讨证据科学

夏国芳

在过程性思维呈现的科学教学中,注重多次探究、呈现和反思的过程。让儿童的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科学化,在呈现中实现客观化,在反思中发展批判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儿童思维能力显像化提升。

一、操作:以科学思维先行,触发深度探究

(一)创设真实情境,聚焦高质量问题

思维发展的基础是聚焦“高质量问题”,这类问题应是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合适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在课上创设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从核心概念出发,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也让学生经历自主地提出和聚焦科学问题的过程,引发了思考。

(二)调动已有经验,驱动挑战性任务

操作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需要提前把握儿童的已有经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识儿童现有的认知能力与期望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找到思维的着力点,创设学生乐于挑战的任务。

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先试着动脑解决实际问题,适度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明确探究方向,提出有依据猜想

避免浅层次的探究和流于形式的操作,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在操作前进行科学思维,经历提问、提出有依据的猜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他们再一次聚焦探究问题,明确探究的方向。

儿童迸发的合理猜想与假设也在引领者思维的发展、探究的进程,使儿童的探究获得成就感。

(四)精选探究材料,实现浸入式探究

思维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进行的。科学操作的进行离不开结构化的材料,有结构的材料不仅能揭示许多相关概念的现象,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载体,有助于实现浸入式探究。

二、呈现:让思维有迹可循,留下反思依据

(一)具象呈现猜想,让猜想可视化

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引擎,是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失去猜想,科学探究便迷失了方向。用智慧猜想点燃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乐意猜想、善于猜想。

学生的猜想为教师找准教学起点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原有认知和科学真理之间搭建起了桥梁。通过呈现的方式将猜想可视化、具象化,同时为反思猜想的逻辑性和为后期检验猜想的合理性留下依据。

(二)制订实验计划,经历设计过程

教师应引导儿童在动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计划,包括实验的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让儿童先动脑再动手、养成想好了再做的习惯。过程性的思维教学提倡让儿童将实验计划以书面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将原本在头脑中抽象的设计思维呈现出来,通過记录的过程进行自我审视,也让儿童重视自身思维的独立性、重要性。

(三)如实记录现象,获取实践证据

教师需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细致观察,基于呈现的现象,及时搜集证据,为论证证据的可靠性留下依据。

记录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呈现。但是儿童受限于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需要教师设计符合学情的记录方式,利用操作性强、难度较低的记录方式直观有效地反映探究结果。

(四)巧用思维导图,促进概念建构

知识的学习总是从“点状”开始的,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原本孤立、碎片状的学习内容通过梳理整合,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呈现出来是关键环节。

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一次系统化、全面化的回顾与整理,将知识内化成体系,才能在运用时准确、迅速地从大脑“知识库”中提取恰当的知识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才能拓展思维的深度。

三、反思:对思维进行总结,提升思维能力

(一)检验猜想逻辑性,提升逻辑思维

科学的猜想是基于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并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合情理的猜想,科学合理的猜想为探究指引了方向,而猜想是否具有逻辑应让儿童自己进行检验,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猜想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与智慧结合的猜测,是有依据、有深度的想象。

(二)预演实验可行性,训练反思能力

制订实验计划后,预演实验的可行性,检验计划的可操作性,让儿童对预设与实践的冲突进行总结,促使实验计划不断完整。

在呈现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评价完成对实验计划的反思过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严谨,也使得探究活动走向成功。

(三)关注证据可靠性,树立求证思维

“科学分析,求同存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儿童思维常处于跳跃、散漫的状态,他们往往更加关注探究活动的过程,缺乏对证据逻辑性和可靠性的关注和审视。教师要引导儿童常常对获得的证据进行推敲反思。

(四)训练研讨结构化,促进自我反思

探究后的研讨能否深入开展,是科学课堂上需要关注的问题。儿童把探究活动中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进行深度研讨,可以显著提升儿童思维能力,促进儿童自我反思和科学概念建构。

结构化研讨有助于从浅层交流走向深层研讨,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科学表达,并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结论,将证据和结论联结起来,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实现了自我反思,形成了连贯的思维。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儿童的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科学化,在呈现中实现客观化,在反思中发展批判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儿童思维能力有效化提升。

猜你喜欢

研讨证据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手上的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手上的证据